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宗人府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九十八章 宗人府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之所以要召他们三人,除了他们三个和朱慎锥的关系向来不错,尤其是朱求杞早就猜到了朱慎锥的心思,更主动投靠,而且还帮他做了处置范家的事后就是真正的自己人了。

对于朱敏沣和朱敏汌兄弟也是有大恩,朱敏沣做事谨慎,朱敏汌有些木讷,但他们都不是小人,为人品质没什么问题,而且这些年跟着恒通做事也是尽心尽力,从未犯错。

如今已是监国的朱慎锥本就是宗室出身,掌控大权后对于大明宗室的态度问题朱慎锥考虑许多。当年朱棣打压宗室,做到了建文帝意图削弱宗室却未能成功的一步,虽然这样的结果让朱棣坐稳了江山,可也就此埋下了隐患。

大明宗室问题是大明的一个重要问题,老朱家的人口可是不少,从大明开国以来开枝散叶,而今大明共有亲王三十四人,郡王八十多人,如果再加上将军等中级宗室,其人数在六千人之巨,假如把中下级宗室算进去,这个数量更是庞大,在册人数竟然达到了一万六千人左右。

如此庞大的群体,还不包括他们的家人和没到领取俸禄年龄的孩子们,假如把这个也算进去数字更是吓人。

这些宗室的赡养问题一直都是大明为之头痛的难题,以当年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再加上后来朱棣确定的章程,这些宗室每年朝廷所拨的俸禄支出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之后历代大明天子都不断调整宗室俸禄,甚至搞出了各种办法,可这个支出每年依旧是不少。

朱慎锥自己就是宗室出身,更是中下级宗室,这种日子过的如何他深有体会,对于大明宗室管理的弊端也太了解不过。

大明皇室把宗室全部当猪养,目的是担心宗室对皇权造成威胁。可这样一来,导致数万宗室大多养成了废物,许多高级宗室除了吃喝玩乐其他的一概不会,而低级宗室却又没有改变现状的法子,活的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实在是凄惨无比。

这也是原本历史上大明最终亡国时,却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宗室站出来力挽狂澜的缘故,哪怕是弘光帝和永历帝也是一样,他们能登上帝位仅仅只是身份和血脉的原因,并非是他们的能力。

善待宗室,同时也想办法改变目前宗室的现状,这是朱慎锥打算开始着手处置的一个问题,而且从宗室上位的朱慎锥必须要拉拢宗室群体,获得宗室内部的认可。

别看宗室表面上都是圈养着的,但宗室毕竟是宗室,大明是老朱家的,老朱家的人再怎么还是有几分话语权的。说起来,这些都属于“原始股东”,要当这个家如果原始股东强烈反对,哪怕手握兵权的朱慎锥也要掂量三分。

此外,自朱棣之后的大明历代皇帝在政治上的争夺往往都是和文官、士绅群体的斗争,为了增强皇权的控制力,不仅搞出了司礼监,还利用锦衣卫、东厂、西厂乃至内行厂试图改变局面。

但这些做法能起到的效果并不好,皇权的争夺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一直落入下风,哪怕号称大明皇帝中最聪明的嘉靖皇帝,最终也只能用文官打压文官的手段来维持平衡。

对于这些问题,朱慎锥深入研究过,他很明白这并非是皇帝的能力问题,而是制度的原因。按照朱元璋最初的权利构架设想是各方牵制,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宗室集团再加手里掌握的锦衣卫机构和皇权,三足鼎立,从而确保皇权稳固。

其中文官集团代表着士绅阶级,勋贵集团代表着军方,宗室集团代表着老朱家的底蕴,这三方力量中文官集团本是最弱的,宗室集团是最强的,而后者直接操纵在朱元璋的手中。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逐渐全变了。首先朱棣靖难登上皇位后就开始削藩,并对宗室定下了新的规矩,直接把所有宗室全部圈养起来。虽然他这个做法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避免有宗室效仿自己造反的可能,可同时也把宗室集团的大部分权利直接全部剥夺,从而导致宗室集团除在政治上的虚名外已没了任何作用。

宗室集团废掉后,司礼监开始诞生,用太监牵制内阁,这成了皇帝的变通手段,从而最初的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和宗室集团三方中,司礼监替代了宗室集团作用,看起来似乎没问题,可实际上司礼监只是皇权的延伸,却根本取代不了宗室集团的真正作用。

