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毕竟不是张飞,他也不会像张飞那么心急,非要军中裁缝三天工夫就弄出几万套丧服。
刘备是从小知道民间疾苦的,也宽仁能容。
加上他要临时改变进攻计划,兵马调度后勤补给转运,武将人才调整,这些也都需要时间,单单在衣服上着急也没用。
所以他给了军中工匠整整十天时间操办,操办的内容也很简单,并不要给全军置办全套丧服,只要确保每个士兵头上缠一块随便裁剪的素色麻布条就行。
连麻布条的边都不用卷边缝制,就任由裁剪后残留的毛边自然散开。
反正古代丧服里,还专门有一种形制“斩衰”,是故意留毛边的。更低一级的“齐衰”,才是卷边缝纫的。
这点工作量,工匠们当然可以按时、顺利完成。
操办丧服的同时,刘备也另外紧急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立刻召了河北的诸葛瑾赶紧来濮阳,大家一起商量一下大义名分的事情。
此番讨伐曹操,政治上的牌究竟该如何打,具体该声讨些什么,檄文口号如何调整。
第二件么,就是纯军事上的考量,需要跟关羽等人磋商一下,进攻雒阳的路线究竟怎么算,要不要强攻虎牢关。
这些事情,哪一件都不容轻忽,因为自从天子驾崩的消息传来后,刘备治下的关东各地,也都是人心汹汹。
倒不是说有人因此就反对刘备的统治——刘备都治理各地那么多年了,当地很多人其实都不在乎天子了。
之所以人心汹汹,都是因为很多人想立从龙之功,已经开始私下造势想要劝进,请刘备立刻登基称帝,正位为君,然后再为先帝报仇。
刘备自己还是比较求稳的,觉得太急了,没必要争这点时间。
尤其自己本就打到虎牢关外了,再经历天子驾崩的剧变,刘备觉得曹操不可能守住雒阳太久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打下雒阳,再堂堂正正考虑这个问题,反正差不了几个月。
而具体怎么操作,怎么按住汹涌的人心,就得诸葛兄弟好好帮他谋划了。
……
刘备得到天子驾崩消息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建安十八年的六月初九。
诸葛瑾就急匆匆从邺城前线,经黎阳赶到了濮阳。
刘备亲自出城迎接,还带了诸葛亮和关羽一起。
双方头上都缠着白布,刚见面的时候也很庄重,在人前都是一言不发,毫无谈笑之状。
刘备就默默地引着诸葛瑾回到临时被充作太尉幕府的原东郡太守府内,才稍稍放松了些情绪管理,跟诸葛瑾推心置腹商议起来。
“我们都知道此番陛下驾崩,必是曹贼弑君所致,刚逃出来的韦晃等人也能证明这一点。但曹贼还在宣扬陛下是被他们挟持,孙权是在试图夺回陛下的时候,导致那些挟持者杀害了人质。
眼下曹贼治下的州郡,信这种胡言歪理的人还不少,子瑜以为,我等当如何正天下视听?还有就是,曹贼称韦晃为挟君者,那我们还要不要让韦晃公开露脸,驳斥曹贼,还是通过别的途径驳斥?”
诸葛瑾摸着胡子,摇了几下折扇,倒也没犹豫太久,就组织好了说辞。
主要是他一路上过来,也有的是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很重要,刘备提问之前,诸葛瑾就已经琢磨了好几天了。
于是他很快回答:“我以为,韦晃倒是暂时不急于让他露脸,暂时就靠我们自行设法驳斥便是。曹操非要说陛下是被挟持,我们就分析其细节,形成类似檄文的文告,指明其中疑点。
比如,要是陛下是被挟持的,那他离开小平津所在的平县、前往成皋的时候,为何要帮助耿纪、韦晃等人骗过宫禁护卫的将领?
显然是因为这些将领就是曹操的人,而陛下本心要逃离曹操魔爪。由此可见,在逃离平县前往成皋时,陛下和耿纪韦晃是一条心的,根本不存在挟持一说!由此推而广之,再补充一些证据,便足以证明逃离曹贼,全程都是陛下本心!
何况,出城祭奠刚刚故去数月的皇后伏寿、许诺祭奠后回宫便封曹操之女为新皇后,这一切也都是之前陛下亲自下的旨意,如果是耿纪、韦晃要挟持陛下,陛下会下这种旨意配合挟持者么?
只要这一点揭破了,曹操目前找的那些遮羞布,至少会被扯掉七八成。就算曹操再设法切词狡辩,最多也只能说是‘耿纪韦晃利用了陛下想要祭奠亡妻的心情’,但无论如何,曹贼欺君逼得陛下不得自主,这一点是绝对没有异议的。而剩下的说辞,我们也还有别的办法慢慢驳斥。”
刘备听得很认真,一边听还一边跟这两天诸葛亮跟他说过的那些说辞对照印证,发现他们兄弟俩的观察角度确实也差不多,互相印证查漏补缺的话,基本上就能直接拿来用了。
不过,具体该以什么形式驳斥曹操,这事儿刘备还没想明白。因为他觉得如果特地跟曹操打嘴仗,写个辩驳文章一二三四五列明,虽然可以说明情况,但却弱了气势。
那样岂不是显得“他刘备很重视曹操的宣传,才要专门辩解”。
如果直接把曹操视为弑君国贼,毋庸置疑,那完全可以不把曹操的话当回事,还特地反驳什么?
