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94章 穷要张狂富要稳,生不鼎食死鼎烹

曹操在颍川方向的退缩,多多少少拖缓了刘备在河洛战场的推进速度。

但刘备对此也并不介意,反而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颍川尤其是许县周边,那都是好地方,曹操建设了那么多年。现在当地的曹军被迫有组织、有序地逐次后撤。

张飞不用费什么劲,只稍微用用力就能稳步前推,以很低的代价拿下原本需要拼人命才能得到的战果,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之下,其他方向因此拖慢一两个月,分走一些兵力,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随着曹仁逐步退入河南尹境内,颍川全境丢失,更多细小的连锁反应,也在不断发生。

比如曹操原本在虎牢关以东、颍川和虎牢关之间,还有大半个陈留郡——虽然陈留的酸枣等地,早就被关羽夺取了,并且变成了进攻虎牢关的跳板,但至少郡治陈留县周边此前是一直在曹操手上的。

现在随着颍川方向的败退,陈留也被三面包夹,又处在大平原上,自然也不得不放弃。

陈留与许县之间的中牟、官渡、新郑等县,自然也要逐次放弃。

至此,曹操在河洛盆地以东、以南的平原地带,所有郡县都彻底丢光了,一点不剩。

整个过程基本没打什么硬仗,前后也就花了刘备一两个月时间。

这也没什么好诧异的,因为这就是“曹操疑似弑君”这一恶名的正常加成效果。

皇帝都极有可能是死在曹操手上,周边几个郡动摇投降刘备还不是顺理成章的。

……

曹操本人留在雒阳,花了一两个月想要稳住局势,但除了地盘越丢越多,部下越逃越散,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尤其是到了七月过半之后,情况愈发恶化,已经开始出现雒阳朝廷里的朝臣,直接弃官偷偷逃亡,渡过黄河去河内投奔刘备了。

这种人的心态,或许就跟原本历史上,刘备围困刘璋的成都时,城内的许靖等高官逾墙而出差不多吧。

曹操控制的朝廷中枢,属实是进入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

中元节刚过那几天,还只是两三个朝臣零星逃亡。曹操还派出骑兵巡逻队,沿着孟津到成皋的黄河南岸,搜索捕杀逃亡者。

但是短短半个月之内,到七月底的时候,朝臣的逃亡已经是常态了,每天都有逃的。而且进一步发展到中下层的小吏成群结队逃。

或许是这种众叛亲离的场景,刺激到了曹操。也让曹操认清了现实,知道在诸葛兄弟的加持下,刘备和自己打舆论战,自己是绝对没希望的。

不管曹操怎么辩解,说是“耿纪韦晃劫持天子并撕票”,相信这种说辞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相信刘备那封“罪己教令”的人却越来越多。

刘备削了自己的封邑,还削了一点诸葛瑾、赵云、周瑜的封邑,为救驾延误的事情担下了责任。这个姿态赢得了天下人的信赖,曹操不管怎么跟进都是拉不回来的。

终于,在建安十八年七月底的时候,也就是天子刘协崩殂后大约一个半月,曹操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决定不演了,干脆另起炉灶。

七月二十五这天夜里,他私下里召集重臣,在丞相府里开了一个小会。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嘛。这种决定天下的大事,几个核心心腹商量就够了。

至于朝议那种大场合,不过是已经做好决定后再补个流程、粉饰一下程序正义罢了。

与会的也就荀彧、郗虑、司马朗、司马懿等人,连华歆都没请。

会议的讨论内容也非常直白,曹操一上来就问:

“陛下遇害马上就快两月了,天下不可无主,而陛下诸子皆年幼。值此播乱之秋,能让这些幼童继承大统么?诸位以为,哪位皇子可立?”

