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69章 玩拉扯谁能玩得过诸葛

舍弟诸葛亮 第769章 玩拉扯谁能玩得过诸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瑾正和周瑜议事讨论军情,忽然听说己方细作从东边送来紧急密报,他也就懒得瞎猜了。

诸葛瑾自然而然转向周瑜,谈笑着说:“公瑾,不如且看了前方究竟有何密报,再议不迟,说不定这条情报,就能为我们解惑不少,也省得瞎猜了。”

周瑜自然是无可无不可,直接表示听从安排。

很快一名负责细作工作的幕僚就来到中军大帐,把一个竹筒交给了诸葛瑾。

诸葛瑾当面拆看了一番,又低语询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一挥手示意对方可以暂时退下,到帐外候着。

随后,诸葛瑾才转向周瑜,分说道:“我们在雒阳潜伏的细作,联络上了韦晃、耿纪等朝中曾经受曹操信任的近臣。从他们那儿透露出来的情报,已经可以确认,曹操有向黎阳集结几支兵马。

而且这么干应该有些日子了,至少七八天,也可能更久。具体有多少兵马,还有没有更多的,有没有其他集结目的地,这些都不知道。但至少说明,曹操想要在河北发起反攻——公瑾以为呢?”

周瑜摸了摸胡子,慎重思索了一会儿,点头道:“曹贼要在河北动兵,这一点确实可以确认了。就是还不知道规模,以及时间的紧迫性。不过,能打探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没想到司徒还能联络上雒阳朝中近臣。听说耿纪、韦晃等人,此前也都有受曹操信任,居然现在也弃暗投明了。”

对于周瑜的这一感慨,诸葛瑾当然不会接招,也不会解释,只是高深莫测地淡然一笑,算是揭过了这个问题。

要问他如何会知道提前联络耿纪、韦晃乃至吉平等人,暗中潜移默化尽量约为内应,这事儿当然是不能跟外人解释的。

他总不能说“我看过史书,知道耿纪韦晃这些人历史上跟曹操决裂了”。

当初派潜伏在雒阳的细作网络跟这些人联络,诸葛瑾也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反正就算失败了,也就损失几个直接出面接头的细作罢了。

这种程度的损失诸葛瑾是付得起的。而且他在联络试探之前,早就做好了隔离措施。如果当时耿纪、韦晃等人出卖了联络人,也不可能导致刘备阵营这些年渗透潜伏的网络整个被连根拔起,就仅仅只是损失那几个而已。

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证明这一步赌得惠而不费,花小钱办大事了。之前休战那三年,渗透策反的辛苦都没白费,如今都到了摘果子回本的时候。

诸葛瑾轻轻揭过了周瑜的感慨和疑惑,直奔主题就事论事地回应道:

“我们也不必管韦晃、耿纪的消息是否可靠,为何弃暗投明,现在就假设这些信息都是可靠的,那公瑾以为,曹贼要动手的话,具体会选择什么目标?”

诸葛瑾很想用设问的方式,直接把自己的猜测先说出来,问周瑜是不是就行。但话到嘴边,他觉得还是别给周瑜压力,别限制了周瑜的发挥,所以还是收住了。

周瑜也看出诸葛瑾心里应该是有预设答案的,不过他也没必要揭破,就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曹操要在河北动手,无非就是在我们这一路,和子龙那一路里,选一个目标动手罢了。反正在黎阳集结兵马,几乎不可能是为了顺黄河而下,去濮阳、东郡一带对付子义他们的。

虽然黎阳走水路也确实能够到子义,可子义的东路军距离南北两路都不够远,一旦开打,坚持五六天最多七八天,可能就有先头援军去援护他。

而且兖州的东郡、濮阳一带,南边还有山阳泽,再往南也还有和沛郡交界的芒砀山。那些地方不如河北平原一马平川,避无可避。如果曹贼真找子义当对手,子义利用地形拉着他兜几天圈子,曹贼的一切努力就彻底白费了。

而剩下的这两路里,我军,和子龙那一路,我觉得多半就是冲我军来的。”

诸葛瑾听了周瑜的分析,不无玩味地说:“哦?何以见得?按刚才分析‘曹贼不可能选子义’的理由来直接套用的话,选对付子龙那一路,不是比对付我们更不容易得到友军增援?

