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55章 子龙到处,闻风而降

舍弟诸葛亮 第755章 子龙到处,闻风而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十六年,腊月初五。

也是夏侯惇率领六万河北曹军从河间、渤海前线回援后的第十五日。

诸葛瑾就像一只笼罩在河北上空的无形大手,操作着刘备阵营的三路大军,在绵延数百里的战场上,分进合击,突然杀出。

具体到腊月初五这一天,首先越过易水、打响河北反击战第一枪的,正是赵云率领的两万精锐骑兵。

虽说赵云、马超、太史慈这三路人马,理论上是要分进合击的。但因为相隔数百里,哪怕提前约定日期,也很难刚好同时发动。加上诸葛瑾审慎考虑了具体情况,最终决定让赵云这一路比其他友军先动手一到两天。

这个决定,仔细想想其实也容易理解。因为这三路人马的出击地点,距离张郃所在的南皮,远近本就不同。

赵云的进攻路线最靠近曹军后方,离张郃最远,所以赵云入寇的消息也会最晚传到张郃这儿。由此逆推,只要让赵云先发起进攻,那张郃最终就有可能同时听到三路噩耗。

而且刘备阵营刚转入反攻的时候,曹军后方并不会立刻反应,曹军高层文武也得花时间确认一下到底是佯攻还是主攻,因为最近刘备对曹操的骚扰实在是太频繁,跨度太大了。

别的不说,单说二十天前,关羽也在徐淮方向,拿下了谯郡东部的符离等县。但那路兵马在进攻稍稍得手后,立刻就拉平了战线、吞掉曹军突出部后就地转入防守。

曹军派去堵口的援军,也没捞到交战的机会,只是被拖在那里。

这种事情多了之后,就像狼来了一样,虽说曹军也不敢跟你赌,怕你九假之中忽掺一真,但反应肯定会变慢的。

等赵云真打进去之后,一开始曹军高层肯定会判断一下,究竟是佯攻还是主攻——当然,这种判断并不影响第一线的曹军坚守,前线士兵该死战还是得死战,他们才不管你是主攻还是佯攻。但绝对会影响到高层的增援决策速度。

……

“按子瑜的推算,有了云长在徐淮的虚晃一枪,曹军的增援反应肯定会变慢些。我刚渡过易水,进入中山郡的延边各县时,曹军后方将帅就算听说了,也必然不会反应。

估计要等我实打实冲到卢奴县、安喜县一线,沿恒水展开,曹军才会真正震动。甚至等我渡过恒水,逼近滹沱河,曹军才会真的惧怕。这几天时间差,就足够我好好利用,扩大战果了。进入敌境后的最初几天,可千万不能浪费。”

清晨时分,大军在易水边悄咪咪渡河的时候,赵云率先过河,站在南岸回望后方的将士分批而过,心中还盘算着此番进兵的节奏安排、临走前诸葛瑾给他的交代。

隆冬时节,易水也封冻了厚厚一层冰盖,不过并不是连底冻。河水是流动的,表层结冰后减少了冷空气和下层河水的热交换,最底部的水可能长期保持四度。只有到了东北腹地,诸如黑龙江松花江那样纬度的河流,才会每年连底冻结。

也正因为易水不是连底冻结,所以隆冬时节,河面较宽的地方反而容易渡河——同一时刻,没有新的支流汇入或者汇出,河流的径流量始终是差不多的,所以河面宽的地方必然流速缓而浅,冰层也更容易冻厚。

这种时候,赵云如果挑河面特别宽水特别浅的位置,直接让骑兵牵着马从冰面上踏过去就行了。最多在士卒穿的鞋子和战马的马蹄上都捆上稻草防滑即可。

但今天赵云却偏偏挑了个河面窄而冰薄流急的所在,还提前准备了一批轻便的木橇,趁着天亮前悄咪咪过河。

这种临时赶制的木橇,形状介于木筏和雪橇之间,底部比较平滑,摩擦力很小,如果冰层没破,让马匹拉着也能过河。如果冰层破了,也能直接当船浮渡,只是没那么平稳。

好在冬天的易水也不会太深,就算掉下去了,只要攀住木橇肯定也能趟到对岸。

赵云还特地准备了一批取暖热身的白酒,用于临战激励安抚士卒。万一有渡河时落水湿透的,可以喝点蒸馏酒热热身。这些酒都是作为医疗物资储备的,不是给普通士兵随便喝的。

好在一切顺利,整个渡河的过程非常隐蔽。

曹军在河宽水浅的地方,派骑兵斥候队巡逻也比较密集,而在这种水深冰薄、地形相对崎岖的地方,便没那么提防。赵云特地挑了条难走的路,换来了行动的隐秘性,只能说是有失有得。

“将军,全军都过河了,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可是往东南偏南,直扑北平县么?”

