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第一批登上倭岛的大明学子

让我们站着接旨。阑

李善长在心中发问:陛下是觉得我们工作辛苦,所以才给出站着接旨的恩泽吗?

那我可真是谢谢你!

“陛下有旨,着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忠勤伯汪广洋……对军中各级将领退伍入职事宜,进行妥善安置,务必保证各级军官平稳过渡……原则上,将领转到地方,降一级予以使用。”

以前,朱元章在写圣旨的时候,根本不假修辞,基本上都是大白话,有时候还能听到朱元章骂人的句子出现,给各行省的官员上过课以后,朱元章的圣旨倒是文雅许多。

可是,李善长、汪广洋两人都没兴趣去关注朱元章写的圣旨文雅与否,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朱元章在圣旨里表述的内容。

让将领退伍,然后转到地方担任文职……这怎么可以?

除了丞相之外,根本没有让将领担任文职的这个概念,包括兵部尚书在内,都不会是武将,而是知兵事的官员。阑

现在,朱元章竟然让武将退伍,然后转到文职去。

这……

且不说文官答应不答应,就说武将,他们能同意转入地方?

当将领多自在?

李善长认为,朱元章这么做,纯属在瞎搞。

可是,这是朱元章的圣旨,就算知道这件事做出结果的概率为零,他们还是要做下去。

刘伯温倒是很轻松,因为他在武将团体中没什么威望,朱元章也清楚这件事,在准备这件事的时候,也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阑

大家都在忙的时候,相互会认为自己是可怜人。

可如果自己依旧在忙,其他人变得更忙的时候,刘伯温就感觉很舒服。

舒服了啊!

刘伯温脸上带着笑容,对李善长说道:

“李韩公,陛下交代的这件事,做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啊。”

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是文官之中第一人,他在文武中威望颇高,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李韩公’以表示尊敬。

“是啊,没那么容易。”阑

李善长叹了一口气,他也很头疼,为什么朱元章没事要找这么多事情?大家安安稳稳的发展不好吗?感觉投靠朱元章以后,自己的工作量正在成倍增加,李善长虽然认为自己能力还可以,可也经不起这么没底线的用啊。

不得不说,朱元章在用人的时候,用的特别合理,徐达就不用说了,朱瀚之下军中第一人,汪广洋曾经又跟着常遇春做事,在军中颇有威望。

李善长更不用说,在打仗的时候,李善长负责军需调动,哪怕时局再艰难,李善长都能够让军中粮草供应充足,所以他在军中深受将领的赞誉。

至于刘伯温、胡惟庸、杨宪这三人,他们在军中的威望,不足以承担这件事。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脸上挂着轻松地笑容,知道他在开心什么,果断给他增加担子:“英王和陛下做事太急,政令虽是惠及民生以及大明的发展,只是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增加了工作负担,所以伯温啊……接下来要辛苦你和惟庸、希武了,我大明读书人前往海外,务必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生活。”

被点到名字的李善长和杨宪,嘴角立刻拉了下来,刚刚还觉得自己接下来会很轻松呢,没想到李善长不要脸的把他现在的工作压到自己身上。

胡惟庸却有其他的想法,他对李善长道:“先生,您如果需要我帮忙,我可以跟着您一起去处理公务。”阑

“不可!”

刘伯温和杨宪齐齐出声反对。

开什么玩笑,之前五个人的工作量堆到三个人身上,如果胡惟庸再走,他们俩岂不是要被工作压的喘不过气?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这位小老乡一直以‘英王门徒’的身份自居,虽然朱瀚从来没有承认过,但应天府上下都认为,胡惟庸是朱瀚的人,也正是因为胡惟庸时时刻刻把朱瀚挂在嘴边,让李善长并不是很喜欢胡惟庸。

但也谈不上讨厌,而且胡惟庸很有能力,李善长也愿意和他成为相互不打扰的同事。

“军中将领退伍,最关键的还在魏国公、郑国公那边,我们只是出去辅左,惟庸还是留在政务堂,先把去海外的学子安顿好吧。”

然后,李善长又多说了一句:“海外学子的安顿问题,是英王殿下着重提醒的,我们做的时候一定要事无巨细,不能让英王殿下挑出毛病啊。”阑

刘伯温和杨宪听到李善长的话,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还好,李善长拒绝了胡惟庸。

而胡惟庸听到李善长提起朱瀚,立刻也不再提去军中帮忙的事情了:“李韩公说的对啊,我要先把英王殿下的事做好,免得再被训斥,英王殿下信任我们,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们去做,我们怎么好让英王殿下失望呢?”

