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六十八章 靠山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六十八章 靠山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臣身为右都御史,如朝堂上有人对此评击,臣自不会袖手旁观,必严加贬斥!”徐宪成正色回道,直接就表明了坚决的态度,在他看来大明许多事坏就坏在这些眼高手低的人手里,不顾大局总是因为自身利益或者虚名搞沽名钓誉的举动,有这样的人在朝哪里还有好?

这些人不跳出来也就罢了,一旦跳出来徐宪成绝对不会饶他们,何况他还是右都御史,都察院的二把手,完全有这个权利和义务。

在徐宪成愤慨的同时,张锡钧却敏锐察觉到了朱慎锥说这番话的真正目的,相比徐宪成,张锡钧的城府更深,也更能琢磨朱慎锥的心思。

倒不是说徐宪成不如张锡钧,而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徐宪成的作风向来就是堂堂正正,直来直往。但张锡钧不一样,这是两人出身和经历不同所致,徐宪成是正统的读书人,从科举一步步考出来的进士,而且徐宪成少年时期就深受其父和姐姐徐静秋的影响,立志深远,性格坚韧。

之后,因为朱慎锥和徐静秋成亲,徐宪成还在朱慎锥的家中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朱慎锥的诸多政治观点和看法也对少年时的他造成了影响,再加上后来徐宪成独身游历天下,在这过程中结交不少好友,更亲身体验天下百姓疾苦,看清了地方世家大族的丑恶,深刻感受到大明贫富差距的矛盾,在其间徐宪成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得到了升华,这才造就了现在的他。

等科举中第,当了官后,徐宪成依旧不忘初心,更在官场上见到了诸多尔你我诈之事,却从未动摇。

但张锡钧就不一样了,他虽也是读书人出身,可因为先祖的缘故遭受家中巨变,从一个读书人直接沦落成为了一个逃犯,最终无奈屈身山寨隐名埋姓。假如不是因为巧遇到朱慎锥,也许张锡钧这辈子再也没有出头之日,最终等待他的结果不是默默无闻泯灭世人,就是那一日官兵围剿山寨稀里糊涂地死于刀兵之下。

在遇见朱慎锥之后,张锡钧的人生彻底改变,尤其是他被朱慎锥派往京师后,协助朱慎锥在京师做了许多机密事,从最初的魏忠贤、魏良卿叔侄到后来的崇祯皇帝上位,这十数年来张锡钧在京师如履薄冰,运用各种手段在不同的势力中周旋,不仅要保全自身,还要为朱慎锥暗中图谋。

这样的出身和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张锡钧和徐宪成完全不同的性格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所以在徐宪成义正言辞表态的同时,张锡钧却想到了另一個可能,那就是为何朱慎锥今天会特意提到这点。

他凝神细思,目光下意识朝着朱慎锥手边的那本册子望去,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监国,臣有一言!”

“说!”

“而今京察虽刚开始,名册虽未能完善,但臣以为已略有成效,而且京察一事仅仅靠评定和信息远远不足,按其制度还需进行实察和当面问询,臣以为这些事不必等最后再做,这样的话反而会效率低下时日耽搁时日,臣建议可同步进行,这几日就先挑选些官员进行实察和面询更好些。”

徐宪成微皱眉头,刚才朱慎锥在说辽东战事,怎么着突然张锡钧就扯到京察一事上来了呢?关于京察的情况刚才不是全汇报过了么?现在又提,张锡钧这样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

正当他担心张锡钧的话让朱慎锥不高兴,打算出言周旋一番,给张锡钧说几句好话的时候,朱慎锥却先开口了。

“张爱卿的想法不错,京察之事重大,在京需京察人员更是众多,如按部就班的确耗时过久,而且还会影响各部工作,之前京察已废弛数十年,而今重启京察,又设监察司,孤觉得不必依造久规,略有变通未尝不可。”

“张爱卿本就是吏部侍郎,眼下又是监察司主官之一,自可调整程序,这件事你可同徐爱卿商议着办即可。”

“臣明白,臣这就先试着做做,如无问题就此处置,假如进展不利,臣再想其他办法。”

“嗯,不要怕做事,只要不是为了私利出于公心,做错了怕什么,随后纠正即可,不做事固然不会有错,但如此只不过庸庸碌碌之辈尔,你等都是朝廷重臣,有些事尽管大胆去做,有孤在呢!”

