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刚刚筹备好为天子服丧、以及下教令罪己等等事宜,跟曹操打了一场舆论战,试图把曹操至少钉在“阻挠天子避祸、乱中弑君”的耻辱柱上。
另一边,诸葛兄弟已经帮他想好了新的作战计划,劝他不要再强攻虎牢关,而是改走河内郡,然后从河内郡境内南渡黄河,由孟津进攻雒阳。
刘备也是知兵的,对于这个方案,乍一听之下,自然是觉得有些危险、不靠谱。但考虑到这个方案是诸葛兄弟一致建议的,刘备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常识,认真审视一下。
在外行人看来,想打雒阳,又不想打虎牢关,那就从北边稍微绕一绕,绕开雄关险隘,这是很容易想到的。
但自古以来,虎牢关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如此受重视,那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如果那么容易绕过,当年袁绍讨董时,带着十几万联军在虎牢关外的酸枣屯扎了大半年,为什么不绕呢?
就是因为当年在虎牢关之战前,董卓已经先一步反扑河内,把河内太守王匡那一路势力干掉了,袁绍在河内站不稳脚跟,才撤到酸枣和其他诸侯会师。
所以不是袁绍当年不想绕,而是他绕不了,为他提供军粮和接应的王匡已经先败了。诸侯们只能挪到陈留张邈的地盘上,靠张邈给大家供军粮,走到谁家就吃谁家的。
而当年袁绍面临过的问题,今时今日的刘备当然也要面临。毕竟客观的天时地理环境,是不随人的意志改变的。
刘备很清楚当年袁绍讨董时发生过什么,所以立刻就问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从河内进兵的话,我军粮道又该如何安排?之前陛下想要逃出雒阳,顺流东下,靠黄河水路绕过虎牢关,但那毕竟只是区区数条小船偷越,我军这边有公瑾接应的话,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可如果是十几万大军进攻,所需的粮秣都要靠水运,需要调度的粮船就会很多。荥阳以北的河段,怕是没那么容易通航吧?那里水流湍急,险滩又多,长期运输,肯定会折损很多船只。”
刘备首先就指出了一个最重要的、也众所周知的问题。
黄河上难以航行的地方,可不止雒阳上游的弘农陕县(三门峡),其下游荥阳附近,也是比较难航行的,只是没三门峡那么夸张。
河雒地区,是华夏第二级地理阶梯向第一级地理阶梯过渡的部分,在三门峡那儿,落差很高,海拔也陡降很多。到了雒阳下游的荥阳、成皋,又有一段海拔速降,也会导致黄河水比较湍急。
所以雒阳北面的小平津和孟津渡才能保护雒阳,因为走黄河来雒阳的船,大多是从小平津和孟津对岸直接渡河过来的,而不是从上下游好几百里外沿河开过来的。
落差湍急的河段,阻挠了长途水运,只留下短途水运,所以雒阳才如此险要。
后世到了宋朝,赵匡胤不得不把都城留在汴梁,而非洛阳,就是因为汴梁在荥阳、成皋以东,汴梁附近的黄河很平缓,通航条件很好,因此漕运便利。
而黄河要到雒阳,就得上一级落差挺大的台阶。雒阳的漕运条件之所以差,就是差在这一级落差台阶上。
好在,面对刘备的担心,诸葛兄弟偏偏还都想出了各自的解法。
诸葛瑾身为司徒,更加位高权重,加上他是兄长,诸葛亮当然会让他先说。
于是诸葛瑾就毫无心理障碍地直接抄袭了历史上后来刘裕北伐的作业——历史上,刘裕建立刘宋之前,作为东晋大将,也北伐过好几次,最顺利的时候,一度先后打到了雒阳、长安。
刘裕可是仗着水路运兵和却月阵,大破过黄河北岸的北魏骑兵,一路向西顺利推进的。
而历史上刘裕那一次,在通过雒阳以东的黄河相对湍急河段时,就用到了大量的纤夫拉纤拖船,并且用到了适航性更好、更便于逆水行舟的船型。
