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九十三章 再见梁王

晋庭汉裔 第九十三章 再见梁王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得不说,朝廷在元康六年派遣的这支援军,大概是晋朝历史上军纪最好的军队,往前三十年无人可以比肩,往后看一百年也很难有人超越。

毕竟军队是一个压抑的地方,将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要么有人好酒买醉,要么有人狎妓放纵,更有一些人,以嗜杀暴虐来泄愤。将领既然作风不正,士卒们自然也不会约束自己,然后变本加厉。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兵不如匪”的说法。

而托了这次朝中争权夺利的福,后党宁愿把平叛的功劳让给朝中这些最格格不入的边缘人,也不愿意让其余藩王得偿所愿,最终奇迹般地弄出来这么一支军纪严明、将领尽责的军队。

刘羡、李矩一行人策马踏过渭桥,还未看到长安城门,就先看见了长安城北郊的街道旁,高挂在沿路桑树下的上百具尸体。

此时天上正落着雪花,飘飘洒洒地覆盖在尸体的面孔上,也覆盖了他们狰狞的神情,同时低温让这些尸体肌肤发白,绳子也变得僵硬,好像一块冰棱一样冻在了树干上。根据他们的体型和体征来看,不难看出,这些死人都曾是士卒。刘羡看到这骇人的场景,可谓是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在城中犯下奸淫、杀人罪行的晋军士卒。

这消息当真是让刘羡一阵头晕目眩,几乎误以为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后,他才反应过来,这是梁王等人的新政。在大难之下,征西军司已经变了天,不再是赵王与孙秀的天下了。

继续往里走,可以看见城门北面的市集,可谓是秩序井然。士卒在街边来回巡视,商贩则视若无睹地叫卖,人群中有许多都是前来赶集买必需品的农人,但氛围极为和平。可以看得出来,经历了战乱以后,人们再一次发现了日常生活的美满与珍稀。

在进城的时候,刘羡一行人把名牒交给城卫审阅时,不无感慨地询问道:

“是哪位贵人在管理长安?这是我第三次来长安,却是我见过最好的长安。”

城卫亦有同感,高兴地回答说:“刚来时是建威将军周处周子隐公在接管,前天改为了安西军司傅祗傅子庄公。他们都是天大的好人啊!”

小兵脸上自豪的神情,给了刘羡极为深刻的印象,等入城以后,他转首对李矩说:

“如果天下的官员有一成能像这两位老公这样,现在官场的风气就正了。如果天下的官员有三成能够这样,大概就是尧舜之治了吧。”

但很可惜,在大晋帝国如今的政治环境下,这无疑是一种昙花一现。

刘羡到了征西军司,在客舍放下行李后,立刻就去拜见现在的征西大将军,也就是梁王司马肜。

梁王殿下的住所就在原赵王司马伦的住所里,刘羡来过一次,对里面各式各样的米道法器还有祭坛印象深刻,不过在现在,这些事物都一扫而空了,看上去空荡荡的。刘羡被仆从领进大堂,脱了靴子进去,一眼就看见司马肜披着津袍,正端坐在火盆旁,和长史卢播下着樗蒲。

可能人老到一定岁数,面容就停止变化了吧,梁王还是五年前他刚到长安述职时的模样。身体清瘦,眉眼慈祥又带着三分洒脱,行动却不失矫健。刘羡正要行礼,他便放下手中的掷具,对刘羡笑道:

“这不是刘怀冲吗?就不必多礼了。”

他的口气非常自然,似乎两人是认识已久的老友,不过实际上,这才是他们相见的第二面。

刘羡还是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对司马肜道:“刘羡见过梁王殿下。”

“哈哈哈,你是收复北地的功臣,一路远来,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吧?”

