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26章 一统南境

舍弟诸葛亮 第726章 一统南境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果然还是主动南下迎击我军了,这一战终究还是躲不掉么。”

滇池县城南三十多里的一处山谷口,士壹和士兄弟带着两万多交趾援军,以及一路劝诱裹挟来的助战蛮兵,昨夜便行至此处,然后草草扎营,歇了半夜。

没想到今天天还没亮,诸葛亮就带着围攻滇池县的汉军主力,舍了城内之敌,南下迎击远道而来的交趾援军。

士壹和士两兄弟见状,也只能摇头苦笑,无奈准备应战。

按他们的本意,肯定是希望诸葛亮先强攻城池,与雍闿耗到两败俱伤,再由交趾军这支第三方势力进场,坐收渔利。

但雍闿在此前的数轮求援信中,都提到建宁军已经岌岌可危。说诸葛亮在滇池县围城战中,大造各种犀利无比的攻城器械,一旦再次临城,守军绝对扛不住。

士家的援军怕局面玩脱了,才不得不加快赶来战场,硬着头皮参加决战。

不过饶是如此,作为这支援军主将的士壹还是非常谨慎,越靠近战场就越稳扎稳打,一开始每天推进五十里就扎营下寨,最后减慢到一天只行三十多里就下寨。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给敌人直接在旷野上拦截、野战的机会。确保就算诸葛亮要来“围点打援”,他也得强攻攻交趾军的营地,而不可能在平原上逮住交趾军。

当然,士壹这几日扎的那几座营寨,都不算坚固。因为他也不能预料走到哪一步时敌人会过来迎击,他也不能无限制地浪费资源。

今天他凭借的这座营寨,是昨晚临近半夜才草草扎好的,当时只是搭了点帐篷供军官和嫡系精锐歇宿,其他大部分普通炮灰士兵甚至还得露天睡觉,所以更谈不上构筑防御工事了。

也多亏了南方向来炎热,尤其后世昆明附近号称春城,正月里也完全不冷,士兵们露天毫无遮蔽地睡觉也不要紧。

大部分将士们睡觉歇下之后,只有少数巡夜的士兵继续简单加固一下营地,直到今天早上,也不过草草拉了一道歪七扭八稀稀疏疏的竹栅栏。

因为栅栏不够密集,竹桩之间只能用草绳草草打结连缀一下,完全谈不上防御力,但好歹比在平原上打遭遇战强。

战争永远不可能按照任何一方的计划进行,想得再好,敌人总会想方设法谋求一个对他更有利的战场环境、交战时机。

何况士家兄弟的对手是诸葛亮呢。

……

大约卯时末刻,士家军以逸待劳,在最后仓促加固了一下营防阵地后,便等来了汉军的进攻。

滇池县城,大约在后世的昆明市区,而此处战场,大约位于后世昆明的晋宁区,这是一片滇池南岸的谷口盆地,再往南就是后世的玉溪市。

后世多条连接昆、玉的高速公路都从这些谷道里穿行,可见这儿的地形确实适合行军翻山,士家的军队选择走这儿增援雍闿,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战场的东西两翼都是高山,部队也无法展开和迂回,战场正面是一片北宽南窄的喇叭口。南侧是山谷口,北侧濒临滇池,汉军就贴着滇池东岸南下赶到战场。

甘宁居中、张任在西、周泰在东,汉军老远就分成三股箭头,拉开了一个比士家军更加宽大而单薄的正面,摆出一上来就要全面进攻的架势。

“看这样子,莫非诸葛亮连答话都不准备跟我们答话,就要直接强攻了?他把进攻的正面拉得那么宽,是准备齐头并进么?为什么不选择专注于一点,先撕开我们的营防呢?”

士壹站在营区东侧一处高坡土台上,眺望了一会儿敌情后,就忍不住用商量的语气,这般跟弟弟分析。

士听后,顺势提出一些建议:“既然兄长担心诸葛亮齐头并进,那我军何不主动出击,集中全力往北突击,直插到滇池岸边、截断敌军?

