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67章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建安十七年,九月初三。

雒阳,丞相府。

“丞相,这是程使君的战报。济北之战已经结束了,程使君把大部分兵力都撤了出来,除了之前曲阜城撤退不及、被高顺歼灭了六千余人,其余历战并没有太大的损失。程使君自请处分,请丞相发落。”

曹操的司直司马懿,拿着一份程昱最新送到的密报,呈到曹操面前,还简明扼要说明了一下情况。

司马懿这两年升官也不可谓不快了,一阵子没见,他又高升了,都做到了丞相府的司直。

也多亏了丞相府不像大将军府那样要设“司马”这个属官,否则司马懿要是真做到了那个职位,岂不是要称“司马司马”。

曹操麻木地接过军报,先茫然反复浏览了几遍,然后才开始走心思考,琢磨着该如何批复、如何就已经蒙受的损失定调子。

程昱确实提前预测、评估到了风险,也做出了处置,让朝廷的大军在济北和鲁国丢失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了损失。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私下里秘密奏请协调的,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丧师失地,也永远不能作为一桩功劳来吹嘘。哪怕原本他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会损失更大,也不能因此就奖励提示风险并止损的人。

上医治未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些道理曹操都懂。但作为上位者,他必须考虑人事和考功决策的公平性、服众性。

否则一旦赏罚不明,人心散了,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下属官员强调自己“为朝廷避免了原本会蒙受的损失”,都这么干的话,就没人用心死战了。

败了就是败了,退了就是退了,这都是得罚的。最多考虑到程昱用心了,不痛不痒少罚一点。

最终,曹操长叹了一口气,评判道:“此事该惩处还是要惩处!短短九个月,朝廷已经丢掉了十三个郡的控制权!长此以往,朝廷就要落入逆贼刘备之手!

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鼓舞人心,让各地官员守将坚定战心!仲德失了两个郡,就是失了两个郡,明面上的朝廷之法不可废,私下里孤再私信安慰于他便是……”

“属下遵命!属下这就按丞相的意思去办。”司马懿拱手领命,这就算是敲定了对程昱等兖州文武的处理基调。

不过,司马懿领命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

曹操正为前线战局又不利了的事儿烦心呢,生了一会儿闷气后,抬头一看司马懿还站在原地,他不由有些恼怒:

“不是交代完如何办理了,还有什么疑问么?何不退下?”

司马懿最近这段时间,并不负责参与中枢战略决策。曹操要战要退,也轮不到他插嘴。

但或许是看最近丞相状态越来越差,精神委顿不济,身边的其他幕僚也拿不出什么法子扭转战局。司马懿总觉得在其位要谋其政,就想抓住机会献策。

此时此刻,他鬼使神差地鼓起勇气,提醒道:“丞相!自去年腊月以来,朝廷大军节节败退,累计已丢失十余郡……”

曹操听到这种丧气话开场白,神色很快就冷了下来,甚至流露出几丝厌恶:“孤难道不知道么?这还用你提醒?河北无险可守,一旦兵力不济,便是赢者全得,弱的一方只能据守几个心腹重城,这是自然之理,自古皆然!孤有什么办法!”

曹操原本没想说那么多,以他的脾气,这番话本该到“还用你提醒”这儿就收住的。

但是最近,他实在是心烦意乱,以至于他这种内敛深沉的奸雄,都稍稍有些转性,居然变得话多了。

这种情况,往年是极为罕见的,曹操素来多疑,他最怕自己内心的软弱被下属发现。可见如今曹操是真的被逼上绝路了,才变得言语愈发通达,不再遮遮掩掩。

司马懿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个变化,才微微松了口气,知道今天自己献策,是绝对不会被迁怒的。

他太了解曹操一贯的作风了,如果曹操说话依然惜字如金,那就说明他依然自信满满乾纲独断,不是属下能劝得动的。肯多说废话,就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动摇了。

司马懿连忙躬身下拜,言辞恳切地补充道:“属下不是说无险可守时、收缩退兵不对。但请丞相细思,朝廷还能把太行以东之地,全部抛弃么?”

