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无情老板和最强打工人!

北方学子集合去海外谋官?

听到这个消息的南方派学子,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认为,这是南方学术的胜利,把人都赶到海外去了,这难道不是胜利吗?

当然,南方派的学子们,也把这件事和朱瀚的‘学子出海’计划联系在一起,他们顿时就没有再继续向海外去的意思了,北方的学子都到了海外,这岂不是说,在大明本土,会有很多的官职空缺,这岂不是南方学子占领全国的机会吗?

海外?

去个屁!

不少南方学子开始庆贺胜利,但也有些学子忧心忡忡。

他们想到了朱瀚说过的话,以后能够进入朝堂的官员,都会从海外进行选拔,他们就算在大明本土找到官职又能如何?到头来会不会还是会是小吏?

既然北方的学子都出去了,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出去?

朱瀚出面让学子们出去,并且已经承诺会让他们重新返回大明,谁不知道朱瀚向来是说到做到?如果朱瀚真这么做了,那他们南方学派虽取得一定阶段的胜利,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北方学派。

怎么办?

总不能让朱瀚收回成命吧?

或者……朱瀚死了,他的政令或许就无法继续推行下去,那些去海外的北方学子只能继续流落海外。

南方学派的学子,认为朱瀚死了他的计划就实施不了了,可问题来了……他们有能力去杀一位亲王吗?

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也有南方学派的学子主动站出来,大声表明自己的观点:

“北方学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他们能去海外,我们难道还不如他们?”

越来越多不服输的南方学士、学子,主动请缨,报名前往海外,而且在报名时说,自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南方学士、学子此时决定前往海外,就不存在背叛同窗之类的了,他们现在前往海外,是为了和北方学子一较高下,这怎么能说是背叛呢?分明就是给南方学派增光添彩好吧?

……

朱瀚也没想到,率先提出前往海外的,竟然是北方学派的学子。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没想到学派之争竟然还有学派之争的好处,真是意外之喜,朱瀚拿着前往海外的学士、学子名单去找朱元章,朱元章也同样意外:“真让你给做成了啊?”

“过程比较曲折,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朱瀚把前因后果告诉了朱元章,朱元章听完以后,冷笑着说道:

“这群读书人,都有私心,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说的真没错。”

朱瀚没有应这句话,而是询问朱元章:“哥,你课讲的怎么样了?”

“还行吧,他们被我教育一通,回去后应该能务实一些。”

朱元章显得很得意,对朱瀚道:“这些人还想和咱说什么之乎者也,被咱直接骂了回去,开玩笑,他们孔家都被咱打倒了,他们还凭什么再用老一套?咱就是说,有事说事,其他的废话就不要写!”

然后,朱元章就开始给朱瀚说自己讲课时的细节:“七五,你当时没看到,咱教给他们怎么写奏折的时候,他们脸色黢黑,仿佛被咱教育,是他们这辈子最屈辱的时候。”

朱元章也很不开心,因为他是皇帝。

他的命令就是圣命,他的话任何人都要遵从,可底下的官员却心中不服。

至于为什么不服……无非就是朱元章的出身不如他们而已。

“哥,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们又不是金币,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

朱瀚表示让朱元章把心放宽,不要因为这点小事斤斤计较,也没有斤斤计较的必要:“哥,不就是一群没落的世家子不服气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一群小瘪三而已。

朱元章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应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咱还记得标儿之前说,可以让军卒退伍然后到各地任吏,将军退伍为官,可为官一方?”

“……对,标儿的确这么说过,不过哥,你不会真准备这么做吧?不合适,真的不太合适。”

朱瀚摇摇头,对朱元章说道:“不是说武人不合适,而是这个机会不合适,学子们大规模的前往海外,我们就用武人来填补空缺,这样影响非常不好……哥,就算你想这么做,也是先从中陆、偏远山区入手,沿海地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有任何差池。”

朱瀚看出朱元章的决心,索性也没有再继续劝。

而是让朱元章不要大刀阔斧的去做。

先从一些不痛不痒的地方下手,避免影响大局。

“咱知道,海外的扩张,一刻都不能停。”

朱元章对朱瀚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原因很简单,朱瀚没什么野心,而且他做的事情,都是有助于大明,而绝非为了一己私利,海外的扩张,给大明带来了无数财富、无数土地、无数人口。

这些财富朱瀚都没有参与,最后也都进入了国库中。

日月所照,皆是大明。

这八个字在朱元章嘴里或许只是一个口号,但在朱瀚那儿,却是朱瀚毕生的梦想,朱瀚为大明做了无数功绩,而只有这么一个梦想,朱元章又怎么回反对呢。

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在大力支持:“我已经说过了,对海外的物资务必要每年递增两成,哪怕国内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海外的物资供给好!咱在辽东新设了十处铁厂,包括晋西、攀枝花等地,咱大明海外将士所需的军械,一个箭头都不会少。”

朱元章是个说道做到的人,朱瀚对此也很放心:“嗯,用不了几年,咱大明海外的粮食和其他作战物资的消耗,在海外的土地上就可以自给自足,两年,最多还有两年,海外的粮食就会反馈到国内。”

“已经开始了。”

朱元章笑着摇摇头,对朱瀚说道:“七五,你制定完策略,剩下的事你就撂挑子不管了,咱可是得事无巨细的去处理,就东南半岛还有印尼、澳洲等地,粮食都已经开始丰收,除了他们需要消耗的,其他的都运到了国内,咱百姓以后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啊。”

“是吗?太好了!”

