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68章 这种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诸葛司徒

曹操下定决心要利用己方的内线作战优势,主动寻求与刘备三路大军中的某一路决战,以打开局面。

此后几日,雒阳朝廷的最高层,很快就开始调兵遣将,集结主力,秣马厉兵,尽快开拔。

近二十万人的部队调度,声势何等浩大?粮草辎重,军需耗材,战马器械,需要筹备的东西千头万绪。

按说这种规模的部队集结,至少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确保停当完备。

但是曹操却不会给下面的人那么多时间准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在于信息差和时间差。

决策是自己刚刚才做出的,拖得越久,就越有可能泄密。而一旦泄密的话,敌人有了准备,也开始集结部队,提前调度拉扯,那曹军一方的内线作战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

曹操唯一的胜算,就是他的主力能同时赶到战场,而敌人做不到。敌人将不得不打成添油战术、如葫芦娃救爷爷那般一个一个上来送。

如果这个胜算都丢了,一切就全完了。

所以,曹操下了死命令,十天之内,必须集结完成。而且为了保密,他都没让军队来雒阳取齐后再一起去前线,而是让各部都直接去魏郡集结。

甚至在魏郡范围内,曹操都没有要求部队去邺城集结,因为那样又要多费一番额外的折腾,一来一回又是不少路程。

他要求军队直接在黄河北岸的黎阳港集结,然后顺黄河北岸而下,和邺城的夏侯惇在魏郡境内形成钳形攻势。

到时候一南一北,从陆上夹击如今还在攻打邺城门户馆陶一带的诸葛瑾、赵云部。

决战的战场,按曹操的初步估计,应该就在邺城、黎阳和馆陶这个三角形连接起来的地带中的某一处,如今具体位置还没法确定。

因为仗一旦打起来肯定会拉扯,会运动,这些细节目前是不可能算准的。

反正那一带全都是大平原,最终决战位置在哪儿也不重要,战场形势都一样。双方如果交战兵力达二三十万人之巨,也确实需要一大片平旷的战场才能塞得下,所以战场面积肯定不是一个县就够用的,或许会横跨好几个县。

说不定,未来这场战役的规模,将会如同又一场官渡之战那般宏大。这场战役只要打起来,也足以决定关东大地归于曹刘谁手。

当年袁绍跟曹操打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也是从邺城南下,推进到魏郡的最南边,推进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港,然后试图南渡黄河,打延津、打白马,最后逼退曹操,一直追到官渡。

如今,曹操也重回黎阳,重回了十三年前袁绍南下时的出击基地,所区别的只是在于,这次曹操是从南往北推,是沿着黄河顺流而下。

不得不说,一切都非常有宿命感,但又似是而非。以至于曹操内心一边多疑、猜忌,一边也忍不住往好处想,给自己心理暗示,自我鼓舞。

就比如说,曹操身边有个别极亲近的心腹幕僚、相府的主簿,在听说曹操将此番决战的兵力集结地设在了黎阳,便私下里感叹了一句,说这地方跟当年袁绍官渡之战前的集结地一样。

这话后来还是传到曹操耳朵里了,曹操当场就急了,偏偏还不能公然发作,只是私下里怒骂:

“黎阳之地,自古战乱多矣!孤不明白,尔等为何要谈论本初之流!本初如何能与孤相提并论!

何况此番决战,必然是朝廷大军二十余万,对战诸葛瑾、赵云区区七八万众!形势不可同日而语!

再有妄自以往事胡乱比拟者,军法从事!”

