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18章 复通蜀身毒道

舍弟诸葛亮 第718章 复通蜀身毒道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法正得到了诸葛亮的充分授权,军事指挥和后勤都能亲自一把抓。

讨伐越嶲郡蛮夷的筹备工作,也得以进一步加快。

不过四月底,法正就做好了全部战前准备,也集结了张任、周泰和蒋钦三将。以及张嶷、马忠等年轻军官。

一次性带兵两万余人,虚张声势号称五万,从南安县开拔,沿着大渡河西进,开始了越嶲征伐之路。

或许会有看官觉得奇怪——那些南蛮夷帅都那么头铁的么?牂牁郡刚刚被诸葛亮派人干掉,其他郡的蛮王夷帅为什么不赶快服个软呢?为什么他们还能被诸葛亮或是法正抓住把柄讨伐呢?

这时候好言好语说几句场面话,应该也能躲过一劫吧?

但这事儿还真没那么容易,一方面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闭塞,尤其是那些地处十万大山中的偏僻地区。

牂牁郡那边的近况,越嶲郡这儿未必那么快知道。就算有一部分人知道了,其余人也未必就相信他们,多半还是将信将疑想继续观望一下。

另一方面,越嶲郡这儿的蛮王夷帅,之前的劣迹其实一点都不比牂牁郡那边少,甚至还犹有过之——

在原本历史上,牂牁郡那边的蛮王朱褒,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好歹还只是事实上自立,名义上并没有敢公然反叛。要等刘备死了之后,才彻底嚣张放飞自我。

而越嶲郡这边的头号夷帅高定,却是一开始就比较自大,他早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就敢公开搞事。还从越嶲郡越境进攻犍为郡的新道县,只是被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派援军击退了。

这一世情况虽然略有变化,但高定也是早在当初刘备跟刘璋争夺成都时,就尝试过越境捞点便宜。

最后因为刘备快速横扫了刘璋、安定了局面,高定眼看没更多机会了,这才仅仅只夺了蜀郡与越嶲郡交界处的牦牛县等地,便及时停手。

牦牛县是大渡河中游的一座县城,也是蜀身毒道北段“牦牛大道”的起点。

从这里往东,都可以走大渡河水路航运一段;从这里再往南,就得离开水路,穿越越嶲郡境内的大凉山山谷,一直可以通到金沙江边,也就是后世的攀枝花一带。

严格来说,在两汉时期,牦牛县一贯是属于蜀郡治下的。高定前几年占了牦牛县后,一直没有交还,诸葛亮忙于整顿内政,也没及时让人去讨要这座县城的治权,这就一直保留下了这条讨伐宣称。

这样的操作,也非常符合诸葛亮一贯的风格。

原本历史上刘备死后,南中各郡皆叛。诸葛亮也是先派人交涉、写信谴责安抚,恩威并施,但并没有立刻武力讨伐,只是保留住宣称,然后内部整顿安定,搞内政种田,足足花了两年,然后才开战。

这是典型的“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政治智慧,先保持斡旋交涉,把宣称的火候养住,等哪天腾出手,想动手立刻就能动手。

挨打的一方,也只能怪自己没眼力见儿,占谁的便宜不好,非要占诸葛亮的便宜,那不是白白给人送宣称么?

……

法正很好地贯彻了诸葛亮的“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文件精神,四月下旬出兵之后,就一路从南安县沿着大渡河西进,直扑牦牛县而去。

因为这段路可以走大渡河水路,所以张任和周泰都可以暂时打酱油,主要是负责水军的蒋钦辛苦一点,要确保行船安全,把大军完整送到牦牛县。

一路上,周泰和蒋钦因为是水贼出身,倒也不在乎大义名分,法正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只管军事执行层面的事儿。

张任毕竟是良家子文明人出身,从启程那天起,他看着法正的做派,就稍稍有些懵逼,总觉得不太对劲。

所以接近牦牛县时,他还忍不住请教:“府君,我军这样悄悄行进,是不是有损王师气度?不该大展旌旗、壮我军威,然后遣使谴责高定,逼他归顺、先礼后兵么?”

法正却不以为意:“什么谴责高定、先礼后兵?你当这是两国交战、还得先宣战才师出有名呢?我们本就是平叛,是夺回我们应得的!

从高定三年前趁乱夺取蜀郡的县城时,他就已经是叛军了,大汉和这个‘西南夷叛贼’一直处在交战状态,还有什么好宣的?

