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27章 治蜀大成

舍弟诸葛亮 第727章 治蜀大成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雍闿在乱军之中被杀,叛军几乎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就彻底土崩瓦解。

建宁郡的叛军,本就是靠雍闿一个人的蛊惑和劝诱,以及雍闿家族的势力,拉起来的。现在叛乱的正主都被灭了,还有谁能找到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

如果是原本历史上,十几年后诸葛亮来南征时的情况,那就算雍闿死了,好歹还有孟获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能继续割据当土皇帝而战。

但是这一世,平定南中提前了整整十四年,孟获如今还不是一个四十多岁、威望赫赫的蛮王,而是一个才二十七八岁年纪的部族夷帅。

十四年的时间差,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提前了那么久,孟获现在的个人威望,根本撑不起局面,雍闿一死,就等于南中彻底没人敢再反抗诸葛亮。

更何况在雍闿之前,已经有朱褒、高定这两个血淋淋的教训了。

雍闿是午时三刻左右被杀于乱军之中的,午时末,甘宁就已经控制住了战场,开始收缴降兵的武器了。

又经过两个时辰的打扫战场,入夜之前所有成建制的敌军都已被俘虏,剩下四散逃跑的,一时也没有办法,总要抓个好几天。

不过好在雍闿的部将鄂焕,以及孟获和其他几个被蒙蔽裹挟的夷帅,也都在率众投降之列。如此一来,也能确保控制住绝大多数乱兵。

孟获被搜缴了武器之后,就被人绑了双手,由甘宁、周泰亲自监视着押到诸葛亮面前,接受诸葛亮的问话。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边打量着孟获,一边先吩咐甘宁:“兴霸,你且分兵一半,先持雍闿首级回围城营地,若是今夜能劝降滇池县最好,如果黑夜中敌军拒绝交涉的话,就明早再说。这里留下幼平看着就行了。”

甘宁非常干脆地接受了命令,这就翻身上马,整兵回营。

这处战场,距离滇池县城还有三十多里路呢,赶回围城大营都得半夜了。

甘宁马不停蹄赶回去后,连忙派人拿着雍闿的人头去城下喊话劝降。

但城头守军,果然因为黑暗中看不清楚,无法分辨雍闿的首级,觉得这是诸葛亮的诡计。雍闿的儿子雍熙亲自督战,下令弓箭手乱箭放射,甘宁派去劝降的骂阵手们也只能顶盾撤退,等明日再说。

另一边,诸葛亮在分派完甘宁的差事后,就好整以暇地专注于敲打孟获。

他用羽扇敲打了几下孟获的肩膀,用悲悯的语气唾息:“朝廷对南中百姓轻徭薄赋,只收特产贡物,不收算赋、田税。

还特地开了榷场,有官营的商队贩卖井盐、铁器、蜀布给你们,只问你们收些皮革、牛筋、胶漆、药材等物。

如此仁至义尽,尔等为何还不知足,居然阿附雍闿叛乱!如今族中青壮都被我军俘获,可愿接受朝廷的改编!”

孟获此前并没有见过诸葛亮,如今才在这种场合下第一次相遇。

刚才他看到诸葛亮的仪表时,还有些恍惚。没想到如此俊朗挺拔儒雅的人,说起话来却是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层层递进。

孟获本就口拙,一时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憋了半晌,才下意识地羞愧认罪:

“我等蛮夷,素来不愿汉人官府管束,之前又被横征暴敛之官侵轧。太尉与令君改行仁政,我们也算不明白……就是想能尽量自治其土……如今甘愿服罪!我等也是被那雍闿蒙蔽了!”

孟获说来说去,无非是强调他们南蛮人没文化,汉人调整了统治策略后,他们也算不明白账,不知道到底是真让利了,还是有别的阴谋。

但南蛮人也有一点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跟汉人玩脑子玩不过,就想着不玩,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另一方面,他们基于朴素的经验,总觉得汉人所谓的仁政,最多也就是一时的,说不定就是为了笼络人心而装的、演的。

认为一旦南蛮人放弃了自己管自己的权力后,汉人设置了流官,慢慢渗透进来,将来说不定还会把之前的惠民之政慢慢收回去。

当然了,最后这一两点考虑,如今孟获作为阶下囚,都被缴械绑缚了,肯定不敢说出来,也就只是在心里想想。

诸葛亮何等样人,他当然也不用指望孟获亲口说出来,只要观其神色,察其语气,就能看出来。

诸葛亮也不会故意全盘点破,免得双方面子上都不好看。他只要对方服罪认罚、他也能为朝廷立起威来,就足够了,何必彻底撕破脸呢。

于是诸葛亮就只是当着其他几个被俘的部将、夷帅的面,看似声色严厉,实则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地训诫道:

“你们蛮人算不明白,就能觉得官府的仁政不是仁政了么?自己无知浅薄,害了族中健儿!至于担心仁政不能持久,只是一时诱骗,就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该从重治罪!”

