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八十六章 操作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八十六章 操作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太极初登汗位,最重要的就是掌控住后金内部的大权,这权利更要紧的就是兵权。

后金是八旗起家,八旗的拥有者至关重要,手里有多少牛录就有多少兵权,这点皇太极心里很清楚。

如果他不快刀斩乱麻,解决掉大妃阿巴亥,那么他根本就控制不住后金权利,更会给自己未来埋下祸根。

一旦留着阿巴亥,再加上阿济格三兄弟手中掌握的正黄和镶黄两旗,皇太极这个大汗就名不副实,到时候阿巴亥母子联手,一旦发动就能把自己赶下汗位取而代之,深谋远虑的皇太极绝对不会坐视这样的事发生。

所以阿巴亥必须死,只有阿巴亥死了,阿济格三兄弟就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且没了阿巴亥,他接下来慢慢对付阿济格三兄弟也容易的多,等到把他们手里的两黄旗拿走,那么自己的大汗之位就稳如泰山,再也无人能够动摇。

后金内部因为汗位更替一时间也没顾得上大明的念头,初登汗位的皇太极眼下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等他这些事全部做完,理清头绪,坐稳位置后,才会腾出手来继续面临和大明的战争。

而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去世的消息也传到了宁远,当袁崇焕听到努尔哈赤去世的消息后先是一惊,接着就是一阵狂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死了?老奴死了!死的好,哈哈哈!死的好啊!”袁崇焕高兴的手舞足蹈,整个人都有些癫狂了,这个被大明上下视为最大对手的敌人终于死了,努尔哈赤的死似乎代表着辽东战事的即将结束,大明怕的不就是这个老奴么?没了老奴,区区后金又算得了什么?

高兴之余,袁崇焕又不由得有些惋惜,因为得到的消息是努尔哈赤病重而死。如果努尔哈赤不是病逝的,而是被自己在战场上弄死的那多好啊,仅凭这份功劳,自己不仅能声震四海,更能名垂青史呢。

突然间,一个想法从袁崇焕脑海中冒了出来,他摸着胡子琢磨了许久,越想越觉得借努尔哈赤之死做一下文章是不错的办法。

传闻努尔哈赤是毒疽病发而亡,可毒疽真的是毒疽么?反正大明也不会派人去后金打听消息,更不可能挖开努尔哈赤的棺材验尸,倒不如把毒疽病发改成伤口恶化而亡更妥当些。

至于这伤口是怎么来的?这就更好解释了。今年元月努尔哈赤不是领兵攻击宁远么?宁远大战努尔哈赤无功而返,直接就说自己当时率领守军以炮火还击,打伤了努尔哈赤就得了。

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受伤,回去后就一病不起,至前几日病重而亡。如此,努尔哈赤的死不就成了自己的功劳了?把此事宣扬出去,天下人很快就会知道是自己弄死的努尔哈赤,如此大功难道朝廷不会重赏他?到时候辽东经略之位就是自己的了,而也能因为打死努尔哈赤让自己名垂青史,被后人所崇敬啊!

越想眼睛越亮,袁崇焕当即就做了决定,连夜写了奏折给朝廷,在奏折中他捏造了努尔哈赤在宁远被炮火重创,回去后负伤不起,最终身死的经过。同时,袁崇焕还找来自己的弟弟袁崇煜,让他弄些人在辽东军中和关内各地包括京师传播努尔哈赤的死讯。

在传播死讯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努尔哈赤的死因是因为在宁远城下被他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造成的,这点至关重要。听明白了哥哥的话后,袁崇煜眼珠子一转就知道这其中的用意了,连连点头,急急就去办这个事去了。

几日后,关于努尔哈赤的死讯传到了京师,京师得知后上下沸腾,所有人兴奋异常。

这么多年了,辽东建奴就是大明身上的一根刺,老奴努尔哈赤更是大明最大的敌人,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大明在辽东的战争一败再败,损失惨重。

眼下这个老奴终于死了,死的好,死的妙啊!努尔哈赤的死,在所有大明人眼里标志着辽东战事的即将结束,一时间全看到了和平到来的希望,就连这些日子一直病没好的天启皇帝也难得精神起来,笑逐颜开。

和努尔哈赤之死消息传来的同时,关于努尔哈赤死因的传闻也沸沸扬扬传播开来。

这些传闻有鼻子有眼,都说努尔哈赤之所以会死那是因为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伤重而亡。一时间,原本就因为宁远大捷而声名大噪的袁崇焕更成了整个大明讨论的对象,无数人对袁崇焕崇拜之极,更把他视为大明第一柱石。

如此称呼丝毫不为过,要知道努尔哈赤都死在他的手里,难道这样的称呼错了么?能打死努尔哈赤,不是柱石是什么?甚至有不少人进言天启皇帝,袁崇焕立下如此功劳,区区一个辽东巡抚还是低了,反正高第不是一直嚷嚷着辞职么?不如让袁崇焕去当这个辽东经略,有袁崇焕在辽东,大明稳如泰山。

但对于这些传闻,天启皇帝却有些将信将疑,因为他根本无法判断传闻的真假。

努尔哈赤在宁远受伤,这个事之前怎么没听说,而努尔哈赤一死传闻就冒了出来,这实在有些离奇。

而且努尔哈赤从宁远撤军到死在回沈阳的半道上,期间间隔了足足七个月的时间,有什么样伤能熬七个月之久?如果是轻伤的话这么久的时间伤恐怕早就好了,可如果是重伤的话,大半年都过去了,居然能熬这么久才死,简直就是医学奇迹啊!

