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四十七章 司马炎之死(4k)

晋庭汉裔 第四十七章 司马炎之死(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次,天子的病重终于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青年时的司马炎,曾经是个丰神玉朗,风度翩翩的佳公子,静如玉树,动若潺水。无论是谁,在与这位天子相交的时候,都会由衷地感到如沐春风的惬意,也能体会到这位青年人心中堪称无穷无尽的雄心壮志。

但在现在,他只是一个形销骨立,面容枯槁的老人。

天黑了,杨骏进入含章殿,殿内空荡荡的,除去他外,仅有两名侍卫守在门外。杨骏点燃一盏油灯来照明,灯光黯然,微弱的火头随着暗风起伏,似乎随时都会熄灭。惨淡的灯光下,照应出昏睡中司马炎骨瘦如柴的身形。

即使是已经服侍了司马炎大半年,但杨骏每次看到天子的状态,还是难免胆战心惊。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岁月的伟力,无论握有什么样的权力,坐拥什么样的财富,建立过什么样的功业,人总是会成长,衰老,死亡。

杨骏是亲眼看着司马炎一点点消瘦的,天子的皮肤上渐渐遍布斑点,还未花白的头发尽失光泽,躺久了后,身上还长出一些褥疮。最可怕的还是对神智的侵害,这位曾经气吞山河,一统三国的皇帝,如今多半是昏沉的,睁眼看人时,往往要茫然好久,说出来的话,有时幼稚得令人发笑。死亡的气息正在将这位一统天子逐步侵蚀,甚至连活着的欲念都啃食殆尽了。

皇帝也是凡人,皇帝也是会死的。

在这种时候,杨骏就会感到格外的恐惧,他在想,自己比皇帝还大上几岁,他又还能活多久呢?都说舍生取义不如苟延残喘,可这种苟延残喘,实在是一种酷刑。

他因此愈发珍惜自己的健康,也更加重视自己残存的岁月。

但产生这种重视的同时,杨骏也萌发了对皇帝的轻视。

在这段日子里,杨骏发现,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早衰的老人。

在下达了分封的命令后,司马炎已经渐渐不能意识到自己命令的意义,因此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任由杨骏摆弄的木偶。杨骏安排他的饮食,他就只能吃些清淡的粥水,杨骏安排他子时翻身,他在其余时间就只能活动手指,哪怕杨骏拿出怎样荒诞不经的诏令,皇帝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点着头。

太脆弱了,司马炎明明还没有六十,怎么把自己的身体熬到了这幅田地。

杨骏很轻易地就得出了答案:这个人愚蠢到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本该强身健体的时间里纵情声色,结果损伤了根本元气。

这个人真的是宣皇帝司马懿的孙子吗?杨骏还记得司马懿暮年时的威名,哪怕他再腐朽,再枯槁,他的躯体里依然蕴藏着无比强硬的意志,战胜一切的智慧,为此他可以在七十高龄发动政变,进行血腥的屠杀,也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月内就平定了王凌的叛乱。

以前他一直以为,只有这样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人,才有资格把持神器。

但现在目睹司马炎的虚弱之后,他发觉其实没有这么困难。再回想司马炎执政以来的所谓功业,感觉也平平无奇,国力相差到这个地步,灭吴一事,根本就没什么值得吹嘘的,自己不也操持国家近七年,一切都平平安安吗?

故而在这种心态下,他开始利用天子的昏迷,将殿中的所有人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也开始在禁军中明目张胆地安插人手:以心腹王佑为侍中,胞弟杨济为卫将军,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外甥张劭为中护军,党羽刘豫为左军将军……到现在,杨骏几乎已经彻底把持了宫廷内外。

但在这种情况下,前些日子还是出了一件打破他计划的事情,那就是天子司马炎突然有好转的迹象。

司马炎那天醒来,看见身边没有一个熟人,一时愤怒不已,竟然有精力对着服侍的侍女破口大骂,同时传令说,要同时召见车骑将军杨骏与中书监华廙。

等两人抵达含章殿后,一向宽宏仁慈的他,在猜到了杨骏的安排后,对着杨骏厉声斥责,说道:“杨骏!你怎么能这般做呢?!天下多少人盯着你,你这是自寻死路啊!”

