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零四章 死罪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零四章 死罪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次回京是以罪人的身份,熊廷弼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是最坏的可能……想到这,他心中涌起悔恨之意,假如自己当初不那么硬顶皇帝,闹一闹后就按照皇帝的意思出兵山海关作战,哪怕夺不回失地,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言,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当他的目光向后望去,看到同样和自己一样坐在囚车中狼狈不堪的王化贞时,熊廷弼又气得咬牙切齿。

“王化贞啊王化贞,你这老小子也有今日?”熊廷弼此时恨不能双手掐死王化贞,如果不是王化贞仗着后台是东林党,还有一个当首辅的老师,如何能在辽东骄横?说起来也是笑话,自己堂堂辽东经略,按理说是辽东当仁不让的统帅,可是辽东的军政大权却基本都在王化贞的控制中。

王化贞一个区区巡抚手握十四万大军,又占据了广宁要地,朝堂上不仅有叶向高等东林党人的支持,就连兵部尚书张鹤鸣也是王化贞的支持者。

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仅有一个辽东经略的名头,怎么和王化贞抗衡?而且他真正能调动的兵力也不多,仅仅只有5000人而已,这5000人还是当初天启重新启用熊廷弼时从京营拨给他的,凭这5000人,熊廷弼在辽东根本什么事都干不了。

熊廷弼知道自己这一次做的有些过了,也失算了,可根本原因不就是因为王化贞么?如果不是这个老小子,自己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辽东的局面怎么会崩坏到这样的程度?

现在成了阶下囚,恐怕这次回京凶多吉少,这一路上熊廷弼已经想到了最凶险的可能。但他心中依旧还有那么一点坚持,就算是真被处死,他也想看着王化贞能死在自己前头,王化贞这老小子不先走一步,熊廷弼心中这口气实在是出不去。

抵达京师,两人直接打入刑部大牢。

对于两人的处置天启皇帝早就有过安排,所以他们打入大牢后没几天,三法司就启动了会审程序,由新任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会审熊、王二人。

过堂的时候,熊廷弼在堂下大喊冤屈,说自己在辽东名义上是主帅,可实际上只负责山海关的防御,山海关以东,尤其是广宁一带本就是王化贞的管辖,而且两人因为不合分治辽东也是朝堂默许的,从这点来看,眼下山海关依旧在大明手里,山海关以东包括广宁等重镇全部失守,这责任应该由王化贞来承担,怎么能算到自己头上?

王化贞兵败,熊廷弼还主动领兵救援了呢,不仅接回了王化贞,还包括把辽东军民大部全撤回了山海关,从这点看他熊廷弼并没有做错什么,怎么能说有罪呢?

而王化贞所说却和熊廷弼完全不同,王化贞坚持广宁失陷的根本在于熊廷弼不来救援。当初熊廷弼的确领兵出了山海关,但那时候王化贞恳求熊廷弼继续北上广宁,以救广宁围困之危,但熊廷弼却直接拒绝了。

正因为熊廷弼的不作为,从而使得广宁彻底失陷,之后又不布置防线以抗后金八旗守住山海关以东的防线,反而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导致山海关以东全部陷落,这不是熊廷弼的问题又是什么?

两人各说各的,都把主要责任往对方身上推,让对方来承担战败之责。

虽说事实的确有利于熊廷弼,他得知消息出兵的时候广宁已被围住了,而且后来广宁失陷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王化贞的部下孙得功暗中投靠了努尔哈赤主动献城,从这点来说,就算当初熊廷弼赶去救援广宁也是无济于事,靠他手里区区5000军队根本救不了广宁,弄不好把自己也全搭进去。

可有些时候不是仅谈事实就成的,这就是抛开事实不谈的模式。辽东问题不仅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朝廷不可能视而不见,天启皇帝也不可能放过熊廷弼和王化贞。

再说事实和事实态度是态度,打不赢是一个问题,不打又是一个问题,这不能混为一谈。你熊廷弼作为辽东经略,本就是辽东名义上的统帅,广宁危急之时你就算再没把握,和后金一战的姿态也要做吧?哪怕打输了,这也是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之前辽东经略袁应泰就是如此,虽然袁应泰经略辽东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大败,可问题在于袁应泰没跑啊,非但没跑而且还在城池陷落之时以身殉国,这足以证明他的坚持和对大明的忠诚。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算是政治正确,不管你能力如何,做正确的事那怕没做成,人家也挑不出毛病来。可你畏敌不前,事后又推卸责任,作为统帅怎么都说不过去,你说自己没责任可能么?

