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零六章 算计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零六章 算计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先是严厉评击了辽东建奴,谈了一番自万历帝以来三代先皇和当今圣上一直要解决辽东问题的看法,对建奴这些年掠大明百姓为奴尤其愤慨,最后还说到了前不久皇太极意图故伎重演再攻大明的举动。

虽然这一次长城之战,大明打退了皇太极的进攻,逼迫建奴撤军,获得了数十年来从所未有的大胜。但这还不够,大明应该乘胜追击,再接再厉,以彻底剿灭建奴,收复辽东为主要目标。

作为监国,朱慎锥认为辽东是重中之重,再加上之前的己巳之变和这一次长城之战,朱慎锥决定对辽东战事进行调整,其中蓟州镇的恢复是第一步,眼下的蓟州镇太过空虚,如继续下去会被皇太极再趁虚而入,所谓亡羊补牢未晚,皇太极先后两次盯上了蓟州镇,总不能继续坐视不管吧?

山东总兵张可大是合适人选,朱慎锥决定调张可大至蓟州镇担任总兵,并从其他各部中抽调兵力充实蓟州卫,守备长城一线。

而辽东那边同样也是如此,应当整顿兵马同建奴再次开战,趁热打铁压制住建奴,以消除隐患。

武将问题不大,辽东军中武将可是不少,其中吴襄、祖大寿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一次长城之战吴三桂更是战功赫赫,已正式升为总兵之职。但光有武将不行,还得有文官去辽东任职,尤其宁前兵备道一职更是重中之重,应当派合适人选前去担任,却不知何人能担此任。

朱慎锥的话音刚落,一直没说话的张锡钧站了出来。

“臣以兵科给事中龚鼎孳足以堪当此任!”

这话一出,刚才因为协理京营戎政一事尚在得意的龚鼎孳瞬间就瞠目结舌,直接傻眼了。

“哦,为何如此说?”朱慎锥略有不解问。

张锡钧正色道:“兵科给事中龚鼎孳向来通晓知兵事,善于谋划,品性也毫无问题,而且龚鼎孳的现职改任宁前兵备道也很合适,宁前兵备道之职重要,龚鼎孳正是合适人选。”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认为龚鼎孳的确是合适人选。”

随着张锡钧的话音落下,一时间不少人都表示赞同。龚鼎孳不仅是言官,更是兵科给事中,而且刚才在协理京营戎政一事上侃侃而谈,更表现出了一副对军事极为知晓的样子,再加上龚鼎孳本人平日里还经常吹嘘自己通晓兵事,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他来担任这个职务的确是合适人选。

杨廷麟这时有些发愣,他没想到自己提出的辽东问题怎么突然把龚鼎孳给扯进去了呢?同作为东林党,更是好友,杨廷麟当然了解龚鼎孳,龚鼎孳这人有没有军事能力他难道还不知道么?

平日里,龚鼎孳耍耍嘴皮子还成,讨论起军事也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货色,哪里懂得什么打仗啊?

宁前兵备道这个官职极为重要,可以说是辽东战场的前线,直接负责宁锦防线的战事。之前袁崇焕就是宁前兵备道,后来也是从这个职位上升任的辽东巡抚,然后再进的蓟辽督师。

而现在张锡钧突然提出让龚鼎孳去担任这个职务?这让杨廷麟错愕不已。

就在此时,杨嗣昌站了出来表示龚鼎孳的确是合适人选,杨嗣昌可是本兵,对军事当然有相当发言权,而且在杨嗣昌之后,一直和杨嗣昌不对付的首辅温体仁也一样表示赞同,一时间朝堂上的几个大佬都觉得张锡钧的建议不错,朱慎锥不等方逢年等反对,直接一锤定音,当场任命龚鼎孳为宁前兵备道,尽快前往辽东赴任。

这个变化来的太过突然,方逢年、张凤翔、房可壮几人根本就来不及反应,龚鼎孳为宁前兵备道的事就确定了。

木已成舟,这时候再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方逢年等人总不能直接说龚鼎孳不堪重用,不适合当这个宁前兵备道吧?如果这样说,那么就是否定龚鼎孳的能力,更对他前面所提出关于协理京营戎政一事同样存在异议,为大局考虑,方逢年最终还是没说话,而且他心里还觉得龚鼎孳去辽东也不是坏事,宁前兵备道官职虽说不高,可手上权利不小,有他们的人在辽东其实也是件好事。

至于张凤翔和房可壮也是这样觉得,虽说龚鼎孳是东林党一脉,可现在是龚鼎孳去辽东不是自己去辽东,这关他们何干?而且龚鼎孳去了辽东说不定还能借此掌控住辽东的军权,对东林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既然是好事,何必阻拦?

