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96章 杨明志谈巷战(一)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96章 杨明志谈巷战(一)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当下帝国师虽有四百坦克,数量目前基本保持在当前数量。他们迫于战局现状,帝国师师长不得不将它们相对分散的排布。

帝国师,它曾是莫德尔进攻的王牌,尔今已经是防御的底牌。

第九集团军现有八百多辆坦克,两千多辆步兵装甲车。其中一半都在帝国师手里。

毕竟莫德尔在消耗战中重装备不断减少,麾下的另外几支装甲师,一个师原本的四百辆坦克,仅剩下一百辆保有战斗能力。

帝国师成为防御底牌,在援兵和重装备足够充裕之前,帝国师之于斯摩棱斯克的盾牌作用,还会继续下去。

这就是所谓帝国师的上万老兵已经在东线作战一年有余,他们不得后撤休息的本源。

他们不能离开岗位,因为在他们面前,德军相信苏军的坦克已经增加到一千辆!

德军普遍看不起苏军坦克质量,对其坦克兵素质也是蔑视态度。

固然对敌人的蔑视是各个军队的常有反应,不过苏军当前坦克兵确实有自己问题。

T3476有自己的设计缺陷,车长和驾驶员的视野有很大盲区,因为车载无线电暂且只能安排到排,这些缺陷导致苏军是中型坦克的单车作战能力天生不高。

好在苏军总是把坦克作为突击力量,集群使用冲垮德军防线,达成这个目的后,之后的作战往往就是步兵负责。

所以,帝国师的上万老家伙们,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只要歼灭苏军进攻的坦克集团,苏军的攻击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可德军也不敢贸然进攻。

帝国师实际上有能力发动一次闪电进攻,但是之后呢?

苏军的反坦克能力根本不是废物,固然帝国师集结所有装甲部队奋力一搏,必然在作战初期能取得不俗战果。结果自己缺乏友军支援,终归就是一次愚蠢的孤军深入。

帝国师或许可以严重消灭苏军39集团军作战兵力,结果友军跟不上,帝国师很快就会陷入包围。而斯摩棱斯克缺少一面巨大盾牌,苏军会派遣其他部队猛攻,一旦斯摩棱斯克失手,莫德尔所有部队就该考虑放弃这坚守一年却在缓慢损失的阵地。或许莫德尔能夺回斯摩棱斯克,却也失去了夏季的全部阵线,苏军的“阴谋”也就得逞了。

自动勒热夫失守后,莫德尔知道自己所部已经陷入绝对的被动局面,能像现在坚守住当下的防线,恐怕并非德军的防线固若金汤,而是苏军在八月份的猛攻和九月份的消耗战,苏军的锐气已经丧失掉了。

按照常理,这种状况最适合全面反攻的!

莫德尔知道自己现在获得了一个重大战机,可是……手里没兵啊!

自己麾下有超过二十五万人的作战部队,其中还有一支堪称强悍又一支主张进攻的帝国师。然而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情况?正面的苏军作战兵力很可能是自己的三倍,而且苏军的兵力补充更为快速,他们也是群根本不怕死的莽夫。

莫德尔根本不看好苏军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组织大规模部队进攻损失总之非常严重,可他们还是能继续组织强大兵力开启下一轮进攻。

莫德尔非常有自知之明,苏军可以组织十次八次的进攻,每次损失了十万人,苏军还是能够承受这般损失,并快速补充兵力。自己的第九集团军就这二十多万人,把斯拉夫民夫或是来自西欧的志愿者组织一下,顶多凑够三十万的作战兵力。

那有如何?这点兵力在十月份展开进攻?真是疯了!

去年同时期,接近二百万人的精锐向着莫斯科猛冲最后也是失败了,区区三十万能做什么?全面进攻就是全面战败,其结果就是自己全军覆没,斯摩棱斯克被苏军占领。

莫德尔本人是个死硬派,他认同小胡子的各种主张,但他现在对小胡子强加于自己的军事命令满脑子就是怀疑。

德国虽然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念,莫德尔知道按照命令组织进攻意味着全面崩盘,他就是抗命,他知道小胡子拿他也没办法!

