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11章 挖掘工地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11章 挖掘工地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白俄罗斯的矿场资源中,储量最丰富的莫过于腐泥和泥煤,沧海桑田后,这片区域终将成为巨大的煤田。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的岩盐储备也非常丰富,其中又以戈梅利州为甚。

戈梅利不仅有很多钠盐矿,更有一个巨大的钾盐矿。

她丰富的岩盐资源,在苏联时代就大规模的向苏俄运输,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有半数的食盐需求,倚仗从白俄罗斯的进口。

泥煤和食盐外,戈梅利州的地下深层,还存在一个储量达三亿桶的油田,更有一处铝矿。只是这些矿产资源普遍在一千米地下,战争时期苏联当局根本无条件勘探,当它们被陆续发现,苏联已经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了。

坐拥一个宝库,因为发现不了而无从得知。

倒是泥煤之类的资源就在地表,一些盐矿也在较表层的位置,这两种资源易于获得,只需差人仔细勘察。

临时会议结束,杨明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挖掘现场,去见证一个盐矿的发现!

整个游击共和国不存在地质专家,杨明志实际也不敢保证地下是否真有岩盐矿脉。他相信盐矿是存在的,顶多挖掘过程要一波三折。

带着对未知的兴奋,杨明志艰难入睡,大清早在强烈亢奋驱使下,他整理好自己的军长,吃上两个土豆,就是上了已经准备好的吉普车。

八月十二日,有指挥部组织的盐矿挖掘项目开始启动。

在旷野睡了一宿的别尔斯基,大清早还是晨雾弥漫的时候,他注意到远方来了一百多人,待其走近后,只见他们全都扛着铁锹。

来者说出自己的身份,他们都是矿场区搬运矿石的工人,以及一些武装监工。因工作调整,部分人员来到发现食盐的地方展开向下的挖掘。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别尔斯基不用再奋力挖土,他恢复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稿。

关于发现食盐的事的确应该大书特书,他现在也意识到,上级对挖盐这件事非常重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从今天开始。

“如果真的挖到了盐矿,我们就创造奇迹了。我必须做好准备,写出最提气的文章!”

来自于硫磺矿的少数工人率先抵达考察队的营地,接下来,营地所在区域即成为可挖掘区域。因为后续还有数千人赶来,当那些人抵达后,声势浩大的挖掘才正式开始。

这一小撮工作作为先遣部队,以考察队营地为中心,规划处了一个长宽各为五百米的区域作为挖掘地。

他们在规划完范围后,立刻展开对土地上蒿子秆的清理。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早晨九点,随着近两千名扛着铁锹的强壮男人抵达,挖掘工作全面展开。

承担起主要挖掘工作的,实际是第21游击旅的官兵们。之所以派遣他们执行这一任务,杨明志的动机非常简单——该部队的建制比较完整,基层士兵没有经历过苦战。

是啊,挖土的工作理应由男人负责。目前大部分部队还处于大战后的修养中,大规模挖土是个苦差事,经历苦战的士兵不能再经历新一轮的“苦战”。

旅长菲奥多洛夫对他的新任务没有任何意见,曾作为伪军的经历让他一直有着负罪感,任何能够立功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

他的部下也是类似的态度,如今部队又安插进来一些民兵,兵力提高的同时,士兵综合实力有些下滑。

他们的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但组织协调性因为新部队的加入需要磨练。或许全旅一起挖坑,是一种增强组织性的活动。

“兄弟们!等到挖土的时候睁大眼睛,我们随时都可能挖到盐矿!记住,第一个挖到盐矿的人会得到奖赏!”

行军的时候,菲奥多洛夫不忘做一些动员。

担任想到的安东诺夫不觉着这些动员有多大积极意义,挖土的时候,谁都得一锹一锹的挖,如果地下真有盐矿,恐怕得挖上十多米才能发现。最糟的还是地下水渗出的问题,到时候别盐矿没挖到,长久泡在泥巴里,一个个罹患脚气。

21游击旅在铁匠村集结,游击共和国把所有的火车车厢拼在一起,三个车头一起提供动力,愣是把整个游击旅官兵装载。同时,这种运输方式也成为一项新纪录,游击共和国的小火车已经可以一口气运输两千人规模的军队了!