先夺他一个县城,然后打进越嶲境内,等他自己找上门来,再跟他谈!要彻底归顺、让朝廷派出流官和驻军,实际控制蜀身毒道沿途,我们才能收兵!”

法正想得很清楚,要是一开始就先礼后兵,万一对方怂了,指望交还一两个县城就息事宁人、然后高定继续“名义上遵奉刘备,只要越嶲当地的实际治理权”呢?

所以,要防止对方“割肉止损”,必须一上来先闹大,然后逼着对方“要投就投彻底一点,不存在什么投降输一半”,确保朝廷可以彻底实控越嶲的主要要害之地。

越嶲郡面积太大了,诸葛亮和法正从来也没指望彻底掌握山区里的所有部落,那是做不到的。别说东汉时做不到,就是到了20世纪上半叶都还做不到。

但诸葛亮必须确保“蜀身毒道”或者说“牦牛大道”沿途彻底打通,经过的几个县城和下属的乡镇,都控制在官府手上。

张任听了法正的解说,知道法正这是想充分利用宣称,而且也确实名正言顺,他才没再多说。

大义名分的事儿,自己不专业,就别乱建议了。

在这样的基调下,法正的第一战也就打成了一场“偷袭战”。

而且是名正言顺、不损名声的偷袭战。

……

四月二十八日,法正的军队就逼近了牦牛县。

两万多人沿着大渡河而来,补给充分,还能随军携带一些相对轻便的攻城武器。

牦牛这种小县,其实靠飞梯都能攻下来,所以战船上那点东西就足够用了。

高定的守军虽然松懈,但也不至于对大军逼近全然无觉。

毕竟就算你不派出斥候侦查骑兵,只要大军压境,普通的逃散百姓也能带回军情,何况这地方多少也算一个商贸要道。

在法正大军抵达之前半天,镇守牦牛县的高定部将李求承,就从逃回的百姓那儿,了解到了大致的敌情。

这么点时间,也就够紧闭城门、勒令蛮兵上城守卫了。

但想去别处求援,或是动员民壮临时助守,那是绝对来不及的。

李求承也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

半天之后,法正带着两万人,大大咧咧来到牦牛城外的码头。

因为码头上还是有蛮兵守着的,所以蒋钦的水军先派出几艘小船,在旁边寻找浅滩登陆,

登陆士卒在草草集结列阵了几百人后,就急吼吼朝着码头迂回包抄进攻,把守卫码头的蛮兵全部驱逐、跑得慢的都被俘虏投降。

控制了码头后,大船才有条不紊地把张任的主力陆军放下,简易攻城武器也都卸货,朝着县城而去。

守将李求承还想顽抗一下,但牦牛小县城墙极为低矮,连护城河都没有,只有一条干壕沟。

沟底胡乱铺了一堆苦竹签,形成陷坑——就这还是因为越嶲郡全境筇竹产量太丰富,硬竹资源贱得完全不用花钱,随手一割一大堆。

李求承只能指望陷坑体系多挡住张任一阵子,他好让城墙上的弓手多输出一会儿。

但当张任推出越嶲蛮兵从没见过的、带防箭护盾的推土车时,李求承很快就绝望了。

这种在中原战场已经出现了四五年的装备,在越巂西南夷眼里,同样还是首秀。

多少弓箭射上去都是白给,完全阻止不了汉军将一车车泥土倒进陷坑,然后再倒拖着推车缓缓退下来再次装填。

一个半时辰后,壕沟被填出好几处缺口。

然后就是汉军弩手顶着藤盾先上前凶猛火力压制,再轮到轻型云梯临城,布面甲的斧盾兵蜂拥而上,乱砍乱杀。

付出几百人的伤亡后,李求承就很识时务地选择了投降,被汉军士兵绑缚着送到张任面前。

张任并不管这些事儿,只是又亲自默默把俘虏送去主帅法正处。

法正却是足够摆谱,甚至都懒得第一时间接见对方,而是先押着。然后让士兵好好接管了全城、控制了县衙和仓库,再把县衙打扫干净。

等法正亲自入驻之后,才把李求承带上来。

这做派,也确实够法正。历史上他可是跟着刘备进了成都后,就嚣张跋扈,一边疯狂敛财、有人情还人情,一边睚眦必报。

如今挂帅出征,还是这种本来就打算用威慑策略敲打敌人的场合,那就更要把谱摆足,不然对得起他的身份么?

