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16章 南中治理计划

舍弟诸葛亮 第716章 南中治理计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恭喜甘将军!能在乱军之中斩杀朱褒,牂牁已是指日可定!”

随着战事渐渐平息,大部分牂牁蛮兵都逐次投降,严颜和甘宁终于在战场上顺利会师。

一见面,严颜便语气诚挚、红光满面地向甘宁道贺。

甘宁为人狂傲,也因此不屑于占人便宜,便连连摆手逊谢:“严老将军过誉了,这朱褒并非我亲手斩杀,只是被我军杀于乱军之中。

今日之胜,关键还是老将军拖住了朱褒整整一日,将其消耗得兵疲意沮,必须记首功!我不过是赶到战场的时机巧了些,白捡了一些收尾的功劳罢了。”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氛围很是融洽。严颜见甘宁没有争抢,也善意提醒了一句:

“兴霸不屑于居功,斩杀区区一个朱褒,或许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对部下而言,这功劳可不小了,还是该细细查问,究竟是谁人斩杀的。”

甘宁已经是四征将军的级别了,就算再杀个朱褒,也不可能升到前后左右一级的四方将军。所以对他而言,有点无所谓。

但他也很快反应过来,严颜说的有道理,对下面的基层将领、军官来说,这个功劳很可能直接就是一级晋升了。

于是甘宁也郑重起来,让士兵们验尸体上的伤口、查首级、询问当时看到情况的人。

最终一番排查,确认朱褒居然是被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叟人军官杀死。

那军官名叫马忠,跟前几天立了大功的张嶷差不多年轻。他原本的叟姓并不是马,是被征募后改了汉姓才姓的马。

因为出身比张嶷更低,可以率领的本族部民更少,马忠如今只是一名屯长。

一名屯长,哪怕没有其他战功,只要是乱军中杀了朱褒这个级别的敌将,哪怕是捡漏的,火线立刻升曲长都是毫无争议的。如果后续再有其他卓异表现,很快就能够到军司马了。

甘宁确认了战功之后,也是对马忠褒奖有加,当场宣布了先升他为曲长,让他继续好好努力。

马忠也是神色激动,连忙表达了决心。

甘宁安抚了几句,转向严颜,感叹道:

“诸葛令君的练兵规划,果然是深谋远虑。让我们以这些原本蜀郡之战中最后归降的兵马为主力、来平定南中,提振其军心士气,效果居然如此之好。”

