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六十九章 众怒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六十九章 众怒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行动很快,他们本就掌握了一部分证据,只是证据没有完善罢了。但眼下凭借这些证据也基本够用了,而且锦衣卫那边也是自己人,先不说周安民和徐宪成的关系,朱慎锥还特意和周安民打过招呼,让锦衣卫配合监察司,周安民对此事自然上心许多。

第二日,监察司就以京察的名义通知这三人面询,一开始得到通知的三人丝毫不以为然,直接就去了面询的地方接受了监察司询问。

整个询问过程很是正常,而且接受面询的不仅他们三人还有其他近十个品级不同的官员,对于这些官员监察司也没有什么刁难,一切就和过场一般。

询问结束,这三人安然离开,对方自以为这一次京察也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回去后还沾沾自喜,觉得已过了关,但谁都没想到第四日朝会的时候,还没等人出来向辽东战事评头论足发难呢,监察司的一个年轻官员就先站了出来,当着所有人面递交了证据,直指这三人的诸多罪名,直接当庭进行弹劾,并要求严惩。

按理说京察出来的问题是不用通过朝堂的,直接走程序递交即可,然后按照最终考核的结果由都察院和吏部依制度进行奖惩,考核结果好的升迁,有问题的革职,毕竟京察所面对的只是四品以下官员,并非朝廷大员,这样级别的官员吏部完全可以直接做主。

但这一次却不同,在朝堂上监察司的人直接当庭弹劾并要求严惩,这已经脱离了正常京察的程序,瞬间引起一片哗然。

当即就有人提出反对,表示监察司的所为不符合京察的程序,更不应该在朝堂上直接点名弹劾,甚至要求严惩这种举动,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京察的程序之一,而且有着打击报复挟京察之名行攻击之实的嫌疑。

对此表示强烈不满,非但要求贬斥提出弹劾的人,更要严查监察司是否有违法之举,甚至还上升到了是否要恢复京察的程度。

一时间群起愤愤,众人直接就把矛头对准了监察司,更有人忍不住让徐宪成和张锡钧出来说明情况,监察司这么干究竟想做什么?难不成是要排除异己,打击政敌?

在这个时候,朱慎锥直接喝止了争吵,脸色很是难看,劈头盖脸就对弹劾的监察司官员训斥了一顿,并要求对方做出解释。

对方丝毫不惧,这個年轻的官员是复社中坚,徐宪成亲自挑选并看重的,当官时间不长,本就是满怀一腔热血,而且这一次弹劾又是他主动申请的,徐宪成和张锡钧本就打算挑一个人做这件事,见这人毛遂自荐,又是合适人选,商量之后就答应了下来。

这年轻人当着朝中众人包括朱慎锥的面慷慨激昂,说自己弹劾毫无问题,按照京察制度,虽然对考核人员的评定后是按程序上报,然后由吏部来决定升迁或者罢免,然后再交内阁和司礼监备案,最终由皇帝点头。

但这一次不一样,在京察过程中发现这三人根本不是普通问题,如果仅仅只是能力不足,或者说在工作中有所失误,还有当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话也就罢了,按照正常程序上报自然很正常。

可按照目前掌控的证据完全不是这样,这三人的问题极大,已经牵涉到了四格八法中的守、政、才、贪、酷、无为、不谨这七条,如果再深究的话,还要加上才弱这一项。

不仅如此,其中经查实的贪腐就让人触目惊心,其中三人中一人在兵部任职,一人在工部,还有一人在礼部,前两者直接接触到了军费和物资,据查结果,在兵部和工部的两人经年以来过手贪污的军费和物资数额极其巨大,其中光辽饷和拨给地方围剿流寇的军费就贪污了总计十二万两之巨,此外还有大量物资不明下落,这些物资不仅包括军械、火器还包括粮草,折合白银居然有二十万两之巨,加起来总计三十二万两。

大明官员的俸禄向来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按照朱元璋所定下的制度,正一品官员月俸87石,从一品官员月俸72石;正二品官员月俸61石,从二品官员月俸48石;从三品官员月俸35石,从三品官员月俸26石……。

这个俸禄低的实在可怜,按照这比例到从九品官员,月俸只有5石而已,由此可见五品和六品的官员月俸也就在十几石上下。

这么低的俸禄官员根本就无法生活,仅仅按照俸禄官员只能勉强度日,可别忘了官员们都有一大家子要养呢,还有奴仆等等,一个月这么点俸禄怎么能够?所以从太祖时开始,大明官员贪污情况一直都有,就算朱元璋对贪官实施零容忍,查到一个就杀一个,甚至以剥皮充草的残酷手段依旧制止不住。