子龙和孟起可是在邯郸战场,在更北边的偏僻一隅,其他各路我方阵营的军队,要想援助到子龙,需要走的总路程都是最远的。

相比之下,我们在馆陶县这边,馆陶这地方,勉强还算是夹在子龙和子义这两路军队之间,一旦被打了,可以让子龙和子义一起来援,子龙抵达的时间虽然不会更快,但子义却可以比第一种情况更快抵达,曹贼就不想要充分利用这份时间差么?”

如前所述,刨除掉被派去兖州的太史慈部之后,如今刘备阵营留在河北的兵马,还有七八万人之多。

但这七八万人也不是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驻扎的,而是分了两路,一路诸葛瑾亲率,从东边往西打馆陶,最终继续进攻邺城。一路赵云、马超率领,从北边往南打邯郸,打下后也继续打邺城。

曹军如果真反攻了,在这两路人马里,肯定也得有所取舍,选一个作为第一目标,击溃后再打另一路。

周瑜听了诸葛瑾的反问,也不由笑了,不过也并不当回事:“司徒这是考我呢,从友军援护的时间、速度来看,曹贼从邯郸北上反击子龙确实更划算。

但子龙多是骑兵,他打不过可以跑啊,就算有步兵攻城部队,因为人数不多,转移起来也更方便些,实在不行,就算是往西就近逃进太行山谷道陉口,固守十天八天待援绝对做得到。

到时候曹操求速战速决而不得战,日子一久我军援军赶到,或是在别的战场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曹操就是纯亏惨败,他怎敢如此轻率?

所以,还是找我们这一路求战最有可能,我们虽然比子龙更容易得到友军增援些,但我们完全地处河北平原,周遭没有山川大泽可以躲避、没有地方据险而守,甚至也找不到已经攻下的城池足够容纳那么多大军——

这也怪我军之前推进得太过激进了,背后还留下了一些曹军据点。只是当初这些据点都威胁不到我军的粮道,我们为了推进得更快一点,才没有一个个去分兵拔除。

如今,曹军若是数日内就有可能赶到,我们再去拔除背后那些县城钉子,只怕也来不及了。还是要另想办法,争取一个相对有利些的决战环境,但这一仗多半是避免不了了。”

周瑜说得很仔细,条分缕析把曹操各个可能抉择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有说服力。诸葛瑾只是稍稍捋了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瑾摸着胡子继续往下分析规划:“既如此,那就得尽快为我军不得不在馆陶附近与曹军决战、迎击曹军的反击,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了。

公瑾你倒是说说,我军该不该移营后退,争取跟敌军多拉扯几日,以便等到援军?”

周瑜飞快想了想,立刻否定了这一点:“还是别了,如果我军后撤移营,曹操就知道我军有可能察觉到他的动向和意图了,到时候他说不定就会放弃寻求决战,或是临时再改换战役目标。

那样我们又得重新评估揣测盗贼的新动向、新意图,劳神费思,还不一定能猜准。不如就趁着这次,多半已经猜准其意图了,但假装没猜到,将计就计等曹贼打过来。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临战移营,肯定要放弃现有的已经有一点防御工事的营垒,重新换一座从平地上另起炉灶的新营。那样的营垒,防御坚固程度肯定不如旧营,到时候战场上的实战战果肯定也会被削弱。

所以依我看,我军还是直接装作什么都没发现,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安之若素守下去。但暗中可以悄悄加固现有的营垒,也别从外层防线加固,就只在营内加固增筑,尽量让敌军看不出来破绽。

比如我们可以昼伏夜出,白天不做任何营建,而夜里在营内挖第二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地堆砌或加高现有的营垒土墙。这样敌军城内的瞭望哨就算看到我们的围城营区,白天也看不到任何动静,也就不会警觉。”

