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是兄弟的就来一刀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一十三章 是兄弟的就来一刀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启终于同意了对熊廷弼的弹劾,这让文官集团弹冠相庆。

在天启让司礼监用印后的当日,内阁罢免了熊廷弼辽东经略的职务,由刚刚上任的辽东巡抚袁应泰接替其经略一职。

不仅如此,朝廷上还有不少人要趁热打铁,打算派魏应嘉去辽东查勘熊廷弼的过失,不过这个人选受到方从哲、刘一燝等及言官吴应奇、杨涟等人的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魏应嘉这人私心过重,又和熊廷弼有私仇,如今熊廷弼虽然去职,可辽东一事还不能做的太过,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为避免激化矛盾得不偿失,选来选去最终派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去辽东走一趟。

处理完熊廷弼一事后,天启开始着手整顿内廷,王安一日掌握司礼监,天启一日不得放心。

他手上没什么可用的人,唯一能信任的也就是之前的李进忠,现在的魏忠贤了。

魏忠贤在宫中原先的职务并不高,要想马上取而代之不是那么容易的。天启几日后先把魏忠贤提拔为乾清宫首领太监,这个职位虽然不如司礼监,但对魏忠贤来说却是一步登天。

成为乾清宫首领太监后,魏忠贤的身份地位在宫中明显得到了提升,而且他很清楚天启重用自己的真正原因。在天启的默许下,魏忠贤开始在宫内进行拉拢,靠着天启的宠幸和手上的权利,很快就招揽了不少手下。

接着,魏忠贤盯上了自己好哥们魏朝,说起魏朝,这人对魏忠贤曾经有恩,当年魏忠贤入宫还是魏朝帮的忙,到了宫里后,魏朝对魏忠贤一直不错,两人结拜为兄弟,魏忠贤能够在皇宫大内站住脚,并且一步步爬起来,魏朝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就连客氏的对食之前也是魏朝,魏忠贤后来能和客氏勾搭上并且成了天启身边的大伴,还多亏了魏朝介绍。因为那时候魏朝是王才人身边的太监,王才人就是天启皇帝的生母,当年魏朝和客氏、朱由校朝夕相处,关系着实不错。

通过魏朝,魏忠贤这才认识了客氏和当初的皇长孙朱由校,后来借机爬上了客氏的床头。

魏忠贤和普通太监不一样,他是成年后才净身入宫,而且据说净身没怎么弄干净,所以还有那么一点点男人的能力。

客氏虽然和魏朝先是对食,但很快就喜欢上了能说会道也更有实用性的魏忠贤,一来二去,在客氏心里,魏忠贤的地位就比最初的魏朝更重要了几分。

魏忠贤这人不认识字,可他却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很清楚皇帝之所以重用他是什么目的。所以在恢复本姓之后,魏忠贤就琢磨起怎么帮皇帝办事排忧解难了,想来想去现在主要的目标就是王安。

而要搞倒王安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王安历经三朝,司礼监掌印马荣在万历驾崩后主动提出为先帝守陵离宫后,王安一跃成了品级最高的太监,在宫中势力极大。

而且王安现在手里又掌握司礼监和东厂,魏忠贤虽然已是乾清宫大太监,可和王安相比权势差距依旧不小,但就算这样,魏忠贤也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如果不能帮皇帝把王安弄倒,自己现在得到的一切只是镜中月水中花,随时都会离自己而去。

要想弄倒王安,直接对抗是不可能的。魏忠贤也不傻,这样做别说弄倒王安了,说不定自己就先倒大霉。所以魏忠贤盘算后决定先朝自己的好兄弟魏朝下手,因为魏朝是王安的人,也是王安的亲信和臂助,要对付王安,就必须先砍掉王安在宫里的臂膀,就这样魏朝就成了魏忠贤第一个要解决的目标。

作为拜把子兄弟,魏忠贤对魏朝性格脾气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行动前先和天启私下通了气,在天启的默许下就开始了自己的安排。

这一日,魏忠贤故意找了个机会在乾清宫的暖阁里和客氏调情,做这事的同时,魏忠贤又让手下的小太监偷偷去告诉了魏朝。果然不出所料,当魏朝得知这事,匆匆赶来暖阁当面见到自己的好兄弟正和客氏做着不堪入目之事的时候,作为太监的魏朝也不由得怒火上涌,气得双手发抖。

自己的好兄弟越来越过分,你们私下暗搓搓也就算了,现在得寸进尺居然正大光明地霸占了自己的对食白日宣淫,这实在是孰不可忍,太监也是有人权的啊!太监也是男人啊!怒火上涌的魏朝哪里还按捺得住?当即就冲了进去和魏忠贤打了起来。

