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八十七章 皇太极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八十七章 皇太极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袁崇煜回到宁远,把皇太极的意思告诉了袁崇焕,又带袁崇焕去看了皇太极的“诚意”后,袁崇焕心里也很是高兴。

别看袁崇焕一直吹牛说自己比孙承宗还厉害,对付后金不费吹灰之力,可真正坐上辽东经略后的他反而开始有些心虚了。

之前他只不过是兵备道,宁远之战后才担任的辽东巡抚。一直以来,袁崇焕都是在孙承宗手下干活,负责的也之事宁远的防务。

打工和做老板是完全不一样的,十个打工人眼里九个觉得自己老板是傻X,根本比不上自己,老板这个位置自己来坐一定比老板干的更好,自己只是运气差些罢了,要论能力远比老板来得强。

袁崇焕就是这个心态,他一直觉得凭着自己的本事别说辽东经略了,就算坐上当初孙承宗的蓟辽督师都是没问题的。可当他真正从一个打工人变成老板,开始掌握更大的权利时,所处的位置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使得袁崇焕突然发现当老板并非那么容易。

现在的袁崇焕已经是辽东经略了,整个辽东他是一把手,到了这位置,他不再仅仅负责宁远一处的防务,而是要考虑全局。

真坐上这位置才发现事不是那么好做,自己知道自己,袁崇焕细思之下觉得自己吹出去的牛要实现没那么容易,可问题这牛已经吹出去了,总得有个交代吧?想来想去正好天启皇帝给他升官的同时也带了话,袁崇焕灵机一动就有了和后金和谈的想法,只要后金同意和谈,重新尊大明为主,那么辽东的战事就可以用这个方式结束,到时候大明名义上就是后金的主子,后金成为大明的藩国,这样一来就不用继续打仗,双方也能实现和平。

如果能达成和谈,放弃辽东给后金也是值得的,毕竟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大明再强也有些吃不消,其他的不说仅仅每年巨额的军费支持就已经超过正常财政收入了,如果不是魏忠贤搞钱的本事无人能比,恐怕辽东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派弟弟袁崇煜去沈阳,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皇太极,而现在皇太极给自己的回复让袁崇焕高兴不已。看着皇太极送给自己的厚礼,袁崇焕心中更坚定了当初的看法,他觉得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这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人,大明和后金的和谈成功可能性很大,一旦谈成了,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就此,袁崇焕写了奏折,向天启皇帝表示后金新汗皇太极有意和大明和谈。当然这奏折中袁崇焕可不会告诉天启皇帝所谓的和谈是他先提出来的,把请求和谈的建议说成了皇太极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要和谈,理由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努尔哈赤已死,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是一个爱好和平共处的大汗,这么多年双方不断战争,各自的损失也很大,以前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和谈自然没有基础,可现在努尔哈赤已经死了,皇太极打算和谈是很正常的。

消息传到京师后,天启皇帝看了袁崇焕的奏折倒也有些心动,虽然他内心中是想彻底解决掉后金的,但以目前大明的军事力量,在辽东彻底打败后金还是有点不切实际。

哪怕继续沿用当年孙承宗以守为攻,不断封锁的政策,可真要把后金围死困死,不战屈人之兵,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期间还不能有半点意外,一旦后金破罐破摔,不惜一切代价撕破大明防线的话,这个战略部署就根本再不起作用。

之前努尔哈赤活着,双方自然是死敌,可现在努尔哈赤已经死了,担任新汗的是皇太极就不同了。从袁崇焕送来的奏折里似乎这个皇太极和老奴有些不一样,并没有努尔哈赤那种强烈的攻击性,另外皇太极这个人天启也听说过一二,据说皇太极好儒学,仰慕大明文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就连身边的人中汉人也不少,而且还爱读中原的书籍,颇有文采,这样一个新汗从意识形态上亲近大明也是很正常的。

就此,天启皇帝考虑之后就同意了袁崇焕的建议,并给了他和皇太极谈判的权利。

等消息传回宁远,再从宁远传到沈阳后,得知大明那边态度的皇太极哈哈大笑,他没想到大明居然这么好骗,自己随便糊弄几下,大明的君臣居然信了。

皇太极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大明真正和平,从后金建立一刻起,后金和大明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更何况,从萨尔浒之战到觉华岛一战,大明在后金手上损失了多少军民数都数不过来,双方的仇恨已到了骨子里,怎么可能说把手言欢就把手言欢呢?