然后,那个胡乱比拟历史教训的幕僚,就被罢职软禁起来。

不过,考虑到此幕僚名叫杨修,说错话仅仅只是被撤被抓,而没有直接被杀,已经算是幸运了。

谁让杨修是个大嘴巴呢。

偏偏原本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怕“鸡肋”之比真的动摇军心,他只是想杀杨修,所以便杀了。

如今这一世,曹操是真怕杨修的话传出去动摇军心。而如果非要杀了杨修,肯定要给外界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理由杀杨修。

既然不希望解释这个理由,那就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因为一两句话就杀人了。

这不是曹操变仁慈了,而是曹操现在做一切事情,都要先以保密为要。

……

然而,曹操决意孤注一掷主动寻求决战,背后议论的人,绝对不止一个杨修。

就在杨修说错话被关起来后不到两天,雒阳朝廷里,又有非常位高权重的重臣,私底下找到曹操,试图劝谏。

这次来阻止的人,轮到了尚书令荀彧。

论朝廷地位,荀彧当然远比司马懿或杨修要高。但是要论如今在曹操心中的受信任程度,荀彧已经渐渐不如司马懿了。

这次的出兵决定,曹操也没有第一时间跟荀彧商量。荀彧知道此事的时间节点,甚至比杨修还晚了一些。是杨修出事之后,荀彧才从非常隐晦的渠道听说的。

得知了曹操的决定后,荀彧第一时间火急火燎找上门劝阻。

“丞相!主动寻求决战实在是太过行险了,还请三思啊!”荀彧一见到曹操,开门见山就直接硬劝。

而这时候,曹操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里还容得荀彧的劝阻?不由得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

“文若!如今是国难之际,大略既已定下,你莫非要动摇朝廷人心!”曹操看在跟荀彧多年的交情上,也不跟对方弯弯绕,也选择彻底把话说开。

荀彧神色恳切地拱手,发自肺腑地说:“在下并不是动摇朝廷人心,也不是故意阻挠丞相用兵,实在是觉得此事难以做到保密,而且敌军不缺乏智谋之士,我军的举动,可能会反而被敌军所算!”

荀彧一边说着,一边连忙拿来一张地图,指着向曹操解释:“丞相之意,丞相之倚仗,在下也略有所知,无非是指望我军居中调度便利,而敌军三路难以互相援护,这才想当机立断、孤注一掷,集结优势兵力先破敌军其中一路。

但是这一切,是必须建立在军机调度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的,一旦稍有泄露,比如大军出击前三五日,提前被敌军侦知我军动向、意图,敌军也赶紧调兵遣将集结兵力,那丞相的图谋也就彻底落空了。

就算我们内部没有泄露,但十几万大军的调度集结,岂能完全没有蛛丝马迹?谁知道敌军在兖、豫各地埋伏了多少细作?万一我军的调度蛛丝马迹被探知,并且回报给敌军高层呢?敌军可是有诸葛瑾、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的,他们靠这些管中窥豹的证据稍加推测,就有可能猜到丞相的计划。所以我才说,此事过于莽撞了。”

曹操听荀彧说得如此情真意切,一时倒也微微有些动容,下意识觉得文若应该是真心为自己好、为朝廷好。

但是很快,多疑的曹操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脸色没来由地便转冷了些:

“如果你觉得半个月取齐还是太慢,会给敌军摸清我们动向的机会,那孤就逼迫各军再加急强行军,加快集结便是。

至于你说‘万一有人走漏风声’——那你倒是说说,雒阳朝中,谁人会跟刘备勾结,走漏这个风声?文若,你不会是猜到了如今朝中有谁和刘备勾结了吧。”

曹操说出这番话,看似不近人情,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这几年,他跟荀氏叔侄的关系,确实不如前几年了。

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贾诩这样的孤臣更没有退路,那俩的前途是跟曹操深度绑定的,走到这一步,曹操要是完了,司马懿和贾诩都得完。所以曹操对他们越来越信任。

而对于荀家这样的顶级世家,他们自古分头下注,汉末以来都对多少势力下注了?

