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九十一章 金谷园之秋(4k)

晋庭汉裔 第九十一章 金谷园之秋(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已是九月下旬,正如刘羡所言,洛阳朝廷仍然处在一片混乱中。

在齐万年起事之初,朝廷并不在意,认为这不过是又一个郝散。甚至从关中递交上来的军报来看,齐万年麾下的部众数量远不如郝散,不过是占了偷袭的便宜。

因此,尚书省并未惩治从冯翊脱逃返回的欧阳建,只是下令孙秀,令他不要重复上次平叛的失误,尽快平息这次事态。

结果是出人预料的,尚书省的命令尚未发出,关中诸县沦陷的败报犹如雪花一般发到洛阳。齐万年几乎以席卷之势攻略了半个关中,而孙秀竟然未能与之一战。朝廷得到奏报后大为光火,终于同意了解系的请求,解除了孙秀在征西军司的指挥权。

本以为如此一来,关中的情形会有所好转,可接下来的两个月,形势竟是急转直下。谁也不曾料想,仅仅两战,征西军团就折损过半,这可是当年诸葛亮都未能做到的军事奇迹。

关中军团的溃败,造成了后党在朝堂上的溃败。

自楚王司马玮自杀后,后党把持朝政已有整整五年,虽然大体政局还算得上稳定,但洛阳的政治高压却让人窒息。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逢迎鲁公与后党,露出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丑态,可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人却极少。一旦得罪了后党,轻则排挤打压,重则下狱发配。人人敢怒而不敢言,可以说,众人的不满已经积蓄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

眼下既有了这么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以宗室为首的反对派自然不会放过。

齐王司马冏率先在朝会上进言说:

“赵王失职,孙秀无能,遗失战机,致使关中人心丧尽,齐万年坐大。为表朝廷决心,当即刻召回二人论罪,正天下试听!”

“至于关中战局,今已是危如累卵,举兵西援刻不容缓!应该立即从洛阳点兵,派贤王,遣良将,举火长安,奋戈相抗!若关中不复为国家所有,则天命周转,社稷危甚!”

司马冏是齐献王司马攸之子,若晋武帝当年选择传位于齐王,那司马冏就会是当今的皇帝了。因此,司马冏在宗室中地位超然,他一发言,顿时就引起一片响应。

其舍人祖逖进言说:“朝中诸王,唯齐王严虔王度,阐济大猷,幽鉴远照,神变应机,有文帝之风。若择宗王出镇,舍齐王其谁?”

其意图可谓是昭然若揭,就是要趁此战乱机会,帮助齐王夺取征西军司的权柄。

当然,其余诸如淮南王、成都王等宗王的官员亦是如此。他们深知这是令主君一步登天的大好时机,都趁机向朝廷进言推荐自己的主君。说到最后,又忍不住开始相互攻讦,明面上虽然还维持着一团和气,暗地里却在挤兑其余宗王。致使除了罢免赵王司马伦、孙秀、解系等人的意见尚能达成一致外,其余议程根本没有进展。

而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身处漩涡中心的鲁公贾谧,此时正安然游玩于金谷园内,似乎朝中的汹汹议论,对他来说一文不值。

虽说金谷园以春日绝景而闻名,但秋日的金谷园也别有一番韵味。在金谷园的后山上,不仅种有枫林、乌桕、梧桐,还有一片自江南移栽而来的银杏林,值此落叶之际,满山红黄相互掺杂,好像是阳光凝固在树梢上。而地上满是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落叶,秋风吹拂过来,颇有诗意在其中流淌。

张华拾起一片银杏叶,对着贾谧感慨道:“人生就像是这落叶,秋风一吹,不知何时就凋零落地了。”

贾谧负手在前,回看了张华一眼,笑道:“张公是说,我也是一片落叶?”

“岂敢……在下是说,在下是一片落叶,马上就要腐朽入土了。”

石崇在一旁笑道:“茂先公是国家的栋梁,整个社稷都压在茂先公肩头,怎么会腐朽入土呢?”

“哎,季伦说笑了。再伟大的人物,也抵挡不过时间,何况是我这样的老朽呢?”