而后他又转首对华廙说:“替我拟一道旨意,召汝南王司马亮回京,我死以后,让汝南王与车骑将军共同辅政!”

但皇帝的精神也就只能维持这一阵,说罢,司马炎又觉得疲惫,随即倒下昏沉睡去了。

这段插曲给杨骏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为司马炎根本不知道,司马亮根本没有离京,如果诏书传出去,司马亮趁机进宫带兵,自己精心谋划了几个月的大好局面,就将因此作废了!

不过对于现在的杨骏来说,他已经不觉得欺君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了。

在华廙把诏书写好的当日,按照程序,他要先送交尚书省,经门下省同意后,就可以正式办法,结果却被杨骏拦了下来,说道:“华公,不要急着传诏,陛下要先看看诏书,没问题后,再到尚书省中议论。”

虽然已经掌控了三省,杨骏可以封驳回这封诏书,但为了让自己辅政的名义更加名正言顺,杨骏甚至不想让这封诏书的存在为人所知,所以他打算直接抢走这封诏书。

华廙已年过七十了,哪里敢和杨骏相争,唯唯诺诺了几句后,诏书就这么到了杨骏手里,然后再无消息。

而到今天,杨骏给天子停了几天的药后,等到他神智不清,再次来殿中看望天子,就是要更改这份诏书。

杨骏只不过今日第一个抵达含章殿的,后面还有人。

接下来,镇北将军杨济,尚书令杨珧,中书令何劭,中书监华廙都陆续抵达了,但大家都没有轻举妄动,低着头,等待着最重要的一个人赶来。

最后到的是皇后杨芷。

身为当朝皇后,杨骏的女儿,杨芷如今年方三十三,正处于妩媚动人的年纪。她身着一袭华丽的青罗紫纱流仙裙,发结飞云髻,缀满金钗玉簪,衬得原本就美丽的容颜贵气逼人。而丰润的双颊下,皇后还有一双朦朦胧胧,没有主见的眼眸,这让她好似一朵出水芙蓉,虽艳丽却不染风尘。

司马炎就是喜欢这点,才立杨芷为皇后的。

而在现在,杨骏很简单地对女儿道:“你好好劝劝陛下,帮他交代遗诏,阿父一定会尽心扶持晋室江山的。”

他说得非常平常,就好像踢飞路边的一颗石子。

皇后点点头,随即去看望皇帝,才靠近几步,她脸上就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因为如今的皇帝喝久了药汁,浑身都散发着一种苦味,这不禁让她皱眉。

作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与皇帝间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当然,过错也不在她身上,皇帝这些年流连宫女之中,往往一年和皇后同寝的日子不超过二十日,这导致夫妻间根本没有培养起深厚的感情。

更何况,两人原本就相差了二十岁,皇后也很难对皇帝产生倾慕感。所以即使成婚已经超过十六年,皇后心中的倚仗还是自己的父亲,而非是自己的丈夫。

现在,让她去帮助父亲,谋求丈夫的权力,杨芷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波澜。

她好容易克服了这股药汁味,轻轻摇动着司马炎虚弱的身体,口中呼唤着陛下,再三反复,终于使得皇帝悠悠醒转,再次睁开那双茫然的眼睛。

“陛下,您还好吗?”

“……”

司马炎已经分辨不出声音的主人,他吃力地凝聚眼神,注视着面前的人影。

而皇后杨芷继续说着:“陛下,殿中的几位医疗和臣妾说,您的病,恐怕就在这一两天……”

“……”

司马炎听到这个消息,依旧没有发出声音,他在床榻上一动不动,只有胸口还在微微起伏,这是他还活着的证明。

而皇后则以手掩面,嘤嘤哭泣,直到尚书令杨珧连声说“皇后节哀”后,她才停下来,擦拭了半天眼泪后,道:

“陛下,您若是驾崩了,太子又无法亲政,这大晋的江山社稷,将托付给谁呢?”

