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二十五章 登基准备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二十五章 登基准备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家中会出一个皇帝。而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弟妹即将要成为大明的皇后,至于两个侄儿就更不用说了,老大朱敏澜当仁不让就是太子,老二朱敏澄肯定就是亲王了。

张氏这几日一直晕晕呼呼的,直到被搀扶上马车离开羊头山一刻都没回过神来。随着一行人的启程,张氏这才清醒过来,清醒后的张氏心中不由得纠结起来,她去京师干嘛呢?她和徐静秋不一样呀,她只是朱慎锥的嫂嫂,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到了京师又能干什么呢?当了皇帝的小叔会怎么安排自己呢?实在不行的话,自己要不去蒙古?对!巧儿和王海就在蒙古呢,跟着女儿女婿住,总比让她举手无措来的自在些吧。

一行人就这样离开了羊头山,沿着官路朝京师而去。

皇后和两个皇子入京,这可不是小事,京师那边不仅派了一队战兵护送,锦衣卫也来了一个镇抚使亲自带人保护。除此之外,山西都指挥使王荣也派了五百精锐护送,再加上随车马同行,原本就在羊头山保护徐静秋她们的一营新军也一起启程,由李虎等人亲自指挥,确保万无一失。

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加起来足有两千多人,而且护送的各部都战斗力极强,一路上守护严密,凭其实力,别说几个刺客了,就算几千兵马来攻都不一定能攻破。

在徐静秋等人来京的路上时,京师这边已紧锣密鼓地在做朱慎锥登基的准备了。

钱谦益接任了礼部尚书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登基大典,为了搞好这个大典,钱谦益使出了浑身解数翻阅了大量资料,做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以供朱慎锥和内阁参考。

在这一次朱慎锥坐上皇帝位事上,钱谦益赌下了他的名声和一切,为了成事他花费了诸多代价,而结果也让他欣喜无比。

果然他赌对了,朱慎锥的确是想再进一步,之前没做那是因为时机不到,现在随着外患的缓解和内部的流寇基本平定,大明已不同往日,朱慎锥的地位得到了稳固,登上皇位的机会也到了。

钱谦益抢在温体仁前头首先劝进虽然冒了风险,但风险越大回报越大,这不还没等朱慎锥正式登基呢,自己就成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啊!六部地位最尊贵也最高的一职,当了礼部尚书,他钱谦益目前离入阁仅半步之遥了,等到朱慎锥正式登基,说不定他就能借此功再进一步,从而入阁,以全自己一直所求了。

崇祯皇帝已搬离了乾清宫,随着崇祯皇帝离开,乾清宫重新打扫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监国吴王朱慎锥。

朱慎锥虽还没正式登基,但已入住了乾清宫,这样的做法完全符合礼制,按照大明皇位的继承,先帝驾崩(退位)由皇太子(储君)先入住乾清宫,以确定继承人的资格,然后再正式登基。

当年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就是如此,天启皇帝和李选侍就住在乾清宫,东林党为逼迫李选侍离开乾清宫,抢夺天启皇帝继位的主动权,最终搞出这个所谓的移宫案。

天启驾崩之前,崇祯皇帝受诏入宫,也住在乾清宫内直到继位,这是大明一直都有的规矩。虽然朱慎锥不是什么皇太子,也不是储君,崇祯皇帝并非驾崩而是禅让,但道理还是一样的,朱慎锥按照祖制从文华殿移驾乾清宫没任何问题。

乾清宫的偏殿,内阁首辅、次辅、阁老都在,除去内阁外还有其他几人,分别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内大臣徐宪成、宁山伯王晋武、恭顺侯吴惟英、定国公徐允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礼部尚书钱谦益、东阁大学士张瑞图、新任户部尚书杨嗣昌、新任兵部尚书陈奇瑜等。

其中恭顺侯吴惟英、定国公徐允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这四人都是老牌勋贵,恭顺侯是仁宗始封,其他三位是成祖所封,是京中勋贵的头面人物,除去在南京的魏国公和云南的黔国公外,他们四人无论是爵位还是身份在勋贵中都是响当当的。

不过现在距离大明开国已两百多年了,勋贵中的变化也是不少,虽然他们四人爵高位重,可已没了多少实权,尤其是恭顺侯吴惟英更是当初败于朱慎锥的手中,导致整个京营覆灭,最终造成了朱慎锥直接打下京师的后果。