说到这儿,胡惟庸顿了一下,然后对李善长和汪广洋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先把英王殿下安排的事先做好再去军中呢?先生您不是说,军中将领的问题,主要还是魏国公、郑国公来做么?”

“……”

李善长脸色不由得一黑。

你胡惟庸现在这么清醒干什么?阑

难道我能告诉你,我现在只是想回家多休息几天么?你胡惟庸年轻气盛,多干点工作身体扛得住,我李善长都一大把年纪了,偷懒休息几天怎么了?

汪广洋是个老实人,他的想法和李善长一样,都是想多休息几天,面对胡惟庸的询问,汪广洋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李善长脸色向下一拉,然后对胡惟庸说道:“惟庸,你别想这么多没用的东西了,赶紧去干活吧,英王殿下还等着你拿出安顿海外学子的章程后去汇报呢。”

“嗯,这的确很重要。”

胡惟庸面色一正,严肃的说道:“请先生放心,我一定不会耽误英王殿下的大事的。”

……

东瀛,倭岛。

如今,东瀛已经属于大明的管辖,朱瀚对倭岛的关注,是仅在殷州之下的,除了殷州,就属东瀛的驻军最多。阑

倭岛的女人,基本上都成为了大明驻军的仆女,至于男人……那就是绝对的末等地位。

他们能活着干活就不错了,如果做的不好,不给饭吃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驻扎在倭岛的,是曾经投靠朱元章的方国珍部。

方国珍以前是贩卖私盐出身,被仇家告发后,不得不在江浙地区落草为寇,后来变成起义领袖之一,在原本的历史中,方国珍是个在大明和元朝之间反复横跳的二五仔,但在现在的历史中,方国珍就是被朱瀚一棍子锤懵的废物,直接选择五体投地的投靠大明。

方国珍落草为盗,海盗的盗。

凶狠残暴,无恶不作,按理说这样的人死不足惜,但朱瀚并没有立刻处死方国珍,而是把他赶到倭岛。

恶人自有恶人磨,倭岛的小鬼子,就得需要方国珍这样的恶人去对付。阑

而且,朱瀚告诉方国珍:“你在倭岛上,怎么为恶我不管,但你这倭岛王的身份,只能到你,想让你的儿子好好活着,就让他留在大明本土,跟着你去倭国,他会比你死的更惨。”

朱瀚告诉方国珍的话,是实话。

对付倭国小鬼子,方国珍一个人完成就够了,他在倭岛做出再恶的事,朱瀚都不会管。

但是,小鬼子总有死绝的那天,等小鬼子死完以后,倭岛上还需要方国珍这样的恶魔吗?

不需要!

到了那个时候,朱瀚就要一视同仁,不会再在倭岛再造杀戮了。

到时候把汉人逐渐迁过去,岛上的大明将士和倭岛女人的后代们会逐渐占据倭岛,以后在倭岛上生活的,没有倭人!阑

不可能!