李求承被扒掉兵器甲胄、只着里衣,带到法正面前跪伏着。

法正身边还站着全副武装,手摁刀柄的周泰,一副对方稍有异动就会直接砍人的姿态。

法正拿捏够了对方心态,才箕踞着质询对方:“为何要助纣为虐,帮高定侵我蜀郡地界?如今可愿弃暗投明,协助朝廷平叛!”

李求承已经被张任的攻势震慑住了,知道靠着越巂当地的武装根本无力抵抗,连忙求饶:

“那都是几年前的旧账了,当初刘璋暗弱,又不知好歹,抵抗太尉天兵。我主高定不过是趁机占点便宜。

如今既然诸葛令君派人来讨要,好在这牦牛县城已经被贵军夺回,其余若是还有侵占蜀郡地界的,我等情愿交还,只求法将军饶恕我等前罪,放我们归去,日后自当谨遵号令。”

法正冷冷一笑:“谨遵号令?那你去跟高定说,朝廷会另派越巂郡守,筇都、会无等县的县令、县尉,也都改为流官,从成都派出。

这几个县的守军,也要另外安排,原先的驻军都要另行换防。不过你们尽管放心,诸葛令君会为将士们寻找一个北伐立功的出路的。”

李求承闻言大惊,他没想到之前高定多吃多占的事儿、还要被追查倒算。

他下意识便分辩:“法将军!越巂各县,自古都是高定和其他几部凭力取之,谁能让各部心服,自然为夷帅。我等侵占的土地,如今都已经吐出来了……”

“天下焉有这等好事!做贼为盗的,只要退了赃就够了么?那还要朝廷法度作甚?”

法正立刻正义凛然地打破了对方的幻想,“这事儿你能做就做,能劝高定就劝,劝不了的,有的是人愿意合作!”

这样极限施压之下,对方彻底被吓住,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合作。

法正这才拍拍对方肩膀,给完大棒又给甜枣:“高定识时务那就最好,不识时务,自然可以有人取而代之。

不过,你们也别妄想白捡好处。将来还是要参与北伐为朝廷出力,越巂诸部谁的功勋最多,谁就可以取而代之。”

他没有跟对方商量,而只是在通知,在陈述一个已经提前做好的决定。

一番敲打后,法正把李求承的兵权彻底剥了,在牦牛县略微休整了两天,然后让他给大军当向导,一路沿着凉山谷道,前往筇都县。

大军离开大渡河流域,进入山区之后,自然需要分兵。负责水军的蒋钦带了四千人留守牦牛县,维持大渡河沿线的水路。

张任和周泰跟着法正,带领一万五千人,翻山继续南下。

一路上一些部族、营寨,也有不知天高地厚拦路的,法正都让李求承先去宣喻,肯投降就免死,不然就雷霆击灭。

不过十几天时间,大军就慢吞吞来到了郡治筇都。

高定居然还留在筇都县没跑,法正确认这一情况后,就让李求承进城劝降。

李求承听说后,直接就吓得跪下了,私下对法正恳求道:“法将军!高定素来残暴,一味以威压人。我若去劝降,必会被他所害啊!”

法正冷着脸敲打:“我自会派从人跟随你回城,如若高定确实顽固,你说话时别太得罪他就是,到时候你就说你愿意回报复命,帮他斡旋,他谅来不会伤你性命。

反正你说了些什么,没说什么,有没有用心劝过,从人都知道,回来后自会向我禀报。如果你敢滞留不归,甚至配合高定守城,那你也尽管试试好了。等筇都也攻破时,我绝不会容许有人第二次归降!”

投降免罪这种事情,只接受一次,对于反复无常之人,当然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

法正对于接受谁投降、将来用谁当傀儡这事儿,态度也比较开明、灵活。反正就是谁合作谁就能上,不用太考虑对方原本在当地的威望。

这一点,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做得也很好,但反而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在这个问题上的智商黑得不行。

在罗贯中的描述里,诸葛亮那叫一个泥古不化、说了要七擒孟获,最后就非得是用孟获来当这个傀儡。以至于杨锋、董荼那、阿会喃这些罗贯中编造出来的蛮将绑了孟获后,诸葛亮还得再放回去,然后就导致董荼那阿会喃那种龙套被杀了。

而《演义》里高定也算是形象相对正面的蛮王,后来设定成“幡然悔悟”的形象,帮着诸葛亮对付雍闿、朱褒,但实际正史上的高定,最后也是被诸葛亮的军队干掉了,和朱褒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异。

罗贯中这么写,当然是艺术加工的需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塑造人物,孟获都塑造了那么久了,角色不用到底多可惜?中途杀了再换人,还得重新再塑造一遍。

