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要巡视海外!

朱元璋有了这个发现后,立刻兴冲冲的去找朱瀚,告诉他自己的发现:“七五,你是不是想让部分喜欢钱财的官员下海经商?”

朱瀚听到朱元璋说的话,就知道他想对了,但没完全对。

考虑事情的时候,朱元璋考虑更多的是朝堂上的因素,而朱瀚则是用纯商业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的发展。

两者不说有什么根本性的差距,只不过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会有所偏差。

朱瀚的想法,是让官员自己看到做生意带来的巨大机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去推动和促进大明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世人对经商的偏见。

而朱元璋的想法却是,他知道自己对官员制定的规则比较严苛,一旦把他们依靠大明发财的路阻断,再对他们的日常进行强力监督,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受不了他的监督,然后跑出去做生意。

但是,做生意就安全吗?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你是大明子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大明律法,一旦违反大明律法,无论你是何身份,都必须接受惩罚。

朱元璋: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俺也不会放过你!必诛之!

朱瀚:“不太一样,但也相差不大,结果也可能殊途同归。”

朱瀚说了不一样,却没有去解释如何不同,只是告诉朱元璋:“哥,没什么不一样的,你放心大胆的向前走就是,就算错了……那也是对的,只是我们在以后的过程中,会发现更便捷的路而已,我说的也并不完全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里只要有想法,大胆的做就是。”

“????”

猜对了朱瀚的想法,得到的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按照往常,朱瀚应该把一些制度掰开揉碎了给说清楚啊,为什么现在只说了这么简单的一两句?

朱元璋感觉有点不对劲,再联想到朱瀚要去殷州的消息,自己这段时间又一直在调兵遣将拖延建设海外飞地的时间……难道朱瀚现在没有说的那么细致,是在为自己的离开做准备吗?

想到这儿,朱元璋立刻慌了:“七五,七五……你咋这么说呢?咱想的……根本没啥意义,还得是你不是?你、你才是给咱解惑的那个人啊。”

“???”

朱元璋突然的慌乱,口不择言,也让朱瀚有点摸不着头脑道:“哥,你说这個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

“咱、咱是说,大明离不开你,咱也离不开。”

朱元璋看着朱瀚,对他很诚恳的说道:“七五,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咱让沐英和保儿去殷州,一方面是想历练他俩,一方面也是想拖延一下殷州的建设时间,咱不想你走。”

说白了,就是舍不得。

朱元璋对朱瀚和盘托出,倒是让朱瀚有点哭笑不得:“哥,你这是说什么呢?不是和你说过么?我现在不会走,沐英和保儿出去,我也挺开心的,至于殷州的建设……和我什么时候离开,并没有太大影响。”

见朱元璋还想再说什么,朱瀚又继续道:“哥,现在最要紧的,是大明本土的建设和发展,如今我大明人口有两亿,以后人口会更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十亿汉人甚至数十亿汉人的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只是我们能做到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咱知道,咱知道。”

朱元璋点着头,对朱瀚说道:“咱好好的,咱就服务好老百姓,其他的人……咱绝不让他们占咱的便宜。”

其他人,就是官吏,商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朱元璋虽然比以前开明不少,也愿意发展生意,但……朱元璋之所以愿意开明,是因为发展生意会让大明得利,最后也会反馈到百姓身上,这才让朱元璋愿意发展商业的原因所在,若是没有这一目标,朱元璋也不会放开商业。

官吏……更简单了啊。

在朱元璋看来,国库里掏钱养着这些官吏,已经是对官吏的恩赐,之所以愿意让他们入股海外贸易中,一是因为大明国库缺钱,他们愿意拿钱对大明有利;二是因为发展商贸需要这些官员的推动,所以为了大局,朱元璋也愿意让官吏参与其中。

朱瀚对朱元璋道:“哥,藏富于民而已,不必把他们分的那么清楚,官吏如何?商人又能如何?他们不过是百姓中的一员而已,你把他们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晰,对国家的治理是不利的,无论是皇亲国戚、勋贵家族、士农工商,都不过是百姓,只是不同的职责让他们的身份发生变化而已。”

何必把人的各个阶层分的那么清?

他们不过都是百姓而已,最起码在朱瀚看来,他们不过都是百姓,赋予任何其他的身份都毫无意义。

朱元璋听到朱瀚这么说,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咱知道七五你说的这些都对,而且很有道理,但是咱在做事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代入他们的身份……咱以后再注意些。”

嘴上说着注意,但真正的改变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朱瀚也没打算让朱元璋完全改,现在社会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需要有一个铁腕皇帝主持大局,君强臣弱、君弱臣强,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朱元璋不讲理的做事风格,时不时抬起屠刀的威胁,更容易让百官们臣服。

虽然朱瀚不止一次的说过,他不会轻易离开大明本土,朱元璋却总是不相信,每多过一天,就会让朱元璋心里增加一分纠结,朱瀚走了怎么办?

他的这种担心,很快感染到身边的人,尤其是马秀英,她从朱元璋身上得到情绪上的分享更多。

“何必担心七五会走呢,你当初不还说,可以和七五一起走么?”

马秀英不想看到朱元璋因为这么一件事而愁眉苦脸,对他说道:“不要太过揪心,你和七五把大明经营好,可以一起去殷州嘛,去了那边再建一个新的大明,国内的事就交给标儿去做,这些年你对标儿的培养非常尽力,想必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那你呢?咱去了殷州,你舍得去?”

朱元璋可不相信马秀英舍得去殷州,对她道:“家里这么多小崽子呢,你到时候指定呆在家里照顾孩子,到了殷州就咱一个,七五他们一家人……不好,一点都不好。”

朱元璋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对马秀英说道:“要去咱一起去,要不然咱不去殷州。”

“去,为啥不去?”