朱元璋之后,朝廷对官员的贪污略有放松,毕竟皇帝也知道官员收入实在太低,如果按照朱元璋的作风,那么天下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官员。而且之后几代皇帝,也适当地调整了官员的俸禄,略微给各级官员涨了些俸禄,并且对官员们的小贪小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一般来说不会为难。

可因为这个缘故,再加上之后文官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各级官员贪污越发严重,等到万历之后,这样的现象已成了普遍,甚至从暗中贪腐成为了光明正大索贿的行为。

就算这样,贪污问题依旧不是能摆在明面上的,真要查起来一个都跑不了。何况这两个官品级不高,却短短几年内贪污了这么多,三十二万两的贪污数额,就算是温体仁这样的内阁首辅听后也不由得眼皮子直跳。

这还不算,另外在礼部的那个官儿更是大胆,前两人贪污的仅仅是克扣军费和物资中饱私囊,礼部这个官儿贪污的居然是朝廷拨给贡举科考的经费和礼部在仪制上的拨款。

前者直接影响到了科举制度,包括科举制度中的各级官方学校机构,比如在京的国子监太学生的餐费、住宿费,地方各省学政的下拨经费等等。这个举动极其恶劣,要知道大明的文官都是从科举一步步考上来的,无论是在地方进学,还是入国子监求学,这都和这个群体切身相关。

这官员居然把手伸到了这里去,不引起众怒才怪呢。如果说贪污些军费和粮草物资什么的和武人有关,文官们或许不会说什么,可直接贪污到科考贡举上去,这等于直接刨了文官集团的根,这如何能够容忍。

而且这还不算,除去科考贡举的贪污外,还有仪制上的态度,要知道礼部的仪制拨款是用于国家典礼甚至皇家祭祀所用的,在这方面下手弄银子,等于大逆不道,几乎和谋反没什么两样了。

当这些罪名随着那位年轻官员说出的时候,众人顿时一片大哗,所有人望向礼部这个官员的目光中都带着极度的不善和愤怒。

“臣冤枉!臣实在冤枉啊!这分明就是诬陷臣,臣十年寒窗苦读,如何能做出这等猪狗不如事来!”这礼部官员哪里还站得住?当即就从队中出来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冲着朱慎锥的面磕头大声喊冤。

“监国明鉴,臣绝没做过此事,这是诬陷!这分明就是造谣!”这官员神色愤慨矢口否认,还口口声声说这个年轻官员之所以弹劾自己是因为自己在京察面询过程中得罪了对方,对方是在故意打击报复。

“本官打击报复你?你也太高看自己了!”年轻官员冷笑,直接反问:“既然你说冤枉,那么我来问你,崇祯六年你任礼部主事,负责国子监拨款,当年国子监太学生住宿和餐食拨款其中有一千三百二十七两下落不明,这些银子去了哪里?而当年你老家却多了足足一百亩良田,这些田地又从何而来?你家境出身也只是普通,当官之后每月俸禄又不多,短短不到两年,哪来的这么多银子买田?”

“这……这是乡亲投效,挂名臣下的田亩,此等事谁不在做?以此定臣之罪,污蔑臣贪污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臣不服!”

“别急,还有呢。崇祯七年,国子监监内租银上缴比六年少了近半,这又是怎么回事?当年你老家的田地又多了两百亩,难不成也是投效?这些又如何解释?另外崇祯七年末,河南、湖广、贵州三省的学政拨款也有欠缺,总缺额高达四千八百余两,这些缺额依旧在册,但核查户部支出,这笔钱早就到了礼部,而经受此款的人正是伱,这个又怎么说?”

“此外崇祯八年、九年、十年这三年里,你转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在多次典礼和祭祀礼仪中都以次充好,在其中贪污了五万六千两之巨,这些都有人证物证,你如何能够狡辩?”

说着,那年轻官员转身先朝在场百官团团拱手行礼,最后向正位的朱慎锥正色道:“监国,此人利欲熏心,欺上瞒下,贪得无厌,罪证确凿,罪不可赦!臣请监国严惩,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朱慎锥脸色铁青,目光炯炯望着已经站不稳半瘫在地上的那官儿,彷如在看一个死人。

而此时,在朝堂的其他官员也没再有人出来替这官儿说话,如果仅仅只是其他的贪污罪名也就罢了,可这个官儿胆子实在太大了,什么银子都敢伸手?居然这样也敢贪?

几年下来贪了这么多银子,虽总额比不上兵部和工部的两位,可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却严重许多,这种蠢虫别说弹劾了,就算直接杀了都不会有人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