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零四章 各持所见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零四章 各持所见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朝会,朱慎锥原本以为是礼部尚书方逢年会先跳出来,或者是张凤翔、房可壮等人作为马前卒,可没想到第一个出来的却是兵科给事中龚鼎孳。而且龚鼎孳一开口并没谈及前几日迎礼一事,反而提出了协理京营戎政之事,这倒有些让人意外。

不过朱慎锥瞬间就明白了龚鼎孳的打算,看来对方并不是不想说迎礼事,而是先准备用协理京营戎政这个职位来先抢夺京营权利,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比不上军权,只要军权在手,其他都是小事。

眼下王晋武已回到京师,出征的京营也返回了,这支军队在经历战火洗礼后已脱胎换骨,战斗力比之前不知强了多少。如果这支军队依旧掌握在王晋武的手中,不等于控制在朱慎锥手里么?

再者,不仅是京营,还有朱慎锥的王牌新军,更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利刃,太阿倒持,他们这些人哪里会有安全感。眼下明着争夺军权自然是不成的,别忘了朱慎锥是怎么登上这个监国之位的,尤其是他的那支新军更是不可能让人染指,这可是朱慎锥确保权利和地位的基础,东林党也没这么傻,去做这样的事。

可新军不动不代表他们不会用其他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协理京营戎政的职位,只要这个职位在手,那么京营就能和以前一样掌控在文官集团手里,也就是东林党的手里,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和朱慎锥对抗的资本,更有了底气。

“呵呵,还真是好算计。”朱慎锥心中暗笑,目光朝着下面的臣子望去,很快就停留在了杨嗣昌的身上。

杨嗣昌是崇祯朝的重臣之一,之前还担任过首辅,可惜他在和温体仁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丢掉了首辅之职并退出了内阁。离开内阁后,杨嗣昌依旧留在朝中为官,而且地位不低。

朱慎锥入京后,温体仁很快就投靠了过来,之后重组内阁时温体仁曾经向朱慎锥提出免掉杨嗣昌的官职,打发他回老家的建议。不过这个建议朱慎锥没有同意,他知道温体仁提这个建议的目的并非是杨嗣昌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和杨嗣昌有私人恩怨,作为政治对手温体仁太了解自己这个老搭档了,一旦让杨嗣昌继续留在朝中,难保有一天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利用朱慎锥的手把老对手给踢走,温体仁无非就是打着这个算盘罢了。可惜朱慎锥哪里是这么好算计的?他早就清楚温体仁和杨嗣昌的私人矛盾,更明白杨嗣昌的能力如何。张锡钧在京师这些年可不是白呆的,朝中百官的情况他早就摸得清清楚楚,谁的能力如何,谁属于那党那派,谁和谁又亲,谁又和谁又仇之类全记得明明白白,这些资料都在朱慎锥的手里,朱慎锥怎么可能不了解呢?

最终朱慎锥非但没有接受温体仁的建议,反而把杨嗣昌任命为兵部尚书,一跃成了六部的主官之一。眼下杨嗣昌虽不是内阁阁老,可从官职来说也不亚于内阁成员了,再加上他和温体仁不对付,两人在朝中能够起到牵制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的杨嗣昌站在靠前的位置,眉头微蹙似乎对龚鼎孳的话有些意外,一眼望去朱慎锥就清楚这件事杨嗣昌提前并不知晓,也是临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京营尚在整编之中,协理戎政之职不急一时。”朱慎锥淡淡说道。

“不然!”龚鼎孳站得笔直,大声说道:“我大明自嘉靖二十九年以来,设此职,为的就是协掌京营操练之事。自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和本朝历代此职均在,而今监国整编京营,革除京营弊端,此乃正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眼下协理戎政之职空缺,属官皆无,仅凭武将如何能做好整编之事?臣身为兵科给事中,自当以国家大事进言,臣请监国定下此职,选派官员整编京营!”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恳请监国依例定下此职,选派官员……。”

“臣赞同……。”

随着龚鼎孳的话音落下,瞬间就站出了好几个人,这些人有的是御史,有的是给事中,甚至还有侍郎级别的官员,他们虽然所在的部门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那就都是东林党的成员。

站在最前面的温体仁脸色很是难看,他没想到今日朝会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作用等同于百官之首,可问题眼下这群人跳出来逼着朱慎锥任命协理京营戎政的人选,而且还要补齐属官,他们用意何在,温体仁哪里不知道?

正当温体仁忐忑不安,打算给自己的人使眼色,让下面人先出来反驳一下,然后再帮着朱慎锥驳回此事,以向朱慎锥表示自己的态度时,朱慎锥却先说了话。

“王晋武!”

