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56章 用曹贼的恶法反噬其身

舍弟诸葛亮 第756章 用曹贼的恶法反噬其身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云靠着刘备当年在中山遗留的美名和威望,以及他自己的兵威,仅仅劝降了三个县,就凿穿了中山郡,一路推进到了中山最南边的无极县。

一个郡一共十一个县,只拿三个就打穿了,这种推进效率,简直就是闪电战,电钻战,完全不顾后路的打法。

但谁让赵云全军骑兵,而且所破之城都能完整接收府库,还能得到合作豪强士绅的“捐资助军”,导致他不用顾及后路,短时间内也不怕补给缺乏。

这样的威势,导致赵云抵达无极县的时候,当地已经人心惶惶。

赵云看着一路上的百姓和乡勇溃兵,难免稍稍生出了轻敌之心,觉得无极县也能兵不血刃直接劝降。

可惜,事不过三,就在赵云信心暴涨的时候,一点小意外,稍稍给他刹了下车。

抵达无极县城外的时候,赵云第一反应,就是让部将、参军、幕僚们分头行动。先派出一个部将去县城外劝降,再让幕僚寻找城外那些大概率愿意合作的豪门庄园,说服当地豪强。

然而,去县城劝降的,被守将乱箭射回,暂时没有收获。而派去联络豪强的幕僚,也得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回禀将军!属下按将军钧命,率先去找了当年跟甄氏交好的本县望族,但是这些家族近年来普遍日子过得不好,颇受曹贼欺压。曹操也特地换了残暴铁腕的地方官员,来无极压服,故而属下未能完成使命!请将军恕罪!”

赵云乍一听这个回复时,还稍稍愣了一下。

他是知道无极这地方,早年最大的豪族,就是甄家,也就是有两个女儿嫁给诸葛兄弟当妻妾的那家(赵云不是穿越者,他当然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甄家和袁家联姻的事)

那都是十二年前的事儿了,当时袁绍都还没彻底覆灭,甄家的嫡系亲族在袁绍统治的末期,就迁到了南方,跟着诸葛家混了。但是还有些旁支远亲,以及联姻交好的外姓,不可能全部迁走,也就留了下来。

后来河北被曹操统治后,赵云抵达幽州,也有听说中山无极这边,有些跟甄家交好的豪强日子不好过,但这种小事他也没上心,毕竟隔了好几层关系了,这些人之前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他就没特地关心过。

直到这次打过来,赵云战前和诸葛瑾一合计,觉得这些人也能利用一下。只要他们肯帮助讨逆,比如劝降了无极乃至周边县城,就都可以给小官做或者给点荣衔。

只是最后实地打到这里,赵云才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还糟糕。这些当年跟甄家关系好的、或者倾向于刘备阵营的豪强,被曹操清洗得那么惨,根本不可能帮他们劝降当地官员,也不可能帮忙打开城门。

这也不怪赵云战前侦查功课做得不够,因为他一路上要解决的县城太多,随机应变,谁能关心到无极这么个小地方?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赵云倒也不是没有预案。

他很快想到,在出征之前,诸葛瑾就跟他推演探讨过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手段,把好几类问题的应对之策都讨论到了,其中有一类,就勉强跟今天遇到的问题相似。

所以稍稍梳理了一下思绪后,赵云很快冷静下来,尝试应对之策。

他首先把无极县本地几户曾经跟甄家关系不错的豪强找来,当面问话:

“城中县令、军司马等人,是否是曹操心腹?曹贼是如何控制他们的?他们的家眷是否被扣在许县?”