甘宁其实是想说,“这些部队在刘璋手下时,从来没打过像样的胜仗,最后就直接投了。没想到如今也能从中筛选出那么多忠义之士、潜在将才”。

只不过严颜也是降将,甘宁要照顾到他的面子,不能说得那么直白,最后话到嘴边才硬生生修饰了一下,显得措辞有些不伦不类。

好在严颜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并不以为意。

他很清楚原本的刘璋旧军队里,大部分人是什么样个精气神,跟现在完全不能比。

张嶷、马忠,都是通过今年的战事,大浪淘沙冒头出来的年轻人。

诸葛令君真是能化腐朽为神奇啊。

从提升士卒的待遇,到强化操练、整顿军纪。再加上主公当初当着两军将士的面盟誓、以讨逆兴汉的大义激励将士们。

方方面面整顿之后,原本不知为何而战、因为赏罚不明而稀里糊涂的军队,也变得令行禁止,战意昂扬起来。

……

广谈之战结束后,打扫完战场,甘宁和严颜次日便派出使者,进城劝降,还让使者拿着朱褒的人头去。

广谈县令原本也是朱褒的心腹,不过事已至此,大军都崩溃了,还看到了朱褒的人头,县令也就很识时务地乖乖投降了。

随后甘宁分兵再去郡治且兰县,也是依葫芦画瓢,五天之后,且兰也回到了汉军控制之下,这天已是腊月初九。

此后一个多月,甘宁各处传檄,渐渐控制全郡。

历史的车轮,悄然进入了建安十五年。

到最后一个县毋敛被汉军实际控制,已经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的事儿了——

也别嫌甘宁动作慢,实在是牂牁郡面积广大,相当于后世半个多黔省呢。

而且这地方多山道路难行,从且兰前往其他偏远县城,走路就要大半个月。

一边肃清各县,甘宁也一边派信使回成都向诸葛亮报捷,表示一定会在二月春耕之前,恢复各县秩序,绝对不会影响到当地的民生和生产。

诸葛亮收到甘宁的捷报时,已经是二月初,见信也不由颇感欣慰,第一时间向同在成都的其他文武传示。

法正、黄权、杨洪等文官纷纷向诸葛亮道贺。

法正叹道:“令君治军理民之成效,实在卓异非凡,令人钦佩。甘将军此战所领之军,原本在刘季玉麾下时,多怯懦不敢战。如今却能奋勇为国,真是化朽为奇。”

黄权不想拾人牙慧,便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感慨:“平定牂牁本身倒不算太难,难的是那么险远荒僻的地方,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结束战斗,重新恢复民生秩序。

能趁着冬季农闲平定一郡,还丝毫不影响来年春耕。大军耗费的粮草钱帛数量,也完全在计划之中,光靠犍为一地的结余便支持整场战事,实在是不易。后续平定南中其余各郡时,也都可以借鉴此战的得失。”

法正和黄权,此前都不在成都,法正原本在梓潼郡担任太守,而黄权在广汉郡。

他俩也是年关前后,被诸葛亮召回成都述职的。想着今年如果有机会,就让他们在战场上也表现表现,捞一些参赞军机的功劳。

诸葛亮是最清楚法正在主公入川过程中的功劳的,但因为这一世的法正和张松一样,都扮演了“刘璋忠臣”的角色,最后才“不得已而降刘备”,

所以刘备刚入成都时,还真不好给法正直接授予高位,那样法正之前扮演的忠义形象就穿帮了。

诸葛亮知道内幕,也就只能在后续治蜀的过程中,慢慢给法正别的机会,用别的理由帮他慢慢升,最终追上主公的期望。

如今,张松已经跟着甘宁,在牂牁郡战场上立了点功劳。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态度,法正如果愿意,当然也要给他相应的表现机会。

至于黄权,他是最后在成都跟着刘璋一起投降的,并没有什么隐情。诸葛亮只是经过这一两年的观察,发现黄权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干,才基于能力给点机会。

此时此刻,听完二人的道贺,诸葛亮也顺势把话锋一转,提起后续的平南计划:

“按照之前的计划,今年春耕之后,农闲时分,我军驻扎在广汉操练的一部分人马,便会就近移防蜀郡,随后由此西征越巂。

具体的进兵路线,我也已初步规划过了。到时先沿岷江南行,至南安县峡口,再转沫水西行,由牦牛大道南下,可直扑越巂要害邛都。

如今还未定下主将人选,兴霸若是来不及回师,我便会另选大将统兵——孝直可有意随军参赞军机?”

法正就是为这事儿回来的,诸葛令君抛来橄榄枝,他当然要立刻接住,于是当即表示愿意效命。

一旁的黄权,暂时还没捞到机会建功,他的心态就比较超然。当下便随口向诸葛亮请教:

“令君欲以平南中练兵,以战养战,这些良苦用心,我等都已理解。不过,南中物产丰足之地,多在建宁、永昌,却不知牂牁、越巂等山僻之地夺取后,令君打算如何治理?如何让这些物产相对不足的郡县,也各尽其力?”

黄权这番话也没有恶意,纯粹是就事论事。南中的丰富物产,主要是集中在后世云南一带,那地方有气候宜人的盆地,农业产出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比较丰富。

相比之下,后世黔省和川西凉山一带,在东汉时实在谈不上什么物产丰富。诸葛亮的平南计划要分两步走,如今的第一步只是吃下相对经济价值较低、但距离也较近的地盘。

如果能给这些鸡肋之地,也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相信也能更有利于以战养战。

面对黄权的疑惑,诸葛亮显然是智珠在握,早就做过功课了。

只听他侃侃而谈道:“牂牁、越巂虽然物产不如建宁、永昌丰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营建的价值。

