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03章 曹仁遁走,南阳易手

舍弟诸葛亮 第703章 曹仁遁走,南阳易手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瑾的报捷和请求封赏文书,不用一天就飞速送回了襄阳。

所以刘备次日一早醒来,就听属下汇报了蔡瑁伏诛的喜讯。

当时,刘备还睡眼惺忪一脸茫然的样子。

毕竟战事进展顺利,刘备心情很不错。而他近期身在襄阳、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安抚人心,进一步熟悉景升兄留下的官员、人才。

这样的工作性质,免不了要隔三差五喝大酒、接着奏乐接着舞。所以捷报送来时,刘备昨夜的酒意都还没醒透呢。

不过这个喜讯的刺激效果着实可以,刘备原本正迷迷瞪瞪地享受着美貌侍女帮他洗脸,

听完后耳朵立刻迎风挺立,耳根子还灵活地抽动了两下,一把抢过葛布巾自己狠狠在脸上抹了两下。

“居然逮住了蔡瑁这狗贼?哦,是阵斩了?好!太好了!一定是景升兄在天有灵,让他麾下旧将为他报了仇!琦儿要是听说了这事,该有多欣慰!

快,马上把琦儿找来,再把这荆州牧府的大堂布置一下,孤今日要再祭告一下景升兄!”

自从年初刘备收复了襄阳,并且恢复了城内的统治和秩序后,没过多久,刘备就邀请刘琦也从江陵移镇来此,所以目前刘琦本人也正好在襄阳。

刘备当初这么安排,当然不是因为不放心侄儿,而纯粹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刘表留下的旧部,同时还能自然而然地彰显自己的宽厚仁义。

以刘琦现在遗留的影响力,刘备是完全不用担心他有其他想法的。

现在既然适逢其会,当然要让贤侄也一起高兴一下了。

……

刘备的使者很快找到刘琦府上,把情况转述了一下。

“大公子!恭喜大公子大仇得报!蔡瑁这个弑主狗贼,在博望县被黄老将军斩了!”

刘琦最近没什么事,每天也是从容度日。只是因为还有父孝在身,所以他不能跟玄德叔父以及其他文武同僚那样公开吃喝宴饮,也不好公然近女色。

汉朝人对于孝道的执着,不是后世人能理解的,刘表是去年春天遇害的,如今也才过去一年零几个月呢。

哪怕刘琦每天吃穿不愁,人前他也要表现得情绪压抑一些,无论遇到什么开心事,也不能开怀大笑。

但今天这个喜讯,却跟过去一年多里、听到的任何好消息,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压抑了一年多情绪的刘琦,在听清楚信使转达的内容后,瞳孔剧烈缩放了几下,脸颊上肌肉也不由剧烈抽搐。

这似乎是一条能够让他无限度尽情宣泄情绪的喜讯!无论自己表现得多么高兴,或是多么癫狂,都不会有人怪他的。

那可是杀父仇人被黄老将军手刃了!天下还有比这更能放肆大喜的事情了么?

“蔡瑁!弑主狗贼!你也有今日!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父亲!你在天有灵,一定看到大仇得报了吧!”

