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九十二章 王师入关(4k)

晋庭汉裔 第九十二章 王师入关(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康六年九月辛卯,朝廷总算是公布了此次入关平叛的将领人选。

正如此前贾谧与张华商议的那样,朝廷决定召回赵王司马伦,论罪孙秀,留职解系。而后以梁王司马肜再次出任征西大将军,少府夏侯骏为安西将军,御史中丞周处为建威将军,梁王长史卢播为振威将军,酒泉太守索靖为荡寇将军,灵州县公傅祗为安西军司,历阳令王铨为征西参军。以这几人为新的征西军司班底,讨伐齐万年。

此消息一出,朝中各党皆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从资历上看,这几个人的履历都可谓是光鲜亮丽,论能力,也都各有所长,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出了名的清廉,其中有几位更是全然挑不出毛病。若要对这位名单进行攻击,恐怕会冠以嫉贤妒能之名。

可实际上,很多人都能看出后党的用意,诸如周顗就私下和王导谈论此事道:

“齐万年以半年时间横扫关中,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了。对付这样的人,寻常名将怎能力敌?要用人,就必须得用鹰扬之将!如果不用上谷郡公(孟观),至少也应该用宁朔将军(刘弘),再不济也是让周处与索靖独任,让他们无所顾忌。现在这样的安排,除了堵百官和宗室的嘴外,我看根本无用。”

可既然无可指责,那就是计议已定。接下来的时间,朝廷就在洛阳调拨军队,准备物资。

按照长安解系传回来的军报来看,目前齐万年纠合雍、秦、梁、凉四州羌胡,部众已经膨胀至上百万,麾下军队也已达到十余万之众,数目极为可怖。

不过认真审计,不难发现,齐万年虽然暴起关西,但准备仓促,麾下甲胄、兵器、粮秣都极为稀缺。所谓的武装,基本都是从郡县与战场上缴获掠夺而来的。至此,即使有四州羌胡支持,麾下真正能够武装的善战之士,大概也就只有起兵时的三万铁弗人。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目了。

经尚书省讨论,考虑到长安还有四万残军,自保有余,似宜派遣五万精锐较为妥当。

按照常理,这些精锐应该从洛阳的禁军中选取。但在去年,也就是元康五年的时候,洛阳武库失火,烧掉了库中的大批甲仗。其中甚至丢掉了大汉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传国宝物,其余珍宝更是不计其数。这致使洛阳短时间很难凑出这么多甲士来。

好在楚王司马玮出镇襄阳时期,在当地整军备战,留下了数万士卒。经慎重考虑,贾后同意自襄阳调拨四万步卒,邺城调来一万骑士,共同组成了这次平叛大军。

等到两地士卒终于赶到,五万大军正式跨过潼关、开进关中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下旬。

此时距离美阳之战结束已有三个月。

这三月时间里,在经历了军事胜利后的急速扩张后,齐万年的拓土脚步也有所减缓。

这是关中四塞的地理所注定造成的,关中北面是隔绝朔方的桥山山脉(子午岭),在南面是巍峨绵长的秦岭,在西面是高耸入云的陇阪,在东面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茫茫群山封锁了外来者的入侵,同时也让出击扩张变得困难。

因此,齐万年与秦州羌胡汇合,占据整个扶风郡之后,他必须审慎地挑选下一个进攻方向。

按照齐万年的本意,他是想调转兵锋,进攻河东、平阳,再夺取潼关、武关,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四塞山河,将晋军彻底驱赶出关中。

可一来这项计划有极大的风险,可能会引起晋朝的强烈反应;二来此时有相当多的秦州羌胡加入了队伍,他们有割据故土的想法,齐万年必须考虑这些人的意愿。

在此综合考虑下,齐万年选择兵分两路,他自己北上进攻安定郡,稳固北部疆域,避免拓跋鲜卑伺机南下。另一路则由郝度元作为统帅,引领投靠来的诸羌胡向西南掠地。

而在得知晋朝大军进入关中的消息时,齐万年已攻克安定郡,南下诸羌胡亦收获颇丰。接连数月的奋战下,即使是铁弗人也感到极度的疲惫,于是便到扶风雍县一带休整。至此时,其麾下势力分布如下:

铁弗首领郝度元占据天水郡;

略阳氐首领蒲怀归占据略阳郡;

赤亭羌首领姚柯回占据南安郡;

卢水胡首领彭荡仲占据安定郡;

卢水胡首领窦首占据新平郡;

陇西鲜卑秃发务丸占据陇西郡;

略阳氐首领李庠占据武都郡;

白马氐首领杨茂搜占据阴平郡;

齐万年自领扶风、始平两郡。

有得必有失,作为攻略西移的代价,在晋军入关之前,他不得不收拢势力。为此基本放弃了对北地、冯翊两郡的掌控。这不仅使得刘羡出其不意地收复北地,也使得梁王在入关后,较为轻松地恢复了对冯翊郡的控制。

至此,关中的形势已经较为明朗:

齐万年的扩张暂时到了极限,他必须花相当的时间整合部属,稳固统治,才能进一步发展。

而晋军则是接连大败下,士气低迷。晋军必须尽快恢复士气,在齐万年休整的这个缓冲期内,将他彻底击垮。

叛军此时收到的消息,是说洛阳朝廷派来了十万援军,其将领人选,齐万年已从长安的眼线得知的一清二楚。当众人得知其中有周处的名字时,不由得极为恐慌,私下议论说:

“孙秀、解系等人皆是庸才,无论来多少兵马我们也不怕。可子隐公用兵神鬼莫测,若是他用兵,陛下还能够获胜吗?”

此时齐万年已经称帝,只是既未确定国号,也未确定年号,部众们对他的称呼也都各执一词。有人称他为“陛下”,有人仍称他为“大人”,还有人称他为“大单于”。但不管称号怎么变,众人对他还是感到由衷敬仰的。

齐万年面对这种言论,当众评价这次晋军的援军道:“晋军一贯喜欢虚张声势,号称是十万大军,但今年关东刚刚遭遇大灾,朝廷要在南方赈灾,哪里变得出来?我看最多不过五万人。”

“至于周处,如果他是这次晋军的主帅,我或许不能抵挡。但眼下他不过是一个副将,也没有了张轨的支援,就好像是被拔去了爪牙的老虎。没有爪牙的老虎,还不如放手一搏的羔羊。与他相斗,我有何惧?说不得这次,我还能将其生擒哩!”

不过议论归议论,齐万年还是对梁王的援军严阵以待。他一面号召各部向扶风汇集,一面率众到好畤县进行布阵屯兵,为下一场战事进行准备。

而另一边,随着梁王大军赶到长安,驱赶走占住渭桥的胡人,整个长安居民也在谨慎地观察着这些晋军的行动。在经历了孙秀时长五年的折磨后,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可谓是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到处都在传谣:

“——到底最后会变成怎样呢?”

“——来的人好像并不算多啊!他们真能战胜叛军吗?”

“——若是朝廷再败,关中真的还属于朝廷吗?”

“——别想那么多了,能够不变得更糟就算不错了!要是来的贵人们想像孙长史一样捞钱,我们还不如投叛军呢!”

“——唉,要真是这样,那我还是早点死了吧,我买了两张买地券,或许死后真有仙堂呢?”