敌军人数看起来并不如我军众多,还敢把战线正面拉得如此之宽,那么敌军阵势的厚度、纵深必然不如我军,截断他们难度应该也不大。”

诸葛亮这次带来的军队,总人数是不少的,还有甘宁部最近才悄咪咪赶到前线。

但是今日之战,诸葛亮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兵力都派出来迎击士家军。他还得稍微留几千人守家守营,避免围城营地这个老巢被雍闿狗急跳墙偷了。

而士家军一路上还劝诱蛊惑了不少当地夷帅蛮王的武装作为仆从军,所以单从此时此刻的正面战场上的人数来看,士家军还略微占优,只不过这其中有多少炮灰鱼腩,就不好说了。

从军事常识而言,人少的一方,拉出的阵型宽度就该比人多的一方更窄,这样才厚重。如果已经人少了还拉得很快,纵深方面就会单薄如纸。

但诸葛亮却偏偏不按军事常理出牌,就是这样沿着滇池东、南两侧的湖岸逶迤而来,摆出要先包抄出一个宽大进攻正面的姿态。

哪怕阵势看着很单薄,似乎士家军只要主动往北一扎、就能把汉军拦腰截断,诸葛亮也丝毫不以为意。

士壹感受到了相当强的诱惑,也被弟弟的怂恿闹得有点动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冷静。

“诸葛亮诡计多端,说不定这就是他主动诱敌的伎俩!就是想勾引得我军沉不住气,转守为攻,那样他就不用来强攻我们的营垒了!

我们一定不能中诸葛亮的诡计!不管敌军看上去多狂妄、他们的阵势多单薄,我们都要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就等着诸葛亮主动来攻!”

士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四弟还能说什么?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于是,汉军就这样大大方方,在敌军阵前不过两三里的位置上,沿着滇池南岸横掠过阵,充分机动到位,并且机动到位后还能重新微调阵型,把部队整备到一个最佳进攻姿态。

然后,甘宁才居中出马,左右两翼周泰、张任也身先士卒出马。来到阵前弩箭射程之外后,甘宁便带着骂阵手,对士家兄弟就是一阵鄙夷嘲讽。

“士壹蠢物!你又中了我家诸葛令君的计了!征西将军甘宁在此!尔等无能匹夫还不快快受死!

区区雍闿,我家令君要杀之实在是易如反掌!要不是想着你们士家盘踞险远、千里远征不易,我们也不至于非得暂时留下雍闿的狗命为诱饵、在这里等你们上门送死!”

士家军不少人刚才就已经隐约看到了远处的“甘”字旗号,只是天色还未彻底全亮,隔得太远视野不好。而且就算看到甘字,一时也不能确定对方是谁。

现在听甘宁自报家门,还有一堆骂阵手帮着鼓噪呐喊,士家军上下果然有些慌乱。

因为他们之前得到的情报,只说诸葛亮带着万余兵马来南中,并没有说甘宁那一路大军也来了。

现在都临门一脚了,听说敌军战力陡然翻倍,不少军官难免生出中计胆怯之心。

尤其当这种“你们又中计了”的事情,被甘宁当众喝破,士家军就更动摇了。因为哪怕有相对冷静的人能控制住自己,但他们也会忍不住想“那些袍泽、同僚有多少人会因为这一点而恐惧”。

这种猜疑链只要在临阵之际蔓延开来,效果就是非常致命的。

你自己可以不怕,但你怎么保证你身边的人也不怕?

而甘宁显然也很会掌控节奏,并没有在骂阵后立刻发起冲锋,而是持续让各部耀武扬威骂阵,足足挑衅了小半炷香的时间,然后才发起全面冲锋。

这也是诸葛亮战前交代他的——如果刚骂完、刚说了己方的倚仗,然后就立刻冲锋。那么敌人也会被热血和本能的应激反应所驱使,硬着头皮先干再说,不会冷静下来想一想。

就是要稍微给敌人一点猜疑、思考的反应时间,让攻心的效果稍稍发酵,然后再以迅猛的攻势证明和扩大这种恐惧的合理性,才是攻心效果最好的。

小半炷香的时间差,是最合理的发酵时长——这是诸葛亮多年总结、精算出来的经验。

“杀!自立之贼,必遭天诛!”

