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商业天才沈万三!

既然决定出去巡视,朱元璋就开始行动起来。

他从应天顺着运河向北,从陆上到燕京府,然后再一路向西走。

自从打下来北方的偌大领土后,朱元璋就没有再来过北方了,他一直希望可以南北平衡,只不过因为定都应天的缘故,北方无论是经济还是从政方面,都比南方稍弱一筹。

不是说朱元璋对北方倾注的心血少,而是因为如今在朝堂中的官员,大多数是南方人,再加上国内的乡土情节很重,大家都会对老乡多有帮助,这样也就导致北方一直被南方压一头。

朱元璋此次出行,先向北走,也是为了给北方增加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知道在朱元璋心中,北方同样重要。

从西边的察尔汗国返回的李文忠,此时正在燕京,他本来是要直接从察尔汗直接返回到应天呢,现在因为朱元璋和马秀英要来,不得不在燕京停留。

这样……也不错。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亲李贞如今在应天皇城里种地呢,小日子过的非常舒服,李文忠知道他爹无病无灾,也没有太多挂念,反倒是朱元璋和马秀英让李文忠增添了不少牵挂,不是李文忠不孝顺,或者说他势利眼,只因朱元璋和马秀英身份特殊就拍马屁,而是李文忠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和马秀英。

在遇到朱元璋和马秀英之前,李文忠跟着李贞一直在逃荒,如果不是知道朱元璋和马秀英发迹,他们连条活路都没有,在投奔朱元璋以后,李贞被朱元璋派到后勤,负责军需补给方面的工作,而李文忠则被朱元璋和马秀英亲自培养,他能取得今日成就,全赖朱元璋和马秀英之功。

自从李文忠来到大明西线战场,一呆就是两年半的时间,他早就归心似箭了,如今能在燕京见到朱元璋和马秀英两人,李文忠很是激动,在得知朱元璋和马秀英的车驾即将到来后,他带着十名亲兵,一路狂奔七十里迎接两人。

朱元璋和马秀英刚走到通县,就听到李文忠来迎接的消息,高兴地同时又是心疼,看着李文忠风尘仆仆的样子,朱元璋忍不住说道:“你小子,老老实实在应天等着咱不就行了?跑这么远干啥?”

“嘿嘿,义父。”

李文忠嘿嘿的笑着,摸着脑袋说道:“想俺娘了,就跑过来了。”

李文忠说的娘,是马秀英。

朱元璋哪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些义子,和马秀英的感情都非常深,深的让朱元璋羡慕嫉妒恨。

看着李文忠嘿嘿傻笑的样子,朱元璋在李文忠的脑袋丧敲了一下:“混小子,就知道想你娘,就没想过咱?去去去……别在眼前烦咱。”

朱元璋嫌弃的把李文忠赶去见马秀英,李文忠嘿嘿笑着和朱元璋告辞,然后跑到后面的马车中去见马秀英了。

马秀英见到李文忠也很开心,一边让侍女给李文忠沏茶,一边上下打量着李文忠,不停地念叨着:“瘦了,也黑了……在西线上的这两年,倒是苦了咱得保儿。”

“娘,不苦,我现在可精神了。”

李文忠笑着说道,攥紧拳头:“我现在能打死一头牛!以后如果有谁敢欺负娘,咱带着兄弟们把他们家打烂!”

马秀英听着李文忠的话,也不生气,笑着询问李文忠这两年多的时间,在西线怎么样,生活的如何,身边有没有女人照顾,当她听到李文忠找了好几个异邦女子,并且已经生下孩子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你们啊,都被七五教坏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朱瀚的缘故,找异邦女子当侍妾,似乎成为了一种风气,而且以找异邦美人为荣,马秀英不好说好或者不好,但听朱元璋的意思,似乎找异邦女子……对大明有好处,说什么可以促进异邦人更好的融入到大明中。

之前听朱元璋解释的时候,马秀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看到李文忠的样子,再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马秀英也知道了,朱元璋说的那些话,不过是为自己铑铯皮的属性找借口而已。

看来,天下男人都一个德性!

马秀英懒得和李文忠计较他找了几個女人,只是告诉他等回到家以后,别忘了去看看李贞,他日子虽然过的不错,但唯一的亲人李文忠又长年在外作战,李贞的内心还是非常孤独的。

李文忠点头表示自己知道,马秀英也没有多留他,嘱咐几句后便让李文忠去找朱元璋了,他们大老爷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比如家国大事,比如找异邦女子……虽然马秀英知道,那些异邦女子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可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

在朱元璋面前,李文忠还是个晚辈,自然不会聊太多男女之事,聊的更多的,还是国家大事,比如说对草原和辽东、西境等地的经营策略。

朱元璋把朱瀚提出来的‘建设兵团’的概念告诉了李文忠,李文忠听到后,眼睛亮了起来:“义父,七五叔提出来的这个主意,当真是妙!辽东和草原、西境,与各个行省的情况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比较大,如果把辽东、草原和西线分为三个行省,我们就可以把建设兵团建立起来,把当地百姓编入到建设兵团中,共同对这三个地方进行开发。”

在做事的时候,朱瀚基本上只是会提出一个概念,具体如何实施就是朱元璋和大臣们的事情了,朱元璋坐在朝堂上纵览全局,具体的实施步骤还是朝堂官员和地方官员,而李文忠就属于典型的地方官员,对当地形势比较熟悉,也知道各地的症结在哪。

李文忠对朱元璋说道:“义父,长城以北的人,大多数部落中的人,即便有汉人,基本上也被当地的部落同化了,如今他们被大明管辖,由于文化中有很多不通的地方,再加上语言的隔阂,让他们融入大明的速度变得很缓慢,如果能把他们编入到建设兵团,让他们和汉人一起劳作,获得报酬,想必他们能更快的融入到大明。”

朱元璋听到李文忠的话,不由得蹙紧了眉头:“怎么回事?咱这些年没少往北方拨银子,而且政策也给了不少补充,他们怎么还和咱大明有隔阂?莫非他们还在怀念以前的大元?”

