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95章 制导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95章 制导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现在,一度热血上头的巴尔岑冷静下来。将军说的是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场战斗德军的装甲营总共就只有三辆四号,结果部队引以为傲的RPG却吃了瘪。它们终究被摧毁了,结果都是疯狂的战士在不到五十米的距离内,向其负重轮处发射弹丸,毕竟那里的装甲颇为薄弱,如此在完成击毁。

击毁三辆况且如此费劲,整个过程中还有几十名专职反坦克的战士死伤。敌人真的集结坦克集群,就是己方有很多反坦克炮,防线还是会被冲垮!

一瞬间,巴尔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严重的担忧。

大家彼此间虽然都心照不宣,现在讨论的已经是在如何打败防守状态的帝国师,大家都知道为何要讨论这个。因为,打败了帝国师后,面相斯摩棱斯克的大门就彻底洞开了。

巴尔岑真是在打仗时热血上脑,狂得无所谓生死。他现在懂得一些但不可妄言,这便焦急的问道:“将军,我们……我们必须拥有一种优秀的反坦克武器,我们必须能安全高效的击毁那些四号坦克。否则,我们三位的部队一定会蒙受巨大伤亡。”

杨明志能回答巴尔岑的诉求吗?当然可以。

毕竟杨明志很清楚当前德军四号坦克的装甲厚度,甚至知晓那是怎样的构成模式。

不及杨明志开口,拉夫连季说道:“我们当然有优秀的武器,那就是鲶鱼火箭炮。命令文件上不是说明了吗?我们会装备鲶鱼火箭炮!现在将军就在这里,将军一定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单兵火箭炮,您说对吧。”

拉夫连季立刻投来期待的眼神,杨明志尴尬的笑了笑,点头称是。

巴尔岑长舒一口气,不过他觉得将军还有另外的想法。

巴尔岑耸耸肩,说:“将军,实不相瞒,我在我的部队里组织了一支特种反坦克营。该营真是非常特别,当上级许诺的单兵火箭炮到位,我将把整个营变成火箭炮反坦克营。

恐怕我的部队得不到57毫米的战防炮,最多也就获得45毫米的。45毫米战防炮针对德军有着90毫米装甲的四号我实在有些担心,同样我对后勤部分发放的制式RPG弹头一样担心。

我现在信得过的还是单兵火箭炮,我只知道我们使用它反坦克总是成功的。当然它也有很大的劣势,虽然鲶鱼的飞行非常稳定,就是它需要射手瞄准,即便德军坦克是个大目标,我们的射手瞄准发射总不是那么精确。再说弹头的飞行速度并不快,它虽然可以击中一千米外的目标,很可能弹体飞过一千米的时间内,德军坦克已经开出去数米。

所以我必须效仿您曾经做的那样,多个反火箭炮小组组织起来,以数量获得更高的命中率。”

“咦?巴尔岑,你这个想法妙极了!”杨明志高兴的鼓起掌来。

不仅是杨明志,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可是茅塞顿开,因为他们两个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看来,我必须向巴尔岑同志学习。”叶甫根尼赞誉道。

“对!我回去后也得组建一个火箭炮反坦克营,专治德军任何型号坦克。”拉夫连季立刻给自己倒满一杯酒,高举起酒杯赞誉说:“敬你,324师师长!”

似乎,巴尔岑已经找到了针对德军强力坦克的绝佳方法?

杨明志并不这么认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巴尔岑的想法是基于现有武器所能施行的最佳战术了。

杨明志还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他一边领着人率先攻坚出突击步枪,他的头脑也从没放弃过火箭炮的研发。

里固施科夫一个多月来基本都是围绕着从沼泽地带回来的大量技术文件炒冷饭,即便是炒冷饭,设计局在沼泽地的成就只要普及来开,试想大量的非制导单兵火箭弹装备部队,将给基层部队带来很大战术优势。

可“鲶鱼”火箭弹,或是像是无人机一般的“飞鱼”火箭弹,它们都是非制导武器,都是根据惯性力量以及计算好的弹道飞向目标。

敌人目标往往不是站着不动挨打的靶子,例如坦克见得有东西向自己飞来,司机本能的反应也是一脚油门逃命,即使一瞬间的轰油门,坦克也能跑上几米,而这已经能躲开威力巨大的“鲶鱼”轰击。或许达成近失弹的效果还是能给予四号重击,还是不要奢望这种幸运事件频频发生。

