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零五章 矢口否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零五章 矢口否认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番话一出,许多人表示赞同。无论是东林党或者其他党派,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都不希望勋贵和武将坐大,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御武是最稳妥的做法,这么多年来大明一直如此,也证明了这个方法是最合适的。

从这点来看,尽快确定协理京营戎政是理所当然,不光是这个职务,包括属官同样如此,只有把军队被文官抓在手里,这才能够安全。

温体仁对此嗤之以鼻,这些文官好大的胆子,居然拿赵匡胤做例子?难不成他们不知道朱慎锥怎么当的监国?

在他的授意下,手下人当即也站出来反驳,随着众人的争论,一时间朝堂上吵闹不休,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才是对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反而是坐着的朱慎锥仿如外人一般,坐在那边非但没生气,还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

朱慎锥的举动让几个大佬心中觉得奇怪,温体仁略有忐忑,杨嗣昌略有所思,而方逢年、张凤翔、房可壮等人微皱眉头,不明白朱慎锥为何会如此安如泰山?

反而作为朱慎锥心腹的张锡钧却一言不发,站在队列中装着透明人。

等这些人吵闹了片刻后,朱慎锥轻轻咳嗽了一声,一旁站着的李国辅顿时大声喝了声,让殿中安静,随着李国辅的喝止声响起,吵闹的众人终于渐渐停了下来,最终没了声响。

“诸位爱卿说的都有几分道理。”朱慎锥一开口先和稀泥,随后道:“都是为了国事,诸爱卿不必伤了和气。”

朱慎锥向杨嗣昌微微点头,接着看了一眼温体仁,最后把目光落到了龚鼎孳等人身上:“龚爱卿的建议并未有错,何况协理戎政之位的确重要,当然杨先生和温先生还有其他爱卿的话也没错……。”

朱慎锥说了一大通,却云山雾绕依旧没有表态如何,这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朱慎锥笑问:“孤就问一件事,这协理戎政之职对还是不对?谁能回孤?”

“监国,臣以为自然是对的,要不然嘉靖先帝也不会设此职务,而之后历代先帝也都是按例延续。”东林党一派的人当即就表示了态度,其余一些官员也陆续表示类同看法,就连杨嗣昌迟疑之后也表态这个职务还是必须的,温体仁虽然想反对,可温体仁虽是首辅,却也无法完全站到所有文官对面,一时间有些不知怎么说好。

这时候朱慎锥没等温体仁说话,直接先开口为他解围:“既然大家都有了见解,而且此职已是常例,孤身为监国自然也要按例行事。之前因为北方战事,此职一直空悬,而今军队班师回朝,再设是当然的。”

说道这,朱慎锥对王晋武道:“你是总戎,协理戎政之事就这么定了,等选定人员后,你身为总戎当同协理配合,好好整顿京营,平日里更要认真听取协理建议,可知?”

“臣知道,监国如何说,臣就如何做,请监国放心,臣一定好好配合。”王晋武眼皮子都不眨一下,斩钉截铁回道。

朱慎锥很是满意地点头,接着说:“按例,协理戎政当由兵部尚书、侍郎或左右都御史级别官员担任,眼下本兵不适合任此职,西北的流寇依旧未平,兵部事务繁琐,孤以为还是由都察院任职合适些。”

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副都御史房可壮,笑道:“孤觉得房大人倒是一个合适人选,不知房大人可否愿意担任此职呢?”

房可壮根本就没想到会挑中他,一时间却愣住了。可东林党其他人一听却是大喜过望,原本他们还打算在人选上争一争呢,已经暗中摩拳擦掌要夺这个职位了。可现在朱慎锥直接点名了房可壮,而且话里的意思很是明显,就是打算让房可壮来当这个协理京营戎政。

这样的好事简直就是求之不得,一时间东林党诸人笑逐颜开,尤其是最初提议的龚鼎孳等人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急急就说这个人选太合适不过了,房可壮无论是官职还是身份都是最恰当的人选,协理京营戎政之职非他莫属。

就这样,还没等房可壮回过神,朱慎锥一锤定音就敲定了此事,宣布由副都御史房可壮任职协理京营戎政,即刻上任,并要求王晋武配合房可壮,做好京营的工作。

直到拜谢监国,接下此职后,房可壮这才回过神,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协理京营戎政?如此大的馅饼直接砸在了他的脑袋上,实在是有些发晕。

同时房可壮也是高兴莫名,毕竟这个职务不低,更是文官中掌控兵权仅次于兵部尚书的实职,当了协理京营戎政,名义上京营就在自己的手里呢,这不就是他们原本的目的么?心中更是欣喜万分。

在东林党等人高兴的同时,杨嗣昌却不知在想些什么,看着朱慎锥一脸微笑,又丝毫不以为然的表情,再看看对面站着的王晋武眼观鼻鼻观心,对此事毫不在意的姿态,还有躲在人群中根本不说话的张锡钧,再细想刚才朱慎锥的那些话,杨嗣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而温体仁也是一样,眉目中带着若有所思,他的目光下意识和一旁的杨嗣昌碰到了一起,两人眼神交汇瞬间似乎都看明白了些什么,不过很快目光就避了开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说完了这件事,接下来开始讨论其他事务,等一个多时辰后,差不多该说的事都说完了,正准备退朝的时候,杨廷麟站了出来,说有事要奏。

杨廷麟的官职并不高,他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庶吉士出身,之前是翰林院编修,如今是都察院的御史。

“臣听闻朝中有人试图同建奴议和,准备消减辽东军费,放弃辽西防线,不知可有此事?”