当初袁绍手下的荀谌,不就是荀彧的堂兄弟么?荀谌也曾经在袁绍那儿做到过高位,在谋士圈子里非常有话语权。

所以曹操深知,荀彧荀攸这样的门阀世家,是可以多头下注的。哪怕自己完蛋了,荀家最多就是荀彧荀攸这两支丢官,但荀家整个家族是不会跟着一起完的。

跟过袁绍的荀谌等人,后来也有被刘备俘虏的,也有顺水推舟半推半就,通过袁谭的中介继续出仕当个清贵闲散官职的。

这些做派,都注定了荀彧在曹操这里的受信任程度,肯定会越来越不如司马懿、贾诩那些没退路的。

此时此刻,荀彧虽是发自真心劝曹操注意泄密的问题、注意敌军中有智谋之士可能会猜到曹操的企图。

但这些话听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忽然就鬼使神差想到一种可能性:莫非荀彧已经知道朝中有谁反对我了?或者察觉有刘备的内应,但就是不和我说,只想留后路?

情况更恶劣的话,有没有可能是荀彧就是想为将来的泄密撇清自己?他已经知道按照原计划继续出兵会泄密,所以假装提醒,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将来如果战事不利,也怪不到荀彧头上。

一想到这儿,曹操几乎冷汗都要下来了。

而荀彧见曹操脸色数变,刚才又说了那样的重话,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被猜忌了?

这种时候,硬解释是没用的,只会越抹越黑。而且荀彧知道,只要自己越解释,自己听到的曹操真实想法就会越多,只要曹操依然坚持猜忌自己,将来自己也就会越危险。

一个已经被猜忌了的人,要想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再知道更多不该知道的、以及对方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荀彧脑中飞速权衡了一下,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只能长叹一声:“也罢,丞相具体要哪一日出兵,后续也不用告诉我了。老朽最近身体不适,知道再多,也徒然误事罢了。”

荀彧这是以退为进,撇清自己的嫌疑,同时也是心冷了不少。

当然这时候,他还没到绝望的程度,只是觉得曹操正在最神神叨叨的多疑巅峰状态,稍稍冷处理一下,等曹操冷静下来,或许会缓和。

曹操见荀彧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就这般黯然离去,倒也果然稍稍放松了戒心。

但曹操还是觉得,被荀彧的劝谏这么一搅合,自己出兵的速度必须更加加快了,再按照原计划的速度集结部队,只会更加夜长梦多。

而朝中的绝大部分文官,都没必要知道这事儿了。

最终,曹操的出兵期限,从十五天进一步压缩到十天,要求所有被调度的参战部队,从那天决策之日起、十天内赶到黎阳,然后再前往馆陶前线,沿途寻求诸葛瑾、赵云决战。

曹军一方弯弓盘马、引而不发,已经到了最后临射的时刻。

然而,即使曹操加快了调度速度,把期限也逼迫得更紧了。但他却低估了如今雒阳朝廷高层的离心离德程度。

低估了雒阳丞相府里那些“心腹”,是否有跟刘备勾结、或是暗中效忠大汉想要扳倒曹操的。

哪怕曹操把知情的中枢文官人数压缩到了最少,但十几万人的调动,肯定瞒不过所有人,总有需要经手钱粮军需、辎重车船调度的官员,能得到情报。

……

曹操集结部队筹划主动寻求决战后的大约第七八日,河北广平郡馆陶县战场上。

诸葛瑾和周瑜这几日照例还是驻扎在馆陶围城大营内,每日只是巡视一下部队,讨论处理一下日常送来的各路军报、战情,然后就可以享受闲暇时光。

诸葛瑾住在军营里的日子,生活享受和安逸程度,跟留在城里也没什么区别。

作为司徒,他还没到需要以身作则和士卒同甘苦的程度。每天吃喝用度虽不求奢靡,但也绝对要符合司徒的身份,不能丢了大汉朝廷的脸面。

最近一两天,诸葛瑾派出去的斥候哨探、潜伏的细作,也确实有搜集回来一些有用的东西。诸葛瑾仔细比对权衡之后,也微微察觉到敌人应该是想整点大事儿。

不过具体要怎么整活,以什么为目标,诸葛瑾还没明确找到证据,也没法形成推断,所以他才不得不出于谨慎,每天找来周瑜一起商量,一有新情报就一起分析。

这天,他俩照例还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但是一条来自雒阳的密报,却打乱了他们的议事节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