事实往往是,近失弹无法给予四号致命伤害,它往往是承担一些小伤,修复后继续作战。

现在的四号坦克,它的正面装甲被提高到90毫米,车体总重量也达到了26吨之巨。

德国的军工企业还没有研发出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所以给增重的四号装备这样的发动机,其机动性能被削弱不少。

所谓90毫米的装甲,实际也是两块钢板拼合而成的,一块40毫米。一块50毫米,因为当前的德国还没有能力生产一块90毫米厚的装甲钢。

毕竟它是装甲钢,里面加入多种稀有金属的特别合金,以目前的各国科技,要加工它可不是容易事。德国当下能加工50毫米级别的整体式装甲钢,已经体现了他们的高超技术了。德军军工部门还在继续尝试增加厚度。

难道仅仅90毫米就够了?

并非如此。

所有的坦克到了前线,那些老兵们会想尽办法给坦克装甲加料,交战各国的官兵都在这么干,这绝非是默契,而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啊!

履带片、负重轮,它们被焊接在正面装甲和尾部装甲。改良后的四号两侧都安装了裙板,为了进一步提高生存性,帝国师的官兵给四号裙板也焊上旧的负重轮。

栅栏装甲也被进一步加强,栅栏网变得更复杂了。

一番操作后,坦克的重量又增加了一吨,它成了27吨的油老虎。不过部队很长时间不具备突击作战的能力,这番为了打防守战做出的操作也是不得已为之。

它们基本能扛得住苏军RPG的破甲弹头攻击,也很大程度能硬抗苏军大口径战防炮。

苏军能使出怎样的破防招数,德军自诩都想到了,剩下的只是如何增强防御罢了。

德军万万想不到,如今那位把RPG武器造得特别实用的别列科夫将军,他已经打算研发制导武器了。

对,就是制导!

杨明志看着巴尔岑,轻敲桌子说:“巴尔岑,你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实我有一种办法,能让士兵发射出的火箭弹在空中拐弯。它能像是长眼睛一般,飞行两千米也能击中运动中的德军坦克。”

“啊?”巴尔岑大吃一惊,“将军,您说的是真的?难道您以为火箭弹还能长眼睛?”

杨明志耸耸肩:“不。并非火箭弹长眼睛,而是射手不是发射完就不用管了。我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让射手继续操控火箭弹的飞行方向,直到击中目标位置。”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杨明志的话像是天方夜谭。

这里,尤其是一直旁听的多布洛夫和卡拉什尼科夫,两人都联想到一些诡异的画面,火箭弹不停调整自己的飞行方向,德军的坦克无论怎样逃跑,都逃不过被击中的命运。

两位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的多布洛夫,他虽没有卡氏的战场经验,多布洛夫好歹是上过大学的人,他立刻想到了将军说的可能是什么。

多布洛夫猛地开口:“局长,您说的,该不会是无线电遥控吧?”

杨明志大吃一惊,他惊讶的看着一度非常安静的多布洛夫,不由感慨他的想象力。

“多布洛夫,您能继续说一说吗?”

“嗯好的。”多布洛夫突然陷入兴奋,他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和局长对上了,这便兴奋的说:“美国人特斯拉将无线电操控机械变成现实,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无线电俱乐部的人也搞出了遥控小车。我想着,一个遥控器既然能遥控电动小车行进,换做别的东西,比如说船只、飞机,甚至是火箭弹,理论上绝对可以。您说对吧,将军同志。”

“当然!”杨明志激动的问:“多布洛夫同志,如果您有一些机会,您能否研发出可遥控飞行的火箭弹。”

“这……”一瞬间,多布洛夫想到几天前局长对自己说的话。所谓未来,设计局监督枪械生产的人可以是卡拉什尼科夫,而自己,不必在执着于枪械研究。设计局非常需要研发火箭弹的人才,现在的多布洛夫觉得自己的重大机遇就是现在。

“我能!”多布洛夫咬咬牙刚毅的说道。

关于搞无线电遥控,多布洛夫明白它的一套工作原理,剩下的是将其和武器结合,形成一整套武器系统,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但成果将是革命性的。

杨明志深深的点点头:“未来无线电领域的军事化发展有着巨大前途,多布洛夫同志,也许您能成为苏联这方面,乃至世界方面的先驱者。”

“啊!谢谢您的鼓励。”

“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什么无线电遥控火箭弹,而是有线遥控!”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的遥控,最终结果就是火箭弹飞行途中因地制宜的拐外,去击中走位最刁钻的德军坦克。

杨明志猛地拍拍手,把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自己这里。

“同志们,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大威力的火箭弹直接摧毁德军坦克,达成结果只需要一枚鲶鱼就够了,就是实现这一过程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利用科学技术,现在我想到了一个计划,我也非常确信,以联盟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它!”