孟获虽然相对愚钝,但听了诸葛亮最后那半句话里的“本该”二字,也恍然了。

本该治罪,那不就是说表现好就可以赎罪了么。

孟获连忙抓住机会,一边磕头认罪,一边象征性求问:“远人愚钝,今日方知令君言而有信,古今罕见!实在是后悔得很!既然令君说朝廷的仁政,能一直持久下去,却不知我们南中儿郎给朝廷当兵,军饷可能一直足额全发、不受克扣?”

孟获问出这个问题时,旁边还有俩被押着跪着的夷帅,内心不由为他稍稍捏了一把汗。心说诸葛令君都给了将功赎罪的机会了,怎么还讨价还价呢?

但只有孟获自己知道,这个稍微讨价还价一下的姿态,对自己是有益无害的。

既然诸葛令君急于在南中宣扬他的言而有信、朝廷绝不会朝令夕改。

自己这么一问,等于是给了对方证明自己权威性的机会,诸葛亮又岂会深责他?算是捧哏。

只有问那些没准备兑现、也没准备足额发放军饷的喝兵雪无信之徒,他们才会破防。

果不其然,诸葛亮听说这个问题后,只是微微故作勃然变色:“浅鄙之徒!真是夏虫不可语冰!太尉治军,何曾有欠饷之事!”

不过,诸葛亮放完话,也并没有深责孟获,只是拂袖而去了。

那姿态,也就跟菩提老祖敲完猴子三下脑瓜之后拂袖而去,差不多洒脱。

其他夷帅听了诸葛亮的敲打,也并不惊怖,反而被诸葛亮朦胧描绘的“只要有人肯去当兵,就能足额发饷发赏”的景象唬住了,一个个愈发懊悔自己之前的愚蠢多疑短视,不愿意相信该信之人。

诸葛亮希望借助南中青壮充实兵源的图划,也潜移默化地搬掉了一大块主要障碍。

过几天,他就可以顺水推舟,先把投降的俘虏甄别一下,优中选优,先把最适合充军拉去北伐的人挑出来,好好重新训练整顿军纪,再徐徐使用。

在诸葛亮原本的设想中,南中地区的南蛮人口,相比于当地原本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就已经确实有些过多了。

南中的可耕地太少,山地太多,南蛮人原本也不掌握很多汉人才懂的山地作物种植技术,要不就是闭塞落后,没人从汉地引入高产的山区作物种子。

所以,不管未来南中可以开发成什么样,生产力有没有提升,至少眼下一两年内,甚至三五年内,把南中人口迁出去一部分,是绝对没坏处的。

走了的人可以被刘备阵营直接征召当兵,而留下的人口也足够种田和开荒所需的劳力了。

等过了几年,这里引入了更多先进的生产力,无论是山坡地的开垦,还是新的捕鱼技术,抑或双季稻,或者薯蓣之类的山地高产作物的引入,或者茶叶这样的山坡地经济作物。到时候当地劳动力的需求潜力大涨,人口不够了,可以再从汉地迁汉人过来补充的嘛。