那几个已经衰落的原当地豪强代表,纷纷踊跃回答赵云的问题:“县令和军司马都是夏侯惇挑的,确实非常忠于曹家,不过家眷并非扣在许都,而是留在了邺城。

曹操很放心把河北中下层文武的家眷,都交给夏侯惇看管。只有方面重臣的家眷,才会迁去许都,那也是前几年的事儿了,最近一两年听说又渐渐迁到雒阳。”

赵云闻言,下意识点了点头,心中也有数了。

曹操阵营控制属下官员、将领不投敌不叛变,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留人质。从文武官员到士兵,都有扣家属的,只不过按照级别高低,人质的居住远近也不同。越是高级的人质越要留到中枢。

当然,这事儿只能说曹操做得特别狠,但原本历史上,三国各大阵营也都有做类似的事情,只是程度上不如曹操。

赵云当下便没有再强求那些愿意配合的豪强帮他夺城,只是换了个要求:“那你们能找到足够的船,帮我渡过滹沱河么?另外,我军渡河之后,我会分兵沿河搜索,确保数日内断绝滹沱河南北两岸的讯息。

你们久在当地,对情况更熟悉,肯定知道哪些地方容易有人渡河,你们可以派眼线盯着,配合我军封锁,给我军当向导。”

对于赵云这个明显降低了一档的要求,那些苦曹久矣的当地豪强,纷纷表示愿意配合。这些年来,他们虽然政治上地位很低,但庄园还是经营得下去的,各种物资和交通工具并不缺。

加上赵云又是突然进攻,中山郡各地都没有来得及坚壁清野,官府也没时间搜缴船只,民间很容易找到船。

不过两个时辰之后,赵云就得到了一批小船,然后抢渡了如今还没彻底封冻的滹沱河,进入了常山郡境内。

至于无极县城,暂时就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甚至都没追求占领县城,只是控制了野外的主要渡口。

其战略层面的大胆,也算是显露无遗。

过河之后,给赵云当随军参军的田畴,忍不住质疑了一点:“将军虽然能因粮于敌,但如此不顾后路,连渡过滹沱河这样的大河,都任由后方有敌军的坚固据点存留,会不会太过鲁莽了?”

赵云却非常坚定,只是向田畴透露了一点:“这种应对策略,也是我战前和司徒讨论之后,蒙司徒指点所得。

开战之前,司徒就想到了,虽然中山、常山两地,多有主公和我的故旧,相对其他各郡更容易以势迫降。但曹贼留文武、将士家眷为人质的做法,肯定还是会影响到很多人,不敢不战而降。

所以司徒专门想过一个计策,来对付这种情况。而无极、真定这一带,恰恰是最适合实施司徒对策的地方。”

田畴级别太低,所以战前并没有参与这个层面的讨论。只有当诸葛瑾和赵云战前推演过的情况、确实发生之后,需要他去落实执行,赵云才会跟他摊牌。

如果这些推演还没发生,用不到,赵云就宁可把这些高层讨论烂在肚子里。

田畴闻言,果然认真起来,学习欲空前高涨,也变得非常谦虚:“不知司徒当时想到了什么妙招?”

赵云指着面前的滹沱河说道:“我军过河之后,宁可放慢推进,也要在南北两岸,都拉下明暗两道戒备。

明着派骑兵沿河巡逻,找重点渡口搜杀渡河者。暗的可以留下一两个不为人知的小野渡,假装我军不熟当地地理,不知提防,诱敌军报信者渡河,再让暗中监视的当地豪强及时通风报信截杀。

如此,可确保数日之内,甚至十日之内,滹沱河北岸的中山郡真实情况,难以传播到南边各郡。那些还不曾归降我军的曹贼治下县城,要么放弃跟后方联络,要么乖乖被我军截杀信使。

这一招,如果是在别处,我们是短短不敢想的,但是这中山郡和常山郡的郡界,却偏偏恰好适合这么干,因为这儿的北岸,有跟甄家交好的当地豪强配合,而南岸的真定,又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了。

这才可以做到明暗结合,因势利导,北部尚未归降各县的官员、部将,是万万想不到我军会这么干、敢这么干的。”

在战前讨论的时候,赵云就问过诸葛瑾,如果打起来之后,遇到极端情况,需要隔绝消息,让曹贼做出错误判断,该如何施为。

诸葛瑾就提醒过赵云:自古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所以如果单纯靠加强巡逻,不让人渡过滹沱河,那肯定会百密一疏,最后总有人送信过河。

这时候就要虚实结合,故意留一两个小口子,假装我军不了解当地情况疏忽了,诱导敌人从这儿渡河,再设伏灭杀。

田畴闻言,先点头肯定了这个推演,然后又追问:“可是,就算一时隔绝了消息,下一步呢?”