在情况顺利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以过度乐观的态度抱持希望,然而在情况艰难的时候,又会过度悲观,继而产生无谓的恐惧。

不过这也怪不了百姓,毕竟在打了大败仗后,长安士卒的军纪可谓是败坏极了。时不时就有士卒抢掠市民泄愤的事情发生,也可以看见很多残疾且无人管理的伤兵倒毙在街头,街头散发着没有秩序的恶臭,似乎象征着朝廷在城中岌岌可危的统治。

好在事情并没有向人们想的那样发展,即使是贾谧这样的人,也知道竭泽而渔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次的军队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在纪律这一块,确实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当然不是说做到了彻底杜绝军队和士兵的恶行,在这个年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至少,为首的将领们都做了极大的力度来进行整治。

在大军开进长安的第一日,大部分市民仍像以往一样闭门封锁,甚至更加提心吊胆,害怕发生什么意外。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夜变得极为宁静。

第二日虽然有人悄悄地打开大门张望,但仍然是在不安中度过的。

这样到了十一月庚寅,过了差不多四日,长安街道两旁的人们纷纷打开门户,彼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怎么样?还有没有女人或家产被夺的事情发生啊?”

“嗯!好像没听说啊!这四周太安静了,反而使人感觉到有些奇怪。”

“咦?难道朝廷这次派来的人中有什么名臣吗?纪律竟然这样严谨?”

“是啊!去看看吧,这莫名地让人想起当年诸葛亮治军的传说了哩!”

这时候长安市民们打量周遭,不免惊讶地发现。这些新来的士卒不仅没有强奸、掠夺,还将长安所有的街道都整理地干干净净;以往暴尸于街巷间,无人收埋的尸体骸骨,也都被他们收拾干净了。

他们再去打听,这才知道,原来赵王司马伦和赵王长史孙秀已然解职离开了,而现在正在管理长安的正是前新平太守、现建威将军周处。

周处作为先头部队,一过了渭桥,看见长安内外到处都是倒毙的死尸,还有对百姓施暴的军士,可谓是怒不可遏:

“保境安民是军人的天职,你看看你们,到底成了什么样子!”

说罢,他立刻就在长安的十三处城门张贴布告,声称将严惩军中袭扰百姓的士卒,抢掠者杖八十,奸淫及杀人者,一律在城北吊死。同时他下令麾下各部,将城内的所有的尸体收拾起来,移到城南的龙首原进行掩埋,以免出现疫情。最后更是在没有得到梁王司马肜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在长安开仓放粮,在城郊搭建草棚,为四周落难过来的流民们施粥。

这使得人民顿时想起周处以往的功绩,也对未来获得了希望。

“你们听说了没有,来平叛的大臣里有周处周子隐公哩!他现在就住在城北的西市里,据说不管是什么出身的人,哪怕是最卑贱的贩夫走卒,只要是有冤屈的,都可以去找他。子隐公也一定会接见每一个人,明察其中的冤枉。哪怕是丢了一个罐子,他也会帮忙找到。子隐公真是个相当和善的人啊!”

“真的!我也去见过子隐公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好像已经年过六十了吧,胡子都白了!说话也带点江南人的口音,但是人真的很好。我家今年被抢了不少粮食,但抢劫的人早就不知踪影了,没有什么证据。可子隐公还是按我说的给了粮食,还问我明年春耕的种子够不够,不够他可以借,不要利息呢!”

“真的?我之前只听说过他在新平征讨蛮夷,是个名将,不知道竟然是这样一个好官啊!”

“对啊!不过据子隐公说,这次朝廷派来的将领,什么傅军司、王参军,都是朝廷有名的清官!他们一定会竭力保一方平安!”

“真的吗?朝廷中竟然还有这么多好官吗?”

“是呀!是呀!看来天子还是圣明的,此前不过是被孙秀这等奸臣蒙蔽了,我们大晋才立国三十余年,国祚可还长着呢!”

就在这些传言之中,不止是周处,包括整个征西军司的风评都在长安里扶摇直上。也正是因为这些举措,导致长安原本的驻军士气有了明显好转,长安的秩序也完全恢复正常,甚至有了几分太平气象。人们都说,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王师了吧。

也就是在十一月辛卯这一日,刘羡领李矩等十余人,奉命前来觐见新任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