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忠贤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忠贤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周安民早早离开了平阳城,朝着平顺返回。

在回去的前一天,朱慎锥把装着金银珠宝的包袱给了周安民,并且给他指了一条“成功捷径”。

这条捷径就是拿这些银钱去走客氏和李进忠的门路,通过他们的亲人尽快搭上关系。

在商议确定之后,朱慎锥还提醒了周安民一句,就是李进忠入宫前本姓魏,具体名叫什么却不知晓。但周安民是锦衣卫的人,要通过锦衣卫渠道查到这些不算难事,只是别找错了人家就行。

至于客氏就简单的多了,锦衣卫那边都有档案,找来看一看就能找到客氏的老家。

一旦这条路走通,别说一个从六品的小旗,只要钱到位,哪怕就是运作镇抚使和指挥佥事都有可能。

不过朱慎锥告诉周安民,哪怕有可能拿到更高的职务也没这个必要,职务越高付出代价越大,而且也越惹人注意,倒不如弄个千户所的千户更实惠些,天高皇帝远,这样的话能够继续呆在山西,却不用去京师卷入一些不必要的争锋。

此外除去周安民的事外,朱慎锥要周安民再做一件事,就是一旦门路走通,想办法弄到山西潞州卫或者宁山卫的指挥使一职,如果指挥使有难度,指挥同知也是可以的。

这两个卫所一北一南,分别在羊头山、赵屋岭的两侧,无论那个卫所到手,对于朱慎锥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有了卫所指挥使职务,羊头山和赵屋岭就全成了朱慎锥真正的地盘,到时候朱慎锥就能借着卫所的名义正大光明地做许多事。

带着朱慎锥好不容易凑出来的家底,周安民踏上了路途。送周安民出城,朱慎锥心中满怀期望,希望周安民能够顺利成行。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如果等到李进忠改名为魏忠贤成为显赫的九千九百岁后,这个事做起来就恐怕不容易了。那时候的魏公公不再是小人物了,历史上的九千九百岁可不是说着玩的,别说这么些银子,哪怕就是翻倍,要想打通魏公公和奉圣夫人客氏的路子根本就不可能。

就在周安民离开平阳,先回平顺做准备,然后再去北直隶的期间,大明的京师,紫禁城里,天启皇帝朱由校一张脸阴沉如水,在他面前堆满了奏折,这些奏折全都是弹劾熊廷弼的。

天启登基已经几日了,他名义上已是这个帝国最高统治者,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

但天启根本就没感觉到自己是皇帝,从他登基之前到现在,在皇宫大内中,天启总觉得有无数眼睛悄悄盯着自己,而在朝堂上,文官实力的强大令他恐惧,尤其是这些文官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断向自己这个皇帝施压,以期达到他们的目的。

早在万历去世后不久,姚忠文就迫不及待跳出来弹劾熊廷弼了,谁想到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这个事就没了下文。等天启登基后,熊廷弼这事又被人旧事重提。

天启正式登基后第六天,对熊廷弼的弹劾又来了。

先是御史顾慥就弹劾熊廷弼逗留不进,存在讳败、邀功、劳师、耗财、傲气、告病等诸多罪状。翌日,另一御史冯三元弹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随着两人的弹劾折子冒了出来,朝廷中张修德、魏应嘉、杨涟、王继曾等科道官纷纷指出熊廷弼任上的各种过失,一时间熊廷弼满朝人人喊打,弹劾铺天盖地。

天启对熊廷弼这人不怎么了解,但他有一点却是明白的,自己的爷爷万历不傻,既然万历在萨尔浒之战后果断启用熊廷弼,而且熊廷弼上任之后辽东的局势也渐渐稳固,从这点来说熊廷弼是有能耐的。

从内心中,天启刚刚继位稳住朝政是首要,是想着一动不如一静,没打算针对熊廷弼。

可眼下朝中弹劾熊廷弼越闹越烈,杨涟等人为首的科道官冲锋陷阵,各部堂大员也没袖手旁观,其中吏部尚书周嘉谟等人向天启不断施压,强烈要求把熊廷弼去职,派他人经略辽东。

文官集团,尤其是东林党人的步步逼迫让天启感受到了极大压力,天启虽然聪明,却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而且祖父、父亲在短短不到两个月里相距去世,作为原本的皇长孙,天启从小又不受祖父万历的待见。

泰昌当皇帝的时间实在太短,自己的太子名分都没落实就匆匆忙忙登上了皇帝宝座,所以天启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大内,根本就没能够依靠的人。