刘琦错愕地狂笑了几声,随后又突然放声大哭,痴痴笑笑,五官剧烈地扭曲着,很是癫狂。

如果有后世来的穿越者,看到刘琦此时此刻的面部表情变化,一定会觉得叹为观止。并且不得不承认,刘琦方才的表情变化剧烈程度,绝对是连吉姆哈克听说前任嘎嘣时都比不上的。

刘琦就这样癫狂了许久,把守孝一年多压抑着的各种情绪,趁机彻底发泄了个痛快,这才彻底神清气爽地起身,吩咐府上近侍帮他更衣。

然后立刻坐牛车前往荆州牧府,参加玄德叔父主持的祭告典礼。

东汉时并没有规定守孝期间不能坐马车,但是坐马车相对太排场太舒服了。

刘琦守孝期间,如果迫不得已赶时间,都是直接骑马的。只是他骑术不太好,那些相对不太急的场合,就选择坐牛车了。

来到荆州牧府后,刘琦先让人通禀,随后刘备亲自在内院门口迎了一下,拉着他入内。

走到正堂上,刘琦就看到先考的灵位又布置好了,白麻布幔之间,祭品陈列庄重。

而最中间的一口青铜小鼎里,就盛着蔡瑁的人头,人头已经用石灰腌渍干燥了,正对着灵位供奉。

两旁还有一些原本刘表手下的故旧幕僚文武,今天也都特地穿了素色的服饰,一起再来祭告故主。看到大公子进来,他们也都默默向刘琦行礼。

而刘备对这一切并无任何介意,刘备觉得,越是能够忠于故主的人,将来也会越发忠于他。

刘琦对众人回过礼,然后来到灵位正前方,严格按照繁琐的礼节,浇奠了酒水,洒泪哭祭一番,具体过程自不必提。

反正他也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在场众人无不泪目感慨。

大公子真是纯孝君子呐。

哭祭完毕后,刘琦才对刘备也行了大礼,自然是感谢玄德叔父帮他报了大仇。

刘备却不居功,非常谦和地扶起刘琦,当众分说:

“贤侄不必如此,斩杀蔡瑁的黄老将军,也是景升兄的旧将,这是景升兄在天之灵庇佑,让贤侄能假借自己人之手,清理门户。

可见那些助操为虐的附逆之贼,都是遭了天谴。备读《春秋》时,每每仰慕如介之推等信义之士,如今岂能贪天之功为己有?”

刘备提到的介之推,乃是春秋时的义士。

晋文公重耳回国接权之前,曾流亡列国十九年,介之推也跟着他不避艰险十九年。最后重耳回国为君,介之推也没有居功,觉得晋之公室,只剩下重耳了,既然天意不亡晋国、不绝晋嗣,那重耳为君,便是天意。何必把追随天意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呢?

刘备此刻这番话,也算是把“顺天而为”的姿态摆到了极致。他自己没有居功,还把阿附曹操的贰臣说成是遭天诛、天谴。

这样的宣传效果,显然比刘备自己居功要更好。

当然,刘备内心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就是纯发自然觉得没必要居功,是出于信义本能这么选的。

只是这种抉择,将来落在诸葛兄弟和其他多智多谋之士眼中,难免会自发解读出更多深意,觉得主公这个决定实在是妙不可言。

刘备毫不居功地表完态之后,还当众宣布了一个决定,同时也是说给刘琦听的。

他表示,自己已经打算表黄忠为征南将军,与太史慈、甘宁同列,以彰其功。

刘琦连忙代表黄忠谢恩,还表示希望叔父能放他去宛城军中劳军,同时也感激黄老将军为他报了父仇。

刘备点点头,随后表示会派一支骑兵保护刘琦北上,到宛城关羽的大营里慰问劳军。到时候,黄忠应该也回到宛城大营了,他们可以在那里见一面。

这是全刘琦的孝道,没有道理阻拦的。这一路上也都是刘备阵营严密控制的区域,有骑兵保护,绝对不可能出意外。

……

所以仅仅稍微准备了两天后,刘琦就在陈到和两千骑兵的保护下,还随军带了百余艘辎重船只,运载着酒肉和其他劳军物资,前往宛城军前。

刘备原本就准了诸葛瑾所请,要封黄忠为征南将军,需要一个传达的使者,这两日里,相关文书手续已经办妥,刘备便一事不烦二主,让刘琦顺便当了这个传令使者,把犒军和宣布升赏的工作一站式完成了。

从襄阳到宛城,水路行军又走了五日,所以刘琦抵达宛城时,已经是五月二十。

黄忠也已经从博望前线回到了宛城大营,似乎是因为博望前线缺乏好的军医,所以黄忠回宛城这边疗伤,这样才能让曾经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名医吴普亲自给他处理伤势。

毕竟华佗已经年老,如今华佗的两个大弟子吴普和樊阿,已经是刘备阵营中最有名的前线军医了。基本上荆、豫战区和徐、扬战区各有一个坐镇。

这两大战区受了伤的高级将领,都希望请名医帮着把把关。哪怕伤势不重,有名医看过好歹也能更安心,避免落下后遗症。

毕竟东汉时,武将对于“伤口感染”的具体原理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只是凭经验觉得,有时候一些看似不严重的外伤,一个处置不慎,最后还是会化脓恶化,只有名医看过,才能杜绝这种后患。