“放肆!”曹操听到司马懿触及了这个逆鳞,直接就拍桌子了。门口的侍卫也都竖起了耳朵,曹操真要是怒而下令,那些人就会冲进来把司马懿架走。

自从连续撤退崩盘以来,还没人敢和曹操说过这种话,没人敢提醒曹操“如果继续执行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部署思路,最后究竟要退到哪里才是个头。

现在,司马懿算是把这层没人敢捅的窗户纸捅破了。

确实,整个太行山、虎牢关以东,伏牛山、嵩山以南的土地,都是平原为主。偶有丘陵山区,也都可以被更大的平原所包裹。

而河、济、颍、汴诸水纵横交错,把河南河北大地分割,能让兵力优势的一方,无论怎么绕过坚城、大胆穿插,最后总能多多少少确保后勤。

或许睢阳、许县、邺城这样的顶级枢纽坚城,能够掐断敌军的后勤补给和运兵增援大动脉。但除了这几个城以外,其他地方又能如何?

更何况,曹操如今面对的形势,跟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同。

历史上,睢阳也好,邺城也好,这些节点之所以能彻底卡住进攻方的粮道和后勤增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敌方诸侯只是从单一一个方向打过来的。

举个例子,如果刘备完全在南,而曹操在北,睢阳这种地方就能彻底卡断北方诸侯南下或南方诸侯北上的粮道。

可问题是,现在刘备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夹曹操了。冀州的北部和幽州在刘备手上,两淮也在刘备手上。

当刘备的进攻路线如水银泻地遍地开花、他的补给路线也可以互相援护互通有无时。曹操按传统战略思路部署、去死守交通枢纽节点,其实际意义已经大大降低了。

这番话,之前别人或是不敢和曹操讲,或是如荀彧这般,虽然敢讲但荀彧本人并不太懂军略,荀彧是内政型尤其人事型人才。

所以,今天才轮到司马懿来点破。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司马懿对曹操有多忠义,而是他非常擅长揣摩人,尤其是揣摩自己的直属领导。

以司马懿对曹操的观察,他已经意识到丞相最近迷茫动摇了,而且刚才的投石问路,曹操的反应变得稍稍话痨了一些,这都让司马懿捕捉到了蛛丝马迹,知道是自己表现的好机会了。

曹操确实要保存有生力量,但他绝对没想过“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能付出丢掉整个虎牢关以东”这样巨大的代价。他只是年纪大了,哪怕依然老谋深算,但反应毕竟慢了些,很多不好的事情下意识会去回避,需要有人点破提醒。

司马懿便顶着压力硬着头皮阐述道:“属下当然知道丞相并非懦弱之人,怎么可能为了保存兵马就放弃整个关东?

但一味后撤,最终必然会渐渐滑向这样的结果,所以属下以为,朝廷当设想一个反击的计划,才不至于一退再退,军心茫然!”

曹操凝视了司马懿很久,见他语气神色很是恳切,而左右又无外人,这才语气森然地叹息:“这个道理,孤难道会不知道?只是一直不曾有机会。你倒是说说,具体该如何施为?”

司马懿内心暗喜,知道献策有戏了,连忙抖擞精神补充道:“自去年刘备入寇以来,其实朝廷大军,原本是能占据调度之利的,因为朝廷大军各处之间援护所需的时日、路程都更短。

而刘备居于外,其各军只能各自为战,不能守望相助,这一方面刘备是处在绝对劣势的。

只恨刘备兵马更多、粮草丰足,军械也更精良,所以虽然各部调度援护不利,却依然能占据上风。

更兼开战之前,刘备关羽张飞已经在淮北吸引住了朝廷主力,朝廷二十万人被拖在河雒、颍川、陈梁,不得抽身。以至于其他战场的朝廷兵马,面对有备偷袭的刘备军,便处在了绝对下风,大部分丢失的郡县,也都是在那些地方。

但是,如今朝廷的防线已经一缩再缩,偏远飞地几乎都沦丧了,兵马却保留得还算完好,除了张郃、高览部被几乎全歼,后续历战,各地守军稍有受挫后,都顺利撤退了回来。

所以眼下,只要朝廷再集结一次兵力,找机会出其不意揪住敌军某一路予以反击。而且要速战、野战、尽快分出胜负,那么局势或许仍有转机!望丞相明察!”