毕竟拉着近两千号人,火车慢吞吞的开到鲶鱼村,它没有停顿继续向着硫磺矿场开去,在轨道的终点停下来。至此,他们距离目的地也就不到五公里的距离了。

杨明志没有和21游击旅打照面,他乘坐吉普先到鲶鱼村一趟,因为根据规划,未来定居盐场的平民,就从暂居鲶鱼村的难民中挑选。

组织难民南下的工作自然有村长波博斯基负责,他在昨夜接到命令,当夜就组织人手到难民营里下达通知。无论资源与否,必须有一千个家庭南下定居。而对于难民来说,他们已经失去选择的权力,自己的未来全然要听从游击共和国的安排。

波博斯基一宿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有些超额完成任务!他接收的命令只是组织一千个家庭南下,结果大部分难民都表示支持,近五千名难民,超过一千五百个家庭,渴望到新的定居点安家落户。

杨明志的吉普直接开到集体农庄苏维埃办公室门口,波博斯基在此等候多时,迎候司令大驾。

就在杨明志进村的时候,他注意到很多居民正在筹备着什么,整个鲶鱼村的道路上满是平民装扮的人。

“难民们,难道已经要南下了?”交给波博斯基的认为杨明志再熟悉不过,他更知道大部分难民挤在控制的军队营房中,所以村子中暂时的人口密集合乎情理。

他进了办公室,喝了一杯水后直接问道:“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我看到路上很多人,他们跑来跑去的,是不是准备着南下呢?”

“我正要向您汇报此事,您交待的任务我完成了,而且……”

“而且如何?”

“那些难民,经过调查后,他们几乎都是来自一个名叫利尔楚奇的城镇。他们本身就是住在一起的邻居朋友,即便是被德军驱逐后也是聚在一起撤离的。所以,他们普遍愿意集体迁移到一个地方,再一同建造一个家园,就像以前的利尔楚奇。”

“呵呵,利尔楚奇。我已经给定居点取了新名字,就叫盐村。不过他们都是利尔楚奇的居民,若是取名新利尔楚奇,倒也有些道理。”

“定居点命名问题是您考虑的,我现在完成了任务,不过要让全体难民南下,还需要您的批准。您看这件事……”

“他们既然是长久的邻居,彼此间都认识,将其统一迁居一地是非常便于我们管理。现在你组织一下难民中身强力壮者,包括一些年轻的女人,给她们发放劳动工具集结一下。我希望他们能在今天南下参与挖掘。”

“好的,我这就去办。请您在这里休息一下。”

“不必了,我要立刻南下。下午!我要在下午看到你组织的人参与挖掘。”

“遵命!司令同志!”波博斯基敬了军礼,目送着杨明志出了门。

……

从发现盐晶体到组织两千人开始挖掘,这个过程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

别尔斯基认为这就是苏维埃优势的体现,他就站在工地旁,热血沸腾的操持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慷慨激昂的文字。

突然,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是谁来了?是司令本人!他怎么来这儿了!

很显然,司令本人的到访充分证明了指挥部对食盐挖掘的关注度。

待吉普刚刚停稳,他便匆忙跑过去。

“司令同志!共青团员别尔斯基向您报告!”

杨明志抬头看着他会以军礼:“是著名的记者同志别尔斯基,你成为了盐的发现者之一,真是祝贺。”

“嗯,恐怕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立下了大功。”

“哦?这是怎么回事?”

不管怎么说,自己曾跟随司令本人参与过五月份奔袭战,想要获得更多的荣誉,就必须在司令面前自我表现。再说,挖掘食盐这件事,的确是自己率先挖出了深坑,挥洒的汗水付出的辛劳理应得到表扬!

杨明志来这里不是和他絮叨的。

“别尔斯基同志,组织上感谢你的贡献。现在,这里应该有多达两千人奋力挖掘,请您把这一盛况写成文章,这就是您最大的任务。现在,那个安东诺夫在哪里?”