“听闻?你从哪里来的听闻?”温体仁直接斥问道,语气严厉之极。

“臣乃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何况臣还听闻此事阁老是赞同的,不知阁老是否能告知此事是真是假?”杨廷麟丝毫不惧温体仁,直接反问。

杨廷麟的话顿时引起一片大哗,许多人面面相觑,露出惊讶之色。

而东林党的几个大佬们却是面带冷笑,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似乎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事,或者说杨廷麟跳出来就是这些大佬们的意思。

“胡言乱语!绝无此事!”温体仁斩钉截铁回道,脸上更是怒气勃发。他心中暗骂不止,这个事并非是假而是真的,之前朱慎锥私下就和温体仁商议过,准备消减辽东军费,废除之前崇祯皇帝征收加派的辽饷,压缩辽东阵线,转攻为守,严守山海关到辽西走廊防线,改变辽东战略。

作为首辅,温体仁是支持朱慎锥做这样的改变,现在大明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辽东战事一直持续,每年在辽东的军费居高不下,而且大明在辽东的战略一直保持着进攻和收复失地的态度,这更使得大明在辽东屡败屡战,不断放血。

这样下去,这场战争非但没办法给大明带来好处,反而会让大明越来越虚弱。明知道打不赢还继续打,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改变辽东战略目标,仅仅以山海关一线作为底线,驻守辽西走廊,那么大明的压力会减轻许多,辽东也也不需要养那么多的兵,更不需要耗费巨资去修缮和建立各处防线。

处处设防,等于处处挨打,一仗下来非但没有收益,反而损兵折将耗资百万,这样做根本就没意义。这也是温体仁听了朱慎锥的想法后就表示赞同的原因,只要财政问题不再是问题,那么他这个首辅就好当多了,大明也能从无休止的不断虚弱中缓过来。

这个方案只是设想,还没正式实施,无论是朱慎锥还是温体仁都知道一旦正式宣布会引来许多麻烦。所以在进行中决定一步步来,慢慢改变这个情况,而只做不宣,等时机成熟后再正式宣布。

但没想这件事居然被东林党人给知晓了,温体仁是又气又怒,他倒不是怕杨廷麟的指责,而是怕朱慎锥对自己的态度,一旦朱慎锥以为是自己泄露了消息,那么他就会失去朱慎锥的信任,没了信任,他这个首辅还能做得下去么?

“首辅!您说绝无此事,那么您可对天发誓真没此事么?”杨廷麟咄咄逼人,追问温体仁。

温体仁额头微微渗出汗来,他虽然可以指天发誓,可一旦发誓这性质就变了。而且这件事不是小事,是朱慎锥的谋划,他发誓算什么?和朱慎锥唱反调?最多也只能做到矢口否认拖延时间罢了。

“杨爱卿,这个事首辅的确不知,孤也是今天听说,听闻之下很是诧异,居然还有此事?”突然,朱慎锥开口,摆出一副很关切的姿态问道。

杨廷麟向朱慎锥行礼,正色道:“回监国,此事的确有,臣得知后很是愤慨,自我大明万历年间,建奴起兵以来,我大明在辽东同建奴多有交手,却无法御敌导致辽东国土沦丧,当地百姓被掳,实乃国耻!”

“我大明乃泱泱大国,如何能受如此跳梁小丑羞辱?万历到天启年间,三位先帝无不为收复辽东,剿灭建奴为国策,而如今崇祯朝也是如此,朝廷上下恨不得食建奴其肉,啖其血!以复辽东!”

“臣身为明臣,同建奴不共戴天,但凡有同建奴议和者,当为国贼也!辽东更本就是我大明国土,当光复之,哪里能任凭辽东沦落敌手,百姓受其屈辱的事发生?臣不才,臣恳请监国严查此事,处置国贼,集我大明之力光复辽东!”

“好!说的好!”朱慎锥大声叫好,甚至站起了身:“这话直接说到孤心里去了,杨爱卿不愧是国之铮臣,朝廷栋梁!如有意同建奴议和者,的确是为国贼,当严惩之,只是这国贼究竟何人?爱卿可知晓?”

“这……。”杨廷麟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他总不能说国贼就是你朱慎锥吧?他虽是御史,也有风闻奏事之权,可却没有真凭实据,而且这件事也只是略知皮毛,听到了些风声罢了。

“怎么?爱卿不知?没关系,你是御史,风闻奏事是你的职责。”朱慎锥体贴地为对方解释了一句,接着对温体仁严肃道:“温先生,你是首辅,此事内阁当严查才是!”

“臣明白,臣定会严查!”温体仁连忙表态,老奸巨猾的他哪里不清楚朱慎锥是在为他解围呢,可又奇怪朱慎锥为什么要做出如此鲜明的态度而不是和稀泥。

就在温体仁疑惑的同时,朱慎锥接下来的话让朱慎锥包括杨嗣昌眼睛一亮,他们瞬间就明白了朱慎锥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