司马懿的方案比较繁冗,一时也说不完。不过曹操只是听了个大概,就已经知道司马懿的思路了。

时至今日,曹军始终还是保持着“内线作战”的调度优势的。也就是曹军各个战场之间的相互援助可以来得更快。

而刘备一方,如果遇到了突发情况,比如南北东三路大军,任何一路被敌人优势兵力突然反击了,另外两路要绕个大圈子才能支援过来。

当然,刘备一方也可以选择不直接支援,而是“围魏救赵”,攻敌之所必救,从而把敌人的兵力黏住——事实上从去年腊月到今年八月,刘备军一直就是这么干的。

刘关张在河雒和淮北黏住曹操主力,在曹操的辖区内拉扯出兵力空虚的空挡,给诸葛瑾赵云创造战机进取。

但是现在,随着曹操不断收缩,情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因为越是收缩,曹军那些零碎无险可守的突出部就越少,曹操的“软肋”也越少。

虽然还有些必须死守不可的地方,比如雒阳,但因为雒南三关以南、伏牛山以南的土地曹操都不要了,丢了,所以曹操要守住河雒剩下的地盘,所需的兵力也大大减少了。

以雒南三关之险,加上嵩山和伏牛山,短时间内五万人顶住二十万人的进攻、拖住几个月,都是有可能做到的。

而且,曹军在快速收缩的过程中,也把一些基础设施被破坏、地方秩序崩坏的软肋丢给了刘备。刘备军要消化这些地盘,重新恢复秩序,恢复途径这些地方的补给运输效率,都是需要时间的。

这种恢复秩序和行政效率的努力,短则半年,多则一两年。这一切拖慢刘备一方效率的因素,都会导致短时间内,刘备的软肋变多,而曹操的软肋变少。

当然,这种软肋,再过一两年,就会被刘备彻底修复、掌握。

到时候就像是一些在健身中刚刚力竭和轻微撕裂的肌肉,被重新发育长好,而且肌肉长得比健身之前还更大了。但是在这些肌肉重新修复之前的这段时间差里,它却是处在一个相对虚弱的状态的。不抓住这个机会,就永远没机会了。

曹操把这些道理都想明白后,神色语气也重新变得淡然,他叹了口气,分析道:“所以,仲达的意思,就是让孤择机对南北东三路来犯之敌,观其破绽,挑选其中一路,集结重兵反击?

那你倒是说说,这三路来犯之敌,我军当反击哪一路?在另外两路,又该如何顶住?”

司马懿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太久,几乎是应声回答:“如今我军要想择机反击,北路之敌有诸葛瑾、赵云、马超、周瑜,东路有太史慈、张辽、高顺、鲁肃。南路有刘关张诸葛亮。

按照目前的前线情报,河北原有敌军战兵十余万众,但是太史慈部被抽调后,剩余不过七八万人。东路敌军,有太史慈的三万人,并鲁肃和张辽高顺的徐州军,加起来差不多也在七八万人。南路敌军最多,刘关张总兵力始终在二十余万。

而朝廷兵马如今总数已不足四十万,在其他几条战线要暂时拖延撑住的情况下,最多集结二十万人用于反攻。如果是在南线反攻,可能还能多筹五六万,但南线的敌人也最强。

朝廷就算集结二十五万人,也难以击破刘关张诸葛亮的二十万。

但如果把二十万人集结在东路或者北路,面对七八万之敌,或许还有机会。只要在一两个月之内,主动寻求反击,野战决战,快速歼敌,到时候再翻身迎战另外两路,情况便可能转机。

不过,因为时间仓促,这种反击战也不可能立刻拓地千里、把失去的土地全部占回来。最多只是歼灭敌军一支主力部队,扭转双方战力的差距。朝廷必须是本着歼敌的目的,而不是占地,否则既要人又要地,最后只会贪多务得,两头落空。”

司马懿一番分析,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曹操:如果要打反击战、而且是速战速决那种,挑刘关张为目标,希望是很渺茫的。

敌人二十万,曹军把自己全部主力都堆上去,也未必能赢。

而且刘关张那一路还有个问题,就是至今为止敌军推进的距离纵深不是很大。如果刘备觉得打不过了,马上往回撤一点,就又回到了刘备自己战前掌握的稳固领土上了。

到时候曹操要转守为攻,去攻刘备捏得死死的桐柏山防线,就彻底陷入地理层面的巨大不利了。

换言之,选择南线动手,就算曹操有决心速战速决打野战,刘备也能选择避战,曹操没有非逼敌人跟自己打不可的筹码。

但是在东线和北线,情况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北线,诸葛瑾已经推进了超过五百里了,他背后五百里都是河北大平原,完全无险可守。