张华摇头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落叶扔下,跟随着贾谧的脚步继续攀登山路,继续道:

“况且,有老的一辈人腐朽,也才有新的一辈人成长,国家的重任,永远在年轻人身上。”

贾谧的脸色却不是很好,五年时光一过,使得他的棱角略有分明,原本浓重的阴柔气质因此淡薄了一些,但长时间的大权在握,又使得他的神采更加张扬,容貌的姣好犹如春花一般明媚绽开,更让人觉得美丽。此刻他微蹙柳眉,仿佛有杨花拂面,令他不耐烦道:

“可麻烦也是一样,老的麻烦被割下了,没过多久,新的麻烦又长了出来,真是让人恶心。”

虽然没有明说,但张华和石崇都知道,贾谧说的是现在正在朝堂上闹腾的这些年轻宗室们。这些时日里朝廷的纷争令他心烦,所以才会到此处来散心。

可眼下看起来,金谷园的秋景并不足以让他心旷神怡。

三人沉默了片刻,等贾谧走到后山的山顶,看见下方的金谷园庭院,他倚靠在一棵梧桐下,说道:

“张公,有没有办法除去这些宗室?”

答案是一片沉默。很显然,张华不可能想出什么办法去除去如今的宗室。西晋的宗室虽然仍受到较大约束,但也都是无可置疑的实权宗室。王公加起来不下百余位,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拿其中一个开刀,剩下的都会起来抗议,这无疑是一股惊人到足以颠覆朝廷的力量。

话说出口,贾谧也知道自己妄言了,他随即当这句话没有说过,从树枝上采下一片梧桐叶,又问道:

“唉,张公,你说这次派遣的宗王人选,到底是谁比较合适?”

这次张华开口了,他低眉答道:“当然是梁王最合适。”

“那个老糊涂?他真能带兵打仗?”

“国家本就不指望藩王能带兵取胜,之所以要宗王坐镇,无非是确保朝廷对各地军镇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梁王的优势很大。”

说起司马肜,贾谧对他的印象是一个竹竿式的枯瘦老头,并无其他感想:“很大,怎么个大法?”

“梁王殿下此前在军镇中颇有资历,和很多将领都相熟,他虽没有真正打过仗,但至少也操持过一些军务。这使得他既能稳定军中将领的团结,同时也知道底下军队的决策,不至于脱离朝廷掌控。而且他辈分极高,是宣皇帝的八子,宗室们也没法反对。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野心。”

“没有野心?”

“对,梁王殿下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年事已高,没几年好活了,而且他没有子女。如果以他出镇关中,无论他在平叛中立下什么功勋,都不能传给下一代。所以即使朝廷分给他一些权力,要不了几年,也能收回来。这是对您,也是对皇后殿下最好的选择。”

“原来如此。”

贾谧想了想,对张华说道:“那就选他吧。”

话音一落,石崇就弯着腰递来一颗柑橘,对贾谧笑道:“话说回来,敢问鲁公,这次出征的兵将,人选选得如何了?”

贾谧看了他一眼,接过柑橘,一边剥一边回答道:“这次关中闹成这样,我也不可能随手处置,选将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就不要想着能去捞钱了。”

见石崇露出失望的神色,贾谧剥出一瓣橘肉,咽下后,罕见地宽慰他道:“孙秀这几年捞狠了,百姓都是穷鬼,你过去也没什么可榨的。”

“现在派过去的,都是去干苦差事的。安西将军是夏侯骏,麾下有周处,索靖,再有傅祗,王铨,哦,现在还要加上卢播,还有一些小鱼小虾,你待不住的。”

被点破了心思的石崇毫无尴尬,他只是谄媚地笑:“原来如此。”

身为一个聪明人,石崇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事安排的深意。

夏侯骏是前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孙,其家族与汝南王、琅琊王等宗王多有联姻,算是外戚之家,但却称不上显赫。由于他年老,也没什么权势,如今被任命为安西将军,其实就是司马肜的副将,形同于傀儡,显然也是后党用来阻止宗室扩张影响力的工具。

周处此前担任过新平太守,对关中形势了解,也讨伐过不少羌胡,朝中让他领兵剿贼的呼声一直很高。

索靖是早年被晋武帝司马炎看重,拜为驸马都尉的人物,而后历任雁门太守、酒泉太守等职,善于处理羌胡矛盾。

傅祗本身就是关中北地郡泥阳人,他贵为公爵,名重关中,又资历深厚,由他来负责收拾人心还有稳定军心,也是极为合适的。

王铨则是扬州有名的清官县令,考绩为全州第一,让他加入征西军司,也不至于说埋没了人才。

卢播是原梁王长史,又在尚书省担任过尚书郎,和后党关系不错,也有一定的才能。既然敲定了梁王为主帅,那卢播必然是要重用的。

这几个人选都表现了贾谧对这次平叛的微妙态度。

两大主帅司马肜与夏侯骏都并无多少野心,卢播是主帅和朝廷的沟通桥梁。周处、傅祗、王铨都有才能,但都为人清正,很不好相处,既非后党,也非其余党派,可谓是朝堂的边缘人。