马秀英的话,却大大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在朱元璋不敢相信的目光中,马秀英解释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还小呢,咱出去转几年也没啥事,七五一直和咱说,外面的世界多么好,我也想趁这个机会出去转转。”

“那咱和你一起!”

朱元璋的情绪立刻好转很多,然后对马秀英说道:“不,咱不能等七五想出去的时候咱再出去,咱现在就要出去!”

对!

就是现在就要出去!

朱元璋心里有了现在就出去的念头,就愈发不可收拾,马秀英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朱元璋,有点头疼:“你现在还是皇帝,怎么可能出去?”

“为啥不能出去?让七五监国不就行了啊?”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把朱瀚给卖了,“这小子一肚子坏水,朝堂中的文武大臣都很佩服他,他来监国再合适不过。”

马秀英见朱元璋有点上头,思考问题的时候又开始惯性的选择快刀斩乱麻,马秀英不得不劝阻道:“七五再有威望,他也不是太子。”

朱瀚是皇太弟,但朱瀚却拒绝了这一称号,选择远离朝堂。

朱元璋要去海外巡视一圈,国内留给朱标才是最合适的。

马秀英之所以提醒朱元璋,并非是不信任朱瀚,而是在提醒朱元璋。

和朱元璋同床共枕这么多年,马秀英算得上对朱元璋了解,朱瀚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但他在满朝文武中的威望极高,和朱元璋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朱瀚在满朝文武中的威望还超过了朱元璋。

至于朱标……他更不行了,和朱瀚完全没有可比性。

朱元璋去海外巡视,朱瀚来监国,万一朱元璋发现朱瀚的威望远远超过出表怎么办?

朱瀚远离朝堂还好,朱元璋对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忌讳,万一朱瀚重新返回朝堂,百官们发现在朱瀚手底下干活比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更舒心,这该怎么办?他们兄弟俩要反目成仇吗?

马秀英认为自己有必要提醒朱元璋一句,让他放弃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听到马秀英的着重提醒,犹豫了一番后还是说道:“你们呐……都不知道七五想要的是什么,就担心咱会忌惮他……算了,让标儿来做吧,反正七五他也不想掺合朝堂上的事。”

虽然把朝堂上的政务交给了朱标,但朱元璋并不完全放心。

万一朝堂上有什么事没处理好,还得是朱瀚来主持大局。

……

朱元璋要到海外巡视……

当朱元璋把他的决定说出来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保皇派认为海外凶险,海上会时不时的兴起风浪,会对朱元璋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他们是不想让朱元璋去海外的,也有一批文臣武将对朱元璋去海外巡视持欢迎的态度,武将们认为朱元璋去了以后可以鼓舞士气、振奋军心,对接下来继续的扩张有很大好处,也有一部分文官对朱元璋的出行非常赞同,他们认为朱元璋去海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会大大的刺激海外贸易进一步提升,这样他们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想想……都觉得足够美好。

于是,朱元璋要出海巡视的消息,就这么定下来了,许多人也因为朱元璋的这一决定而变得忙碌起来。

海外,蓝玉和张定边还在罗马……在占领这里的时候,这个国家叫做西元,不过蓝玉却充分尊重了当地人的意愿,把这里改成了大明罗马行省,只是这个行省有点大,更像是一个郡国,更别提旁边还有奥斯曼和匈牙利、伊尔汗国等一些王国。

为了图省事,蓝玉直接把奥斯曼和匈牙利、伊尔汗这三个国家改成了奥匈行省,以后他们在一块生活,没有什么信仰之类的,就算有他们的信仰也只能有一个:玉皇大帝!

蓝玉如今掌握着两个行省,其中下辖一千三百万之众的百姓,蓝玉把这些人全都赶去种地,自己则带着从印度和德里苏丹带来的兵马对奥匈和罗马行省展开监管,顺便把这两个国家的财富通通运走。

在蓝玉看来, 这两个行省不需要有什么经济,他们现在最应该要做的,是种地、修建房子,和财富比起来,他们更需要填饱肚子,至于财富……财富是胜利者可以享受的战利品。

蓝玉收拾金银珠宝的时候,也把罗马行省的书籍搜刮了一遍,书籍是朱瀚点名要的东西,蓝玉自然要竭尽全力的帮助朱瀚去找。

只是让蓝玉有点不明白,那些书籍有什么用?一堆鬼画符似得乱码,看都看不懂。

但朱瀚很看重这些书,罗马的书代表着他们传承的文明,掌握其中的知识后,对大明统治罗马有很好的效果。

而且,想要通知一个国家,必先摧毁他们的文明,朱瀚不说摧毁他们的文明,华夏的文明包容万物,讲究有容乃大,吸纳罗马的文明应该问题不大。

蓝玉现在不懂,以后估计也不会懂。

而且,现在蓝玉也没心情去思考这些东西,他手里拿着从国内的中书省发来的行文,说朱元璋要对海外飞地进行视察,希望蓝玉早些做好准备,务必保证朱元璋到达后的安全。

朱元璋要来……蓝玉有点着急。

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护朱元璋的安全,问题倒不是很大,但蓝玉很清楚,朱元璋如果到了罗马和奥匈行省,肯定要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而且……这次出行,不仅是朱元璋一个人,还有马秀英,这更让蓝玉感到头大。

如果和朱元璋在一块,露宿街头都不是什么问题,但马秀英不一样,蓝玉必须要保证马秀英的绝对安全,否则……就要承担来自朱元璋的怒火,当然——朱瀚也不会放过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