诸葛瑾想了想,觉得周瑜在战术层面上的建议都是非常好的,每一条都切中时弊。

如果现在就开始移营往东回撤,向太史慈的方向靠拢,那曹操马上就知道诸葛瑾识破了他的计谋,说不定这一仗就打不成了。

而诸葛瑾其实是希望这一仗打成的。

既然自己都稍稍提前预判到了曹操可能的企图,哪怕只有很短几天时间差,那也足够自己争取更多的胜势了。

何况,诸葛瑾觉得,曹操有点高估自己了,哪怕曹操集结半数以上的曹军主力、来寻求野战决战,他也未必就能稳赢刘备阵营在河北的这七八万人。前提是曹军采取攻势、而诸葛瑾可以守营。

诸葛瑾是不怕决战的。

把这些前因后果梳理清楚,诸葛瑾的应对之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就依公瑾所言,昼伏夜出、暗中加固营垒的事儿,就托付你全权处置。另外,派人通知子龙,从邯郸前线随时准备回撤,向我军靠拢。

不过在邯郸城外的围城大营内,还是要维持好声势和做好减兵增灶——嗯,应该说是‘减兵不减灶’,继续迷惑邯郸的曹军。这几天该攻城还是要攻,哪怕做做样子放放箭,但派人呐喊的声势一定要足。

最后阶段,如果真到了决战时刻,曹军发现邯郸城外的我军主力大量撤退靠拢了,要反攻邯郸的围城大营,就让那些部队自行北撤逃散,可以向太行山方向靠拢,随便占个山谷陉口,暂时据险而守数日就好,也别怕陷入绝地,反正正面战场只要分出胜负,肯定会分兵去救他们的。

另外,再派人去子义那里联络。嗯,子义和文远、仲达离得冀州太远了,不如子龙这么容易集结,而且他们还得重新北渡黄河才能赶来,需要的时间就更久了……

这样吧,就让子义带着我之前拨给他的那部分人马里的骑兵部队,加急悄悄回返,向我军靠拢。同时,让文远拨出徐州军中的那部分骑兵部队,也跟子义一起向我军靠拢。

而子义部的步兵,和徐州军原有的步兵,就全部交给仲达统领,继续在兖州前线和曹军相持、伺机而动。如果确实发现决战期间兖州前线有漏洞有空虚,也可主动先发制人。”

诸葛瑾说完后,又平易近人地问了一下周瑜的意见,看看他有没有要补充或者劝谏的。

周瑜觉得这个方案已经挺靠谱了,执行可能性很高,便全盘赞成。

耿纪、韦晃的情报,终究不可能提前太多天送到,现在诸葛瑾才知道这事儿,说不定曹操未来几天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指望徐州军主力全部来援,这事儿大概率来不及、赶不上。

既然如此,还是求稳,先把确定能赶来的部队调来,那就最好纯调骑兵不动步兵。

所以这最终的决战,估计是诸葛瑾、周瑜手头这四万多人的多兵种合成部队。再加上赵云、马超麾下的骑兵,以及太史慈、张辽麾下的骑兵。

总兵力估计还是到不了十万人,但骑兵比例会非常高,几乎是把刘备阵营在整个北方的骑兵都拉来参加决战了。

这也没办法,临战前最后几天才临时刺探、察觉到敌人的可能动向,就算想调集步兵也来不及了。能把太史慈、张辽的骑兵额外拉到决战战场,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也是诸葛瑾提前拉耿纪、韦晃等内应的价值体现之一。

此后两三日,一切果然如诸葛瑾和周瑜规划的那般,有条不紊地调度、部署着。

赵云和太史慈那边,保密工作都做得比较好。

赵云的主力骑兵昼伏夜出后撤兜了个圈子,往馆陶的方向赶,也没被邯郸的曹军第一时间发现——当然,等赵云走后两三天,曹军也是有可能反应过来的,但那时候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说不定决战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法更改目标了。

太史慈和张辽,也带着之前分拨的骑兵,和徐州骑兵,在济北郡悄悄北渡黄河,然后再沿着黄河逆流而上。

赵云、马超、太史慈和张辽,都不太可能在曹军发动决战的第一天当天,就赶到馆陶战场。但他们也绝对会比曹操之前预期的要来得快得多。

所以,留给曹操单打诸葛瑾的时间差,其实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

只要诸葛瑾扛过第一波,守住了营垒,他的骑兵部队援军很快就会源源不断赶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