吴惟英也算是拿得起放得下,侥幸逃生后回到京师直接就投靠了朱慎锥,虽然他这个人本事没什么,根本就是个纨绔子弟,可毕竟是勋贵的头面人物,而且这小子也算是个机灵人,就这样朱慎锥顺水推舟接纳了他,虽然没了京营总戎的职务,可在锦衣卫给了他一个实职,算起来也不算差。

至于其他三人,除了朱纯臣还好些,另外两人用酒囊饭袋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祖先的荣光早就被他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要本事没本事,要能力没能力,斗鸡耍狗却是一流,如没有祖宗留下来的爵位根本就没什么用处。

但现在再没用处也得拿来用用,毕竟登基不是小事,勋贵这边的支持还是要的,有他们参与和出面,登基这事也能免去许多麻烦。

至于陈奇瑜是刚到京不久,因为剿灭流寇有功,朱慎锥决定召回陈奇瑜,给了他一个兵部尚书的职务。而原来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改任户部尚书,杨嗣昌这个人颇有能力,以他的才干当兵部尚书不是不合适,但当户部尚书更好些,而且杨嗣昌是个聪明人,现在的户部部分职权已划归到了内务府,杨嗣昌当这个尚书以他的聪明和才干能够和内务府配合好,比放在兵部更妥当。

陈奇瑜虽是五省总督权力不小,但所谓的总督官职在大明只是临时官职,并非实职。以正式官职而言陈奇瑜是右佥都御史,这个官职只是四品。

他当初是以右佥都御史的职务巡抚延绥,因为镇压流寇有功被崇祯皇帝看重,这才授他为五省总督的临时职务负责围剿流寇。随着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流寇先后覆灭,陈奇瑜这个五省总督职务自然也就卸职了,因为围剿流寇有功,朝廷不能不赏,想来想去正好杨嗣昌去接任户部,兵部的官职就空了出来,由陈奇瑜接替兵部尚书恰到好处。

今天把陈奇瑜一起喊来不仅是因为他刚任兵部尚书,也是给他参与大事的一个机会,陈奇瑜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没有朱慎锥他绝对是当不上这个兵部尚书的。

而且在朱慎锥当监国之前,地方围剿流寇是什么情况陈奇瑜作为当事人再了解不过,那时候虽然明军对流寇的战争多次获胜,可流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再加上地方的动荡和军饷、粮草的不足,让明军各部疲于奔波,苦不堪言。

随着朱慎锥接手朝政,这个情况逐渐改善,尤其是在稳住陕西之后,明军的后方再也没了顾虑,就此大展手脚对各股流寇展开绞杀,最终才有现在的辉煌结果。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朱慎锥当政的情况下,假如依旧是崇祯皇帝在位,陈奇瑜别说灭掉流寇了,说不定等流寇的力量强大到明军无法遏制的时候,兵败身亡说不定就在眼前。

“礼部拿出来的方案诸位觉得如何?”看完了钱谦益递交的登基流程,朱慎锥笑着把它递给了下首的温体仁,等温体仁和其他人逐一看完后开口直接询问。

这些繁琐的流程看的朱慎锥眼都花了,他虽是宗室可对这些却不熟悉,毕竟他之前只是一个普通宗室哪里知道这些?

而且钱谦益这一次为了体现出自己的本事,在这套流程上花了诸多心思,不仅整个流程完善之极,还特意加了几个步骤以确定朱慎锥登基是天命所归,万民所望。

这些内容别说其他人了,就连温体仁看完后也不得不佩服钱谦益的本事,这要让他来弄肯定是比不上钱谦益的,钱谦益在这上面用了大心思,这老小子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会这样拍马屁呢?现在都已是礼部尚书了,再进一步就能入阁,如果等他入了阁,凭这老小子现在在朱慎锥面前红的发紫的身份,肯定会威胁到自己。

别忘了自己当年和杨嗣昌联手把钱谦益赶出京师的,现在这老小子卷土重来更甚之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行!等登基事完后,得私下和杨嗣昌联络一下,怎么着都要阻止这老小子入阁,要不然他一旦入阁肯定会影响自己控制内阁,哪怕这个机会让给杨嗣昌也比钱谦益入阁强啊!

心里如此想着,温体仁嘴上却表示钱谦益的流程方案做的很是仔细,他觉得没有问题。

随着温体仁的表态,其他诸人也一一表示认可,认为礼部的方案无可挑剔,可以照此来办。

“钱爱卿辛苦了,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这流程就按钱爱卿的来,接下来几日还需礼部多多上心才是。”

“臣遵旨,臣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办好此事!”钱谦益兴奋的脸色潮红,一口答应下来,同时用着自傲的目光扫了诸人一圈,心中油然而起此事舍我其谁的自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