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零三章 黄药和阶下囚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零三章 黄药和阶下囚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路要一步步走,饭也要一口口吃,这个道理朱慎锥很是清楚。科学不是变魔术,更不是无中生有,只有踏踏实实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而现在姚家兄弟已经弄出了不需要火源,只需要通过击打就能爆燃的玩意,这玩意的出现也证明了朱慎锥当初设想是对的。既然如此,火枪的底火就有了产生的可能,接下来还需要一点点尝试,直到完全能实际运用为止。

取过那团没有成功的纸团,朱慎锥剥开后细看,里面塞了的是一些白色和黄色混合的粉末,这些粉末散发出一股味道,细闻之下有硝石和雄黄的味道,还掺杂着其他不知名的东西。

“这里是用的硝石和雄黄?”朱慎锥诧异问。

“东家好眼力,正是硝石和雄黄,除这两味外,还有其他些东西,不过硝石和雄黄是主药。”姚良点头回道。

朱慎锥怎么都没想到这东西的配发如此简单,硝石和雄黄都不是稀罕物,前者不仅是火药制作的主药原料之一,还是能入药的一味药物。至于后者就更不用说了,雄黄本来就是药物,中国人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已有几百年了。

把硝石和雄黄进行混合配比,再加些其他东西就能弄出类似底火的玩意,这实在让朱慎锥意外。他忍不住问姚家兄弟是怎么想到的,姚良也不隐瞒,说自己老爹以前研究新式烟花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各种配方,有一次就是把硝石和雄黄混合在一起,原本打算用这种方式来设计一款烟花,可没想配比好后没等达到所要的效果,而且这种配比还有着隐患,两者混合后在大力碰撞下会产生爆燃,有一定的危险性,后来就舍弃了这个想法。

之前朱慎锥询问姚家兄弟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姚良仔细回忆后猛然就想到了这个配比,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当初老爹研究配方的时候姚良就在一旁打下手,虽然没有成功,可弄出来玩意的性能却记在脑海中。

说实话,当时姚良也不确定自己记忆中的这玩意是否就是朱慎锥所需要的,而且那一次配方后再也没弄过,时间过去久了,他也不能完全保证,所以这才需要时间尝试一下。

而现在看着朱慎锥兴高采烈的表情,姚良就知道自己所弄出来的这个玩意的确就是朱慎锥需要的。

“这东西还能做的更小巧,威力更大些么?”朱慎锥追问道。

“这个得慢慢试了,现在的配方是当初我爹捣鼓出来的,是否最佳小的也没办法确定。而且我们做烟花的人都知道,原料的不同尤其是原料的纯度不一制作出来的效果也是不等。”

“东家,这需要时间,小的觉得问题不大。不过东家,您说的更小巧,威力更大究竟要是什么程度?还请东家示下。”

朱慎锥想了想,伸手比划了下,他告诉姚家兄弟这玩意最大不能超过半个手指甲片,越小越好。至于威力嘛,能做多大就做多大,另外还要保证击发的成功率,这也是关键。

姚家兄弟对视一眼,两人心里有了数,当即表示明白。接下来他们会按照朱慎锥的要求继续尝试,其中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他们也不确定,不过肯定的是无论时间长短,既然已经有了成功的例子,那么最终完善只是早晚而已。

“好!只要做出来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我保你们兄弟一个八品官的官身!”朱慎锥大喜,一口下了许诺,两个八品官帽子就这样抛了出去,听到这么一句话,姚家兄弟兴奋的脸都涨红了,气息发粗拍着胸脯说绝对没问题。

好好鼓励了他们几句,让他们安心留在这里研究这玩意,缺什么就去找赵大,赵大办不了的他会安排其他人处理。至于别的都不用担心,无论平日吃喝还是报酬什么的,一切都按最好的来。

另外,工坊那边他会交代百户所,让陆义生派几个可靠的兄弟过来守着。以后除了他们兄弟二人和朱慎锥自己,其余人等不得随意出入烟花工坊,更不能把制作这东西的消息泄露出去。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朱慎锥如此看重这玩意,可既然东家这么交代了,作为打工人的姚家兄弟自然会按东家的要求去做。毕竟朱慎锥已经许下诺言,只要完成到他所需要的地步,两个八品官的官身就落到他们身上了,这可是从匠户到官员阶级飞跃的机遇,是求都求不来的,他们如何不动心呢?

从工坊回到百户所,朱慎锥的心情从所未有的好,底火成功在望,这是最好不过的消息,更让朱慎锥看到了大量装备新式火器的可能。

有些事就是这么简单,外行研究一辈子或许都搞不明白,可专业的人士一出手就解决了。就像姚家兄弟弄出的这个玩意一样,谁又能想得到仅仅把硝石和雄黄进行混合就能制出来呢?