家兄曾遍览群书,对太史公、班固、蔡邕诸先贤所著史料里的《西南夷列传》反复参详,形成笔记。我也看过家兄的笔记,并且自行查访南中来归之人,询问补足其风土人情。

越巂郡的筇竹,自古闻名,太史公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便说张骞在西域时,见筇竹杖与蜀布,皆因蜀身毒道可通商旅货殖。我们打下越巂郡后,一方面可以大量采伐筇竹、用于营造,越巂各县,也多有优质铁矿,可将矿石运至犍为冶炼。

另一方面也可整顿道路、航运,让蜀身毒道更加畅通,蜀地与西南蛮夷外邦贸易更加顺畅,长远来说,可得金银巨利,补充军需开支。

至于牂牁郡,虽然没有铁矿、筇竹,但也多有巨树硬木,可供造船、营造,并有多种药材,将来引导南中之民广为种植,再调制为驱避毒虫、瘴气的药膏,对于朝廷最终掌控南疆,都有极大的价值。

而且牂牁郡也控制着黔中道,彻底掌控在朝廷手中后,蜀南与荆州的零陵郡之间,也能更加便利地互通有无,对于民生肯定是有长远好处的。”

诸葛亮把阐述重点集中在打通商贸方面,强调道路畅通之后,民间商业的发达,能给益州乃至荆州官民带来多少好处。

官府虽然不会亲自下场、主动组织这些商贸活动,但可以设卡收关税,间接从商业的繁荣中获益。

诸葛亮治蜀数年,已经摸清了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门道,那就是治蜀地绝对不能泥古不化、不能强调外部世界那种“重农抑商”的思路。

因为蜀地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受战乱破坏程度比较低,人口相对还比较多。这儿依然是人多地少,全部种农田根本就不够种。

或者说,哪怕够种、哪怕蜀地的田地,可以养活那么多人口,但是从劳动力使用效率的角度来说,也没必要投入那么多人口生产农业。

如果只是要让百姓活命,一家人种上二三十汉亩的水田,也够全家三五口人勉强饿不死了(汉亩只有现代亩的0.3,二三十汉亩也就相当于后世七八亩水稻田)

但问题是,一户人家的劳动力,哪怕只有一个正丁,配上两个丁女、次丁男,种一百汉亩绝对是忙得过来的。

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已经可以确保蜀地的粮食够本地人吃。

而蜀地对外交通不便,就算生产再多低价值密度的东西,要运出去支援外部世界的统一战争,效率还是非常低,运输损耗太大了。

这种情况下,治理蜀地,再怎么强调商贸、提升运输条件,那都是不为过的。

哪怕越巂郡和牂牁郡本身物产不丰富,只要诸葛亮控制住这两块地方,然后把作为蜀身毒道北段的牦牛大道,以及牂牁的黔中道,道路条件治理得比原来更好,水运航运条件也更好,让商贸往来的成本更低,那一切就是划算的。

蜀地不差物产,差的是把物产运出去的渠道,以及把本地物产折现成金银和其他高价值密度货物的能力。这一点跟治理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法正、黄权之前显然没有充分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今正好趁着牂牁全境收复,诸葛亮旧事重提,提纲挈领地把这番道理讲明白,也算是让这些在蜀地多年的高层文官,也都统一了思想。

没办法,法正和黄权,之前都给刘璋做过多年事。对于刘璋阵营而言,“把物资运出蜀地的成本”这个问题,是压根儿不用去考虑的,因为刘璋一辈子没打算把蜀地的财富运出去干别的的。

但诸葛亮必须考虑,他始终要把“如何把蜀地和天下的其他部分更高效地整合起来”这个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黄权听了他的思路阐述后,对于这些方向性的问题已经不再质疑。

不过对于操作层面的问题,黄权还是有些担忧,他唯恐诸葛亮好大喜功、做事损耗过大,便善意提醒:

“不知令君是否实地了解过越巂郡、牂牁郡的地形和运输条件,越巂筇竹,牂牁巨木、香木确实丰富,但这些东西沉重难运,要运到外界,怕是劳民伤财。”