土木堡事变后,勋贵集团也完了。之后军权从勋贵集团旁落到了文官集团,兵部的权利大增,朱元璋所创建的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

随着勋贵的集团的没落,勋贵已无法对文官集团造成威胁,再加上军权的旁落,皇帝也不能再和以前一样直接通过勋贵集团完全掌控军权,这也是后来正德皇帝搞出一套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用这法子来抢夺军权的原因。

从最初的三足鼎立,到后来的一枝独秀,随着宗室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边缘化,大明的政治权利越来越向文官集团转移,皇帝只能勉强通过司礼监抓住最后一点权限,并不断试图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权利。

整个大明中后期,可以说大明的政治都是皇权和文官集团权利的不断争斗中,而且这种争斗历史上会一直持续到大明亡国一刻。朱慎锥对这个情况看得清清楚楚,但聪明的他并没有急不可待地向文官集团进行权利争夺,而是先稳住目前局势,掌控住京营,重起炉灶抓住自己的军权,此外再通过从拉拢北地晋商群体而拉拢他们背后的阶级群体,获得一部分支持。

在做这些的同时,朱慎锥也考虑到了宗室集团,未来的大明继续这样圈养宗室是不妥当的,但直接推翻现状也是不现实的,先不说这样做的后果,仅仅只是宗室庞大的俸禄,以目前大明财政就很难拿得出来。

朱慎锥打算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变目前宗室的状况,首先就是从中下级宗室入手,因为这个群体是最庞大的,也是相对好解决的。这一次让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三人入京,不仅是因为要用他们三人,也是给大明宗室释放一个善意信号,以表示朱慎锥准备逐步开放对宗室的限制。

除去这外,朱慎锥还打算重设宗人府。

大明的宗人府最初叫大宗正院,后再改成宗人府。

当时大宗正是朱元璋自己担任,宗人令是秦王朱樉,之下就是左宗正晋王朱棡,右宗正是燕王朱棣,左宗人是周王朱橚,右宗人是楚王朱桢。

不过永乐之后,宗人府就开始边缘化了,因为朱棣防备宗室的缘故,宗人府改由勋贵外戚掌事,再之后宗人府的许多职能全转移到了礼部去,从而大明的宗人府名存实亡。

现在大明宗人府早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就算转移到礼部的职能也仅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宗室起名前必须在礼部报备,礼部查询宗室名册后以确定所起的名字没有重复,然后登基在册。

换而言之,大明的宗人府现在和户籍管理处没什么区别,就是确定宗室姓名户籍,然后在册登记这些。至于其他的除去高级宗室的继位换人,又或者丧葬办理等等,根本就没了其他用处。

而且对于地方来说,宗人府也没有半点存在感,大部分地方宗室的管辖都是归于亲王或者郡王府代管,一些小事内部就自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再上报朝廷。

像朱慎锥之前低级宗室的身份就属于晋王府管辖,而平阳一地晋王府委托将军府管辖。

从这些方面来看,宗室的管辖很是松散,再加上朱棣对宗室的态度和规矩的改变,导致整个大明宗室几乎是一盘散沙,根本不堪重用。

但这是之前,现在的朱慎锥已经开始着手重建宗人府了,他准备把礼部管辖宗室的权利拿回来,通过重建宗人府加强对宗室的管理和控制,并且一步步推动宗室的权限,从而彻底改变现在的局面。

身为监国,而且这是宗室内部的事务,自然有相当的话语权,况且这种事六部也没反对的资格,皇家自家的事,外廷又有什么权利干涉呢?

在京师的朱慎锥找来朱元璋当初制定宗人府的章程细看研究,等看完后不得不承认当年朱元璋创建宗人府是考虑甚多的,宗人府的各项细则条理清楚,责权分明,而且也能极好地通过宗人府管辖宗室。

除去一些两百多年前和现在因为变动需要修改的地方外,大部分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花了点力气修改完章程后,朱慎锥准备开始着手重建宗人府了……不对!准确的说宗人府从来都在,只不过只是成了一个空架子罢了,现在是再次启用宗人府而不是重建,至于大宗正(大宗正令)朱慎锥当仁不让,他作为监国的交城王如不能当这个大宗正,还能谁有这个资格呢?

而下属的左右宗正、左右宗令,还有再下面的经历、主事、郎中、员外郎等等,这些不急,架子可以慢慢搭起来,尤其是宗人府的职位还能作为拉拢高级宗室的手段,这些人选究竟选谁,朱慎锥需要好好考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