而且到时候或许就已经天下太平,人口重新进入快速增长期了,把汉人迁过来,也好缓解蜀地的人口压力。

蜀地现在当然没有人口压力,经过汉末之乱,哪怕是受破坏程度最浅的益州,人口也不至于超出田地承载能力。益州北部的汉地各郡加起来,也就三百来万人不到四百万。

但过个十几二十年,说不定益州就会第一批恢复到人口富余状态。

诸葛亮这一抽一补,既打了时间差,又改变了南中的人口结构,虽然稍稍折腾了点,但却是经过严密筹算的。

后世明清之际,靠着往西南边陲大量迁移汉人,才配合着完成了改土归流。

诸葛亮现在却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促进了这一进程。

当然,要想最终大成,把如今的西南夷地区彻底归化,肯定还需要长期的经营。

……

诸葛亮敲打了一番被俘投降的蛮王、夷帅,又趁机宣扬了朝廷的征兵政策、足额发饷发赏的信用度。

短短一夜之间,俘虏和降军的人心,就得到了极大的安定。

次日一早,诸葛亮留下张任,继续往南搜捕昨天上午溃散的士家军残兵,而让周泰带兵一半,押着俘虏们回滇池县围城大营。

分别之际,诸葛亮给张任也另外下达了几条细致的指示,要求张任可以往南一直接收建伶、双柏二县,直到推进到仆水(红河)沿岸。

在这一行动中,如果陆路不好走,或者运输困难,可以联络之前秦臧县那边的友军驻防部队,让秦臧县守军搜集提供船筏——

如前所述,诸葛亮最后围攻的连然县和滇池县,并不沟通红河,但再之前的秦臧县,则是位于红河北岸的一条支流沿岸的。从那儿坐船顺流而下,可以汇入红河干流。

而士燮的老巢,就在红河下游沿岸,只要能抵达红河岸边,集结一下部队,再顺流而下,就可以彻底把士燮干掉。

当然,就算诸葛亮昨日歼灭了士燮的两万援军,他在交趾郡肯定也还有预备队,所以光指望张任带几千人肯定是干不掉士燮的。

诸葛亮给张任的任务非常有分寸,就只是让他追残敌抓溃兵俘虏,只要推进到红河岸边,然后就能就地转入防御,然后等待后军集结再一起动手。

张任生性谨慎,对这个安排也完全没有异议,保证严格遵照执行。

安排好张任后,诸葛亮带着周泰缓缓北归行军,走了一个上午,便回到滇池县围城大营。

诸葛亮赶到的时候,甘宁又比昨夜额外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所以一看到令君回营,甘宁就神色欣慰地来献功。

诸葛亮都还没回帅帐坐定,甘宁先拿出另外几颗人头,已经薄薄腌了一层盐了,装在木盒子里,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地上。

“这些都是何人?”诸葛亮虽然有点猜测,但还是决定明确问一下。

甘宁得意卖弄:“这个首级,是雍闿的长子雍熙的,另外这几个,也都是他的子侄。昨夜因为天色昏黑,敌军不能分辨,没有立刻归降。这几个姓雍的,居然还指挥城头弓箭手放箭。

还好今日一早,天光大亮之后,末将又派人去骂阵劝降,还用长杆挑着雍闿首级,还让几个归降的夷帅去喊话,又摆出要强攻的架势,把云梯都推到了阵前。

城中守军这才终于恐惧悔悟,有部将在城头高呼愿降。结果雍家那些子侄,就跟动摇愿降的部曲厮杀自乱了起来。

那些监军的雍闿子侄,都是被乱军所杀,我军根本就没脏了手。末将觉得这样也好,既灭了叛贼之门,又不用亲自动手。”

诸葛亮听着听着,这才眉头渐渐舒展。果然甘宁只是让他等了一夜,第二天还是顺利把滇池县城劝降了。

这里作为雍闿生前的核心老巢,整肃和清理肯定也是必须的。诸葛亮让甘宁、周泰好生清查城内,三日之后诸葛亮本人要入城巡视,整顿安抚民情。

另一边,张任也顺利一路南追,从滇池县经建伶县,最终抵达红河岸边的双柏县,数日之内,又累计抓获了数千名之前滇池决战时逃散的交趾郡兵。

建宁郡境内的战事,最终持续到了二月中旬,后来甘宁又花了一两个月,才完全接收各县。

另一边,周泰在滇池县周边稍稍安定后,就被诸葛亮分派,把大部分抓来的俘虏都留下,但也要带少部分忠诚度高的、适合培养的南蛮兵,跟随汉军主力一起南下。

周泰领命后,按要求稍作筛选,选出南蛮兵五千,汉军一万五千,累计两万人,前去增援张任。

二月下旬,周泰和张任做好了万全准备,顺着红河而下,扑向交趾郡治龙编县。

身在龙编的士燮当然知道上游发生了变故,但他也没得选择,已经无路可逃。

只能靠大败之后剩余的弱旅,全力死守龙编县、贲古、进乘数县。

不过这种抵抗,显然已经无力回天,只是多拖延了些时日罢了。

汉军三月上旬抵达龙编县,又围攻城池一个半月,所有攻城武器也都得就地现打造。

最终,周泰于五月初攻破龙编县,而士燮则是在试图突围的乱军之中,遭到张任的设伏狙击,被乱弩流矢射死。

士燮死后,诸葛亮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分兵把交趾各县都跑了一遍,调整设置官职,宣扬德政待遇。

至此,南中四郡与交趾郡,彻底落入刘备阵营之手。两地的兵源和特产,也都被诸葛亮掌握,并高效利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