听到朱元璋的话,李文忠不由得笑了起来:“义父,大元有什么好的?这些百姓愿意融入到大明,只是速度很慢,义父,这北方的生意可没有海外贸易挣钱,也没有丝绸之路挣钱,您投到北方的钱,更多的是用在了丝绸之路上,如今我在的察尔汗国都比草原和辽东更加繁荣。”

“……”

李文忠这么一解释,朱元璋立刻没话说了,脑海中浮现出朱瀚给他说过的话:商贸只是助推大明发展的一个动力,想让大明整体前进,还得靠朝堂的带领,国库的投资。

海外和大明西境是两片热土,是最能赚到钱的地方,所有的钱自然会向这两个地方聚拢,至于其他稍微慢热一点的地方,就会被很多人视而不见。

拉动内需和对内投资。

朱元璋想到朱瀚对自己的提醒,再想想李文忠和自己说的实际情况,不由得点点头:“嗯,保儿你说的不错,这建设兵团,就得按插在辽东和草原……咱这就给七五写信,让他组织实施这件事。”

……

朱元璋和李文忠在聊辽东和草原发展的时候,在应天,有三个人同样在聊这件事。

朱瀚,朱标,还有一直窝在苏州,现在被朱瀚邀请到应天的沈万三。

朱瀚听朱元璋说过,沈万三虽然也投资了海外生意,但他却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本土的农村,他为此洒下了很多金钱,在各个行省大搞养殖。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但凡和家禽沾点关系的,沈万三都在做。

朱瀚可以从沈万三的投入中,看到沈万三的盈利点。

这家伙做生意,真特娘的稳。

和杭城的周家不同,沈万三发家的时间更早,他早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他不需要再冒险做什么投资,只要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下手,沈万三的财富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高。

朱瀚得知沈万三的布局后,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个天生的商人,他的精明在于对未来局势的把握,而不是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朱瀚才把沈万三喊过来。

因为朱瀚和杭城周家关系不错的缘故,沈万三和朱瀚之间的往来并不算很多,他更多的是和朱元璋在一起,比如他投资各个行省的养殖业,一方面是对这个行当的看好,另外也是投其所好,沈万三知道朱元璋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很关注,沈万三就先在‘吃’上下功夫,果然赢得了朱元璋的喜欢。

朱元璋刚从应天府走,朱瀚和朱标就把沈万三喊到皇宫里,这着实让沈万三有点忐忑,但听到朱瀚对他提的要求后,沈万三便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英王殿下,您是说……把辽东和草原,交给我来发展投资是么?”

“不只是你,还有朝堂。”

朱瀚把建设兵团的成立告诉了沈万三,然后说到:“你们可以共同发展,我只要崭新的草原和辽东,如果沈老板你愿意投资草原和辽东,太子殿下会根据你的投资额度,来对你进行相关的政策扶植,比如说返税或者免税,都不是不可以。”

只要沈万三愿意投资,朱瀚就会根据他的投资额度,对他进行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当然这个政策不是只为沈万三一人设立,其他人如果想投资,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还是要看投资额度。

沈万三听到朱瀚的话,也在思考其中的利弊,想了许久后沈万三对朱瀚询问道:“英王殿下,这税收如何,沈某是愿意缴纳的,毕竟国库收了税,最终还是要扶持百姓,我听闻,英王殿下手中有一种叫‘水泥’的建筑材料是么?”

朱瀚听到沈万三的询问,先是一怔,随后点点头:“对,沈老板想要水泥?”

“对,我想要。”

沈万三看着朱瀚,然后道:“我只要辽东和草原的代理权,并且在这两个地方,能卖水泥的只能是我一人,如果英王殿下愿意,沈某愿倾尽家财,每年对这两个地方的投资,不少于一亿银币。”

“……”

每年一亿银币,还只是对草原和辽东的投资。

要知道,沈万三在全国各地还都有生意呢,这些生意也是需要投资的啊。

这个沈万三,在元末军阀混战的时候,到底赚了多少银子?

哪怕是朱标,听到沈万三提出的数字,都不由得感到咋舌。

一亿银币,相当于国库三年的净收益了……这里说的是净收益,国库虽然每年都能收很多钱,但大明到处都在搞建设,到处都需要钱,每年能有三千来万的净收益,已经是非常高了。

朱瀚听着沈万三提出的条件,想了想便答应下来:“我可以答应你,但……这两个地方,你准备投多少年?”

“十年!”

沈万三一咬牙,把他心中的最大值说了出来:“英王殿下,财帛动人心,一年的时间,我便可以让辽东和草原大变样。”

朱瀚没听沈万三许下的诺言,只是对他询问:“你准备怎么做?”

“我准备投资草原和辽东以南,这里能最快的产生收益。”

沈万三说完,苦笑道:“英王殿下,太子殿下,我许诺投资一亿银币……这也已经是我的极限了,如果不能及时回本的话,我的承诺只能勉强保持三年的时间……当然,如果殿下能够让我从民间融资,我许诺高利从民间借贷,说不定我对草原和辽东的投资更大。”

民间借贷?

朱瀚听到沈万三的话,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

他可以确定,沈万三不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可他却能把民间借贷说出来,这就足以证明他是商业奇才了。

不过,民间借贷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乱子。

一旁的朱标听到沈万三的话,不由的思考起来:如果把国库里的钱借给沈万三,到时候单凭高额利息就能为国库带来一大笔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