所以诸葛瑾就敏锐地指出,如今己方阵营最新的内河船只,适航性都比曹操、袁绍之前用的要好。
比如刘备阵营早就在黄海和东海,分别用了平地沙船和尖底船承担航运。而曹操、袁绍等诸侯一直在北方,他们是没见过尖底船的,黄海水浅多暗涌,尖底船也不安全。
但是,尖底船在水流湍急的环境下,更适合逆流破浪。靠岸边的纤夫人力拉纤逆行时,阻力也更小,更容易被拖动。
这些船在下游黄河河道平缓的地区,或许适航性不好,在黄海海面上适航性也不好,可偏偏在荥阳、成皋以北的大落差湍急河段,逆水效果比平底旧船好。
再加上,刘备阵营还有周瑜这样的水战名将,战船和水兵的调度指挥能力,也远超曹操、袁绍。
所以曹操和袁绍始终做不到的事,让周瑜特事特办、并且提前调集专业船只、做好预先处理准备,还是很有可能打通水路粮道的。
只不过成本还是会比正常情况下高不少,也会比较费事。因为下游粮船队开过来的时候,要先用静水适航性好的船,通过荥阳、成皋河段时,要卸货装货,换一次船,就需要征发大量的徭役民夫,充作临时的码头工人。
不过这些问题都只是成本问题,技术上可行就够了。
刘备听了诸葛瑾的分析后,也安心了不少,意识到自己确实可以做到很多袁曹之前都做不了的事儿。
只是,会导致百姓又要辛苦一下了。
好在,刘备刚刚感慨了几句百姓疾苦后,诸葛亮又立刻给这个计划打上了第二个补丁。
只听诸葛亮颇有把握地分析道:“主公不必担心用民过重,不过是多征发一些徭役充作码头工人,多装货卸货几次,总比全程走陆路运粮要节省得多。
而且,我军也未必就要靠这样运粮作为大军军需的主要来源,我军还可以指望快速拿下河内各县,然后立刻因粮于敌,靠当地存粮以战养战。
主公请想,天子被曹贼所弑,消息传开后,天下必然震动。如果这时候我军没有表现出‘我们有能力自行维持两道’的姿态,就贸然绕过魏郡,直插河内,那河内各地的守将或许还会犹豫,担心我军后继不足,冒进败于曹贼之手,而不敢立刻弃暗投明。
可是,只要我军展示了这些巧妙的安排,让一切都看在河内文武的眼中,再辅以适当的攻心,这些人心里也都有一杆秤,必然会很快判断出,我军是有后继之力的,曹贼在河洛必然不能持久。
到时候墙倒众人推,河内诸县纷纷来降,哪怕我军原本缺粮的,也会变得不缺粮。”
诸葛亮说的道理,其实说白了就是马太效应。
钱都是往钱多的人手上汇聚的,粮食也都是往不缺粮的人手上送的。
凡是富裕的,就要给他更多。凡是匮乏的,就要连他仅有的也夺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取不足而奉有余。
只要刘备军进河内的声势造起来了,后续吃掉每一百石粮食,其实需要自运的也就那么二三十石,剩下七八十都是别人看你有运的本事,就直接纳投名状奉上了。
把这些利弊都梳理清楚后,刘备自然也再无怀疑,就按照这个方案调整,也不强攻虎牢关了,直接从魏郡南部绕,直插河内。
相关的军令,很快送到了关羽手上,让关羽带着中路军的步兵主力,北渡黄河,经黎阳,沿着黄河以北,向河内推进。
而此战所需的骑兵部队,自然另有赵云马超负责,他们本来就在河北战区,把邺城的夏侯惇压着打,而且赵云本人之前都已经带着小股骑兵渗透进河内过了,只是没攻下任何城池。
现在有了关羽的主力大军作为后援,赵云马超只要扮演骑兵先锋,自然是无往不利。
……
刘备的大军,花了十几天定策、调度,又花了些时间准备船只、渡河。
一直拖到六月底,大军终于全部集结到黎阳,然后就开始向东推进。
真到了开打的时候,一切倒反而变得顺利起来,一开始根本就没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或许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六月二十四,刘备军刚刚打入河内境内,作为河内门户的朝歌县仅仅略做抵抗,就被关羽直接攻破。