曹操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一问不过是走走过场。到了这时候,他其实谁都不想立了。

因为他知道立了也没用,也拉不回人心,纯粹是无意义的骗自己罢了。

众人听了这么重磅的问题,也不敢轻易接话茬,哪怕是这几年已经颇受重用的司马懿也不敢。

跟很多后世看官印象里的情况不同,建安十八年的刘协,已经留下了好几个儿子了。

历史上刘协最后禅让,当了山阳公,山阳公的公国也能一直传继下去,直到西晋末年、永嘉南渡前夕,可见刘协一脉子孙繁衍还是不少的。

所以如今天子被杀,理论上曹操当然应该挑一个刘协的儿子来立。

刘协原本的长子名叫刘冯,但是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就死了。史书没说其母亲是什么,但估计不是皇后伏寿生的。

因为那个时间太敏感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刚好是董承案发、董承和董贵人都被杀害的时候。董贵人当时肚子里已经有孩子了,自然是胎死腹中。

这个刘冯,也很有可能是董贵人之前所生,但按照史书,刘冯并不是被定罪杀死的,而是病死,那说不定就是曹操让人用下毒之类的手段,让孩子夭折。

刘冯之后,刘协又生过好几个儿子,其中两个是皇后伏寿所生,但是在前几个月伏寿被曹操毒死后,曹操也想过把这两个孩子一并毒杀——

原本历史上,皇后伏寿是被问罪幽禁而死,所以她生的两个孩子也可以被株连,曹操是公然杀皇子的。

这一世,伏寿死时没有问罪,对其儿子的处置,自然也要缓一缓。如果一下子毒死太多人,也容易引来外界怀疑。

所以曹操在伏寿死后、刘协死前,只来得及毒死这对夫妻所生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另一个一直拖到刘协也死了之后,才在七月份急急忙忙毒死。

之所以从六月中旬到七月初,曹操一直没敢议立新君的大事,只敢一边以丞相监理全部军政事务,一边给皇帝治丧,为的就是把这个孩子斩草除根。

这孩子的亲生父母都死在曹操手上,曹操怎么敢让这种人上位?

伏寿亲生的孩子全部毒死完之后,刘协就只剩下另外四个妃子所生的小儿子了,分别是济阴王刘熙、山阳王刘懿、济北王刘邈、东海王刘敦。

这四个孩子都是前一年、建安十七年刚刚封的王(原本历史上就是那一年封的),他们全都出生在官渡之战后,而且年纪都比伏寿生的那两个更小,母亲也都是曹操给刘协找的女人,但并没有曹家的女儿。

这四个孩子里,年纪最大的也是建安八年出生,现在虚岁十一。最小的建安十四年才出生,虚岁五岁。

这种战乱之世,刘备都打到河内了,让一个小孩子当皇帝,那不是开玩笑么。

众人沉默了许久,荀彧才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表态:“值此战乱之秋,幼主继位,必然主少国疑。非要立的话,也只能以长幼而论。先帝诸子都还是童稚之龄,也看不出贤与不贤。”

其余众人,听了荀彧的意见后,都偷偷看向曹操,想看看荀彧这番投石问路的话,究竟会激起何种反应。

立年纪最大的,那就是虚岁十一的刘熙了。

而曹操并没有立刻评价荀彧的话,只是哆嗦着摸着自己的胡子,场内氛围死一样寂静,让所有人心情压抑,大气都不敢透。

过了很久很久,曹操似乎是从荀彧的话里,断章取义地找到了一两个能为自己所用的点,缓缓开口道:

“文若有一点倒是说得很对,到底是老成谋国——至此四方扰攘之秋,让一童子骤得神器,岂不是如小儿持金过闹市,反而害了他们!”

郗虑、司马朗、司马懿等人,听了丞相这句语气森然地表态,心中也都惊骇,他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丞相和令君之间,对于天下根本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分歧。

而曹操说完一句话后,也没有立刻继续说下去,显然是在等待荀彧的反应,想看看荀彧会不会立刻激烈反驳。

但荀彧却又沉默了,显然是不打算“主动防御”,也不打算“主动劝进”,只想等曹操自己把话彻底挑明,他才会劝。曹操如果想继续和稀泥,让别人出头,那荀彧也会继续沉默。

曹操看了荀彧这样子,心中也颇有几分不喜。

文若虽有王佐之才,但做事没有魄力,不敢孤注一掷。

曹操想了想,又说道:“先帝历经了那么多年磨难,最终也没能否极泰来,反而死于劫持者之手,可见天命已移,汉祚当终。

如此战乱之时,十岁童子就算坐上了那个位置,也不过是为其招来杀身之祸。其余宗室近支,也无德才威仪可立之人……”

曹操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暗示已经足够明显。但他毕竟还是稍微要点脸的,希望这最后的临门一脚,还是有人能为他代劳。

他看了司马懿一眼,司马懿也有点领会,但终究不是很敢,于是先出言铺垫附和:“丞相所言甚是,如今天下,还有几人食汉禄?又有几人是先帝拔擢?