河北平原这种地方,就是谁输了谁就得大踏步后退,中间完全站不住脚跟的。赢者通吃、马太效应太明显了。

所以一旦诸葛瑾和赵云周瑜等突然被曹操逼战,要么他们主动放弃刚刚占住的河北中部六郡,直接连退五百里退回渤海。否则,诸葛瑾就得硬着头皮和曹操的主力野战决战!他没有避战的操作空间。

哪怕诸葛瑾想选择“就地龟缩回中途那些城池里死守待援”,也没有这种可能。因为过去半年刚打下来那些城池里,没有一座能像之前的渤海郡南皮城那样坚固、那样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

在冀州大地上,除了邺城和南皮,其他中间那些城池,哪怕经济再发达,但军事上绝对是易攻难守,无险可守的。而且这些地方半年内刚刚易手过,还遭到过战争破坏,诸葛瑾也一直没工夫去修复各处城防。

因为夺取的城市太多了,诸葛瑾就算想修复也不知道先修复哪一座。这样海量的资源无底洞,索性就不投入了。

只要曹操发起反击,诸葛瑾就必须应战,接战,跟曹军打野战,没处躲,也不可能让曹操顿兵坚城之下消耗曹操。

而且曹操很快敏锐地发现,选择诸葛瑾和赵云马超周瑜作为对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诸葛瑾那一路得到友军直接支援的速度是最慢的。

刘备军现在就是一条半圆状的“常山之蛇”,击其尾则首要绕过来支援,击其首则尾部要绕过来支援,击其中段则首尾俱至。

诸葛瑾就是首的位置,太史慈张辽高顺鲁肃在中段,刘关张诸葛亮在尾。如果选择打太史慈那一路,敌人南北援军拉过来的距离都要短一半,容易被“首尾俱至”。

这些因素都想通后,曹操的殊死一搏方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利用另外两条战线不断收缩、不断丢软肋给刘备拖延时间,所拉扯出来的时间差,集结二十多万兵力,以绝对优势兵力,把刘备军削弱后的、只剩八万人和河北军先全歼!或者是尽量重创。

时间窗口,只有一到两个月,必须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一切搞定。再慢的话,敌人就有可能增援过来了,或者别的战线防区就顶不住了。

如果成功了,刘备三路大军被灭了一路,这个局也就破了,至少可以和刘备拖平长期打下去,等待别的变故。

但是如果没成功,下场也是非常恐怖的。

曹操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这场没打赢,而且集中起来反击的部队还遭受了重创的话,到时候整个太行山和虎牢关以东的地盘,都得彻底崩了。

但曹操别无选择,他只能这条道走到黑。

因为不搏这一把,那就是慢性失血慢性死亡,最多一两年后,关东各地还是要完,还是会慢慢被刘备蚕食。

就算曹操现在立刻醒悟,把所有主力战斗部队都撤往太行山、虎牢关以东,以保存有生力量为绝对重点,那也没用。

因为只靠河雒、并州和关中这几块土地,根本养不活他的三四十万大军,吃饭都能把曹操慢性吃死。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就堵了这一把!

赢了,保住关东剩下三个州,也保住了军队,并且把刘备三路大军中的一路干掉。

输了,丢光关东剩下三个州,也会丢掉相当一部分主力军队。到时候曹军战兵的总规模,甚至有可能会跌破三十万人大关,降到二十多万的样子。

但是,如果只剩下二十多万战斗部队,守关西和河洛并州也还是够用的了,这片土地,差不多也就竭泽而渔养活二十多万军队。这个数字反而是相对“可持续发展”,不至于吃穷吃死的。

既然丢掉关东地盘反正也养不活那么多兵,那就孤注一掷吧!

赢了人和地都能保住,输了人和地都收缩到勉强能相互维持的程度。至于将来,走一步看一步了。

曹操挣扎了许久,长出了一口气,决然道:“孤意已决,即日起悄悄抽调各处兵马,争取半个月之内做好决战准备。然后孤亲率大军赴河北,与元让合力,击灭诸葛瑾、赵云!

成败在此一举!诸文武务必努力效死!仲达,你先去准备,看看抽调何处驻军比较适合,然后尽快报给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