赵云眼神一冷,又略带悲悯不忍地叹息:“下一步么……虽然不忍细说,但也是不得不为之。无非是我们主动散播流言,制造恐慌。

就说我军三日之内,凿穿中山郡全境,一路杀到常山,甚至攻破了常山郡的治所真定。就是因为在中山的北平县、唐县、魏昌县、无极县,一路都有官员、部将慑于我军威势,或是因为感念主公的仁德、故旧之情;或是感念与我的故旧之情,闻风而降,所以我军才推进得这么快。

曹贼听说三日之内,一整个郡被拿下,连带着本不沿边的常山郡都被攻取了一部分要害地带,必然震怒。这时候他们为了挽回颓势,止住连锁投降的浪潮,必然要乱世用重典。

哪怕不会杀了降官的家眷,至少也会挑一些典型监禁,或者是流放。总而言之,夏侯惇肯定会做出一些雷霆手段,来强行稳住人心。而我军要做的,就是把中山、常山丢失的罪过,栽赃到那些死硬不降的人身上,暂时保护那些已经投降了我们的。”

听到这儿,连田畴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虽然是文官,但还是比较淡泊,看得开的,对于阴谋诡计并不擅长。所以乍一听也有些不忍。

“可是这种事情,迟早是会真相大白的……到时候曹贼不会反过来报复么?不会变本加厉残害那些真正归顺了我军的官员家眷么?”

赵云笃定地摇摇头:“不会,这种事情,只要出了一次错,一旦发现冤枉了死硬之臣后,夏侯惇肯定也要挨责罚。到时候,曹贼必须示人以宽仁,对所有陷于敌手的官员、将士,都疑罪从无。最多只是把家眷都先看管起来,但绝不敢再随便惩罚。

这样曹贼控制人心的最大倚仗就会被暂时破解,投鼠忌器。我军后续攻略冀州各郡,遇到‘敌军将领畏惧家眷被惩罚而不得不死战到底’的情况就会大大缓解。这也算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都是战前,司徒和我探讨时推演过的。

你也别嫌这招歹毒,我们这是以暴止暴,宁可曹贼错杀几个死忠于他的官员家眷,也要换取曹贼投鼠忌器,后续不敢再妄杀。”

田畴这才彻底恍然大悟,也就不再提醒进谏,只是立刻干脆果决地执行了赵云的命令,去安排散播流言的事儿。

至于巡逻滹沱河沿岸,暂时隔绝南北消息的事儿,自然还有其他人操持。

诸葛瑾交代赵云的这招,看似跟后世《水浒传》里赚人逼上梁山的歹毒计谋比较像,也跟后世鞑子对付明朝誓死不降的官员时的毒计比较像,但原理上和动机层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诸葛瑾只是为了暂时制造混乱、止住曹贼的恐怖株连,让曹贼投鼠忌器,是为了废掉曹贼的这一手段,属于防御性用计。这一点跟宋江和黄台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而赵云本人,在安排完这些事儿之后,很快就亲自带兵,去围攻自己的家乡,常山郡治真定县。

另外,其实常山郡在滹沱河以北,也还有三个县的土地,分别是行唐县,上曲阳县,灵寿县。从纬度上来说,这三个县的南北方位跟隔壁中山郡是一样的,只是它们都位于中山郡的西边。