随着全军上岸,重新整好队,身边的部将和参军也都过来请示,是否按照原计划执行。

出击之前,赵云就做了完备的计划,但真到了实战的时候,肯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随机应变。部将们有条件就时时请示,总归不会错的。

赵云想了想,也决定临时微调一下:“别按原计划了,直接往正南而去,先直扑蒲阴县,北平县就别管了,反正我军都是骑兵,随身带足行粮,暂时不用顾及粮道,前几日只管猛打猛冲,先把声势造大。”

赵云这是当机立断,直接绕过了一座县城。

中山郡的北平县,大致相当于后世保定的满城附近。

熟悉河北地理的看官应该都知道,后世的北京、涿州、保定三市的核心区,都是沿着燕山自东北往西南延伸的。所以赵云此番的进兵路线,其实是贴着燕山边缘南下,在易水流出燕山山区的位置,找了个丘陵水深流急的位置偷偷渡河。

如果他过河后直接往东边去一点儿,进入平原区,自然能到北平县。但他继续贴着燕山边缘南下,就可以绕过北平县去蒲阴县(大致在今保定望都)。

到时候,再想往南顺路进攻卢奴(保定市定州县)、安喜(保定市安国县),突然性也会更强一些。

部将们立刻毫无保留地执行了赵云的命令,丝毫没有为绕过了北平县而不安。

有赵将军带领,身后留几个钉子县又怎么了?难道还会被敌军断了归途或是断粮么?不存在的!大不了打到哪里吃到哪里。

赵云这次出征,随军的行粮可是准备得很充分的。士兵们都专门配了驮运物资和装备的马匹,人带够了吃十五天的口粮,连马匹都带了两袋豆粕。

东汉的时候,用大豆榨油原本并不普及,这个时代很少用薄铁锅,也少有人炒菜,最多只有油煎的菜,也多半是用动物油脂。

这些年来,还是诸葛瑾带来了小范围的薄铁锅和炒菜需求,渐渐在刘备阵营上层形成风气,但也仅仅是改善生活罢了,并没有往民间推广。

不过,既然有了炒菜,民间用植物榨油脂的工艺也渐渐建立起来了,不管产能规模如何,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小范围维持着,总归是有益无害的。

东北地区又适合种植大豆,开荒新田也需要先种养田的作物,所以赵云在东北开荒这几年,除了每年种一季主粮,剩下那三四个月生长期没东西种,就会让军屯客见缝插针种点大豆。

今年考虑到要寒冬时节用兵,战马没有野草,赵云就把辽东今年秋榨豆油后的豆粕全部搜集起来,专供这次骑兵作战。

整个辽东军屯区的大豆产能,榨完油剩下的豆粕,也就够两万骑兵吃上大半个月罢了,不得不说养马还是非常烧钱的。

后世很多地摊文说蒙古人打仗后勤需求很少,都赶一群羊就好,饿了人吃羊肉羊奶,马直接吃草——但真要是这么打,蒙古大军的战马早就营养不良都饿死了。

打仗的马匹,光靠草叶里的纤维素怎么够,淀粉蛋白质那是一样都不能少,甚至连油脂都得有一点儿。

蒙古大军的后勤,那都是把随军的家眷全带上,放牧规模非常大,再加上以战养战,全靠劫掠维持补给。人家从亚洲杀到欧洲,累计屠城两万万人,抢劫到的物资当然够几十万大军以战养战吃好多年的了。

赵云带的是仁义之师,还是回乡作战。那么多骑兵,不能靠抢劫,那就必须速战速决,或是战前自己勒紧裤腰带多攒一会儿。

真到了开打之后,后方物资运不上来,前方又破城了,那就只有优先拿府库里的存粮补贴骑兵。曹军府库不够了,退求其次向豪强打白条征粮。

说是白条,其实也不白,都是盖了赵云的左将军大印的,允许战后拿着文书来要钱。

诸葛瑾在临行前还给他支了个招,让他和地方豪强谈好条件,战时紧急情况下助军物资数额特别巨大的。等打完了,可以拿着白条换表文,表个没有实封户数的关内侯、都亭侯什么的。

这东西早在灵帝的时候就明码标价了,关内侯五百万、都亭侯一千万。不过当年是随便卖,太没原则了。

刘备是不卖爵位的,只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对确实踊跃助军的义士开个口子,而且不给实封户数,就是个荣誉,明面上写的表奏理由也不是因为钱粮,而是他们确实襄助了讨逆大业。

……

赵云的骑兵安然过了易水,又绕过北平县,贴着燕山余脉一路南下,很快到了蒲阴。

蒲阴县的防备其实比北平县还松弛,这也不奇怪,因为蒲阴县原本就不是延边的县,同时又不是什么郡治、要害,这里的士卒和官员自然更加懈怠。

总想着“如果幽州人打过来了,肯定是沿着易水的北平县先遭难,我们这儿等前方吃紧了再紧张起来也不迟”。

北平县城中平时还有几个曲长领兵,蒲阴县这边就只有县令、县尉了。

一个县尉,带着几百人,看到赵云一两万骑兵无边无际南下,哪里还能撑得住不倒?