可要论拳脚功夫,魏朝哪里打得过魏忠贤?要知道魏忠贤入宫之前就是地痞出身,从小到大可没少打架。几个回合下来,魏朝非但没能报仇,反而被魏忠贤揍的鼻青脸肿。不甘如此的魏朝怒气难消,在暖阁里大吵大闹,谁想就此惊动了刚巧路过的天启皇帝。

天启闻讯走进了暖阁,看到这一幕脸顿时变得难看起来。等听完魏朝和魏忠贤的解释后,天启更是露出了不悦之色。不过因为客氏的缘故,天启倒没现场发作,沉咛后直接问客氏这两人你究竟选谁,只要客氏一句话,他这个皇帝就给乳母做主。

客氏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红晕,羞答答地朝着魏忠贤看了一眼就低下了头。瞧见这一幕,天启心里就明白了,当即直接就把客氏指给了魏忠贤,然后告诫魏朝以后不要再来找客氏。

等天启说完大摇大摆地走后,魏忠贤洋洋得意搂着客氏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而魏朝却是脸色如灰失魂落魄的表情。

过了没几天,魏忠贤带人直接找上养伤的魏朝,借皇帝名义告诉魏朝,皇帝对魏朝之前行为很是不满,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没有严厉处置魏朝,但魏朝不再适合呆在宫中,就此发配凤阳守陵。

接着,不等魏朝喊着要见天启,魏忠贤一摆手,两个小太监就上来控制住了魏朝,随后就把他直接弄出了宫去送上了前往凤阳的马车。

就这样,同样是首领太监的魏朝在魏忠贤手里连一个回合都没招架住,就被自己的好兄弟给踢到了凤阳守陵。

魏朝的事出后,宫内那些太监马上就感觉到了变化。这些太监都是伺候人的,没有点眼色根本就在皇宫混不下去。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是太监的本能,魏忠贤现在得宠,又干脆利落地搞掉了魏朝,这代表着什么难道还看不出来么?

何况魏忠贤心狠手辣,要知道魏朝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啊!连自家兄弟都能下这样的狠手,其他人得罪了他是什么样的后果?

魏朝被赶走后,王安断了一臂,没了魏朝,王安对宫里的控制大不如从前。而且王安自己也不傻,他知道自己虽然是三朝老“监”,可之前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皇帝恐怕已经知道了,弄掉魏朝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借此敲打自己么?

大太监虽然位高权重,尤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又被称为“内相”,王安虽然不是掌印太监,可在马荣离开皇宫后,他已和掌印太监没什么两样了。

可归根结底,太监不是文官,太监的权利来自于皇权,太监代表的是皇帝的意志,这点王安心里很是清楚。

现在魏朝已经完蛋了,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自己呢?王安想来想去心中不由得有些害怕,他担心自己会步魏朝后尘,而且魏忠贤的突然崛起和狠辣的手段也让王安心有余悸。

这一日,王安捧着奏折求见天启,按照规矩内阁的奏折要在皇帝这过一遍,等皇帝看完后给出答复,再由司礼监批红后返回内阁,形成正式决议下达。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是现在司礼监名义上的二把手,再加上现在掌印太监空缺,王安就是实际的一把手,这个工作本就是他负责的。

见到天启,王安先磕头行礼,随后把奏折一一递上。天启坐着随手翻阅着,并且问了王安一些问题,王安对答如流,让天启颇为满意。

“王安!”

“奴婢在!”

“司礼监这些日子你管的不错,做事也颇为用心,朕心甚慰。”

“回皇爷,这都是奴婢的本分。”王安连忙回道,见天启今日心情不错,他深吸了口气,开口对天启道:“皇爷,有一事奴婢不知道当讲还是不当讲?”

“何事?但说无妨。”

“皇爷登基也有些时日了,之前大行皇帝去的突然,这司礼监先帝在的时候原本要调整,却未来得及处置,现在司礼监掌印之位空悬许久,此外司礼监还要增补人手,奴婢不知皇爷如何打算?”

“哦,司礼监掌印之位还空悬着么?”天启仿佛第一次听说这个事,下意识反问了一句,王安当即解释了两句,天启这才恍然大悟。

“这倒是朕的疏忽,朕继位以来倒也没顾得上处理此事,这么说来,司礼监现在不仅掌印位空悬,就连秉笔也只有伱一人?”

“回皇爷,正是。”王安低头答道。

天启思索片刻,默默点头。

司礼监是内廷的机构,按照制度,司礼监一般有五到八人,其中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两至三人,还有随堂太监几人。最初的时候,司礼监还有提督太监一人,不过这个职务后来和掌印太监合并,所以掌印太监也称为提督司礼监。

这个机构的配备和内阁倒很是类似,所以司礼监也称为内廷,掌印太监也叫内相。

万历驾崩后,朱常洛登基,登基后原来的掌印太监马荣主动离开后,王安被朱常洛给提了起来,成了司礼监第一秉笔,从这点来说实质性掌控了司礼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