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六十七章 名册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六十七章 名册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东战场既然已起了变化,朱慎锥自然也要调整辽东的战术。

除去郑鸿逵和李佑继续执行在辽东的游击战,对敌人后方进行破坏和骚扰外,辽东正面战场上也必须要有所布置。

朱慎锥指示温体仁和杨嗣昌,让内阁和兵部做好准备,着手调宣大、蓟州的一部分军队组成援军,由黑云龙作为主将,蓟州总兵张可大为副,赶赴辽东,配合辽军作战。

这支军队预计一万多人,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击破包围锦州的八旗各部,而是和吴三桂的部队合兵后以宁远为基地向北试探性地进攻,不断骚扰实施小规模的灵活作战,给皇太极施加压力。

现在的皇太极后院起火,已有进退两难的困扰,如果现在退兵那么围困几个月的锦州之战就无疾而终,可假如不退兵的话,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各处肆无忌惮地举动让皇太极根本就受不了,再加上明军增兵从南向北进攻,更无法让皇太极达到围城打援的目的,也不可能继续困住锦州的守军。

对朱慎锥做出的这个安排温体仁和杨嗣昌当即表示赞同,两人都表态内阁和兵部会配合前线部队做好增援辽东的准备。和他们仔细交代了一番,朱慎锥这才让他们回去尽快准备,等两人走后,朱慎锥也没在文华殿多呆,起身就去了文昭阁。

文昭阁最初也称为“文楼”是博学鸿词科考试的场所,和文昭阁对应的是“武楼”也就是武成阁,这两个名字都是嘉靖皇帝改的,历史上满清入关后把文昭阁改为体仁阁,把武成阁改为弘义阁,取消了两阁原来的作用,直接划归内务府,两阁就成了内务府储存金银珠宝玉器等财物的仓库。

现在两阁的作用还是原样,名字也依旧,朱慎锥把文昭阁临时拨给了监察司,作为监察司的办公场所。

来到文昭阁,朱慎锥没让人通报,直接就走了进去。

文昭阁的面积不小,划拨监察司后,内部略微做了调整,一进去就是一个大办事房,这里是监察司普通官员的办事所,朱慎锥进来的时候不少人正在忙碌着,他们见到朱慎锥第一时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向他行礼。

朱慎锥和善点头,止步和善询问了几句工作情况,并勉励了一番,这才问徐宪成和张锡钧何在。

“回监国,两位大人正在阁内议事。”一個年轻官员连忙回道。

“辛苦尔等,孤自去即可,你们继续忙吧。”

“是……。”

朱慎锥径直就朝着里面的办事房走去,等他走进阁内后,已听闻外面动静的徐宪成和张锡钧恰好站起身来,正准备出去看看,一眼就瞧见朱慎锥径直来了。

“监国……。”

两人连忙行礼,朱慎锥摆摆手,直接走到正位坐下:“不必多礼,坐!”

“谢监国。”徐宪成和张锡钧依次在朱慎锥左右下首落坐。

等他们坐下后,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一旁桌上摆着的诸多卷宗掠去,随手拿起一份翻看着:“监察司设立已有月余,京察一事如何?”

“朝廷已多年未有京察,原本制度早就废弛,而今千头万绪理起来不易,臣等只能一步步重头来。”徐宪成作为监察司的主官开口说道,他告诉朱慎锥他们目前做的只是初步,根据吏部官员名册先做好京察官员名单,然后按京察制度的四格八法对官员进行逐一评定。

所谓的四格八法其实就是考核标准,其中吏部考功司原本的作用就是负责对官员的评定,但由于京察制度废弛多年,考功司的这个职能已成了摆设,现在监察司要重起炉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按照京察原本程序,还需要在京百官对所察人员进行相互评定,评定的结果和考功司的记录相互对应,然后再直接面试问答当事人,走访核查实际情况后再有定论。

从这些程序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不要忘记因为京察对官员的杀伤力巨大,直接涉及到了官员奖惩和升迁,所以官员之间相互舞弊甚至结党的情况严重,尤其是各官员在京察过程中对其他官员的考评很难体现真实情况,大多数官员对其他官员的考评都以“宽厚”为主,存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思,上下联手糊弄的想法来搞,所以之前的京察到最后无法就是走程序,除几个倒霉蛋被废黜外,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这一次京察不同往日,自万历年间京察废弛到现在已几十年过去了,原本的京察制度早就没人理会,对官员的考评基本也只是按照吏部的程序来走,考评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假如按照之前的模式来,京察到最后会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用说,这完全违背了朱慎锥重启京察的初衷。作为朱慎锥的左右手,也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徐宪成和张锡钧借用之前的制度重起炉灶,对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京察的完善。