“臣明白……。”张锡钧大喜,连忙郑重行礼,见一旁的徐宪成还没反应过来,张锡钧悄悄给他使了个眼色,徐宪成一头雾水跟着张锡钧行礼,心中却是依旧不解。

朱慎锥没有多呆,说完了此事起身就离开了,甚至还谢绝了徐宪成和张锡钧送他的举动。不过就算这样,徐宪成和张锡钧还是依旧把朱慎锥送出了文昭阁,等瞧着朱慎锥带着几个侍卫往文华殿走之后,他们这才收礼起身。

“张大人,刚才你为何……?”朱慎锥离开后,徐宪成忍不住就问张锡钧。

张锡钧笑笑,低声道:“监国让我等京察究竟为何?徐大人如今还不明白么?今日监国说的这样清楚,告知几日后朝会恐有人就辽东之事作妖,既然如此,我等如何能袖手旁观?”

“如按徐大人的打算,当着朝堂的面贬斥争论,听起来似乎不错,可实际上效果并不怎样,而且这种事一旦放到朝堂上必然会引起争论,徐大人虽是右都御史,可别忘了朝中各党势力不小,尤其是东林党那些人一旦联合起来发难,仅凭徐大人也难办的很。”

“更何况徐大人何等身份,何必和这些小人去争论对错呢?根本没这个必要,既然你我主持京察,直接就以京察入手,先下手为强,着手处置几人不就行了?只要出手快又狠,这些人投鼠忌器之下自然就消停了,依本官看来,这些人虽嘴皮子厉害,但骨子里都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尤其对于官位更是热衷,如没了身上这层官皮,丢了官位不算还得落得无能贪腐的罪名,这可比杀了他们还令这些人难受呢。”

徐宪成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张锡钧为何会当着朱慎锥的面突然提到京察,闹了半天这两人是打着哑谜呢,而自己还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知,甚至为张锡钧担心呢。

“张兄大才,吾不及也!”徐宪成佩服万分,张锡钧比自己想的更为深远,甚至摸透了朱慎锥的心思所在,而且张锡钧用的这个办法的确要比自己最初考虑的好太多了。

握着京察大权,还用得着在朝堂上和这些人斗嘴皮子?这不是笑话么?这些日子徐宪成通过京察早就搞明白了许多官员的情况,说句不好听的,在京官员中尸位素餐者实在是太多了,至于政绩平庸者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根本称不上有丝毫政绩。

不仅如此,许多官员上下其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尤其是官场上所谓的“漂没”更是成为了惯例,因为之前朝廷不是不想管而是没办法管,再加上文官集团的强大使得皇帝也懒得管这些事,从而造成这些官员的胆子越来越大,做起这些事来更是肆无忌惮。

除极少部分官员外,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一屁股的屎,随便查就能查出问题来。而且这些人都是一群一窝的,只要查出一个就能牵扯出一大批人,大明的吏治已败坏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徐宪成在见到这些证据的时候更是气得不行,私下不知道破口大骂过几回了。可他却不敢鲁莽行事,毕竟牵扯的官员实在太多,如果真要铁面无私这么干的话,大明朝堂就直接一扫而空了,朝堂上没人这国家事务谁来干?至于地方就更不用说,几乎是洪洞县根本就没好人。

但现在张锡钧这一点让徐宪成明白过来,也许朱慎锥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而重启京察和设置监察司真正的目的并非吏治,而是要通过这个手段打压和控制官员,这才是朱慎锥想要的。

今天朱慎锥看似不经意的那句话就表露出了他的态度,而且还对两人进行了承诺,让他们大胆做用心做,不用顾及其他。张锡钧正是明白了朱慎锥的想法,这才直接提到了京察安排,徐宪成应变并非不及张锡钧,因为他的出发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没能和张锡钧一样体会到这些。

窗户纸被捅破,徐宪成自然恍然大悟,对张锡钧佩服万分。

但张锡钧却丝毫没有得意之色,他低声说自己之所以会体会这些只是性格所至,根本算不得什么。徐宪成不善于此反而能衬托出他的光明正大,这点是他张锡钧所不及的,眼下朱慎锥既已认可,那么他们就要尽快行动起来,从名册中挑选合适的人先下手,快速打乱对方的谋划,一击而中,让这些人好好清醒清醒,彻底搞明白这个大明究竟是谁在做主。

这点得到了徐宪成的赞同,当即两人回到阁内,就着名册翻阅商议了起来,当日就圈定了三人,这三人官职都不算高,其中一个从五品,两个六品,但他们三人都是东林党的中坚力量,更是最有可能当马前卒跳出来折腾的家伙。

从他们身上下手最为合适,而且三人的数量也不多,也能避免牵连过多造成朝中恐慌和非议,事不宜迟,等人选定后,徐宪成和张锡钧就立即分头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