朱瀚兴奋地把拳头在掌心锤了一下,然后对朱元章说道:“哥,粮食是红线,我们只要拥有足够多的粮食,就不用担心大明会闹出太大的影响,粮食够了,咱们才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对对对,用粮食去养猪是吧?”

朱元章翻了下白眼,对朱瀚曾经提到的做法非常不满:

“七五,你小子太奢侈,粮食咱们都不够吃,怎么可能去喂牲口?”

“这有什么不行?麦麸就是要喂牲口的。”

朱瀚搬出他的营养论,对朱元章说道:“哥,以后咱百姓要每天都有鸡蛋吃,每天都有五谷杂粮,每天也要有肉、哦对,还有牛奶!这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朱瀚想到后世的生活,开始对朱元章描述:“哥,这鸡蛋和肉、牛奶是非常好的营养品,能让咱们后代的身体更壮实,以后八尺大汉遍地都是,这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牛奶和鸡蛋,朱瀚认为是要必须搬上餐桌的:“哥,我听说在欧洲那边,流行一种牛叫做奶牛,就是专门生产奶的牛,咱以后要把奶牛的品种引入到大明来,每天一杯奶,强壮大明人!”

在后世,很多人都反驳‘牛奶面包’的理论,认为国内把西餐当成高档营养品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朱瀚不赞成面包理论,但却对牛奶非常赞同,别的不说,就拿80、90、00三个阶段的身高相比较,是不是越是往后的阶段,他们生长发育的就越好?

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这都是什么道理?吃饱喝足不就行了吗?”

朱元章没想到,单单是吃饭这么一个问题上,朱瀚就给自己扯出来这么多,看到朱瀚意犹未尽,他连连摆手:“行行行,咱说不过你,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咱不管这些,那啥……你觉得可以让军旅中人转换到地区为官,这么做可以的话,咱就这么作了啊。”

“合着你之前说的斩钉截铁,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啊?”

朱瀚哭笑不得,朱元章现在都养成一种习惯了,遇事不决询问朱瀚。

朱瀚没有发表意见,朱元章就举棋不定。

千古一帝朱元章在朱瀚来到这个世界后,他身上竟然发生这么大转变,真是让人没有想到。

朱瀚觉得朱元章的想法没有问题,也的确应该这么做,只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朱瀚提醒道:“哥,乡县两级你可以随意安排人,但到了州府、行省级别,最好先从副职入手,比如说先让他们分管缉拿、治安方面的事,等他们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以后,再对他们提拔安排倒也不迟。”

“嗯,成,就这么办。”

朱元章见朱瀚提出他的意见,顿时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朱瀚提出了一点反对意见,否则,朱元章真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步棋对还是不对。

……

李善长这些天很不好,忙的脚不沾地不说,感觉自己脑袋都是懵的。

都怪朱瀚!

朱瀚提出治国策略,朱元章点头同意后,就让底下的人负责实施,而李善长作为百官之首,担子他是最重的,如今的李善长,777工作机制几乎已经成为常态。

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天不亮就从家里离开,天黑了有时候还不能回家,每天几乎都是在政务堂泡着,往往是刚处理好一个策略的具体工作部署,朱瀚的另外一条策略就来了,李善长只能继续干活。

不仅是李善长,在政务堂的刘基、汪广洋、胡惟庸、杨宪等人,也同样忙的脚不沾地。

如今的大名政务堂的五位大明权力中枢的人,根本没有相互争斗的心思,因为摊子太大了,五个人分别管一摊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争权夺利?

也可能在他们心中,正期盼着有人能把他们取而代之呢,这样也可以去歇一歇。

这天,又是深夜。

李善长终于忙完了,因为‘学士学子下南洋’的事情,李善长可没少费心,因为去海外谋求官职的,不止是学士、学子,还有不少县丞或者县令、州丞等官员,也愿意舍弃自己现如今的地位,然后到海外去闯荡一番。

干成了前途不可限量,就算干不成……也比在大明本土要好啊。

因为朱元章对贪腐、渎职极其厌恶,所以对各地官员监察的非常严格,各级官员虽然想当官成为人上人,可他们也不想时时刻刻都有一柄刀从自己头顶上悬着啊,干脆到海外去,反正朱元章如今对海外的监管并不严格,而且有一些小动作他们管的并不是很严,再说朱瀚许诺过,到了海外也不是不能回来,如果干的好还可以官升一级……

这种好事不干是傻子。

许许多多的官员从大明本土过渡到海外,那这些空缺就要有人填补。

谁合适?

也只有在政务堂的五人能把所欠缺的官员找出来。

李善长单单是处理官员的名单,就已经一周没有好好休息了,旁边的刘伯温、胡惟庸、汪广洋和杨宪,他们同样在解决官员任用的问题。

经过一周的努力,李善长终于看到了完成任务的曙光,其他几人的进度也不算慢,完成任务的机会就在眼前。

或许都看到了完成任务的曙光,五人在下班的时候,还能聊会天,相互交流一下自己挑选官员的心得。

可是,还没等他们走到马车旁边,宫里的太监就来了,太监不是别人,正是跟在朱元思身边伺候的元奇。

李善长看到元奇,顿时只感觉眼前一黑,心脏也不由得加快些许。

元奇这个时候来找,肯定没有好事!

不会……

又有新的政令要传达吧?

随着元奇把圣旨从袖筒里取出,李善长顿时知道,自己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朱元章这个黑心的老板,又来给他们安排任务了。

每天都有完不成的任务……这日子让我们怎么过?

可是,皇命不可违。

李善长五人站成一排,扫了下袖子准备跪地接旨,却被前来宣旨的元奇拦下:“陛下说了,五位大人都是我大明肱股,站着接旨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