“现在进展到哪一步?”朱慎锥要的是结果不是经过,他打断了徐宪成的话直接询问。

徐宪成点点头,起身上前一步,从案上找出一份名册递上:“这是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目录,臣已同张大人对名册中官员进行了初步甄别,并做了区分,监国请看。”

接过名册,朱慎锥凝神细看,名册中密密麻麻写着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品级、任职部门、履历、籍贯、年龄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此外,后面还注明了对方的师生、好友等各种关系,再加上一些家庭情况和财产情况等,此外还有任职的政绩一些信息,可以说异常全面。

翻看了几页,不得不承认徐宪成和张锡钧在这件事上是用了心的。

随手把名册摆到一旁,朱慎锥开口道:“具体的孤就不细看了,名册中的信息可否确保准确?”

张锡钧回道:“名册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吏部,另一部分是臣等收集整理,此外锦衣卫那边也多有协助,眼下这册只是初录,或有些纰漏,后续臣等还会进一步完善,不过八九分的准确是肯定没问题。”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微微点头,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这两人配合做这件事不会有差,而且这一次京察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更能确保不会偏差。

沉咛了一下,朱慎锥伸手在名册上轻轻拍了拍,道:“等全部完善后,送一份给孤。”

“是!”两人异口同声回道。

见他们有些拘谨,朱慎锥笑道:“坐吧,这并非朝堂,今日孤来只是看看进展。”

徐宪成和张锡钧同时露出了笑容,行了一礼坐回了回去。

接着朱慎锥询问监察司的内部情况,尤其是调入监察司的这些年轻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徐宪成说这些年轻官员虽然经验不足,但态度却是不差,而且对能够负责京察事宜很是上心,士气高昂,可以一用,只要经过京察的锻炼,以后这些官员都可大用,但眼下还是不成的,需要一些时间打磨才行。

对此朱慎锥提醒了一句,虽然这些官员是徐宪成和张锡钧所挑选出来的,可官场向来就是一个泥潭,进了这个泥潭能洁身自好者寥寥无几,何况京察一事重大,上上下下都盯着呢,既进了监察司,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人的目标,到时候以各种手段拉拢腐化,影响京察实效,甚至被直接拖下水都有可能,这点不能不妨。

“监国请放心,这类情况臣已有预料,臣同徐大人商议过,监察司内部相互监督,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此外在监察司外,锦衣卫那边也会做相应配合,监察司所有人都在锦衣卫监视之下,但凡有人出问题,臣等第一时间就能得知。”张锡钧胸有成竹回道,一旁的徐宪成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安排不假。

张锡钧做事向来谨慎,而且足智多谋,当年在京师就长袖善舞,洞察人心,说起来朱慎锥能够入主京师,掌控朝政,张锡钧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假如没有他在京师的运作和情报,朱慎锥起兵后也不会这么容易拿下京师。

这一次设置监察司并重启京察,朱慎锥真正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吏治,而是要通过京察达到其他政治目的,这点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在监察司设置之后,张锡钧就开始做了准备,配合徐宪成来主持工作,而刚才朱慎锥所看见的那名册,就是张锡钧的建议。

朱慎锥听了他们这番回答很是高兴,他沉咛道:“辽东战事变化你们知道了吧?”

“臣已略有听闻,监国运兵之妙臣佩服万分,想来以现在辽东局势,估计用不了多久锦州之围就能解。”

“呵呵,这话如今说还为时过早,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步谁都无法确保。不过辽东局势如今略有好转倒是真的,孤来前已见了首辅和本兵,对辽东又做了些其他安排。”

朱慎锥简单说了几句,接着道:“这些日子,因辽东战事迟迟未能派兵救援朝中本就非议甚多,眼下郑鸿逵、李佑等虽在辽东打开局面,但所用战术却非正途,过几日就是朝会,孤觉得或许有人会因此事评击一番,你们如何看?”

徐宪成脸色掠过一丝怒气,在他看来如真有这样情况发生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官员非但不支持还拖后腿,这样的情况以往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一些官员夸大其词,不论对错搞事已成了这些人的陋习,徐宪成如何能看得惯?

而且徐宪成当然知道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了些什么,虽然他们战绩彪悍,但在辽东的那些所为,尤其是驱散辽民,毁坏农田甚至放火烧城的举动很容易受到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人可是什么都能干的出来的,朱慎锥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