敷衍一番后,杨明志左瞧右看,终于和临时担任发觉负责人的安东诺夫会面。

杨明志到这里绝不是看一下就离开,食盐出产关系到游击共和国的后劲。

安东诺夫也非常识趣,他领着杨明志走到了目前最深的土坑边,指着说:“这个最深的土坑是我们最先挖掘的,具体而言是别尔斯基同志亲自挖掘。”

“那位记者?”

“对!他昨日已经向下掘进了三米,发掘出大量的含盐晶体的腐泥。如您所见,游击旅的同志抵达后,我认为有必要以这个深坑为基准,进一步向下挖掘。如果地下埋藏着一个盐矿,我们将通过这个土坑率先发现。”

“这么说来,别尔斯基立了功。”想到这儿,杨明志有些后悔刚刚对那人的敷衍。“好吧,您继续进行。既然别尔斯基立了功,我会给他申请一枚勋章。对了,菲奥多洛夫在哪里?”

“他在那里,那个光着臂膀的人就是。”

顺着安东诺夫的指引,杨明志还是没看到游击旅的旅长。原因无他,挖土工作是个苦差事,士兵挥洒汗水时为了更大的效率,大部分人已经把上衣脱掉了。

放眼望去,偌大的挖掘工地白花花一片,想从中分辨出军官,真的非常困难。

杨明志终究还是和菲奥多洛夫攀谈起来,他得到了一个许诺:“我们将深入挖掘,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至少向地下掘进五米。即便是渗出地下水,我们还会继续掘进。”

话是很提气,杨明志口头给予支持后就回到地面。他估摸着挖掘五米就能挖到盐矿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大量的含盐土壤正源源不断的运上来,实际上仅仅分离出这些土壤中的盐,就是一笔可观收获。

“这些土你派人看管好,我会组织骡马队把它们运走。其他人尽量向下掘进,希望您能创造奇迹。”

杨明志估摸着,自己继续菲奥多洛夫的鼓励应当能变成强大的工作热情。同样的,他也做出决定,在得到满意的答案前,自己就待在这挖掘工地,搭上一个帐篷作为自己的卧榻。

一切如他所料,第21游击旅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再者高达两千人同时工作,人数众多工作效率也很快,装满含盐泥土的篮子源源不断的拉到地面。

杨明志还注意到,来自硫磺矿支援此处的工人,正用砍伐的树干搭建原始的吊车,很显然,下午的挖掘进度会进一步提升。

论挖土,如果游击共和国有专业的挖掘机,一天挖掘十米真是轻轻松松的。令兵工厂制造一台蒸汽动力的挖掘机并非难事,只是暂时没有必要。

因为仅仅一个上午,第21游击旅就真的针对二十个土坑,向下挖掘了五米!

只是可惜,这些土坑挖到的依旧是含盐的腐泥。腐泥已经被压的很硬实,其中夹在着大量的盐晶体。唯一值得庆幸的依旧是神奇的地下水,它愣是没有渗出。

至此杨明志也不得不感叹一个地貌之神奇。

中午,军人们回到地面烤土豆吃,他们以随处可见的蒿子秆为燃料,顺便又清理出一片草地。一些士兵还在附近的池塘捞到了鲶鱼和鲈鱼,稍稍丰富了他们的午餐。

围坐篝火旁,杨明志娴熟的用木棍把烤熟的土豆从火堆中拔出了,剥去表层灰尘直接掰开,啃食其中焦香扑鼻的土豆淀粉。

他一边吃一边嘀咕:“一个上午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盐矿,搞不好我们还得向下挖掘二十米。”

“如果挖掘二十米能有盐矿,我们的人会非常拼命,一定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菲奥多洛夫的话令人感动,杨明志扔给他一个烤土豆,继续说:“下午,应该有数千难民迁移到这里,很快附近的森林将开始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到了明天,第21游击旅将不再是孤军奋战。届时我们组织六千人一起挖掘,向下挖掘三十米,我就不信了,土壤里的盐晶体是凭空出现的。”

“对!地下肯定有个盐矿!”安东诺夫断言说,“既没有地下水,硬质腐泥中的盐晶体越来越多,这很说明问题。”

“唉,可能我们即将挖出岩盐!”说罢,杨明志站起身,“我作为司令也不该闲着。就当我也是普通的工人,我和我的卫兵全体参与挖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