先帝之威仪,早在李傕郭汜屠长安时,便耗散殆尽,此后十八年,都是丞相以一己之力,强行延续汉祚,丞相功德巍巍,合当受命……”

说到“合当受命”四个字后,司马懿是无论如何说不下去了,那些实质性的内容,还是需要更直白一些的白手套吉祥物来说。

终于,旁边一贯干脏活的郗虑,被曹操和司马懿的双簧烘托到这个份上,知道该自己干活了,终于起身说出最后的临门一脚:

“臣以为,丞相功德巍巍,合当受命,请丞相早正大位,代汉而驭万民。”

曹操终于听到了他最想听的那句话,哆嗦的身体也一下子不抖了,还长长吁出一口气,但却丝毫看不出得意之色。

有的只是一种无奈的如释重负。

他很清楚,到了这一步,就算自己当了皇帝,也打不过刘备了。

但是不当,也打不过刘备。

该心向汉朝而背叛他的人,都已经背叛得差不多了。

现在还留在他这边的,都是心中完全不在乎汉室不汉室,只要有官位,有权有钱就行的。

曹操实行了那么多年的唯才是举取仕,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他笼络过来的人才,有很多不在乎道德感,也不在乎汉不汉的。

皇帝死后这一个半月,局势动荡,应跑尽跑,已经把这群人提纯了。

既然如此,他觉得过一把当皇帝的瘾,一来可以为自己的一生留下更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来么,他其实已经看透了,自己当了皇帝,对天下人也有好处。

至少全天下都不用再那么虚伪的演下去了。自己解脱了,刘备也解脱了,诸葛瑾也解脱了。也让刘协那几个儿子解脱了。

说不定诸葛瑾将来能看透他这层深意,看透他已经“如诸葛瑾和鲁肃的神谕预言,演好了一个‘今之项羽’的角色”。

项羽当年也杀了义帝,但项羽家族那些投靠了刘邦、跟项羽划清界限的人,也没被刘邦全部处死,也有被迫改姓刘活下来的。

比如项伯之类的内奸。

这事儿,曹操不可能去跟刘备、诸葛瑾商量,对方也不会搭理他。所以他只能先做好自己,先干为敬。

这个干不是干杯的干,是干事的干。

或许有人会觉得,曹操原本历史上局势那么好,都没称帝,现在局势那么差了,怎么反而下决心了?

但这其实不奇怪,因为当一个人家大业大的时候,如果继续激进,不能让他明显飞跃,但激进失败的风险,却有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那种时候当事人自然会选择稳健的投资风格。

只有本来就没多少本钱,不搏一把大的也只会慢性死亡的人,才会舍得一身剐去搏。

曹操已经知道自己不搏也是死,何不轰轰烈烈一点呢?

不知不觉间,曹操已经有些矮化,但也更真实了,矮化到了有向桓温靠拢的趋势。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十日之内,做好祭告天地、先帝,受禅汉统的准备,朕就在雒阳北宫践祚称帝!具体的由头,你们自己去想。”

众人都觉得这个事情有些草台班子了,但也不得不接。

最后,还是干惯了脏活的郗虑表示:“何不让先帝所遗四子,都各自上一道表章,自称年幼不能理政,且汉祚已终,他们不敢继承先帝大统,主动劝进丞相。”

曹操一想,这个办法倒是不错。

这跟皇帝直接禅让还是不一样的,但效果也还行。

等于是先帝死了,还没有立新皇帝,但先帝的儿子们都公开表示自己没资格继位,德不配位,辞让给曹操。

这种事情,此前历史上并没有先例。不过曹操何许人也,他对于创造历史也没那么反感,就惊世骇俗一下好了。

当然,曹操也很快就想到了,刘协的儿子们这样辞让,其实也会帮到刘备。

因为他们辞让的理由是“先帝子嗣里没有德配为君的人,所以只好辞让”。但先帝的子嗣里没有,不代表宗室旁支也没有,到时候刘备就可以跳出来说“他们德不配位我配位,所以汉祚还是应该延续,只不过是由我来延续”。

但现在曹操已经顾不上这些,自己能过把瘾,哪怕同时也帮到刘备了,那就帮到好了。

他已经非常豁达,无所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