赵云、马超也早就掐断了朝歌曹军的退路,除了少数死硬的曹操嫡系试图突围,被赵云完全截杀,剩余败兵大多选择了直接投降。
随后关羽稳扎稳打,五天之内抵达汲县(今新乡市)。
或许因为汲县原本并不是前线城市,当地守军更薄弱,战斗意志也更差,都没做好战斗准备。
最终汲县和周边的共县(卫辉)、获嘉,一共三个县,都是几乎不战而降,直接投了。
汲县和共县还有一些存粮,极大缓解了关羽大军的军粮问题。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七月份。
七月初三这天,关羽再破修武,初八便逼近山阳。
再往南,就是河内郡治怀县了。
说句题外话,历史上刘协被曹丕逼迫退位后,封为山阳公,这个山阳就是河内郡的山阳县,而不是兖州的山阳郡。
刘备和关羽,这也算是打到了原本历史上刘协退位后的封地了。
如今的山阳县周边,还没有任何特殊的历史意义,这里也不是什么军事要地。
倒是有数千曹军在当地抵抗了一下,但是在刘备军准备好大型攻城武器后,山阳县还是在短短三日内便被攻破。
算下来,实际攻城的时间,还没围城打造攻城武器所耗的时间多。
七月十五,刘备军就再进一步,直接开始围困怀县,而赵云、马超的骑兵部队,也分量路绕过怀县,直扑黄河北岸。
赵云插向温县,马超插向平皋。这两座县城的抵抗意志远不如郡治怀县,在七月底之前纷纷投降。
温县就是对应当初吕布温侯爵位封地的那个县,赵云打到温县,也算是帮已故的吕布从仇敌手上夺回了封地。
温县的对岸,就是雒阳北部重要的渡口孟津了。而平皋县的对岸,就是成皋,也就是当初天子想要逃出曹操魔爪、最后却在渡河时淹死的那个地方。
换言之,刘备的军队哪怕暂时还没攻破怀县,但他已经顺利饮马黄河,渡过河对岸就是河南尹了。
雒阳残存的朝廷,也因此震动不堪。曹操四处堵漏,也仅仅是确保暂时稳住黄河南岸沿河各处的守备,确保守将都换成自己的心腹。
就在刘备推进的这一个多月里,河南尹境内也是各种乱象此起彼伏,曹操根本就扑灭不完。这才导致曹操对北岸的河内完全没有掌控力,也无法做出增援。
因为皇帝之死带来的震动太大了,刘备又下了罪及教令,表达了对于未能救下皇帝的自责。
这一手直接从舆论战层面把曹操逼到了墙角,曹操再怎么演怎么辩驳都没用。
刘备治下的地区,愿意相信“曹操没有弑君,皇帝是被劫持者杀害的”这种观点的人,十成里一成都不到,估计只有百分之三五个点,还都是要么怀着自己利益目的的、要么就是见识特别浅薄,实在看不懂政治的。
哪怕是曹操控制区里,愿意相信曹操不想弑君的,估计也就占了一小半,至少有六七成都是不相信曹操的。
这种人心状态,曹操也只能顾得上四处扑火救场了,哪里能有心思往河内派出援军。
情急之下,曹操还临时下达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那就是要求许县的曹仁、曹真,彻底弃守颍川郡,把那边的军队都沿着中牟一线,撤回伏牛山以北,龟缩到河洛平原。
颍川当地的青壮、乡勇,能撤就撤,不能撤也没办法了。
曹操很清楚,在刘备都快迂回进入河洛盆地的情况下,在关东平原上还留下一块颍川孤岛的话,那么一旦刘备在河洛取得决定性进展,曹仁就会被彻底分割包围了。
以现在的人心动荡,曹仁根本不可能长期守住许县。
于是乎,刘备都还没在雒阳取得决定性突破,却无心插柳,快速拿下了许都。
曹仁和曹真的撤退,也确实稍稍拖慢了正面战场刘备的推进速度,因为刘备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协助东南线的张飞推进。
张飞之前苦逼了那么久,一直跟曹仁在颍川打消耗战。
现在随着雒阳出现了被包夹之势,曹操居然直接干脆放弃了许县,全面收缩。
张飞顺利白捡了那么大一桩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