赵云都没逼近城墙三百步、城上的人都还没能确认赵云的身份呢,那县尉直接就腿软了。

赵云见城上偃旗息鼓,不像是严阵以待的样子,便小心地靠上前一些,让一群骑兵顶着盾临时客串骂阵手。

“城上贼兵听着!左将军赵云、亲奉刘太尉之命,领铁骑五万,来收中山、常山。中山郡乃是刘太尉当年出仕之地,尔等父老也该知他仁德之名。

我赵云乃常山真定人,这一点,想必天下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今率数万铁骑回乡,各县豪强义士,是否会里应外合,你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现在就归义,也算你们共襄盛举、同作忠臣!

而且,袁青州此番也会共襄盛举,和我军合力夹击冀州,曹贼撑不住多久的!夏侯惇已经被调走了!张郃高览已经被马超和袁青州围在渤海了,不会回来救你们的!

如有迟误,被你们属下部曲割了首级来献,那就是成全了别人的功名、要立功做大汉忠臣还是做个稀里糊涂的枉死鬼,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赵云让人喊完话后,城头上的蒲阴县县令和县尉之间,就都不由自主各自下意识退后了几步,还警觉地把手按在了剑鞘上。

城头其他几个更基层的军官、小吏,比如屯长之类,也都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对同伴的警觉和不信任。

县令和县尉都是懂行的,很快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尴尬,显然两人已经形成了猜疑链,都怕自己成了对方献功活命的筹码。

没办法,敌人太强了,来得还那么突然。

“胡县尉,你我就不要互相猜忌了,不如一起投降,平分其功,如何?可别作项梁之想呐。当年项梁对付殷通,虽得一时之利,最终还是遭了天谴。”

那县尉读书没县令多,也不想什么项梁殷通的典故,只是打个哈哈:“县君都这么说了,属下岂敢不从。不如我们都去城头,先对着下面喊话,说明是共同县城,然后再开门……”

先把功劳簿记账公示好了再动手,也免得开门时被自己人从背后偷袭。

没办法,赵云的威慑,哪怕没有让他们直接心动,但他们也怕身边的人抢先一步心动。

刘备在中山做过三年官,赵云又是常山老乡,还有袁谭打着袁绍的旗号回来助战。

虽然曹操已经统治冀州快十年了,袁绍也死了快十年了,但架不住大家心中都猜疑同僚不愿打逆风局。

很快,蒲阴县的城门就直接敞开了。

赵云谨慎,倒也没亲自第一批入城,而是让部将带了数百骑先锋先进去,控制了城门城楼,他才入城接收。

进城后,封存了府库,稍稍清点账目,让县令县尉都保留原职,配合讨逆大军行动,准备好补给物资。

然后赵云仅仅歇了一夜,次日就继续南下,分兵扑向卢奴和安喜。

而直到此刻,曹军后方的高级将领和大部队,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只有中山郡本地的驻军就地死守。

赵云分出偏师路过望都县,唐县,当地守军见形势不明,暂且闭门不听不看。

赵云也没工夫浪费,也不生气,只是当众拿出名单来,把这两个县的官员,从战后留用的名单上勾掉,然后就绕城而过了。

那动作,就跟阎王勾生死簿差不多吧。

一天之内行了八十余里,赶到卢奴、安喜,赵云拿出刘备的招牌一亮。

又把之前在蒲阴说过的威逼利诱骂阵言语全部再说一遍,顺带着再把他勾录过后的“生死簿”交给一名骑兵送到城下,让城头放下吊篮来,自己吊上去看,该怎么填勾哪个选项自己写。

卢奴县令和驻守此地的军司马,看着赵云让人送上来的账簿。蒲阴县的官员全部留用了,望都县和唐县的都被勾掉了,甚至被勾掉的人后面,还临时手写了拟替补的人选。

也就是将来那些县易手后,官职都分给谁谁谁当,其中还颇有助军响应的邻县豪强。

这看上去儿戏得就像打游戏一样,想进步就自己填,不想进步就直接把自己名字划掉,腾出空格来给别人填。

这份松弛感,这份轻松的气度,和赵云大军钢甲曜日、万马齐喑的肃杀氛围相反衬,不由得守军不胆寒。

一番挣扎攻心之后,虽然比蒲阴那边多费了一番手脚,但卢奴和安喜两地,最终还是被不战迫降。

赵云兵不血刃,深入中山郡一百五十里,不战迫降了三个县,这成绩也算非常不错了。

他本来就没打算把中山郡整个迫降,只要挑重点穿凿,迫降出一条路来,让他能继续高歌猛进,也就够了。

打通了卢奴之后,不但掌握了一郡的治所,更重要的是赵云可以借助当地的船舶和民夫配合,渡过恒水,并保证后勤。

过了恒水后,赵云也不管中山郡还有七八个县没攻打、没迫降呢,他就只管往西南方而去,直奔滹沱河北岸的无极县,然后准备从那里渡过滹沱河,对岸就是他自己的老家、常山郡的真定县了。

这些地方,赵云熟得不能再熟了,又有人脉又有号召力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