“臣在!”在勋贵一列的王晋武站了出来,朝着上首的朱慎锥行礼应道。

“你是京营总戎,此事你如何看?”朱慎锥直接询问。

“臣是武将,又是勋贵,臣听监国的,监国让臣怎么做,臣就怎么做!”王晋武毫不迟疑回答道,这一句话出,原本以为王晋武会直接反对的龚鼎孳愣了愣,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生生就咽了回去。

朱慎锥笑着点头:“说的不错,孤倒是问错人了,这事你的确不便做答。”说着,朱慎锥把目光投向了杨嗣昌,开口问:“杨先生,你是本兵,此事你如何看待?”

杨嗣昌心里把龚鼎孳一伙人骂得狗血淋头,这几个家伙说什么不好,居然把这个事提了起来。谁不知道朱慎锥是如何入京的?又是怎么登上的监国之位?假如坐在上面的是崇祯皇帝,你们说这些问题不大,可现在是朱慎锥啊!这可是打破京师囚禁皇帝的狠人,前不久还打败了皇太极,赢得了大明数十年来从未的大胜。

眼下刚刚班师回朝没几天,你们就迫不及待盯上了京营,意图从朱慎锥手里夺兵权?难不成真以为朱慎锥这个监国是软柿子?

作为前首辅,杨嗣昌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都不缺,在朱慎锥入京后不久,他就得知了朱慎锥继续任用温体仁的消息,一开始杨嗣昌还暗叹自己这个官算是做到头了,他和温体仁是政治对手,两人前些年可是斗得你死我活,最终杨嗣昌棋差一招,惨淡离开内阁,丢掉了首辅之位。

而现在温体仁继续担任首辅,而且据说还得到了朱慎锥的信任,这更让杨嗣昌为自己的前途感到黯淡。但没想过了没几日,朱慎锥突然就召见了杨嗣昌,并和他做了一番交谈,也正是这番交谈让杨嗣昌看到了希望。

之后,杨嗣昌非但没有丢官,反而成为了兵部尚书,直接又站到了中枢重臣的位置上。现在杨嗣昌虽不是阁老,可手中的权利依旧不小,此外他至今依旧记得朱慎锥那日和他的谈话,这一番谈话中让杨嗣昌明白朱慎锥为何留用自己,并需要他做些什么的缘故,更对朱慎锥的手段和眼光佩服万分。

相比崇祯皇帝,朱慎锥可要强了许多,就连当年的天启皇帝也有不如朱慎锥之处。这样的上位者,哪里是臣子好忽悠的?东林党这些人简直就是利益熏心,居然用这种手段来逼迫朱慎锥?哪来的胆子?

杨嗣昌站了出来,先朝朱慎锥行了一礼,随后开口道:“臣身为本兵,对此事的看法是可……。”

听杨嗣昌这么说,不少人脸上顿时一喜,兵部尚书都表示支持,这个事妥妥稳了。可还没等他们继续高兴呢,杨嗣昌又道:“不过臣以为,如今京营刚归,眼下军中事务繁多,任命协理戎政一事又不是小事,当仔细挑选合适的人担任,这样的大事不急一时,臣建议暂缓,等京营安稳,军中事务处置完后再议此事,方为稳妥。”

杨嗣昌这番话听起来颇有道理,听起来几乎是两边都不得罪,实际上是帮着朱慎锥拖延一二,毕竟他现在还不清楚朱慎锥真正的用意,先稳一稳再说,何况他作为本兵,朱慎锥直接问到他的头上,不表态也是不可能的。

“杨大人真是八面玲珑啊!”温体仁站出来冷笑道:“你身为本兵却说这番话?难不成你杨大人想当这个协理戎政不成?”

“不敢。”杨嗣昌淡淡道:“兵部事务繁多,嗣昌哪有这么多的精力?我只不过以事论事,按例回监国的话罢了。”

“呵呵,按例?如此说来,杨大人似乎还要以先例来论?”

温体仁毫不客气地反问,让杨嗣昌心中也有些生气,他当即道:“先例论又有何不可?此职早就有之,定不定,如何定都在监国,我等作为臣子只是依实回话罢了,阁老如此咄咄逼人,难不成针对本兵?”

“不敢!”温体仁冷笑:“既然杨大人说先例,那么我就和你谈谈先例,早在天启年间,先帝就撤裁了此职,眼下京营整编,既然撤裁何必非要再立呢?况且如今的京营已不是当年的京营,当年都能撤裁,今日再设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杨嗣昌也不生气,站在那边默不作声,似乎对温体仁的反驳丝毫不以为然。而龚鼎孳等人却忍不住了,直接反驳温体仁的言论,表示虽天启皇帝撤裁了这个职务,但自崇祯皇帝继位后这个职务又恢复了,而且这个职务很是重要,京营这样的军队怎么能直接掌控在武人和勋贵的手里呢?要知道京营是确保京畿安全的,是天子亲兵,假如武人和勋贵完全掌控京营没有牵制,那么一旦发生变动如何是好?

别忘了历史上武人兵变之事,赵匡胤又是如何黄袍加身的,大明以文御武,用文官来牵制武将是规矩,既然是规矩又怎么能随便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