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九十九章 一拍即合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九十九章 一拍即合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晋商最有名的两家是张家和王家。

张家在隆庆和万历年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曾经的首辅张四维,而在张四维入仕之前,张家已是晋商中的头面人物了,等到张四维担任首辅后,张家更是如日中天,成为了晋商中的楚翘。

而王家也不亚于张家,同张四维同期时,王家同样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这人就是王崇古,王崇古虽然没当过首辅,但他当过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是当时的重臣之一。

而且张家和王家还是亲戚,王崇古就是张四维的舅舅,两家向来不分彼此,多有联姻,在山西合称“张王”。

张家和王家在山西晋商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虽说张四维和王崇古早就去世,但两家的门生故吏却是不少,而且家族中依旧有人在朝廷做官,虽说官职不大,可关系网盘根错节,底蕴深厚,哪怕是朝中重臣见了张王两家的当家人也要客客气气。

范永斗当年之所以能发家,靠的就是投靠了张王两家,借着张王两家的力渐渐起来的。后来范永斗勾搭上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继位后又和皇太极眉来眼去,大肆走私物资至辽东获取巨大利益,其中如没有张王两家的庇护,范永斗也没这么大的担子。

当初朱慎锥出手对付介休范家,却没动张王两家,主要也是这个原因。范永斗虽在晋商中地位不低,范家也是大族,可毕竟和张王两家不同,范永斗处置了也就处置了,自有手段解决后遗问题。可一旦动了张王两家就不一样了,这两家就是个马蜂窝,哪里是这么好动的?一旦捅出大篓子来,别说当时的朱慎锥了,就连崇祯皇帝也得头痛三分。

如今的王家当家人是王之琛,此人是王崇古的侄孙,王崇古虽出身王家,但因为入仕他的子孙并未经商,而且王家当年的当家人是王崇古的伯父,后来山西王家经商的这支一直由伯父的后人作为家主。

张家同样也是如此,现在张家的当家人是张四维的侄子张国征,张国征是张四维叔叔张遐龄的长孙。

如今张王两家的家主张国征和王之琛正对坐着,身边并没有外人伺候,桌上放着两盏茶,茶已有些凉了,却都未碰。

“此事兄长如何看?”张国征凝神问道,王之琛微闭双眼,似乎在思索什么,搁在扶手上的左手中指轻轻敲打着,过了许久睁开眼道:“贤弟既来,想来已有打算,不如贤弟先说说你的看法。”

“既然兄长让我说,那我就实在告知兄长,小弟我觉得此事可为。”

“哦,仔细道来?”王之琛正色问道。

张国征也不绕圈子,直接就道:“如朝廷大开边贸,在山西境地选三至四处互市,其中的利益不用小弟多说,兄长多年经商,自然能算出这里面的好处。而且这一次朝廷不同以前,据说贸易非由朝廷直接主导,而是由我等来实际运作,除此之外还没有货物数额限制,更是前所未有的……。”

“限制还是有的。”王之琛淡淡道:“军械等物不得私自贸易,至于粮食也有份额,这你难道忘了?”

“呵呵,这如何能忘。”张国征笑道:“军械的限制这是自然,原本朝廷就有规矩,何况这一次说不得私自贸易,想来兄长应该能从这四字中感觉到些什么。至于粮食的配额也不是问题,虽说麻烦些,可一旦运作起来,其中获利依旧不少。”

王之琛微微点头,他作为晋商中的豪商,又是张王两家之一的当家人当然知道这些,说句实话前几日亢有福登门拜访,并且告知王之琛朝廷有意在山西开边贸,并由山西晋商自行贸易,尤其是挑选晋商中的几个大商家联手时,王之琛瞬间就动心了。

作为老牌晋商,王之琛如何不知其中的利益巨大?一直以来晋商都是靠边关的盐、粮起家的,当年朱元璋为保证边关的粮食后勤供应,给了晋商盐法便利,从而使得晋商借此发展了起来。

而到如今,仅仅盐、粮这些已早就不能满足晋商们的胃口了,早在许多年前,各家晋商就开始做起了走私买卖,通过地下渠道把物资运往草原,甚至和范永斗一样和辽东贸易,从中谋取暴利。

但这么做一方面有着风险,另一方面每次贸易的规模也有限。而现在亢有福居然告诉他们,朝廷准备直接在山西正式展开边贸,并由他们晋商直接操作,如此好事如何不能动心?