方国珍作为大恶人,自然能明白朱瀚的意思,朱瀚这是要让倭岛上的小鬼子灭族,心中在惊惧朱瀚心狠手辣之余,也老老实实按照朱瀚的安排,把自己的后代放到应天府,自己带着曾经的手下到倭岛上杀人。

沙启亮,北平城走出来的学士,他和自己的五位同窗一起选择到东瀛为官,一是这里距离大明本土比较近,二是因为倭岛以前就有存在过,也和隋、唐、宋这些前朝有过交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治理起来相对比较好开展工作……这个时候,就不用提什么高丽了,因为现在那片地方,已经是大明的本土了。

在倭岛办事可能会方便些,这只是沙启亮在没登岛前的想法,等他到了倭岛,却发现这里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倭岛,就是一片人间炼狱。

岛上的倭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还不停的被监工甩着鞭子,干活稍有懈怠,上去就是一鞭子抽在身上,直接把人抽倒在地。

沙启亮和他的同窗一路走过去,看到很多倭人都在挖木头、搬石头,盖房子……在几条街道的尽头,是弥漫着臭味的大坑。阑

里面埋着的,都是尸体。

啊,这……

这一天,沙启亮和他的同窗趴在营地里吐了一夜,甚至有同窗因为受不了惊吓直接发烧,昏迷不醒。

不过,在倭岛上的大夫很快就过来给他们看病,并且送来了非常昂贵的药材让他们使用。

这个时候,沙启亮才知道,在倭岛上的大明人和倭人,是完全两种人……甚至,倭人都算不上是人,为什么会这样?

沙启亮感觉痛心疾首,他一直以为大明向来是以德服人,对外也是以教化为主,却没想到是直接杀人。

倭岛还是距离大明比较近的海外,那在更远的地方呢?阑

会不会更加凶残?

沙启亮只感觉自己的三观都崩塌了,他一直以为的大明,和想象中的大明,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

海外的大明,还能称之为大明吗?

“启亮兄,我现在终于知道,英王殿下为什么要派遣学子到海外了,这不是给我们锦绣前程,这是给我们挖了一个坑!”

病倒的学子很是虚弱,言语中也带着懊恼:“这里只是在杀人,永远都是在杀人,英王殿下说,谁在外面干得好,他就让谁回本土,可他怎么评判治理一个地方治理的好?难道就看谁杀人杀的多?”

有人在质疑朱瀚,也有人在分析朱瀚为什么让他们到海外来的原因:“英王殿下让我们到海外来,是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在海外的将领做了太多枯恶不悛的事,英王看不下去了,所以让我们来对地方进行治理的?”阑

沙启亮一开始也在质疑朱瀚让他们来海外的目的,可听到同窗的猜测,他的眼睛亮了起来:“是的,没错,英王殿下让我们来海外,是为了杜绝海外将领再造杀戮的。”

说完,沙奇里顿了一下,随后说道:“诸位兄台,你们想想,英王殿下宅心仁厚,他连俘虏的蒙元人都没有杀,如今的大明,有多少人是曾经的敌人?英王却都放过了,他一直在照顾国内的百姓,一直想让咱大明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英王所做种种,都可以称之为完人,他又怎么会在海外造杀戮呢?”

“对,英王殿下绝不是这样的人,必然是军中将领杀戮成性。”

“听说在倭岛的是镇海公方国珍,他以前就是十恶不赦的海盗,必然是他擅自这么做的。”

“我们要弹劾方国珍,决不能让他们再屠戮倭岛的百姓了。”

正当一众学子激烈讨论的时候,方国珍从外面走了进来。

方国珍不高,但却满身横肉,仿佛整个人是在横向发展一样,以前的方国珍很瘦,可在登上倭岛以后,方国珍就迅速胖了起来,整个人像是一堆肉山似得。阑

“诸位学子,我是方国珍,也就是你们口中要被弹劾的人。”方国珍见到这些学子很客气,哪怕这些学子对他横眉冷对,方国珍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没办法,朱瀚亲自给他写信,让他照顾好到岛上的学子,方国珍岂能不尽心尽力?

只不过,这个开始,并不是很美好,来的学士、学子因为见到太多杀戮,对方国珍很是厌恶。

“大家不要可怜这些倭人,他们就不配称之为人。”

方国珍对这些学子解释,“我在江浙的时候,遇到过这些倭人,倭人也在我中原大地呆过,不过他们不是使者,也不是商人,而是海盗,他们通过劫掠大明人为生。”

顿了一下,方国珍继续道:“不知道,你们中有没有齐鲁人,当年倭人在齐鲁的来州府,可是杀了不少人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