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章 亲迎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章 亲迎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海贸之利巨大,这是山西晋商一直想做却始终无法做到的,毕竟山西位于北地,又在内陆,不仅不靠海,而且从北地出海唯一最近的地方就是山东。

但山东靠近直隶,离京师不远,想从山东出海哪里这么容易?何况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打仗,因为辽东的缘故山东等于是战区,更不可能让民间商人从山东进行海贸了。

王之琛和张国征都是晋商里的头面人物,晋商群体早就眼馋南方海贸之利了,可惜北地比不上南方,他们的能耐再大也没办法把手伸到南边去。而现在朱慎锥不仅打算在山西开边贸,甚至还抛出了从山东海贸的橄榄枝,如何不能引得其动心?

朱慎锥让亢有福来山西找到他们说这些事,其目的是什么以王之琛和张国征的智慧当然能看得明白,虽然这是一种利诱和拉拢,但王之琛根本不在乎,他所在乎的只是自家能在这个买卖中获得多大的利益。

商人追逐的是财富,至于其他都可以摆在财富之后,要不然当初范永斗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那种事来。

朱慎锥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更明白晋商和他们背后所代表利益的实力,何况以目前的大明而言,要先做事必须拉拢一帮人,给予厚礼引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王之琛和张国征商谈的第二日,陆续就有其他几家晋商前来拜访。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打算找张王两家商议一番,尤其是看看张王两家的决定如何。在晋商团体中,张王两家是领头羊,他们如做这件事,那么其他各家自然跟进,假如张王两家都不沾边的话,那么这件事是肯定不能干的。

数日后,在山西蒲州的风陵,亢有福准时抵达,此地不仅是张王两家的祖宅所在,更是这一次商定边贸一事的议事地点。

选在这里商谈,也是亢有福表现出来的诚意,当他到达风陵的时候,山西晋商中有头有脸的人几乎全到了,随后几日,王家大院大门紧闭,屏退外人,密议此事。

就在亢有福到达风陵的时候,王晋武也准备带兵凯旋而归。

此战大明赢得了数十年来从未有的大胜,更因为此战的胜利使得朱慎锥的监国之位加以稳固。

迎接将军凯旋,原本温体仁以内阁首辅的名义安排了隆重的迎礼,但此事到了礼部后,礼部尚书方逢年当即表示反对,认为内阁所定的礼不符制度,过于重了,礼部坚决不同意按内阁拟定的方案来。

对此温体仁强压礼部,可方逢年根本不鸟温体仁,还拿出一大堆道理进行反驳,表示王晋武此战虽胜,但仅是击退皇太极而已,哪里能用如此大礼?假如今日用此礼,那么等未来灭掉建奴又当用何礼?

当年戚继光在东南剿灭倭寇,平定倭乱,来京时也只是普普通通,难不成他王晋武的功劳比戚继光还大么?

不仅是方逢年反对,就连工部尚书张凤翔、副都御史房可壮、兵科给事中龚鼎孳、编修吴伟业、项煜等人也反对,这些人都表示内阁的迎礼过重,不符合规矩,王晋武回京只需普通迎接即可,哪里需要这些大礼。

对此温体仁和礼部反复交涉,方逢年却执意不肯,而且随着张凤翔、房可壮等人也站在方逢年这边,温体仁虽是内阁首辅,却对他们根本无可奈何。无奈之下,温体仁只能入宫求见朱慎锥,并告知此事,并自请罪。

听完了温体仁的讲述后,朱慎锥心中虽有不爽,却也没太好办法,虽然他是监国,可还不是皇帝,哪怕他已经是皇帝了,对于目前的文官集团影响力也做不到强压一言而定的程度。

何况朱慎锥入京后并没有对朝政进行大动作,他担心一旦动作大了适得其反,而且方逢年、张凤翔、房可壮这些人都是东林党的骨干,在朝中影响力不小,再加上方逢年又是礼部尚书,以礼不符为由说道理一套又一套,如和他由此争辩的话根本就没意义。

为了这个事扯皮,天知道会扯到什么时候去。最重要的是朱慎锥心里明白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朱慎锥入京,进交城王并监国朝政,这些人心中不满是自然的,之前只不过是因为朱慎锥手里握有兵权,他们生怕朱慎锥在京师搅起腥风血雨,暂避风头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看见朱慎锥并没有大张旗鼓要针对他们的举动后,这些人的小心思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尤其是在得知皇太极意图故伎重演,带兵绕过山海关打算再次攻入长城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心中还希望皇太极能就此兵临城下,从而把朱慎锥从京师赶走呢。