先后两次会审,三法司很快就给出了意见,三法司都认为辽东问题上熊廷弼和王化贞全都有责任。

其中责任的大小熊廷弼比王化贞还重些,毕竟他是辽东经略是主帅,王化贞只是辽东巡抚,是熊廷弼名义上的下属,这样的惨败你作为主帅再怎么样也是主要责任。

几日后,三法司上奏,请求将熊廷弼、王化贞都判处死刑,特别提到熊廷弼判死刑存在是与之前的经略杨镐、袁应泰比较的结果。

三法司的奏折中写道,熊廷弼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事后又不听从朝廷命令进行反攻,拖延战机消极对战罪加一等,若厚诛化贞,而廷弼少及于宽,不唯无以服天下万世之心,恐无以服杨镐、袁应泰之心矣……。

不过三法司虽然已有定论,但这个上奏天启皇帝只是同意了三法司的结论,却没有马上宣布行刑。

这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第一是天启皇帝虽然痛恨熊廷弼,当初起复熊廷弼的时候天启皇帝是对他寄予厚望的,不仅亲自召见了熊廷弼,和他单独谈了话,还在他离京的时候设宴相送,更从京营拨了5000军队给熊廷弼让他指挥。

从这点来说,天启皇帝对熊廷弼的厚待和期望可想而知,既然如此你作为臣子就应该报效皇恩,哪怕死在战场上也是应该的。

可你熊廷弼又是怎么做的呢?就因为和王化贞闹矛盾,和小孩子一样赌气,至国家大事不顾,不仅轻易把山海关以东的地盘拱手让给了后金建奴,后来天启皇帝几次三番催促熊廷弼给他将功补过机会,让他尽快出兵夺回失地,你却找各种理由推辞,死活不干,面对这样的情况,天启皇帝心里如何不恼?

当初有多重视和信任,现在就有多生气和愤怒,别说是天启皇帝了,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这样的反应。可就算这样,天启皇帝心里还没有直接处死熊廷弼的想法,下个旨让人砍掉熊廷弼的脑袋很容易,可脑袋掉了再按回去却是不可能的。

天启皇帝知道熊廷弼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性格也有缺陷,可不管怎么说,熊廷弼依旧是大明难得的人才,尤其在辽东军事上,大明能和熊廷弼相比的人目前根本没有,再加上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眼光,就这么直接杀掉未免有些可惜了。

既然三法司已有定论,决定判处熊廷弼死刑,天启皇帝心中一口气也就出了。马上杀掉就没这个必要了,先关起来再说,说不定日后可能还有用。

不仅天启没有马上杀掉熊廷弼,就连之前萨尔浒之战的罪魁祸首杨镐也没杀,这位已经被关了好几年的罪人这一次借着辽东战事同样也一起顺手判了死刑,和熊廷弼一样暂时没执行,都关在牢里养着呢。

至于第二点,就是党争的原因。天启皇帝很清楚自己在朝堂的对手是谁,东林党势大,他不得不防。

熊廷弼不是东林党一派,要说派别他勉强算得上是楚党,可实际上他又不属于楚党的中坚,这一次楚党也没因为熊廷弼的问题直接和东林党争论,反而摆出了一副放弃的姿态。

另外,三法司虽然有定论,可其内部也不是没有反对意见,根据天启皇帝得知,参与会审的刑部主事顾大章就认为熊廷弼罪不至死。说起顾大章,这人也是东林党一员,不过相比其他东林党人,顾大章却是一个能员,而且为人也向来有些直名。

顾大章的反对意见同样代表朝堂上其他人的看法,天启皇帝不能不考虑,同时也想到了党争问题和未来辽东局势变化的可能。暂时不杀熊廷弼也没坏处,反正现在人关在牢里,真要杀什么时候不能杀?

最后一点就是东林党的缘故,别忘记王化贞是谁的弟子?他老师叶向高不仅是东林党的大佬,更是如今的内阁首辅。

东林党内部想保王化贞的人不少,如果杀一个放另一个,天启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难不成告诉天下人他这个皇帝怕了东林党?倒不如两个都不杀,反正三法司的结论里也没提到什么时候处决,天启索性装聋作哑,一方面同意了三法司对两人的处置意见,另一方面又迟迟不说什么时候杀他们,这个事就这样拖延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