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如此治国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三十三章 如此治国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完颜阿骨打病逝时,他的庶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三子完颜宗辅、还有在戏剧评书里大名鼎鼎的庶四子金兀术完颜宗弼,都已成年,在灭辽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他的嫡长子完颜宗峻也还活着。

完颜阿骨打的帝位由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接任,其实是符合女真族“兄终弟及”的传统的,它可以保证部族的对外战斗力的稳定,以保持生存的空间。

但是,在完颜吴乞买登基后,女真族迅速的退化腐败。

这固然是女真人在对外战争中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导致所有人都开始追求享乐,也是因为完颜吴乞买的登基改变了女真族的“二元制”社会关系,为以后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二元制”是指女真族在部族发展之初根据客观条件造成主外和主内的两套领导班子,双方各负责自己的一块内容,整个部族以主外为主,所有接班人都应该由主外的负责人指定。

正式进入完颜吴乞买年代后,金国的五大勃极烈排名如下:

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干;国论移赉勃极烈完颜宗翰;昃勃极烈完颜蒲家奴;迭勃极烈完颜斡鲁。

完颜斜也病逝后,完颜吴乞买想立他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为谙班勃极烈,完颜宗翰以完颜亶年纪小易于操控,提出一定要立完颜阿骨打的子孙,并联合心腹逼宫。

为了金国不分裂,完颜吴乞买不得不立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

可这又引起了金国内部新的纷争。

与此同时,这年的大元帝国有蝗灾冒头。

蝗灾是这个世界三大灾之一。

这三大灾就是旱灾、水灾、蝗灾。

这蝗灾,几千年都无法解决。

百姓甚至产生了迷信,认为蝗虫是神虫,还修庙祭祀。

历史上,明朝的徐光启,就记载,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江鸿飞肯定不会这么迷信。

江鸿飞是知道后世我国是怎么战胜蝗灾的。

所以,见蝗灾要起,江鸿飞亲自挂帅,甚至亲自去了灾区。

江鸿飞要求朝廷上下,使用战争的经验对待蝗虫。

这在之前的历史上,可是没有过的。

因此难免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甚至有人认为,江鸿飞这是在亵渎神虫。

更有甚者,有人拦住江鸿飞的大驾,哭天抹地的向江鸿飞陈述“利害关系”。

江鸿飞没杀此人,而是让他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战胜蝗虫的。

江鸿飞直接下旨,对大元帝国的各级官吏说:治蝗是带有战斗性的群众运动,因此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

为了及时动员组织力量投入灭蝗战斗,江鸿飞强令各蝗区县官吏,须于夏蝗发生前成立灭蝗指挥部,由政治官员辅佐各级领导亲自主持,并在区乡村建立大队、中队、小队等一系列的灭蝗组织。

江鸿飞还命令,蝗虫发生在哪里,立即消灭在哪里,确定了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

江鸿飞还指出,治蝗工作要体现,大元帝国制度优越性和新王朝的指挥能力。

具体就是:

第一,建立责任制和联防机制,避免各自为战。

比如,河北沧州与山东南皮县交界处发生了蝗蝻,一度因为缺乏协调,使蝗蝻发展到了四五龄,甚至少数羽化起飞。

江鸿飞得知此事了之后,将沧州和南皮县的主官全都一撸到底,派陈康伯亲自去治理这片区域的蝗虫。

陈康伯接手后,按照江鸿飞的指示,指挥两县建立了联合指挥部,最后扭转危局。

第二,侦察蝗虫。

这个跟侦察敌情一样,包括查卵、查蝻、查成虫。

江鸿飞口述,孙觌书写,出了一则《侦察蝗虫适用办法》。

各地根据江鸿飞的指示,成立飞蝗预报组织。

后来,各地又根据江鸿飞的指示,建立群众性病虫情况网,分片训练情报员。

第三,发动群众。

江鸿飞给在治蝗中立功的官吏民众,颁布重赏,树立典型,激励群众治蝗的热情。

第四,实事求是地改变错误的灭蝗经验。

以前传统的治蝗经验是,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

挖卵就是把蝗虫产卵的这个河滩、盐碱地耕一遍。

但是呢,光是挖卵,只能减少蝗虫的数量,不能减少蝗虫的面积。

而且,耕过的地深浅不一,导致蝗蝻的孵化参差不齐,有早的,有晚的,反而延长了治蝗时间。

因此,江鸿飞下令,停止了单纯挖卵的做法。

将之调整为,没长翅膀的二到三龄蝗蝻,这个时候灭最好,又没起飞,食量又不大,又好灭,等它长了翅膀,能迁飞了,那就麻烦了,所以,江鸿飞定下,各地治蝗都把不起飞作为重点要求。

蝗蝻治起来要相对简单很多。

早期的时候,让民众就在地上挖一条大沟,沟里再挖一条小沟,然后用扫帚把蝗蝻扫到沟里面去,它就爬不出来了。

当然,光靠人力是不够的。

所以,江鸿飞让人研发出来了药械治蝗。

也就是,大力推广大元朝廷研究出来的各种治蝗机械,以及农药。

这对百姓的震撼是空前的。

百姓反映,过去打蝗虫三个月还打不干净,用了朝廷推广的治蝗机械和农药,几天就打完了。

所以,很多人破除了对神虫的迷信。

那个拦住江鸿飞的轿子,劝江鸿飞不要招惹神虫的人,也成了人人嘲笑的笑柄。

同时,民众也越来越敢打蝗虫了。

这还没完。

江鸿飞还下令,从根本上改变蝗虫的滋生地。

这个是最除根的办法。

实际上,蝗灾的发源地,有固定的那么几个。

一般呢都是河湖沿岸的河滩淤积起来的三角洲、黄泛区,或者是沿海盐碱地。

这些地方雨季的时候积水,旱的时候露出来,正适合蝗虫产卵,长出来的一些禾本科的芦苇之类的杂草,又是蝗虫的食物。

其实,这个世界的人呢,也早就观察到了这一点。

但是他们误以为是这些河滩有鱼虾的卵,如果水多的时候,这个卵就孵出鱼虾,没水了,鱼虾卵就化为蝗虫。

这种误解显然无法指导治蝗。

江鸿飞也不给各级官吏民众讲理论基础,在查明蝗源地之后,他直接下圣旨安排人干活没废话,要么修水利,使蝗区变为水库之类的环境,要么垦荒,使其变为良田,要么在蝗区种棉花苜蓿之类的蝗虫不爱吃的食物,总之彻底把这些地方改得不适合蝗虫产卵。

在皇帝江鸿飞的一力主持下,危害中国数千年的飞蝗之灾,已经被大元帝国的人给控制住了。

这使得大元帝国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

虽然江鸿飞的一些措施,在生态上不是尽善尽美,但是时代所限,不能苛求。

事实就是,在江鸿飞的力排众议之下,大元帝国终于有效控制了蝗灾,而且控制的方法绝对长远有效。

当然,小范围的蝗灾一直存在。

治蝗还不能松懈。

但是总的来说,大范围的蝗害已经没有再发生的迹象。

这一成就,无疑为江鸿飞在民间的声望又添上了一笔浓厚的墨彩。

然而,江鸿飞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他深知,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久的安定。飞蝗之灾虽已得到控制,但自然的威力总令人敬畏,小范围的蝗灾仍在暗示着潜在的威胁。因此,他并未撤去治蝗的机构和人员,反而加强了监控与预警系统,确保一旦有蝗灾的苗头,便能迅速且有效地进行应对。

同时,江鸿飞也意识到,单纯的治理并非长久之计。他开始倡导并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减少对单一农作物的依赖,从而降低蝗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他更是亲自下田,与农民一同耕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

在他的引领下,大元帝国的农业逐渐走向多样化与可持续性,民众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每当人们提起江鸿飞,都会由衷地赞叹:“真千古第一圣君也!”