“禀殿下,来时没有遇到什么叛军,但是背井离乡的流民极多,很多人成群结队,衣食无着。若放任不管,恐怕会酿成大祸。不过到了长安后,这些情况就好了很多。”

司马肜闻言即失笑,指着刘羡对卢播道:“看见没有,这就是遭鲁公恨的人,一张口就是在敲打上级。”

卢播则笑回道:“殿下,这也是朝中少有的直臣,唯有有德者方能驾驭。”

“若不能用他,便是无德之人?”司马肜随即又指着刘羡笑道,“那我可是救过他一命,看来是德怀甚高了!”

说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室内的气氛也变得较为轻松融洽。

开过一次玩笑后,司马肜让刘羡坐到火盆旁,终于说起正事:

“北地郡的情形现在如何?上次得报,还是听说你为准备收复富平,眼下成功了吗?”

这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当时刘羡在与张光汇合,得到了李矩收拢的两千余溃兵,终于彻底稳定泥阳的局势。而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一直在准备收复南边的富平县。

“是,殿下给我传信的时候,我刚刚收复富平。”

“哦?怎么收复的?”

“在富平守城的不过是一些蟊贼,我从夏阳调了县卒过来,打着殿下的旗号,那些人看着旗帜就被吓跑了。”

“哈哈,好,这么说来,你已经收复北地全郡了。”

“托殿下的福罢了。”

“那么西边叛军那边,有没有什么别的动静?”

“我已经往扶风境内派过了斥候,据查报,叛军主力此刻正在六陌一带聚集人手,人数极多,但具体有多少人,还需要时间确定。预计四到五日,就会有回报。”

“你可有布防?”

“此事我已交给了北地都尉张光,他曾在马兰山遇困近百日而不屈,对朝廷可谓忠武,由他负责此事,必不至于再出差错。”

经过一连串的对答后,司马肜颇为满意地颔首,对一旁的卢播赞许道:

“大浪淘沙啊!《道德经》里说,国家危难有忠臣,此言诚不我欺。”

卢播则敲击着棋子回应道:“有这些贤臣良臣,我王要平定乱贼,可谓是手到擒来。”

说到这,司马肜又突然对刘羡问道:

“怀冲,你知道我为何唤你来长安吗?”

刘羡心中一紧,知道大概是关于自己官位的事情,但口中还是说:

“在下不知。”

司马肜毕竟收过刘羡的金子,某种意义上,刘羡也算是梁王的嫡系,所以他越看越是欢喜,便捋着胡子笑道:

“按理来说,你收复北地不久,情形应该还不稳定,我是不应该叫你过来的。但你也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身负朝廷重任,受命前来平叛,许多事都不比平常,也就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是。”

“一共有三件事。”

司马肜伸手从袖袋里掏出一卷黄帛,递到刘羡面前道:

“第一件事,是朝廷正式追认你北地太守的职位,之前赵王给你的任命只是权宜之计,现在,你可以把暂领这两个字去了。”

话未说完,司马肜又从身边掏出一方漆盒,打开后,可见盒内装着一方银印。

“这是讨虏护军印,你的身份很敏感,要不要授予你军职,朝中的争议很大,但在太子殿下的支持下,还是给你定下来了。李世回收拢的那两千溃兵,就直接划到你帐下吧。”

与汉朝制度不同,在改革了军区制度后,魏晋时期的太守并不能直接带兵,必须要经过军镇授予军职之后,才算得上名正言顺的地方诸侯。这也同时意味着,从此以后,刘羡有直接向朝廷上书的资格,可以不再被贾谧压制了。

“多谢太子殿下,也多谢殿下。”

刘羡再接过黄绢与银印,心中情绪纠葛,一时悲喜难明。

他素来骄傲,自认为怀有济世之才,可为了得到这一张黄帛,一方银印,却不知经过了多少辛苦努力。尽管他想强压下这些情绪波动,但双手还是有些许颤抖。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拼尽全力到底有着怎样的份量。

司马肜也知道刘羡很不容易,等他的情绪稍微缓解后,拍了拍刘羡的肩膀,徐徐道:

“至于第二件事情,是关于贼首齐万年的。”