对于这个问题,诸葛亮立刻表示他并不会强求,一定会实事求是:“我当年听家兄说过,在辽东偏远之地,采伐山木的扶余人,都知道从江中扎筏放排,一次可水路运输竹木数千。

当然,辽东的江水相对不太湍急,牂牁和越巂的河流更加险要、落差大一些,所以我看南中之民,并不习‘放排’。

但是,凡事都可以练习,我们也不用让汉人百姓去做那种危险的劳作,但可以教导、操练南中蛮部,自愿学习这种劳作的办法。

而官府也可以给予支持,比如改善沫水、青衣水、沅水上游等处的水运条件,减少湍急,削平险滩,让大批运输竹木的运费和损耗显著降低。长此以往,我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

蜀郡的都江堰修复事宜,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已经彻底完成了。今年秋收后,再有冬季农闲,徭役富余的,将来还可以去南安县,整顿岷江和沫水(大渡河)交汇处的河口航道,治理漩涡。

如今岷江上的商船、粮船,每每抵达南安县,就要换船走一段陆路,绕过沫水和岷江交汇的位置,就是因为沫水过于湍急,汇入岷江时漩涡、暗涌过于严峻。而这个河口,恰好也是通往越巂蜀身毒道的关键所在,未来几年,我们在治理蜀中航运、水利方面,还有的是事情可做呢。”

诸葛亮一口气描绘了一大堆鼓励商贸、物流运输的技术手段,以及治理营造方面的规划。

他口中提到的南安县的岷江和沫水河口需要治理,那地方就是后世的乐山县、岷江和大渡河交汇的地方。

历史上要到唐朝时,在那儿修了乐山大佛,同时在修佛像时,机缘巧合刚好凿掉了一部分山体,形成了引流道,当地的漩涡暗涌伤人问题,才渐渐解决。在唐朝以前,原本那儿很难有船通过,经常被漩涡暗流卷进去就是船毁人亡。

诸葛亮在蜀郡两年,各地水文航道都勘踏考察了一遍,以他的观察力,知道哪儿有航运整治的隐痛点,也是完全正常的。

黄权这种本地人,听到后来都不由觉得耳目一新,严丝合缝。令君的计划真是太宏大了,而且又不至于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诸葛令君做的一切,都是精密计算过每年的财税余量、徭役劳力富余程度。然后刚好让闲着的人有事干,让还有余力又想赚钱的百姓能有地方赚钱。

把话都说开,计划也都做好之后,法正和黄权,也各自领受了下一阶段的命令。

黄权暂时被挪去勘察相关的水利、航路和商道整治,诸葛亮让他花几个月的时间,把自己之前提出的打通商道方案,再细化落实一下,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让后续法正去平定越巂时,粮道更加好走、打下来后控制地方也更容易。

而法正则暂时把其他政务放一放,专心研究军事,只等四月底五月初,春耕农忙过去,他可能就要随军去越巂了。

然而,说来也是挺不巧。

诸葛亮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让甘宁能者多劳,打完牂牁就回师、越巂这边的平定军也由他统领。

但是三月份的时候,还在维持、恢复牂牁郡秩序的严颜,突然送回了一封急信。

信中提到,甘将军在平定牂牁后,渐渐出现了水土不服,天气一热,他就染上了一些热带疾病,出现了些上吐下泻的症状,只好请病先回犍为郡。

诸葛亮看了,也只好无奈摇头,没想到甘宁的身体,一到热带就生病,之前牂牁还算相对凉爽,他也只能冬天时在那儿待一会儿。到了开春气候暖和虫子一多,他立刻就倒下了。

那还是让甘宁回来吧,其他气候炎热地区的平定,就另外选主将好了。

好在平定牂牁这一仗,已经给刘璋旧部降将们打出威风、打出气势来了,也颇选拔出了几个年轻将才。

甘宁也算是“扶上马、送一程”,等这些蜀地旧将心气起来了,甘宁也好急流勇退,将来去关东战场,忙北伐曹魏的大业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