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17章 法孝直弹指定越嶲

舍弟诸葛亮 第717章 法孝直弹指定越嶲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甘宁突然罹患热带病,多多少少还是打乱了一点诸葛亮的节奏。

诸葛亮手头一时没有合适的新主帅人选,也就暂时把这事儿搁下,先将工作中心挪回益州北部各郡的内政和春耕劝农上。

顺便也操心整顿一番牂牁郡的战后建设、徭役规划、道路航运整备。

反正对越嶲郡的整合,至少也要拖到五月初,等春耕农忙季彻底过去。而如今才二月,还有的是时间。

刘备彻底接盘刘璋的势力,是建安十二年的事,而如今已是建安十五年。

也就是说,眼下已是刘备阵营控制蜀地后整整三周年、经手第四次春耕了。

按照诸葛兄弟当初定下的规划,去年益州就有过半水田推广了林邑稻,一年两季。今年自然是全境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种上了。

劝农增产的工作,也终于推进到了最巅峰。整个二月和三月,益州各郡的农政官,全都忙得不行。

诸葛亮亲自抓吏治,落实劝农。偏远各县缺乏农技人员、缺乏技术经验和配套生产工具的,诸葛亮都见招拆招,针对性落实解决。

犍为郡的火气井炼钢厂,日夜开工,工匠轮番苦干。

炼钢厂周边,民间自建自营的铁匠铺、农具工坊,也是每个月都会新开张好几家。产出的钢铁农具和其他新生产工具,都能畅销、热销,有多少就卖掉多少。

益州全境推广林邑稻,带来的农业生产需求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再加上这几年兴修水利、整顿航运、整备道路的耗费,多少增产的生产工具都能立刻卖完。

产业链起来后,民间“重手工业”的兴趣也不再仅限于炼钢和打造钢铁器具,而是把其他配套的简易机械产业都渐渐覆盖到,就沿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最后形成了越来越复杂和专业的分工配合。

整个后世自贡县、内江县的地界上,这几年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迅猛,甚至都蔓延到了靠近后世宜宾、泸州等地。

随着产业配套越来越专业和复杂,加上官府也有强烈的自上而下大规模推动新农业技术的需求,犍为郡境内还出现了很多官办的“技术培训庠序”。

这些庠序也不教四书五经,就只是教简单的农技应用、和其他无需保密的新式生产技术。培训的对象,既可以是各地的农政小吏,也可以是民间自发的好学之人,甚至欢迎地方豪强家族派人来学习。

这种培训的费用也非常低廉。有官方身份的小吏,自然会有相应的官府承担费用。豪强大族派人来学习,自然需要家族给够钱。

而对于民间来自学的,如果不想给钱、给不起钱的话,白白旁听也可以,无非就是没有上手实操的机会,只能看。

毕竟很多生产技术类的经验,光看是看不懂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此梯度严密的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制度,还有官府作为托底和背书,才确保了蜀地短短三年之内,新作物和新农业生产方式能全面推广。新式的制盐冶铁和水利营造技术,也快速得以铺开。

二、三两个月很快在繁忙中过去。益州全境的早稻春耕播种,也非常顺利地落实了。

诸葛亮预计,今年益州的粮食总产量,能够比去年再增长一成多,甚至两成。

而随着主要水利工程修缮完毕,今年需要兴修的水利、征发的徭役,也会比去年少一些,相应的徭役耗粮也会减少。

所以今年的秋粮将会大笔结余,到时候冬天正好对南中全面用兵,同时还能补贴明年可能会开始的北伐。

时间转眼来到建安十五年的四月。

按照之前定下的时间表,对越嶲郡的掌控行动,也就剩个把月的准备时间了。

于是,四月中旬的一天,诸葛亮在听取完今年的春耕劝农工作汇报后,便离开了成都,南下前往蜀郡与犍为郡交界的南安县(今乐山)。

诸葛亮去南安,一方面是视察一下法正在南安县那边,战前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另一方面,也是跟法正商讨一下平定越嶲的最终人事安排。