可惜的是皇太极并没有得逞,非但没能攻进长城,还在长城防线吃了个大亏,最终无奈败退回辽东。

当前线战胜的消息传来后,整个京师上下都是一片欢腾,尤其是京师的百姓们更是笑逐颜开奔走相告,对于他们来说能避开兵祸,并击退强敌,这是许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喜事,大明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更打出了天朝上国的尊严,而且在此战后,民间对朱慎锥监国的看法也好转了许多。

但和普通百姓相比,方逢年等人却不是这么看,随着此战获胜,朱慎锥的地位越发稳固,他们心中就越不是滋味。如果这时候按照内阁的要求去做,那么不等于让朱慎锥的声望更进一步了么?一旦朱慎锥挟此大胜声望大振,那么其权势就会更加稳固,这是他们这些人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因为这个原因,方逢年等人必须要在这件事上施加压力,绝对不允许这一次凯旋的声势过大。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皇帝还是监国,垂拱而治才是王道,皇帝呆在宫中当吉祥物,天下事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来处置。而且军队绝对不能掌控在皇帝手里,更不能落到勋贵的手中,以文御武,这才是治理国家最好的办法。

面对这个情况,朱慎锥没有责怪温体仁,他很清楚这件事并非温体仁的问题,而是朝堂上原本就存在的问题。由于时间太紧,王晋武马上就要回来了,朱慎锥只能授意温体仁在和礼部协商,尽量提高对凯旋而归的将士待遇,假如实在没办法的话,也只能先这么办了,总不能让王晋武和将士们等着不回吧?先委屈一下他们,等日后再做弥补。

等温体仁下去后,朱慎锥心中阵阵冷笑,这些人装了几个月的灰孙子,眼下又开始跳出了来。难不成以为自己真是任捏的泥团?简直就是给脸不要脸,当老子手里的刀是摆设不成?

又扯了两天皮,温体仁好不容易在王晋武抵京前一日和礼部达成了一致,虽最终确定的礼依旧和当初内阁要求的低了不少,可比礼部最初拿出来的方案却要好些。

面对这个结果,朱慎锥也没说什么,直接让温体仁按商议的结果去办。等第三日王晋武的凯旋京营抵达京师后,礼部不仅尚书没来,就连侍郎都没派,只出了几个中级官员前去相迎,面对这个情况,王晋武的部下不仅面露恼怒之色,一个个心中更是不忿,但王晋武却如常人一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下马上前和众人打着招呼,随后跟着礼部官员在完成了迎礼后,带着部下们进了城门前往皇宫。

就在他们即将抵达皇宫的时候,突然一声霹雳般的炮响惊得几个礼部官员脸色瞬间惨白,甚至有人直接当场跌了一跤,吓得顾不上起身就狼狈往一旁躲。而王晋武却似乎早就知道是什么情况,非但神色不变,反而站的稳稳当当。

这时候,大伙才回过神,这并非是大炮轰鸣,而是礼炮的声音。

而在此时,一直紧闭的午门在众人面前缓缓打开,随着午门的打开,从午门中有两队盔甲鲜明,全副武装的侍卫而出列队,随后众人就见穿着衮龙袍,配翼善冠的朱慎锥从里面走了出来。

正当众人惊愕的时候,王晋武大步上前,来到朱慎锥面前就拜倒呼道:“臣王晋武,领京营凯旋而归,臣拜见监国,监国千岁千千岁!”

朱慎锥面带微笑,上前一步搀扶起王晋武,上下打量着他点点头:“好!好!回来就好,此战辛苦你了。”

“此战乃监国运筹帷幄,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你做的如何孤心中清楚。”朱慎锥笑着说了这么一句,接着一摆手,后面有人上前,手里托着一个盘子,上面摆着一件华丽的蟒袍。

朱慎锥伸手取过,要披在王晋武身上,王晋武下意识要推辞,却被朱慎锥牢牢按住,并道:“此赐服你当得起,来,穿着给孤瞧瞧。”

“臣……。”王晋武苦笑一声,只能任凭朱慎锥把蟒袍披在自己身上,接着朱慎锥上下打量了下王晋武,很是满意地点点头:“穿着样子瞧起来不错,哈哈哈!走,诸位将军一起跟孤来,孤今日要好好宴请我大明的功臣们!”

说完,朱慎锥就招呼王晋武入午门,而这时候也有人来引导随同王晋武一起入城的将军们跟随而去。

见此,几个礼部官员再也按捺不住了,连忙上前试图阻拦,并说这不符合礼制,怎能如此?但谁想司礼监大太监杜勋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他们给顶了回去,表示礼部的礼制在至午门时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监国私人宴请凯旋的将士们,已不属于官方之礼,而且大明的内廷也不归外廷管,你们礼部也管得太宽了,居然连宫内事也要管?究竟意欲何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