朱慎锥宣布了这个任命后,直接宣布朝会结束,站起身一摆大袖,转身离开。

等朱慎锥走后,百官们这才依次离去,杨嗣昌特意走在后面,等张锡钧走近后他低声对张锡钧道:“张大人刚才选人选的好,嗣昌佩服万分。”

“杨大人何出此言?”张锡钧笑道:“下官只是为监国分忧,为我大明推举贤能罢了。”

“是极是极!”杨嗣昌笑道:“这个贤能还真是贤能,嗣昌也是如此觉得,刚前要不然也不会附和张大人。”

“君所见略同尔。”

“哈哈哈!”杨嗣昌大笑,接着压低声音道:“不知张大人下朝后是否有安排?”

“杨大人……?”

“前几日江南友人送来好茶,嗣昌知张大人好茶,嗣昌对茶道不甚了解,是否可屈尊讨教一番?”

“既然杨大人有如此雅兴,下官自然是有空的。”张锡钧笑着回道。

“好!”杨嗣昌很是高兴,当即就邀请张锡钧出宫同行,顺道去自己府上坐坐,品茶论道一番,两人出宫后张锡钧直接就上了自己的轿子,跟着杨嗣昌的轿一前一后去了杨嗣昌的府邸。

回到文华殿,朱慎锥神色如常,根本就没被之前朝堂上的那些事影响到心情。

今日虽出了些麻烦,但早在朱慎锥的预料之中,不过相比朱慎锥的判断,这些人跳出来有些过于急迫了。

原本以为他们会再忍一忍看一看,没想到这才过了多久就这样迫不及待,看来东林党人也就是这样了。

坐下喝了口茶水,周安民到了。

“拜见监国……。”

“来,坐!”见周安民到来,朱慎锥不等他行礼直接上前拦住,指着边上的椅子让他坐下说话。

等周安民坐下,侍卫上了茶水后退去,屋里就剩下了他们两人。

“今天朝会之事你已知晓了?”朱慎锥直接开口询问。

周安民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但他很少上朝,除非有皇帝的要求,一般来说锦衣卫都指挥使是不上朝的。

这不是品级的问题,按照官衔,周安民完全有资格上朝,可锦衣卫部门特殊,属于皇帝亲军,而且又是特殊机构,通常来说在非必要情况下都不上朝。

不过不上朝不代表周安民不知道朝堂上的情况,就像今天朝堂发生的事周安民是一清二楚,退朝之后朱慎锥就让人去寻周安民,周安民来前就知道朱慎锥肯定会问他这个问题。

“臣听说了。”

“此事你如何看待?”

“臣以为监国的应对没有问题,而且借力打力,下了一手好棋。”周安民笑着回道。

这话一出朱慎锥大笑起来,抬手指着周安民:“看来还是瞒不过姐夫你呀,既然你心里都明白,那么你倒是说说,接下来应当如何?”

周安民笑道:“对于京营一事,监国本就打算另起炉灶,以新军替代京营,原本的京营就算摆着也就是个架子,既然是架子,所谓的协理戎政给他们又如何?”

“今天朝上晋武不做任何辩驳,以监国之意坦然受之,自然早就知晓了监国想法,要不然以他的脾气还不直接闹起来?”

“哈哈哈!”朱慎锥抚掌大笑,对于所谓的协理京营戎政朱慎锥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就准备替换京营了,之前以京营选拔的士兵组成顺天军就是这个目的,而接下来会对京营再一次整编,把整个京营中可用之人全部挖空,留下一个空架子。

王晋武的官职中有一个是总戎京营,之所以给他这个官职就是为了对京营下手,以做整编所用。但实际上未来的京营会彻底取消,现在留着这个架子是给各方面做交代的,毕竟京营中勋贵子弟不少,这些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更不用说上战场了,完完全全是一群混子。

如果全面撤裁京营,所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尤其是勋贵集团因为子弟失去在京营的营生说不定就会弄出事来。虽然大多数勋贵都是酒囊饭袋,但勋贵与国同休两百多年下来,他们的影响力和能量并不小,这些勋贵们或许办不成什么大事,可要给你找点麻烦甚至拖后腿却没问题,朱慎锥就算再不待见他们,至少也不能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去,适当的善待和拉拢还是必须的。

所以留着京营这个架子,也等于给这些勋贵们一个安置和出路,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调整,或者把他们编成侍卫队伍也是可以的。这些人哪怕打不了仗,总能站岗巡逻吧?这样一来勋贵们也能完全接受。

当然以后的京营规模会越来越小,除去勋贵子弟外普通人会全部调离出去,按照在京的勋贵子弟数量来计算,最终京营的规模估计也就一二千人甚至更少,这么点人,花点钱养着就养着了,大明也不是养不起,既然如此,那么所谓的协理京营戎政又如何呢?给了就给了,还能翻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