几天皇帝当下来,作为新君的天启根本就没抗衡的力量和资本。朝堂之上,连内阁都已经成了摆设,首辅方从哲已萌生退意,东林党在朝中一家独大,其余各党比如浙党、楚党等等为自己利益也和东林党同流合污,联手压迫皇帝。

至于在大内同样也是步步惊心,万历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马荣在泰昌帝登基后就被赶出宫去了,如今权势最大的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并掌管东厂的王安。虽然王安还未正式接替司礼监成为掌印太监,可他实际上马荣走后掌印太监之位空缺,他现在也和掌印太监没什么区别,所差的就是一个名头罢了。

但天启很清楚,王安这个人不值得信任,自己父亲泰昌帝驾崩之时,王安私下就和文官勾结在了一起。

把李选侍赶出乾清宫,王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不那么光彩,而且天启还怀疑,在泰昌帝活着的时候,王安就已经和外臣有了勾结,要不然当初泰昌帝身子不好,自己这个皇长子闻讯赶去的时候居然还比文官晚了一步,如果宫内没有文官的眼线是根本做不到的,而这个眼线极大可能就是王安。

不仅是王安,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也是如此。移宫案的发生除去王安作为文官的内应外,同样也有锦衣卫的影子在。

司礼监、东厂、锦衣卫,这是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利器,在大明开国后的几位皇帝,老朱和朱棣暂且不说,这两位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又是手握刀把子的马上皇帝,一言九鼎根本没人敢说不是。

可等到了宣宗时期,司礼监开始产生,这个机构的产生主要是为了皇权的稳固。而之后,大明的政治逐渐形成了文官集团(内阁)、勋贵集团和司礼监三足鼎立的局面。

等到明“堡”宗时期,土木堡一战,勋贵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战后勋贵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明初时期的巨大影响力。这样一来,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没了勋贵集团的力量支持,皇帝只能亲自下场,利用太监、锦衣卫和文官进行权利争夺。

这样的局面造就后,其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靠着太监集团还有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大明的每一任皇帝基本上都在和文官集团抢夺权利,可现在天启突然发现原本属于皇帝的刀把子居然跑到了对手那边,和文官们暗搓搓联合在了一起,这让天启如何能够安心?

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的弹劾天启就算想压下来也是不成,堆在自己面前的弹劾越来越多,满朝上下沸沸扬扬,全都是要处置熊廷弼的意见,天启手上根本又没可用的人,他心中虽然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李伴伴。”

“奴婢在!”伺候在一旁的李进忠连忙应道,自从天启登基后,李进忠就成了天启身边的大太监,虽然他这个大太监还没有正式的职务,但谁都能看得出来李进忠受皇帝的重用。

“告知内阁诸位先生,熊廷弼一事朕答应了,就按内阁的意思来办吧。”

“皇爷,那奴婢就转司礼监用印了?”李进忠迟疑问道。

天启摆摆手道:“用吧。”

“是……。”李进忠连忙应了一声,上前捧起那些奏折,抬头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天启,又迟疑道:“皇爷,奴婢这就去办事,皇爷您还有何吩咐?”

“就这个事,去办吧……。”天启叹了口气,见李进忠正要朝外走去,天启突然又喊住了他。

“李伴伴!你的本姓是什么?”

“回皇爷,奴婢本家姓魏。”李进忠连忙回道。

天启若有所思,微微点头:“你也跟了朕不少日子了,如今朕已继位大宝,李伴伴还用之前的姓朕觉得有些不妥,今日朕给你一个恩典,从今日起,伱就恢复本姓吧。”

李进忠身躯微微一震,连忙冲着天启跪下磕头,言语哽咽道:“奴婢何德何能,如此小事居然还能让皇爷牵挂,皇爷厚恩大德让奴婢碎身难报……。”

“好了好了,你都说是小事了,没必要如此,起来吧。”天启淡淡笑道:“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以后在朕身边好好做事,朕有大用!”

“奴婢一定为皇爷效死!”李进忠把脑袋在地上磕的砰砰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道:“奴婢今日得皇爷恩典,得复本姓,奴婢万死难报!奴婢从今日起就复本姓,改名忠贤,以此报皇恩!”

“好!好一个魏忠贤!”天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魏忠贤的态度让他很是高兴,他在大内能用的人实在不多,而能够绝对信任又可靠的,面前的魏忠贤就是其一。

朝堂上天启暂时没有办法,可大内如此下去天启无法放心,所以想来想去也只有魏忠贤可以一用了。现在魏忠贤的态度更证明了天启的眼光,他没看错人,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可对自己绝对忠心,如能用好,倒是一把不错的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