而江鸿飞,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乃我辈之责任。飞蝗之灾虽已控制,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

呜——呜——呜!

伴随着一阵深沉而悠长的鸣笛声,火车头缓缓启动,那沉稳而有力的步伐,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刘慧娘站在一旁,嘴角勾勒出一抹欣慰的微笑。

这不仅仅是火车的启动,更是她与白瓦尔罕等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结晶,是人类智慧与汗水共同铸就的奇迹。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奋战,火车终于从图纸上的构想,化作了眼前这庞然大物。

与昔日的蒸汽机车相比,它的速度显著提升,预估可达每小时十五六公里,相当于一个健壮成人快步前行的速度。

更令人振奋的是,铁轨的铺设让火车摆脱了转向的束缚,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既定的轨道上自由驰骋。

这一刻,人类文明的车轮,无疑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庆祝之余,江鸿飞深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火车虽已成型,但要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跨越重重难关。

但江鸿飞内心的喜悦却丝毫未减,望着自己亲手推动的这一变革,他豪情万丈地对刘慧娘、白瓦尔罕等人说道:

“虽然此刻它还略显笨拙,但朕坚信,不久的将来,它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朕要让大元的每一寸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铺满铁轨。届时,从大都至南京,不过一日之遥;从大都至琼州,亦不过三两日可至。朕要让火车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朕要让火车通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江鸿飞的豪言壮语在人群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惊叹,有人质疑,但更多的,是那份对未知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火车头突然传来了一声异响,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紧。

白瓦尔罕闻言,立即拔腿向火车头奔去,一边跑一边焦急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

经过一番紧急检查,火车头中的技术人员探出头来,大声报告:“转曲杆断裂了,看来木制材料还是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必须更换为钢铁材质才行!”

随着这句话的落下,火车缓缓停下了它的步伐,仿佛也在为这一挫折而叹息。

江鸿飞、刘慧娘及一众科研人员迅速围拢过来,对火车头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白瓦尔罕更是亲自上阵,爬上火车头,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排查,白瓦尔罕得出结论:“陛下,我们的火车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仍有诸多不足需要改进。特别是传送构件方面,木制材料显然无法满足长期运行的需求,必须全部更换为钢铁材质。此外,蒸汽机的性能也有待提升,以应对更高强度的运行。”

面对这些挑战,江鸿飞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深知,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不断试错与改进中实现的。

于是,他当即下令,要求科研人员立即着手改进火车头,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第二代车头。

同时,他也嘱咐刘慧娘继续监督整个项目的进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随着铁轨的不断延伸,元大都的居民们开始对这个新奇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纷纷猜测朝廷的用意,却无人知晓这背后隐藏的宏伟蓝图。

直到有一天,一只钢铁巨兽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庞然大物的身影,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然而,当他们发现这只“巨兽”只是沿着铁轨缓缓前行、并无伤人之意时,心中的恐惧才逐渐消散。

更为奇特的是,在这只“巨兽”的顶端,竟然还站着一个从容不迫的人——那正是江鸿飞,他正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俯瞰着这片即将被他的铁路网所覆盖的土地。

人群中,一位科研人员高声介绍:“此乃非妖非兽,实为火车,既能载人,亦能载货,乃陛下力推之创举。”

初见这钢铁巨兽疾驰而过,民众无不震撼,对江鸿飞的智慧深深敬仰。

随后,朝廷又献一宝——“纺织机”。

它一机多线,织布效率倍增,成品更是细腻非凡,远超手工。

而江鸿飞的革新不止于此,他引领下的科研人员,接二连三的推出工业化产品,让好多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机械横空出世,成为人们的新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由江鸿飞主导的工业革命悄然兴起,蒸汽机轰鸣,煤炭与钢铁共舞,编织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