当赵云南渡滹沱河进攻真定县时,滹沱河北岸那三个县也等于是被他绕过了。他压根儿没打算用武力去解决那些地方,只要堵住滹沱河玩消息封锁,制造曹军高层的混乱即可。

可以说从头到尾,赵云的目标都非常明确。

赵云匆匆集结好兵力后,就带着万余人直扑真定县城。

回到自己老家后,赵云亲自到城下喊话,还难得地选择了离城更近一些,刚好勉强离开一箭之地多一点儿,确保单兵弩射不到自己就行。

喊话的台词,自然也更加情真意切一些,与其他诸县不同。

除了常规的劝降内容外,赵云还额外虚张声势强调了几点,无非是告诉真定军民,滹沱河北岸各地都已经投降了他,如今再抵抗已经没有前途。

然而,真定县令和守城的都尉,都是曹操阵营精挑细选过的心腹嫡系,显然不可能为赵云所动。

毕竟赵云坐镇幽州也有六七年了,曹操知道自己在河北最大的敌人是谁,对于赵云的老家,当然是最严防死守的。

赵云也没指望能劝降这个别的死硬官员,所以喊话了一阵后,就当机立断让士兵们准备趁乱强攻。

赵云麾下的士卒,纷纷拿之前渡滹沱河时的船筏临时拆卸改造成壕桥,又架设起简易的飞梯,甚至是骑兵改步兵,直接势如疯虎地扑城。

守城的县令和都尉,倒也没想到敌军来得那么快,而且立刻能做好准备瞬间投入强攻,所以防御方连滚木礌石都没怎么来得及准备,灰瓶金汁滚水更是一概没有。

守军只能靠着少量的投掷物,以及标配的弓弩来压制攻城。如果敌人登城了,也就只能靠刀枪近战搏命往回推了。

“赵云居然会以骑兵直接攻城?大意了!我还以为沿途各县,能被他得手的,都是自己意志不坚不战而降的,没想到赵云真有攻城的本事和决心?”

县令直接看得有些懵逼,却也只能机械地拜托守城都尉催督士卒好好死守。

赵云的骑兵纷纷临时转职步兵,气势如虹地往上冲。骑兵虽然珍贵,虽然不擅长步战,但他们的武器装备无疑是精良的。

而且赵云选来登城的都是灌钢胸甲的重骑兵,这些钢质罐头面对敌军的普通武器时,心理优势还是非常巨大的。

剩下没法登城的后军骑兵,也都拿出弓弩对着城头压制放箭,仗着人数的绝对优势压住敌人。同时全军都依照命令大声呼喝呐喊,动摇守军军心。

赵云身边的部将、幕僚,有好多手心都捏了一把汗,唯恐这种强攻会让部队蒙受额外的严重伤亡。

只有赵云神色依然坚毅、冷静,他还低声地给大家吃定心丸:“放心!真定是我故乡,我对这里太熟悉了。而且我当年在乡时,深知有多少人心向于我。

就算曹贼能把县令、把都尉都换了,他还能把士卒、把百姓都换一遍么!肯定很快就会有人响应我军的!”

赵云坚信,在自己的故乡,他可以选择走基层的路线。哪怕驻军有外地调来的,但是辅助作战的民夫、辅兵呢?

果不其然,强攻的战斗持续了仅仅一刻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一群群辅助守城的本地乡兵,以及军中一部分士卒,似乎是被赵云感召,也可能是被血腥的战场杀戮所裹挟,意识到赵云的兵马强悍难敌,还不如加入赵云才有生路。

一些乡兵开始临阵倒戈,还有些正规军士卒丢下武器投降,城头原本绞肉搏杀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赵云麾下的将士奋勇争先,很快杀上城楼,投降的助战乡兵数量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只剩下县令、都尉和一部分家眷在邺城的死硬曹军嫡系,还在那里死战,但很快都被淹没。

那县令和都尉倒是没有立刻就死,他们被砍刺得重伤倒地之后,就被绑缚了去向赵云献功。

赵云看着垂死的敌将敌官,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冷冷地说了几句攻心之言:“希望你们能撑住,晚死几日。也希望你们是真心觉得曹操代表朝廷、没有欺压天子,才死忠于他。

而不是因为担心曹操扣了你们家眷,才死忠于他——因为如果你们是为了后一个理由才死忠于他,你们很快会看到,自己豁出性命去搏的那一点指望,根本毫无意义。

司徒早就想过,让曹贼错杀几人,然后逼得他投鼠忌器,以免人心惶惶。我不在乎此战进取、暂时到此为止,也不在乎在滹沱河边多拖几日。

反正我此次只是尽量把声势闹大,把张郃逼回来就行。我这一路,占两个郡还是三个郡,又有什么分别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