“齐万年?”刘羡压下情绪后,连忙问道。

“是,你也知道,郝度元本来是你招降的,齐万年也是随你来到长安的。现在朝廷和他们打了这么久,可却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仗该如何打?故而我要问问你,齐万年是个怎样的人?如此也好对症下药。”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刘羡不须深思,即刻回复道:

“齐万年是一个野心勃勃,胆大妄为的人。”

卢播听得不甚满意,质疑道:

“这话毫无意义,他既然敢造反,当然是一个野心勃勃,胆大妄为的人。”

“卢长史没理解我的意思,齐万年的野心勃勃,和其他人的野心勃勃是不同的。”

“不同?”

“对,寻常人的野心勃勃,多是对现状的不满,继而产生一种虚妄的幻想,通过一时激情,来铤而走险,做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界限的事情。这样的人是盲目的,自然也很容易失败。”

“你的意思是,他不盲目?”

“是,我认识齐万年时,他还是一个小帅,手底下不过几百人,也受到内部排挤,但他却不骄不躁,待人非常和善,寻常人与他相处,根本不会觉得他是一个狂妄之人。”

“那你为何会觉得他野心勃勃呢?”

“因为我从未见他沮丧过。”刘羡回忆起和齐万年相处的那几十天,面貌都觉得模糊了,但对齐万年的笑容却记忆犹新。这个胡人在数十日的寻常生活中,一直对生活保持着令人惊讶的乐观态度,似乎连一次叹气都没有过。

“人都会笑,可我见齐万年时,发现他时时刻刻都在笑,似乎是平凡也不能磨灭他的笑容。这说明他有非凡的志向,也就是非凡的野心。”

说到这,刘羡对司马肜总结道:

“殿下,我不知道您是什么想法,但是既然是齐万年起事僭号,以在下之见,殿下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寻常的招抚、讲和等缓兵之计,对他是绝不管用的。”

“若与他为敌,就必须彻底消灭他,否则,稍有不注意,让齐万年逃出升天,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也能东山再起。”

听罢,司马肜与卢播面面相觑,显然刘羡对齐万年的评价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接话了。

司马肜拿起一根木骰,在手中把弄了半晌,终于对刘羡道:

“既然如此,怀冲,明日的军议,你也要来参加。”

“军议?”

“是,这也是我找你过来的第三件事。眼下关中一团乱麻,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我们不过是刚刚开个头罢了。”

司马肜露出一副头疼的神情,用手揉着眉头说道:

“此次羌胡的叛乱规模之大,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秃发树机能,朝中没有人觉得能轻易平叛,我自然也不做此计划。只是到底该怎么做,这就需要众人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办法出来。”

“明天,征西军司的各个人物都会到齐,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也可以在会上进行讨论。”

“朝廷极其重视这一仗,若能顺利灭贼平叛,我不会克扣你的功劳的。”

刘羡赶忙道谢,至此,这次会谈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老实说,这次和梁王的会谈,是刘羡这几年来最顺心的一次。不仅得偿所愿,正式拿到了北地太守之职,而且一路走来,无论是整个长安的清平氛围,还是梁王说话时的宽和态度,都让刘羡感觉极好。

事先他在听说到这次征西军司的新名单时,也觉得缺乏能够服众的名将,人选有待商榷。但此时亲身体会后,刘羡又觉得是自己太消极了。若是能如此上下和睦,众志成城,也未尝不能取胜。

曹操用兵号称天下无敌,无论是曾祖刘备还是孙权,其实都不如他。但结果不还是在赤壁为孙刘联军击败了吗?齐万年不比曹操,眼下的征西军司实力特更加雄厚,有什么理由不取胜呢?

这样想着,刘羡向司马肜做了告别,正要踏门离去的时候,梁王突然叫住了他,说道:

“对了,怀冲,差点忘了给你提个醒,小心周处找你的麻烦。”

周处?刘羡脚还没有踏出门槛,一时愣住了。

正是这一句话让他意识到,眼下的征西军司,可能并没有他印象中的这么和睦。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