“助曹为虐,必遭天诛!”

“降者不杀!”

甘宁铁戟一招,便带着数百骑,以及后续的刀盾兵、斧盾兵一起冲了上去。两翼的张任、周泰也是几乎同时杀出。

南征的汉军,几乎没有配置长枪兵,只有少部分的戟兵,这也是为了适应南中的山地战环境。所以今日的攻坚,也都是以刀斧、钉锤配盾的士卒为主力。

好在对面的营垒防御设施也不太坚固,而且敌人也多是持盾短兵,双方都没有兵器长度的优劣势。

士家军作为防守一方,倒也能临阵放出三四阵箭雨,不过南中湿热,弩弦不耐久也容易失去弹力,所以同样是用弓作为主要远程武器。

士家的士兵还不擅长淬毒,就指望普通步弓的物理动能穿透汉军甲胄,就实在有些为难了。

甘宁周泰等部,就硬生生顶着这三轮箭雨,很快冲到了近前,付出的伤亡也不多,双方立刻进入了惨烈的肉搏。

士家将士用的兵器质量,也就比南蛮人略好一些,但是比曹刘这两大当今顶级势力,肯定是相去甚远的。

他们被刘备打得缩在交趾也有好几年了。中原惨烈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科技升级,也跟他们无关。

这种“离线模式”下待久了的诸侯,在重新连回中原争霸模式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士壹倚仗的,主要是那两道用草草削尖的竹子构筑的栅栏,有了这些防御工事,他才能勉强和甘宁、周泰一战。

但随着汉军士兵冲到近前,夹钢法锻造的沉重长刃战斧大开大阖猛劈挥砍,区区竹子构筑的栅栏,以及栅栏背后依托防守的交趾士兵,无不被砍得七零八落。

碗口粗的竹子,在沉重的夹钢战斧面前,砍起来简直再顺手也没有了。连带着交趾兵手持的木盾、藤盾,也经不住兼顾沉重与锋锐的战斧劈砍。

短短一盏茶的工夫,士壹就被汉军三路尖刀一般的猛攻,打得目瞪口呆。

直到这一刻,他才理解诸葛亮为什么敢让甘宁、周泰、张任把战线正面拉得这么长,分进合击同时攻击士家军营垒的三个方向。

因为汉军根本不在乎士家军那点营垒防御工事,不在乎多突破几处防御工事所需付出的劳动。

这种竹子栅栏,几斧头就砍开了,也不需要攻城武器。

士家的士兵,看着敌军如此这般势如疯虎地攻势,哪里还抵挡得住?