所以莫德尔现在不会命令帝国师进攻,狼堡方面,他们一度希望帝国师带头进攻,尔今狼堡的一众高级参谋、重要将军们也在力劝小胡子不要再命令莫德尔进攻。

好在小胡子的思绪都在南俄,其下令莫德尔“坚持不懈的进攻”,也是为了防止北方苏军南下增援,以求减少保卢斯所部的压力。

毕竟德军战略中心都在南俄,北方的莫德尔和路德维希的两个集团军,五十多万一线兵力,最好暂时稳定住现状,增强防御应对苏军一定会发动的冬季攻势。

是啊,俄国人自古以来就乐于发动冬季攻势,这在西欧各国都达成共识。

所以,小胡子有自己的考虑,莫德尔更有自己的考虑,前者是考虑整个帝国的命运,莫德尔是考虑他麾下二十多万将士的命运,这里面的矛盾不可调和。

只是这次狼堡的德国军事专家们,他们万万想不到,苏军新一轮冬季共识是有多大的魄力。

帝国师将面对不同以往的敌人,某种意义上,帝国师要面对曾有一战之缘又改头换面的老对手的新式进攻。

杨明志提出了有线制导火箭弹,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快速完成。

面对着惊喜的大家,杨明志郑重其事的保证:“同志们,我会像以前那样,尽快完成我的概念。我很可能迅速成功,但我估计即便快速成功,上级不会下令我立刻量产。即便如此我还会生产,就像我们在远东做的那样。”

“远东?那真是一段美妙的会议。”拉夫连季畅言道:“那时候我和叶甫根尼都很怀疑您的设计。结果,那些RPG实际救了咱们的命。”

“对!”叶甫根尼道,“您的新式火箭弹还是有限给我们,我帮您打出击打战果。它们每一枚都能击中移动的坦克?给我们五百枚,我们全部击中德军坦克”

“好的。”杨明志振作起来,“不过你们也不要太乐观。”

“不!我很务实。”拉夫连季道,“即便没有新式制导火箭弹我们还有鲶鱼。对了!”

拉夫连季拍拍桌子:“将军,您先给它一个绰号?”

“绰号?”

拉夫连季的话提醒了杨明志,他闭着眼琢磨一个,突然灵机一动,一个滑稽的绰号应运而生。

“就叫他硬鲈鱼吧!”

“啊?硬鲈鱼?”拉夫连季快笑出声,其他人也不苟言笑。

杨明志现在真想跟着节奏跳一段哥萨克舞魔改的毛式土嗨。

“为什么的坚硬鲈鱼呢?”巴叶甫根尼问。

“嗨呀!它难道不够坚硬吗?”巴尔岑调侃道。

杨明志耸耸肩,他想到一番靠谱说辞,便说:“你们都知道鲈鱼,鲈鱼的鱼鳍很大。我想制导火箭弹不能飞得太快,它需要很大的尾翼和方向舵,这就和鲈鱼有点相似。”

“妙啊!”巴尔岑激动的拍起桌子,其他人也跟着起哄。

这里还是巴尔岑最为兴奋,他给自己满上酒,站起身高举酒杯,见状其他人跟着起立。

“同志们,请允许我们向帝国师发射硬鲈鱼,击穿他们的装甲。”

“难道只有你可以,是我们!”拉夫连季指正说。

“对!就是我们。”杨明志把酒杯举的极高,好似举着火炬,“为了胜利!为了每个战士都能轻松击毁德军坦克!为了解放那座城市!干杯!”

杨明志一饮而尽,其他人亦是如此。

不过冷静下来的人突然都感觉到一阵不自在,这里最不自在的就是杨明志。

巴尔岑紧张的说:“将军,我们果然要攻打那座城市。”

巴尔岑故意不说城市名字,实际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不过是心照不宣。

杨明志嗯了一声:“对!就是这样!我们必须打下那座城市。”

“那么,我们该聊聊怎样打城市战,将军……”巴尔岑看着杨明志:“也许,您的突击步枪会有大用场,它比冲锋枪强百倍?”