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皇太极头脑清楚的很,他的目标是要彻底占领辽东,把明军赶到山海关以西去。除此之外,皇太极雄才大略,他还要征服蒙古,用蒙古人的铁骑为女真人作战,直接带兵打进长城,去占领一直令人垂涎三尺的中原花花世界。

这才是皇太极真正的目的,不过眼下皇太极还做不到。刚刚继承汗位的他暂时还无法发动战争,尤其是针对大明的战争。

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他没有努尔哈赤在后金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望,作为一个之前的四贝勒,眼下的新汗,初登汗位的皇太极屁股下的位置并不牢固,他面临着内外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别说完成心愿了,恐怕连汗位都坐不稳。

首先是后金内部的问题,虽然皇太极在代善的支持下坐上了汗位,但后金内部反对和不满者并不在少数。

其中三贝勒莽古尔泰就是其一,原本他以为自己是汗位强力的竞争者,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当开会讨论推举谁来继承汗位的时候,居然一个推举他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让莽古尔泰傻了眼,头脑简单的他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大伙没人推举他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这家伙之前杀了母亲么?莽古尔泰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觉得这是一个阴谋,是皇太极为了抢夺汗位和别人一起联合起来针对自己的阴谋。

就这样,莽古尔泰对皇太极心中极度不满,仗着自己是嫡子和皇太极兄长的身份,哪怕皇太极登上汗位后莽古尔泰依旧不怎么给皇太极面子,每次开会讨论议事,莽古尔泰不是阴阳怪气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弄的皇太极头痛不已。

除去莽古尔泰外,还有阿济格三兄弟。皇太极以快速和毒辣的手段逼迫大妃殉葬,固然解决了努尔哈赤死后汗位的隐患,可同样也导致了阿济格对皇太极的怨恨。

自己的老娘给皇太极杀了,阿济格心里能不狠么?自然不可能给皇太极有好脸色。不过除了阿济格外,多尔衮和多泽两兄弟因为年幼,倒没表现出什么不满的情绪,非但没有不满,反而还和以前一样支持皇太极,更劝了阿济格不要闹事,说大妃之死怪不得皇太极,那是先汗的意思,而且能陪葬先汗也是大妃的荣耀等等。

多尔衮兄弟的态度倒让皇太极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多尔衮居然这么识时务。既然如此,又是自己兄弟,放阿济格三兄弟一码也不是不行,何况善待他们,对自己的名声也是有好处的。

但在内心中皇太极真的能信任阿济格三兄弟么?当然是不可能的,何况他们三兄弟手里还握着两黄旗呢?这可是八旗中最强大的两旗啊。皇太极所谓的善待只是表面上,他必须要做出这幅姿态来,接下来就是拿走他们手里的两黄旗,而直接夺走是不可能的,一旦皇太极这么干了,八旗其他旗主必然反对,所以皇太极想了个妥善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换旗”。

为了加强自己手中的军权,使自己手里掌握的八旗在后金内部有压倒性的力量,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皇太极对八旗重新调整,第一步就是要拿走阿济格三兄弟掌握的两黄旗。

直接夺走是不行,退而求次的办法就是换旗。所谓换旗就是找个理由把他们的两黄旗用八旗其他旗调换,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削弱阿济格三兄弟的兵权。

在皇太极的安排下,还有代善等人的支持下,换旗很快就开始,最终阿济格三兄弟手中的两黄旗换成了两白旗,换旗后虽然他们三兄弟依旧是两旗的旗主,可丢掉了两黄旗后,他们的实力也损失了不少,反观皇太极不仅拿到两黄旗,还通过换旗中的小动作在两白旗中安排了不少他的人,借此权利大增。

接下来,皇太极又任命和提拔了一大批人,这些人都是皇太极的部下或者被他所拉拢的人。皇太极让这些人占据了八旗各职,通过他们逐步向其他各旗渗透,进一步增强自己对后金的掌控力。

这些操作短时间是无法马上完成的,而且内部对自己不满和反对派的清除也需要后续的安排进行,所以皇太极需要时间来做这些,在没有完成对后金的绝对掌控情况下,他并不想和大明发动战争,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熟读汉人书籍的皇太极很是清楚。

(双倍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