陷入混战之后,甘宁、周泰等猛将愈发如鱼得水,挥舞着兵刃、带着亲卫骑兵,在人群中疯狂砍杀。

此次南中战役,诸葛亮带来的骑兵数量虽然不多,甘宁等大将每人麾下也才分配到了数百骑,主要是骑兵不适合南中丘陵山地密布的战场环境。

但是,今日这处滇池盆地战场,相对还算开阔平坦,也适合骑兵发挥。而敌人因为少用长枪,都是短兵加盾,对骑兵的威胁就更小了。

甘宁只带了数百骑,就恰到好处地发挥出了巨大的冲击力,乱冲乱砍几乎没人能伤到他。

血腥的绞肉砍杀只持续了小半个时辰,远道而来的士家军就有些撑不住了。

周泰虽然受了点小伤,但硬生生挥刀疯狂砍杀冲突,杀穿了敌军左阵的核心,一刀剁了敌军副将士。

士壹眼看着周泰杀入四弟的旗阵,虽然因为隔了一段距离,一时无法确认四弟的生死,但当他看到旗帜被砍倒时,还是内心颇为惊惧,立刻开始懊悔、想要跑路。

甘宁已经杀到他面前不远,士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惧,终于拨马就逃。

汉军随后掩杀,猛攻不休。

两万多交趾兵,行军赶路将近一个月,好不容易到了滇池盆地战场,只打了一个多时辰,就彻底崩了。

这赶路和登台的时间成本对比,简直比国足都不如。

甘宁杀穿交趾兵中军时,没看到士壹本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还想继续追杀。但后军诸葛亮却让人鸣金,甘宁这才猛醒,连忙就地止住攻势,开始收拢部队、重新集结列阵。

诸葛亮也很快派人来说明了情况:“雍闿的主力,已经出了滇池县,列阵南下,就快逼近战场了,令君命你们立刻返身接战,杀退雍闿。

务必要趁着雍闿知道士家军已经崩溃之前,死死咬住雍闿,不给他反悔撤军的机会!这边打扫战场追俘残兵的任务,等战退雍闿后再说也不迟!”

甘宁、周泰等人当然也知道轻重缓急,这种时候,抓俘虏扩大战果完全可以放一放,解决了正面战场再说。

反正也不差这几个时辰,打散的士家兵不可能逃回交趾的,这一路至少要走大半个月呢。

甘宁、周泰、张任各将很快重新收拢部队,尽量列阵应敌。

而还没等他们做好全部准备,从背后掩杀而来的雍闿,已经发起了冲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任何时候,战争都不会完全按照任何一方设想的剧本演下去,敌人总会尽量想方设法多占点优势的。

诸葛亮设想的计划固然很好,先南后北,打崩一方后再返身迎击另一方,但实际操作上,部队打红眼了要收回来,肯定会比预期慢些。

好在诸葛亮打士家军时,也不是全部压上,他还留了点预备队,随时准备迎击新出来的意外威胁,所以也不至于被雍闿占了便宜。

雍闿很快带着鄂焕和孟获,足足两万多人马,对着汉军的后方发起了冲锋,与返身接战的汉军绞杀作一团。

汉军也没时间喊话,没时间告诉敌人“你们中计了”来提前打击敌人的士气、动摇敌人的军心。

双方就这么毫无花哨地硬碰硬砍杀作一团。

刀斧钉锤互相猛砍猛砸,浴血搏击。

南蛮兵的弯刀挥割到汉军士兵的布面甲上,把麻布彻底划开,但最终也只能在钢片上留下一道擦出火星的划痕。只有钉锤勉强能靠着冲击动能,对汉军布面甲士兵造成伤害。

而汉军的挥砍,对南蛮兵来说,只要砍实了,招招都是致残致命的。

雍闿凭着一口血气之勇,加上孟获等人的蛮勇猛攻,最初也勉强跟汉军砍杀了个势均力敌。

但随着甘宁、周泰、张任渐渐把战力投注到北线战场,整顿好了战阵队形和纪律,南蛮兵的冲击力很快就被消弭了。

南蛮兵的无能狂攻,最终化作黄河碎浪一般,拍击在中流砥柱之上,然后消散无形。

“士壹已被斩首!交趾军被全歼了!雍闿狗贼!这不过是我家令君勾引你出城的计策罢了!你又中计啦!”

随着汉军渐渐扭转局面,甘宁等人也渐渐有余暇乱中组织呐喊攻心。

而且猛攻过来的那些南蛮兵,自己也能渐渐发现南线战场上、刚才还在血战的交趾援军,现在似乎已经没动静了,敌人的背后似乎也再无威胁。

事实胜于雄辩,当越来越多的南蛮将士意识到士家的援军完蛋了之后。他们救援友军、合力击败诸葛亮的那口勇气,也就彻底散了。

甘宁等诸将奋勇冲杀,把雍闿和孟获的兵马切割成好几块,大批大批被分割包围的南蛮兵眼看大势已去,只能是崩溃投降。

雍闿本人,也在这场耻辱性的大败里,被杀死在乱军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