无视才是最大的藐视。
刘备这几天迟迟没有反驳,也是因为诸葛亮提醒了他这一点,劝他别直接以檄文的形式反驳,最好再斟酌一下。
诸葛瑾听了二弟为主公所想的顾虑后,也觉得有道理。
这事儿不能像是跟曹操在辩论。曹操现在都沦落到什么档次了,他还配辩论吗?
刘备要说,也是对天下人说,不是针对曹操说。
想了一会儿,诸葛瑾还真就想到一计,想到一个挺合适的载体。
当然,也不是诸葛瑾多聪明,而是因为诸葛瑾刚好有现成的历史答案可抄。
他忽然想到了原本历史上,曹操写过一篇《述志令》,或者又叫《让县自明本志令》,内容就是曹操辞了刘协封给他的三个县封地,顺便对天下人申明自己并无“欲废汉自立久矣”的情况。
曹操的《述志令》的内容,刘备当然是丝毫都不可能去借鉴的,但是其形式,却是可以的。
刘备可以以太尉、车骑将军、武昌侯的身份,下达一份针对治下臣民的教令,表达自己的谦退、哀痛和自责。
别的事情不用提,主要就表达“对于没能救出陛下的自责”,然后再做出一些决断,以自明其志。
而对于曹操谎言的驳斥,就可以潜移默化藏在这份教令里,这样也显得胸襟豁达、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刘备听了之后,果然觉得这很合理。
“确实应该如此,无论如何,陛下遇害都是我等人臣没有尽到拱卫的本分。孤已恢复大汉州郡、三分天下有其二,却不能翊卫陛下,陛下派人来联络,也接应不及,是该自贬!”
刘备想明白这一层道理后,便决定暂时以退为进一下了。
这种暂时谦让自退的做法,也确实最适合对第三方宣传,并凝聚人心了。
一旁的诸葛亮,也很快领会了这种以退为进的“清者自清”效果。不过他也立刻敏锐意识到,这一招是双刃剑,因为必须配合“自贬”的表态一起用,才显得有诚意。
历史上诸葛亮自己后来首出祁山失败后,斩了马谡,也以用人不当自请贬三等,与今日的情形,也算是异曲同工之妙了。
只不过诸葛亮贬三等后,可以“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实际权力没有丝毫影响。而刘备今日的权力也不会有丝毫影响。
诸葛亮便很快把自己的提醒说了:“主公,用这种手法争取人心、剖白真相,不仅需要主公暂时自行贬抑,而且其贬抑也不能立刻取消,必须将来另有大功于天下,才能再行洗刷。这一点,请主公心中务必有所准备。”
历史上诸葛亮自贬三等后,也是等了一年,来年第二次出祁山,指挥魏延斩了王双,重夺武都、阴平二郡,才算是攒够功劳,洗刷旧辱,恢复了丞相职务。
套这个模板的话,刘备显然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几人稍微一合计,就意识到可以和之前治下各地文武想要劝进的事儿、合起来处理。
诸葛兄弟一起商议细化之后,最终给出刘备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
“主公如果真要下自责的教令,可以在教令的最后暗示,要打进雒阳城为陛下报仇,然后才能洗刷今日之过。如此一来,那些想要在主公入雒之前就劝主公轻进之人,也都会知难而退的。”
诸葛兄弟还藏了半句话没说,那就是一旦这封教令下了之后,不但想要现在就劝进的人能刹刹车,而那些现在还没想劝进的人,也会得到暗示:等打下雒阳,就是时候了。
刘备对这个节奏还是挺满意的。
原本历史上,他打下汉中之后,就很快有人劝他称汉中王,但他还是筹备拖了两个月,这还算是快的。后来曹丕篡汉,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更是花了半年才做好准备。
现在只是要求攻下雒阳,这点时间他完全等得起。而且打进雒阳再考虑后面的事情,也省得重新修那么多宫殿和百官的官邸了,朝廷的一切都可以尽量用现成的,减少大兴土木。
除非是有一部分在战火中被曹操破坏掉的东西,非重修不可,那也没办法。
定下这个总的方略之后,剩下的就是教令里具体的自我贬抑尺度了。
这个问题,刘备不想跟手下人商量,哪怕是诸葛兄弟也不愿意商量。
作为主公,他自己怎么罚自己,这种事儿,是别人能插话的么?