若从单个人选来看,每一个人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来看,这个阵容完全是临时捏合出来的,将领间大多互不了解,军中资历也不高,连内部的团结都很难维持,可谓是充满了决策者的侥幸心理:

寄希望于既能平灭齐万年,又遏制其余宗室扩张影响力,顺带还能让朝中的一些刺头去送死。

但真能成功吗?石崇难免抱有怀疑。因为据他所知,周处多次参奏梁王贪污,两人若在一起打仗,真能维持和睦吗?

不过确实如贾谧所言,有这些人在,这次平叛他就不该参与,还是另寻他路吧。

沉默了片刻后,张华突然上前进言道:“鲁公,以我之所见,还是启用孟观最合适,根据此前之军报所见,齐万年不是庸才,您用的这些人里,恐怕周处都并非对手。只有孟观这样的用兵奇才,才有八九成把握取胜……”

“哦?”

贾谧已经吃完了柑橘,将橘子皮扔到山下,随口说道:

“张公说的我不懂,我只知道,那孟观已经是上谷郡公了,他要是打了胜仗,我们拿什么来赏赐?军中又会怎么看他?”

“而且他是楚王一党吧,让他平了叛后,张公能担保吗?担保他不是下一个造反的钟会?”

这句话是诛心之语,张华一时沉默不语,拱了拱手,算是放弃了这项进言。

就这样,在朝中群臣依然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贾谧于散心时间就定下了这些大事。

议论结束后,贾谧心情稍好,和石崇在金谷园用了一顿膳后,就再次返回到洛阳宫,打算到秘书监歇息。

谁知刚刚自返回洛阳城,正坐在轺车上闭目养神的时候,马车忽然一个停顿,令他陡然惊醒。

“怎么回事?你不想活了?”他顿时出声向马夫斥责道。

马夫战战兢兢地向贾谧汇报道:“禀告鲁公,是前面有车驾和我们撞上了,拦住了路。”

贾谧闻言,愤怒的同时,颇有一些不可思议:“是谁被猪肠蒙了心,敢拦我的路?!”

自从元康元年的秋天开始,鲁公车驾在洛阳出行,从来都是畅通无阻,哪怕宗室亲王见了都退避三舍,今日怎会有人拦他的路?

他忍不住探头出窗,看见对面的队伍浩浩荡荡,近百名骑士拥簇着一辆三驾青盖车,与自己的车驾在街道中央相互对峙,来势可称汹汹。

再看他们车架上高悬的“成都”二字,贾谧终于反应过来:这是成都王司马颖的车驾!

这时一名骑士从队伍中策马而出,到贾谧车驾前朗声道:“禀告鲁公,我王正要去东宫陪太子读书,不知鲁公可否让行?”

按照《泰始律》,公爵当然要给亲王让路,而此刻骑士当众说起此事,显然是当众讥讽贾谧,笑他有悖臣子本份。

贾谧心中已是暴怒,但他也知道,这事要是处理不好,极容易落人把柄,所以他咬紧下唇,直到血都流出唇角,他才徐徐吩咐道:

“给成都王殿下让路!”

随着贾谧的车驾主动让路,成都王一行人放声大笑,笑声似乎穿透云霄。而在车马声渐渐远去后,周围的路人对着贾谧的车驾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显然是以此分辨两者的权势高低。

贾谧听到这些蚊呐般的声音,几乎想把在场的人杀尽,但他终究还是忍了下来,只是以眼神愤愤然望向东宫,犹如一把秋水造就的刀锋。

他此刻已忘记了刘羡,而是握紧了拳头,深刻地仇恨起另外一批人,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他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着这些人的名字,脸上泛起嫣红,似乎唇齿间已将他们嚼成粉末:

“呵呵……司马遹……司马颖……司马冏……真是好威风啊……呵呵呵呵……”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Mobius9999、MaRs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