从二月份开始,法正就被诸葛亮调到了南安暂驻。

因为那地方将会是未来对越嶲用兵的出击基地、兵马和粮草都已经提前聚集到了此地。至今法正已经在那里干到第三个月了。

得知诸葛令君要来视察工作,法正当然也不敢怠慢,提前就做好了迎接准备,还特地突击赶工了一些进度。

……

十二日这天,诸葛亮的船队抵达南安,

法正提前北上数十里,在岷江边的码头迎候。

诸葛亮看到法正走那么老远、在原先的旧码头迎接,就知道岷江和沫水河口的航道整治还没完成,暗流和漩涡的问题,依然存在,掐着这条蜀郡水运的大动脉。

岷江和大渡河河口的航运条件,可以通过人力兴修水利来改善,这个思路,也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提供给他的。

诸葛亮自己都没评估过具体的工程量,之前也没操持过这样的水利,所以一切只能是边干边评估,慢慢克服实际困难,谁也不知道最终到底要投入多少。

而诸葛瑾能有这个把握,那是因为他知道后世唐朝的时候,修乐山大佛刚好把附近的山角凿了一下,把原本锐角交汇的河道变得缓钝了一些,不至于对冲湍急。

他觉得唐朝和东汉的施工技术没多大代差,何况如今二弟治理下的蜀地,各种工商业和技术大发展,生产力水平早已非原本历史同期可比了,上一点唐朝的工程,也不算步子迈太大。

现在诸葛亮力推此事,也不过是本着对大哥的无条件信任,觉得肯定能行。只要控制徭役的投入节奏,确保人力和钱粮工具的耗费速度循序渐进,也不急着出成果。

观察了一番岷江的水文,上岸之后,诸葛亮就轻松地跟法正闲聊,随口询问评估进度。

经过两个多月的劳作,法正虽然还没拿出决定性成果,但也试出了深浅,大致估算出了整个工程的规模。

他实事求是地说:“按照去年修复都江堰的徭役人力投入规模的话,大约还要两到三年,才能彻底解决岷江和沫水交汇的漩涡之患。如果非要加快的话,那就得重征徭役。

这两江能在此处交汇,本就是被这座乐山所阻。因为乐山的北角突兀、坚硬,千万年来被沫水冲刷都没消磨掉多少,所以沫水和岷江水在此迎头对冲,极为湍急。

我让力役挖掘了一两个月,总算知道这山角究竟有多难挖,挖掉表层的浮土之后,内里都是玄岩。”

法正一诉苦就有些停不下来,把这两个月遇到的困难,全都详述了一遍。

四川西部也算是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花岗岩玄武岩的山体很常见,乐山也不例外,法正这次就是碰见了硬茬。

如果按照原先的旧施工方法,那就只能学先秦李冰修都江堰那样,烧火泼冷水,冷热交替指望石头崩裂。

好在诸葛兄弟改良了火药,如今的刘备阵营,还可以在石头上打孔然后埋黑火药,争取以较低的成本、把大块山体从岩基上崩裂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施工效率已经比历史上唐朝时更高了,毕竟原本的唐朝黑火药,也没现在诸葛兄弟造的更好使。原本唐朝人要十几年搞定的事儿,诸葛亮让人三年搞定,也算正常。

不过,即使是这么快了,诸葛亮还是非常持重,表示不用急。

他仔细想了想,对法正做出了最新指示:“需要两三年么?那就不要投入太多,每年量入为出即可。

以蜀郡尤其是南安周边数县、每年冬天的农闲人口为限。适合征多少徭役,就铺多大的摊子。一两年内,主公就会重启北伐。

这个活可能到北伐之日都无法完工,所以不适合立刻投入太多,只是让本地冬天闲着的百姓有个事做就好。

蜀地转运不便,一个地方的人力物力要去支援别处,耗费太大。所以我们治理民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量在本地给人力和钱粮找到出路、找到用处,慢一点倒是无所谓。”

诸葛亮这番调整,也算是为乐山这边的岷江和大渡河航运治理,最终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调子,不冒进也不拖沓,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绳。

法正听了之后,也算是彻底吃了颗定心丸,知道令君并没有为工程进度的意外延宕而不快。

他本来就只是来这儿暂驻几个月,顺手帮着起了个头之后,后续的工作也不会由他操心,他后续的工作重点,肯定是平定越嶲。

而这边的水利工程,只要将来接手的人不出岔子,稳健推进,将来成功之日,肯定也会算他法正一份功劳。

毕竟这种事情,都是起头的时候最难,要评估,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等摸清难度后的日常体力活,管理难度会低很多。