“嗬……”

到这里,病重天子终于有了些反应,他试图张开口,从肺腑里挤出些什么,但这变成了一种徒劳的挣扎,最后还是一字不出。

杨芷又道:“之前陛下说过,等陛下百年之后,就让我家大人辅政。是也不是?”

杨济跟着说:“这本是朝野众所周知的事情,皇后何必此时提及呢?”

“……”

司马炎瞪大了凸出的眼睛,怔怔地看着皇后,活像一个死灵,吓了杨芷一跳。

杨芷回头看了父亲一眼,稍稍安神,再看病重的天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就继续道:

“大人他诚惶诚恐,可仔细想来,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了。可这种事情,口说无凭,还需要具体的诏书。”

“臣妾有个不情之请,就是请陛下当着华公和何公两位的面,重申此事。”

“……”

现场陷入了令人尴尬的沉默里,现在的皇帝什么话也说不出,甚至连动一动手指都很艰难,他该怎么重申这件事呢?

这时候,皇后忽然说:“陛下,您方才点头了,是同意立遗诏了么?”

皇帝点头了?华廙和何劭一阵诧异,他们离得不算远,却根本没有看到皇帝有任何动作,莫非自己眼神不好,看漏了?

还没等他们细想,车骑将军杨骏已经跪下来,流着泪说:“陛下隆恩,臣万死难忘!必诚心竭力,辅佐太子!全社稷大业,扬陛下盛德!”

杨珧和杨济也紧跟着哭嚎道:“陛下!陛下!”他们好像已经看到司马炎死去了一样,一时涕泪交加,难以抑制。

然后杨骏强忍住泪水,浑身颤抖着,转首对华廙和何劭道:“陛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既然已经点了头,劳烦两位就在这,赶紧把遗诏赶出来,让陛下过目吧!”

说罢,当即派人领他们到侧厢去,笔墨纸砚可谓是一应俱全,就连盖章的印泥也准备好了。

华廙和何劭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便苦笑着准备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两位中书省的高官来说,皇帝点没点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想要从这里活着走出去,皇帝必然也只能点头。

两人写得很快,毕竟在此前,他们就已经写过一篇让司马亮和杨骏一起辅政的遗诏,有过经验。眼下无非是把司马亮去除了,再重新誊写一遍。

不过两刻钟,一篇盖有中书监中书令印章的新遗诏就交到了杨骏手里。

见诏书中封自己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杨骏颇为满意,他收敛起哀容,向二人笑了笑,转而交给了皇后,让皇后一字一句地念给天子听。

诏书不长,皇后哪怕语速极慢,也很快就念完了。

“陛下还有什么要更改的吗?”

“……”

司马炎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妻子,他双眼中的情绪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最终浓缩为不尽的哀伤,令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

皇后看到这幅景象,一时有些惭愧不安,她回头看父亲,杨骏便道:

“看来陛下没有意见,赶紧把诏书交到尚书省和门下省,让他们早做准备。”

说罢,他挥一挥手,殿中众人顿如潮水般散去了,不过片刻,偌大的含章殿,除了几名宫女外,又只剩下司马炎孤零零一人,躺在寒冷的病榻上。

在这样静悄悄的时候,他终于咳嗽出来,给自己的语言打通了短暂的通道,问道:“汝南王在哪?”

语音回荡在风中,可没有人能回答他。

司马炎心里已有了答案,他也不再说话,不再理睬这个殿中是否还有其他人。他抬头看着屋顶,等待最后的时刻。昏暗的烛火摇曳,照着他皮包骨头的身形和干枯蜡黄的脸。

一代开国皇帝,躺在黑暗中,比一般等死的老人还要更加寂寥。也没有人知道,他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里,脑中闪过的是什么样的光景。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夏四月己酉,司马炎驾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谥号武帝。

杨骏在第一时间发丧,昭告天下。

太子司马衷继位皇帝,按照司马炎遗嘱,进杨骏为太傅,总领内外诸事。

这一年,刘羡十八岁。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