其实朱慎锥并不知道,这种方式的底火只是最初级的,在历史上清朝时期就出现了。这样的配方清朝时期被称为“黄药”,制成后的确可以当底火使用,而且在近代二十世纪,中国民间的土枪打猎也用这黄药当底火。

不过由于清朝不重视火器,后来黄药的使用也没推广出去。等到清朝后期时,因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化学制品得到了广泛运用,普通的硝石和雄黄配方被更可靠的氯酸钾加赤磷所替代,这种配方因为赤磷的颜色是红色,所以也被称为“红药”。

以红药作为底火是清朝后期了,这种底火原料被大量进口,成为制作军队火器底火的主要配方。再之后,就是从红药发展到硫化锑、氯酸钾和雷汞的混合物,等到二次大战的时候,更先进的无烟火药出现,这才彻底取代了之前的底火配方。

现代先进底火在这时代不可能产生,这是建立在化学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朱慎锥本事再大也做不到这点,更何况他也不是这个专业的。

时代有着局限性,有些科技是无法超越的,所以黄药的产生是目前朱慎锥唯一能做到的,而从目前来看,这样的底火只要最终配方确定,暂时也够用了,至于以后如何继续研制,通过化学方式合成氯酸钾从而以红药来取代黄药,这条路还很长。

有了朱慎锥的许诺,姚家兄弟就和打了鸡血似地一头就钻进了这项研究中,每天都是在忙着不断尝试各种比例配方,或者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提炼原料的纯度,使其达到朱慎锥的要求。

在尝试中,朱慎锥也给他们提了些建议,比如逐一记录下来各种配方的比例,对比其效果,又或者在原始配方中添加或者减少其他原料,使其增强效果。此外对包裹的纸张也特别做了要求,让他们不断尝试用各种纸张进行包裹,甚至可以在纸上做些其他文章。

比如用烈酒提炼,把提炼出来的类似酒精的液体对纸张进行浸泡,从而使得在击打爆燃的时候产生助氧效果。又或者在其他方面想别的法子,这些具体怎么做就要看姚家兄弟了,朱慎锥不是专业人士,他只能在这方面进行提醒。

这一项不断重复和试错的工作,短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可就算如此,曙光已在眼前,无非就是需要的时间长短罢了。

在百户所的事也办的差不多了,无论是练兵或者底火的最终成型目前不需要朱慎锥继续这么盯着,他把这里的事向王晋武和陆义生细细交代后就离开了百户所,随后去了一趟潞州卫,在潞州卫见了见王荣和周安民。

朱慎锥抵达潞州的那一日,恰好也是熊廷弼和王化贞被押解至京的日子。

这两位冤家,一个是辽东经略,一个是辽东巡抚,当年在辽东斗的不可开交,而现在双双成了阶下囚,坐着囚车由锦衣卫押解到了京师。

当囚车驶入京师城门的时候,披头散发坐在囚车里的熊廷弼眯着眼抬头看着面前熟悉又巍峨的城楼,脸上的神情复杂,心中更不是滋味。

虽然熊廷弼在领兵主动撤回山海关的时候曾经给天启皇帝上书,说自己已经打造好了囚车,等稳住辽东局势安置好军民后就会坐囚车前来京师请罪。可实际上熊廷弼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有真的坐囚车入京的一日,他之前所言无非就是耍耍小性子,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辽东之败罪责不在于他,在于该死的王化贞罢了。

熊廷弼是能臣,却不是真正的聪明人,或者说他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而且又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

他以为这样做,皇帝就能按照他的想法处置王化贞,给自己出一口恶气。等王化贞完蛋后,他熊廷弼依旧是辽东经略,等到那时候没了任何牵制,熊廷弼就能按自己的想法布局辽东,一步步收复辽东失去的地盘,从而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熊廷弼的能耐。

可惜的是,天启皇帝不是万历皇帝,相比老银币的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年轻气盛,又是刚登基不久,对于朝堂的掌控也远不如自己祖父。在辽东面临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最希望的是尽快进行反攻,减少辽东战败的损失,从而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可熊廷弼不干,偏偏头铁死咬着王化贞不放,几次三番下来,天启脾气再好也受不了如此要挟,没了耐心的天启皇帝一怒之下直接启用自己的老师孙承宗,把熊廷弼和王化贞全部抓捕起来问罪,熊廷弼这回彻底栽了,他没想假戏真做,彻底掉进了自己挖的坑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