放下包袱后,两人并辔而行,沿着岷江走马观花一路南下。法正只是刻意略微控制了一下马速,确保自己的坐骑落后诸葛亮半个身位,这样也不影响一路闲聊。

一路上,诸葛亮问起法正,对越嶲用兵的战前准备、兵力和物资的集结情况。

法正也是对答如流,表示早已提前在南安县城西对岸的远郊,另建了一座大型军营。把所需的军队和物资,都提前集结到了那里。

诸葛亮对这周边的地理很熟悉,所以也不用看地图,只凭空间想象力就能理解。

南安县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口的东岸,而西岸原本是一片没有城镇的荒僻之地,大渡河自西向东注入岷江。

法正这次在河口的西南角另外设立了一个营垒,够大约两万正规军长期驻扎。

军队在和平状态下,肯定不会像战时那样管理严格。

这两个月里,驻军除了每日操练、偶尔也帮官府干一些力役,剩下的时间军纪都能相对宽松些。

将士们有军饷可以花销,也没必要没苦硬吃,大渡河西岸也就渐渐形成了集镇。民间自有商旅过来为驻军提供服务,渐渐带动得大渡河沿岸的商贸也稍稍繁荣了些。

虽然在那里驻军,也会导致一些额外的转运损耗,但也能让军队更好地提前适应环境和水土。因为后续如果进攻越嶲郡,就得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行军。

诸葛亮仔仔细细听完了法正的部署和考量,也非常认同他的做法。

聊着聊着,一行人也到了南安县城。入城之后,法正引着诸葛亮先去县衙,简单摆酒洗尘。

诸葛亮稍歇片刻,才跟法正说起征伐越嶲的具体人事安排。

“孝直,你在南安这边筹备了两个月,颇能掌握军心,体察下情。当初在刘璋麾下时,你与张任配合,也称得上知兵。

这两个月,我也慎重观察过了,兴霸有恙在身,已经回犍为调养。严老将军年高,不宜过于奔波,而且兴霸回去后,牂牁那边也要留人稳定局面,就让严老将军继续就地驻守。

所以此番对越嶲用兵,主公麾下那些积年旧将,就只有周泰、蒋钦可用,其余都得指望刘璋旧部。周泰、蒋钦不读兵书,都无帅才,只可为先锋、副将,不如就让你挂帅领兵,你以为如何。”

法正这两个月在南安,除了民政水利之外,也有操心军事,对即将出征的部队掌控程度还算不错。

所以他对此也是有点预感的,但当诸葛亮最终挑明时,他还是稍稍有些惊喜。

看来主公和令君将来对他的期待,那也是“出将入相”的,希望他能够文武全才。

做参军帮着出谋划策,和亲自挂帅,这两者之间最后那点差距,可不容易迈过去。

法正连忙精神抖擞地表决心道:“令君放心,我在南安两月,对于如何取越嶲,已经心有成算。此事尽管交给我就是了。

我觉得,经过牂牁一役,越嶲这边的蛮部酋首们,应该也心中有所忌惮了。越嶲离蜀郡并不远,朱褒的下场也足以让人引以为戒。

我军对越嶲的平定,或许能以威慑为主,攻城为辅,出其不意,迫降其众。至于此战所需部将,我以为,可让张任担任陆路主攻,蒋钦担任水军副将,由周泰护中军。”

法正也不跟诸葛亮客气,一口气点了三个将领。

诸葛亮说过,主公从其他州带来的老将,如今只剩周泰蒋钦可用,法正就顺势全要了,然后再加一个张任。

张任属于刘璋旧将,正好该拉出来练一练。而且他曾经跟法正合作过多年,知根知底,用着顺手,也不用再特地文武磨合。

诸葛亮倒是微微一愣,没想到法正弄了这么大阵仗:“打一个越嶲郡,需要那么多将领?”

法正连忙解释:“这也是跟我最近琢磨的方略有关,既然要以慑服为主,当然要军威壮盛,才能吓住越嶲蛮王高定等人。

我用兵遣将虽多,但却可以保证用的时间不久。快的话夏收时就能抵定胜局。”

诸葛亮也不由精神一凛:“夏收?那岂不是只有一个半月?好,若是能那么快,多动用些精兵强将,我也就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