所以刘备思考了一下,最终乾纲独断,决定为“救驾反应迟钝”的过失,负最高的领导责任,自削武昌侯五千户封邑。
保留太尉、车骑将军官职不变,武昌侯的名号也不变,只是减少封户。
顺便的,刘备还试探了一下诸葛瑾的意思,诸葛瑾很快就意识到,当初“指挥/调度/经手”过救驾事宜的人,肯定都得跟着表示。
当然诸葛瑾是不在乎的,他知道这种事情,刘备也是在保护他。
历史上二弟街亭打完回来都自贬三等呢,这种东西,过一阵子就回来了。
而且刘备都已经打了样了,他作为承担最高领导责任的人,也只削了五千封户,其他人肯定在削封问题上要递减。
就好比捐款的时候,太守都捐了五千两,下面的郡丞、县令难道还能超过五千两?
最终,刘备自己拍板,司徒诸葛瑾,负有调度不当的责任,但因为他不是实际救驾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所以削去诸县三千户封户。
再往下,左将军赵云,作为陆路援军救驾的主官,直接指挥执行人。
虽然赵云已经尽力了,他的骑兵日夜兼程绕过县城杀到河内郡的黄河岸边。但皇帝毕竟是在他面前死了的,这就算运气不好,摊上事儿了。
赵云的贬抑比诸葛瑾再递减一等,削去封邑一千户,并且降左将军号一级,降为征北将军,等将来河北、河洛战事彻底结束,再结算赵云的功劳,或许能重新升回来。
整个救驾不力案中,最后一个被处置的是周瑜——但其实这也是在保护周瑜,因为这次处罚过之后,将来一事不再罚,就没人会再提了。
周瑜这次也是运气不好,他的水军本来是有可能在黄河河面上救下天子的,他跟赵云不一样,赵云的骑兵下不了河,天下人都知道,不会怪他。
周瑜虽然是按计划的时间点行动,但天子那边动手提前了,导致周瑜晚到。摊上这种事儿,谁也不想的。更关键的是对面曹操阵营这次动手的是孙权,孙权和周瑜还有旧交。
只有刘备罚一下周瑜,公事公办,外人才会知道“周瑜跟孙权早已没有交往”,否则难免有人嚼舌头,觉得“周瑜是不是为了避开了孙权直接交战,难做人,所以才特地晚到”。
综合考虑之下,最终周瑜的官职处罚也就反而比赵云更重,而爵位处罚则不重。
这也是因为周瑜压根儿就没什么爵位可削,他本来就只是个都乡侯,才三百户封邑,这次就彻底夺爵。
官职方面,周瑜的那个杂号将军的头衔也被撸掉,但渤海太守的文职得到保留,以后他就安心做个地方官,继续理财航海搞探索。
处罚决定下来之后,诸葛瑾还怕周瑜理解不了,所以又找机会私下里跟他沟通了一下。
没想到周瑜倒是很想得通,直接表示没什么:
“主公这也是在保护我,毕竟要有人为水军迟到、没能救下陛下担责。这样表了态之后,天下也就没人会相信曹操的妖言惑众了,天下人都会知道主公是真的救驾,而不是耿纪劫驾。
此番夺了爵位后,一切就算板上钉钉了,将来也不会再有人拿我和孙家的那点往事攻讦。我反而省却一块心病。
何况,打下雒阳之后,孟津渡、小平津再往西,便是弘农郡的陕峡了,黄河在此中分,下游的水军都不可能越过此地。
我却只擅长指挥水军,不擅陆战。打下雒阳后,天下再无水战可打,或许我是该转为文职,想想如何建设天下的晒盐、航海大业了。”
周瑜知道,自己被这次的风口浪尖,暂时夺取军职后,将来风头过去了,主公肯定会在其他方面补偿自己的。他没什么可担心的。
诸葛瑾见他说得这么豁达,也不再多劝了,就拍拍他肩膀:
“这样也好,我这次也是不得不罚三千户封邑,谁让耿纪、韦晃派人联络时,首先是被子龙截获的,然后就送到了我手上呢。
救驾事宜,从头到尾都是我调度的,偏偏水陆两支接应的人马,也都是各自派了我一个妹夫去指挥,我不担这个责谁担。三千户就三千户了,反正我们诸葛家不靠那点租税过日子。”
赵云是诸葛瑾的大妹夫,周瑜是诸葛瑾二妹夫,他们一门三人加起来被罚了四千三百户封邑,还是比刘备一个人五千户少一点,也不算僭越。
反正风头过了迟早会回来的。而周瑜么,就当是趁机转型,反正大汉本土能打的水战也都打完了。
……
处理完向天下人表示自责的教令、并明确了赏罚事宜之后,刘备便继续投入到了全力进攻曹操占领区的行动中。
不过,经过这十天的调度、整备,诸葛兄弟也额外帮他想了另外一条进攻路线,看起来比直接强攻虎牢关要方便些,至少沿途没有任何天险要打。
“主公,我们已经合计过了,既然之前子龙尝试救驾时,就以少量骑兵突入司隶的河内郡境内,直抵成皋对岸的黄河边。
此番曹贼又犯下弑君大罪,各地官员必然人心惶惶。我军正好从冀州的魏郡南部,绕过邺城,直扑河内,然后从河内南渡黄河,在孟津和成皋之间皆可择地登陆。
如此,便可不攻虎牢关,直接进入河洛平原腹地。连同打河内的时间都算在内,前后不出两月,必能夺取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