就在这个小餐厅里,杨明志成为第一个提出“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炮”的人。

那么说,以苏联当前的科技水平真的可以实现它?

当然可以!

杨明志在沼泽地研发成功的“鲶鱼”,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其发射管内做了膛线,弹体的尾翼也做了一点角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箭弹失去了一点设计速度,却因为飞行时的旋转,整体具备很大的稳定性,因为弹体本体就形成拖着白烟的旋转陀螺了。

但现阶段的反坦克导弹,可不能要求它在发射时就开始旋转。

固然旋转式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它更容易抛出金属导线,但要控制较高速度旋转的弹体的飞行方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它虽然可以解决,1942年的苏联肯定是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

所以该用怎样的办法呢?在那个位面,战后不久苏联面对法国人搞出的反坦克导弹,马上研制出自己的。

毕竟某种意义上,那时候的反坦克导弹就是一个可以控制尾翼方向舵的特殊火箭弹罢了。

无论是控制方向舵还是矢量喷口,都是为了使弹体获得一个不同于中轴线的力量,实现弹体偏转。它实际是非常简单的技术,简单到可以快速实现。

弹体旋转有利于抛线,并不意味着不旋转就不能抛线了。金属导线实际只需要一根特殊铜丝就够了,铜丝缠绕在尾翼后端的弹体上。

铜丝非常的细,两千米铜丝缠绕在弹体上,实际也是薄薄的一层。金属色可以用胶粘接,而弹体起飞时的拉力,能轻易的将铜丝拉出。

现在的苏联喜欢用无烟火药赋予火箭炮动力,其燃烧的温度超过一千度。作为导线的通丝,其熔点比热焰温度高一点。即便如此,用通丝做控制导线也是合格的。

毕竟弹体在快速飞行,盘绕的铜丝不停被扯下来,一个位置的铜丝最多瞬间和热焰接触,就被抛在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熔化。

借助这根铜丝,射手调整方向舵,继而完成最基本的四个方向的运动调整。甚至对那个手柄进行一番改造,从而达到一个手柄控制全部方向舵的程度。

杨明志的这一番解释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绝非天方夜谭,分明就是展开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此,对他奇思妙想的再多赞誉都没多大意义,在做的各位都只有一个疑问——梦想何时变成现实。

巴尔岑急不可耐的问:“将军,您何时拿出实物让我们装备上。有了它,我就再也不担心德军最强坦克了。”

德军最强坦克?目前它应该是虎式。但德国的虎式还属于一个机密,对此苏军对它知之甚少。好在苏军在研发自己的重型坦克KV1的时候,就相信西方多个国家也在这么干。所以德国如果拿出一款重型坦克上战场,或许苏军会被突然打懵,缓过神来后苏军的反击会非常凶猛。

那个位面上,德军在1942年底派出虎式在列宁格勒参战,可惜四辆车里只有一辆能持续作战。哪怕一辆也够了!一时间苏军的多种反坦克炮不过是给老虎身上挠痒痒,而88毫米的防空炮射击地面目标,那威力实在恐怖。

苏军很快就有样学样,把自己的85毫米防空炮装上T34的地盘,如此T3485就诞生了。虽说T3485的单车性能不如老虎,胜在苏联一个月的T3485产量赶得上“德国动物园”半年的产量,苏军以极快的产量弥补单车性能不足。

即便是不足也是暂时的,等到更大口径主炮的IS2上场,老虎超过一百毫米的装甲已经没什么意义。

杨明志参与进来的位面,由于杨明志已经动了生产研发反坦克弹道的想法,战争必将发生重大转变。

他绝不是想想就算了!

就在这房间里,杨明志心里下定一个决心,这番回到新西伯利亚,首先给自己部下开个会,然后亲自去找李森科,要求他召集科学院里的一些人才。杨明志估计,只有这种手段,方可短时间内完成反坦克导弹的生产。

即便如此,他不敢奢望一个月能把理想变成现实,也不奢望生产完成后能交给老部下去破防帝国师的装甲防线。

终归它一定能量产,是哪些部队能最先装备呢?

当然是老部下的三个师,所以,他们经过一场大战后,已经要保存最基本的建制,在补充兵力的时候顺便补充反坦克导弹。除非,他们全军覆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