当年南宋和蒙古交战,钓鱼城一战上帝之鞭在钓鱼城外折鞭,从而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内乱,也是后来南宋又坚持许久的缘故。

而且因为蒙古大汗蒙哥的死,也让整个人类历史发生了改变,随着西征蒙古军队的撤回,已经到悬崖边的欧洲侥幸逃生,要不然整个世界都会处于蒙古铁骑的马蹄之下。

用蒙哥和努尔哈赤来对比,两人的死似乎有些类似,因为他们都是攻城不下,最终负伤而死。

可相比蒙哥,努尔哈赤从负伤到死的时间未免太长了些,期间整整长达七个月的时间实在离谱。而蒙哥从负伤到身死只不过十来天的时间,去世极为突然。

不过这些只是猜测,天启皇帝也不可能让人跑去后金那边找人证明这一切。再加上努尔哈赤的死是振奋人心的一件大事,眼下大明的确也需要这样的消息来鼓舞人心。而且努尔哈赤死于被明军击伤和无疾而终是两回事,前者对大明来说有莫大的好处,在宣传上更能掌握主动,而后者反而打击士气,如果大明军民得知这个杀人狂魔刽子手居然安安稳稳地老死了,这会让所有人怎么想?这不是在大明伤口上撒盐么?

想来想去,天启皇帝觉得这种事还是睁着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些,至于袁崇焕的赏赐,就和臣子们提出的想法差不多,高第虽然是老臣,可他的确不是适合担任辽东经略的好人选,当初挑选高第那是因为要用高第临时取代孙承宗,从这点来说高第只是一个过渡者罢了。

现在努尔哈赤已经死了,接下来后金的战事应该趋向平静,不会再有大战。既然这样,让袁崇焕接替高第当这个辽东经略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天启皇帝也知道,袁崇焕是魏忠贤的人,看在魏忠贤的面子上,就让他如愿吧。

就此,在天启皇帝的同意之下,朝廷很快就下达了旨意,同意了高第致仕的请求,同时以辽东巡抚袁崇焕接替高第辽东经略的职务。

当圣旨送到宁远后,袁崇焕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官职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了,人生瞬间就走上了巅峰,现在整个辽东自己成了老大,完全由他说了算了。

和圣旨一起来的还有天启皇帝给袁崇焕带的几句话,天启皇帝告诉袁崇焕戒骄戒躁,不要放松对后金建奴的防备,如有可能的话试探一下后金建奴在努尔哈赤死后对大明的态度,以提前做好应变准备。

对于天启皇帝的交代,袁崇焕回去琢磨了下,他想了半天似乎想明白了什么,连忙把弟弟袁崇煜找来,让他通过和后金那边的渠道去问问后金,如果能和刚刚继承汗位的皇太极搭上关系再好不过。

袁崇焕的意思很简单,之前后金和大明的战争是努尔哈赤挑起的,现在努尔哈赤死了,大明和皇太极之间没什么深仇大恨,倒不如双方罢手言和,结束战争更好些。

只要皇太极同意,他袁崇焕会亲自和皇帝说这个事,极力促成和谈。到时候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后金只要向大明称臣即可,至于其他,后金自己关起门来想干嘛就干嘛,岂不两全其美?

袁崇煜听哥哥这么一说拍着胸脯说保证没问题,他和晋商合作早就同后金那边有联系了,就算要联系上皇太极也不是难事。就此,袁崇煜亲自带人跑了一趟后金那边,托关系见到了皇太极,原本以为皇太极会拿架子什么的,谁想皇太极很是和善地会见了袁崇煜,拉着袁崇煜手笑容满面,说着后金原本就是大明的臣子,双方的战争本就不是他想要的,都是之前大汗努尔哈赤的决定,自己也阻止不了。

现在自己当了大汗了,当然想和大明和平相互呢,原本还打算怎么和大明接触呢,没想到袁崇煜这就来了。这真是久旱逢甘霖,让自己太高兴了,和平!一定要和平!打仗干嘛?大家开开心心做朋友不好么?皇太极希望袁崇煜回去告诉袁崇焕,自己是向来爱好和平的,根本不想打仗,请袁崇焕在天启皇帝面前多多美言,赦免后金的罪过,后金方面一定再次称臣,结束双方的战争。

此外,皇太极准备了袁崇焕一点礼物表示诚意,这些礼物不是给大明的是给袁崇焕的,当袁崇煜看见皇太极准备的礼物时眼珠子都发直了,居然是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瞧着这些礼物,袁崇煜激动地手脚发颤,作为商人他太知道这礼物价值几何,当场就在皇太极面前拍胸脯保证,等回去后一定说服自己哥哥袁崇焕,促成这一次和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