这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同样得知消息的张国征知道后也坐不住了,直接跑来找王之琛商议此事,两家本就是亲戚,不分彼此,而且又是晋商中的领头人物,他们的决定极其重要。

“但你别忘了,这一次开市边贸和以往不同,虽是由我等直接操作,但货物的交易必须通过恒通票行以票据结算,而且在交易中商税的比例也不低呀。”

张国征顿时笑了起来:“这是小事,恒通票行票据法贸易在之前就有过,何况如今恒通票行可不是普通票行,后面可是站着人的……。”

说到这,张国征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上面,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依小弟来看,这无非就是一种交易。那位原本也是晋商出身,还是宗室,对于我等并不陌生,如今能有这个态度,并让我等实际主持,这个态度已很不错了。”

“在商言商,虽恒通从中获取商税,但商税的比例比起贸易份额和利益而言远不算什么,再者恒通这一次直接退出主导,把这个买卖交于我等,也是打着安你我心的打算。”

王之琛此时也笑了起来:“你这说法倒也想的不差,我也是如此琢磨的。如真如此操作,区区这些商税的确算不了什么,不过有一事还需小心在意。”

“兄长所指?”

“朝堂!”王之琛朝着东边京师方向指去:“那位做这样大事,恐怕不仅是想从商税入手,还打着其他算盘呢。”

“兄长的意思是……?拉拢我等,为其所用?”张国征凝神问。

王之琛点点头:“那位好算计,如此事能成,不仅能从边贸为国获得大量商税,还能借此拉拢你我两家,如你我同那位站到一起,那么我两家的门生故吏自然也就被其所用,其中好处不言而喻。”

张国征之前并未细想这些,而今被王之琛一提醒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道:“的确是好算计,那位是打着以利诱之,为其所用的算盘啊!”

“自然,要不他也不会以区区宗室入京师,现在当了监国了。”王之琛抚着长须道:“何况恒通不直接操手,而以恒通票号名义来对我等加以限制,其背后也另有深意,如我没猜错的话,那位所想的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深,这条船上则易,可一旦上去了,要下来就难了。”

“这……。”张国征迟疑了下,试探问道:“既然兄长如此说,那么究竟是做还是不做呢?”

“为何不做?”王之琛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我两家世代经商,更家中有人入朝为官,那人要拉拢我们,自然是因为我们有拉拢的价值。何况北地不如南方,北地经商本就不易,我等晋商能做到如今程度已是到头了。”

“但假如这一次搭上那位,借其之力或有破局的可能。另外还有件事你或许不知,亢有福私下告诉为兄,那位已打算在山东开海,如山西边贸事成,接下来就是着手准备开海!”

“开海!”这两个字让张国征眼睛顿时一亮,海贸之利究竟如何,别人不知道他张国征难道还不知晓么?

南方的商人们,表面上不同意朝廷开海,可私下打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贸易的事可没少干。在大明值不得几个铜子的玩意,一旦出了海就能换来金山银山,那些南方豪商大族哪个不是在其中赚得盆满钵满的?

相比南方,晋商先天就有不足,山西地处内陆,根本不靠海,这么多年来晋商的买卖只能通过盐、粮食,再加茶叶等物资贸易获利,要想多赚些银子就得冒风险去走私,而且走私中还要多处打点,其耗费也是不少。

如果能走海贸,晋商早就走了,可偏偏没有这个条件。而且海贸基本都被江南、福建、广东一地的商人所垄断,晋商也没办法介入这个行当。

可如今王之琛突然告诉张国征,朝廷打算在山东开海,而且还准备让他们晋商直接介入的时候,张国征怎么不兴奋?作为晋商的领头人之一,他太了解海贸的暴利了,更知道这个买卖的好处。

“此事当真?”

“虽只是亢有福私下所言,但我觉得此事应该是真的。”王之琛低声道:“那位新进监国,虽眼下打退了建奴,但朝中依旧困难重重,尤其是财政问题越发严重,朝廷收不上税来,这各省开支如何处置?何况高迎祥等流寇未灭,打仗也需要钱粮。”

“如是旁人,我或不信,但你别忘了那人同你我可算是一路人,恒通背后的东家就是他。以恒通短短十来年就能做到如此规模,那人的经营手段可不寻常,不寻常人当做不寻常事,所以开海一事恐怕不假。”

“好!好!”张国征眼冒精光,脸上泛起潮红,一时间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