罗贯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人物塑造,可是连“让赵云彻底吸收陈到”这样大刀阔斧的设定都敢拍板。后世编剧课教材在讨论到“配角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时,都拿罗贯中这事儿来举例。

而法正这样成熟冷静的官僚,当然不会犯家的错误,他很清楚越巂郡这地界上,扶谁当傀儡不是当。

敲打完李求承后,对方就被派回了筇都县城。

高定的守军确认其身份后,也没敢开城门,就直接用绳索吊上城去,连吊篮都没有,实在是简陋。

李求承很快见到了高定,因为旁边还有随从跟着一起觐见,李求承也没敢完全偷工减料,硬着头皮就把劝降的话说了,也说得非常诚恳。

无非就是法正兵强马壮,军心稳定,将领干练,己方绝非对手。为了高定考虑,还是早点投了,彻底接受对方的管制。

高定听了之后,却忍不住怒了,几乎就要抽刀砍了李求承这个叛徒。

李求承一看刀子都架到脖子上了,赶忙又跪下,求饶说他也是没办法,是被法正逼着来劝降的。只要大王饶他不死,他愿意再当个马前卒,只求苟活。

高定一看他那怂样,加上眼下是用人之际,正需要炮灰守城,也就没再计较。

不过这种城破投降过汉军的人,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打没了、投降了,也不好再过于重用,也没那么多兵拨给他。

所以高定最终只是临时一拍脑门,给李求承保留原来的职务,但实际上只给他一个屯的士兵,让他助守。

保住性命之后,李求承也是无奈。

这是又被逼得上了贼船了,他很清楚高定是打不过法正和张任的。

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来法正派来监视他的使团从人,大家商量了一番,最后李求承表示可以帮着在他负责防守的那段城墙放水,接应攻城方入城,以赎二次投降高定之罪——

李求承倒是想献城门,但高定根本不够信任他,都没让他守城楼、城门,只给了一段城墙防区让他负责。

使团从者本就是法正的心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表示可以理解,到时候会帮着美言的。

于是当天晚上,使团里那几个从人,就被李求承用麻绳偷偷缒城而出,去跟法正、张任联络。

张任想了想,从技术角度劝说:“府君,我以为此事不至于有诈。筇都并不坚固,难以埋伏。

而且李求承愿意弃守的只是一段平平无奇的城墙,连城门、城楼都不是,也不可能提前部署好内瓮城使诈。只要我军上了墙顶,全城唾手可得。”

法正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他还是审慎,又提醒了两点:“这样的话,关键就是要快。如果是献门,城门口有吊桥可以直接通过壕沟。

从其他墙段进攻,没有吊桥可放,就只有用壕桥车直接架设过桥。如果要实打实填断壕沟,时间就太久了,敌军其他各部肯定会反应过来。

而只用木质的壕桥车凌空架设,就只能通过徒步士兵和肩扛的飞梯了,连小型云梯车都过不了,会压垮壕桥木板的。你赶紧组织一队士卒,只要最简易的攻城器械,关键是抢时间。”

张任也想明白这些注意事项了,当即表示立刻就去。

不过一两个时辰后,张任就做好了进攻准备,然后趁着黎明天亮前发起了偷袭。

这还是法正的军队抵达筇都县后的第一个晚上,也就是说高定被汉军临城,才不到一整天,要到这天午后才满十二个时辰。

汉军就这样,在毫无攻城筹备预兆的情况下,扛着几十架随军携带的肩扛式轻便竹梯,四块折叠厚木板构成的简易壕桥,摸黑来到了约定的攻城阵地。

一番淅淅索索的异动后,李求承左右相邻阵地上的蛮兵蛮将倒也很快反应过来,立刻派人冲过来混战堵漏。

但是因为张任动作够快,已经有好几百名汉军士兵爬着简易飞梯顺利冲上了墙头。

汉军先登勇士挥舞着钢质钉锤和精良的佩刀,还有夹钢法长刃战斧,人人持盾,在墙头与高定的越巂蛮兵展开激烈厮杀。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等到五更将尽,天色已亮时,张任已经彻底站稳脚跟,并且向着最近的一座城门冲去。

短促而激烈的厮杀后,张任夺取筇都县东城楼,打开城门放后续大军入城。

高定在混乱之中听说城破了,只能带着数十从骑从西门夺门而出,奔逃进了山里。

但他已经不再是越巂各部的首领,这种失去了军队和部众的无牙之虎,自然有人会灭了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