关于是不是攻打斯摩棱斯克,它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突击步枪简直在城市战如鱼得水。

杨明志振作起来,他完全肯定了巴尔岑的话。

他猛拍桌子说:“冲锋枪即将被全面淘汰,未来是突击步枪的时代。它就是比冲锋枪强百倍,它是莫辛纳甘和波波沙的融合,你们想象一下,近距离它如冲锋枪扫射,瞄准一千米的敌人,子弹只要命中敌人脑袋,依然可以一发毙命,它真是全能型武器。”

杨明志这里故意吹嘘一下,实则并非绝对吹嘘,这让本就兴致勃勃的三个师长更加兴奋!

“拉夫连季,你还记得清在列奇察城内巷战的细节吗?”杨明志突然问道。

“当然!当时部队的装备情况您也是非常清楚的。我的部队装备大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步兵火力方面是比德军强的,所以在城内战斗中我们占有很大便宜。不过我们的武器确实有许多毛病。”

“哦?您说说。”

“例如冲锋枪对远距离目标精确度有限,半自动步枪虽然精确,火力上还是比较弱,更不要说部队里还装备的栓动步枪了。如果您的新枪能将他们合二为一,真是太好不过。”

“那是当然的。”杨明志坐正身子一身的自信姿态:“我觉得,巷战中我们不必过于追求武器的精度,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兼顾射速、威力、机动性的武器。突击步枪基本能胜任这一点,或者说三者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例如,虽然它没有冲锋枪的极端射速和更小的后坐力,它的后坐力还是比半自动步枪小很多,而精度上和半自动步枪不相上下,威力方面也是如此。

关于巷战,你们三位也都是非常清楚的,你们有着非常充分的作战经验。那么……”

说到此,杨明志慢慢沉下表情,他顿了顿气,右手下意识的敲打起桌子,以引得他们的特别注意。

“如果,你们三个师攻入一座大城市,是一座比列奇察城或是莫济里城大上十倍的大城市作战,你们能否守住城市呢?”

杨明志的这句话如同矛头,结结实实的戳中三人的内心。

在他们看来,将军现在就差直接说明,那座所谓的“大城市”就是斯摩棱斯克了!

巴尔岑犹豫了一下,率先做出肯定的表态,其他人亦是跟上。

不过看得他们的表情,杨明志很清楚,现在他们一度也被高涨的自信心,当下已经被消磨掉了一部分。

杨明志跟进说:“打仗仅仅依靠勇气当然是不行的,你们需要大量的重型设备,是可以兼顾火力、威力和机动性的重装设备。我看你们必须大规模装备RPG和鲶鱼火箭弹,你们还需要特别多的反坦克枪。你们……你们甚至需要机动灵活的37毫米战防炮,甚至还要有火焰喷射器,需要霰弹枪,需要榴弹发射器……”

杨明志情绪颇为激动,他列举了一大堆武器,听起来这些都是打巷战的利器,不禁让人怀疑。

毕竟,那是巷战!

在杨明志曾属于的21世纪,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旷野作战正被慢慢边缘化。那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的大时代,也是一个不可能再发生全面世界大战的时代。世界总的基调是和平的,但在一些角落战争依旧无可避免。

那一时代,大兵团几十万人的全面突击的机会少之又少,毕竟大国欺负小国不需要庞大军队,而小国与小国的战争,双方根本没有人力物力组织起二战东线战役级别作战。

顶天了,就是双方一两支集团军级别的作战,最激烈的战斗往往几天就结束了。

但战争会持续着,并将持续许多年。繁华的城市成为战场,昔日的闹市酒肆成为瓦砾硝烟的世界。战地变成一个个街区一条条马路,两军交战的距离往往在五十米。特殊的时代,巷战居然成了主流。

既然城市巷战成为了新时代战争的重大特点,主要大国当然针对这些加紧研究。而国际上的那些兵工厂,各国的武器设计局,也就顺应时代搞出了大量的巷战武器。

那些巷战武器都有哪些妖魔鬼怪?杨明志真是太清楚了。

德军一开始是巷战盲人,当然苏军一开始也是。双方都是巷战中摸索合适的战术,双方的武器设计局也是根据战报,研发新式巷战兵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