刘琦到了之后,只是先跟诸葛瑾打了个照面,略微客套应付几句。

然后按说他还要跟关羽也见一见,但诸葛瑾告诉他,关将军这两天刚刚带兵出战了,暂时不在营中,或许一两日之内就会回来。

刘琦也就没再纠结,应付完诸葛瑾后,他都没处理别的事情,就不顾礼数地急匆匆前往伤兵营,低调地探望黄忠。

而且他一见到黄忠,就要下拜行大礼。

黄忠因为养伤,最近几日确实不问军务,也不知道刘琦来访。直到大公子进帐,他才被对方的举动惊到了,连忙起身逊谢。

“大公子何故行此大礼?大公子乃末将故主,末将岂敢当此?快快请起。”黄忠一边忙不迭地逊谢,一边并步上前一把扶住刘琦,不让对方下拜。

刘琦正色澄清:“当得!老将军当然当得!琦能得报父仇,皆赖老将军之赐,岂敢以昔日名爵论上下?

何况,主公已经表老将军为征南将军、封章陵亭侯,如今老将军的官职爵位,已经在我之上了,这是老将军应得的。

我此番也算是公私两便,既受命前来传达封赏之令,顺便也能感谢老将军为我报了家门之仇。”

黄忠当然是直到此时此刻,才知道自己被加封为征南将军,内心的激动自然也是溢于言表。一时竟老泪纵横,许久之后,先向着襄阳的方向遥拜,然后才跟刘琦叙礼。

两人分宾主坐定,稍稍叙谈了一会儿,话题自然而然就引向了宛城之战的最新进展。

刘琦此番本就是来犒军的,还肩负有了解前线军情之责,回去后好向玄德叔父汇报。

这事儿本来应该是跟诸葛瑾或者关羽聊的,但刚才刘琦急着见黄忠表达报父仇的感激之情,加上关羽又不在,这才“因私废公”乱了顺序。

如今一事不烦二主,问黄忠也是一样的。

黄忠因为养伤的缘故,对最近几日的军情细节不是很了解。但他还是把自己知道的大致情况,先转述了一遍:

“最近的战况,进展还算是顺利。曹仁原本应该打算让主力沿着白河往博望方向撤退,然后在博望东北走山路翻越桐柏山,抵达豫州颍川郡的叶县,再走水路去郾城。

我军机缘巧合夺了博望、杀了蔡瑁之后,便分兵固守博望,掐断了这条路。曹仁得知后,也无力夺回博望。而且因为反应不及,当时有一队已经在撤退途中的曹军,依然往博望而进,被我军迎头阻击,将其重创。

曹仁吃亏之后,只能连夜改变计划,以主力抱团、全速往更北边的鲁阳撤去,试图跟徐晃会合,然后翻伏牛山、嵩山,退往雒阳。

关将军前几日一直紧盯曹仁,等曹仁被迫带领主力撤退后,他就全力猛攻宛城,并且分兵追击。

曹仁撤退时,为了避免被我军追杀,也没敢把宛城的全部人马都撤走,而是留下了一些辅兵断后,以拖延时间。

这些辅兵自然是毫无战心,所以两天之内,宛城就被关将军攻破了,杀伤敌军约有三四千人,而我军的损失很小。敌军辅兵被俘、投降者约有万余。

城内还有数万百姓,之前也被曹仁临时征调为民夫。如今因为曹仁不得不提前仓促撤退,而没来得及随军迁走。

他们或是被迫留在城中助力守城,或是被裹挟出城,但在关将军追击时被拦截下来,其中详情一时也难以尽言,等关将军追击归来,一切自然就清楚了。”

黄忠说得也比较笼统,因为他毕竟不是当场亲历者。

对于黄忠而言,攻破博望县,杀掉蔡瑁,掐断曹仁的其中一条退路后,他的使命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尤其他在博望之战中还受了点伤,如今刘备阵营名将人才济济,最后追击阶段确实不需要他带伤上阵,他好好养着就是了。

不过刘琦还是从黄忠笼统的描述中,大致听出了战局演变的大致逻辑。

无非是曹仁被迫进一步加速了撤军的进程。

而且因为他不得不选择一条更难撤、也更难利用水路的路线。所以曹军能带走的物资、能裹挟的辅兵和民夫,都比原计划大大减少了。

从宏观全局大致估计一下,曹操阵营因此少撤走的南阳百姓,至少有四五万之数,而且其中将近半数都是青壮年的民夫、辅兵。

宛城和周边县城最后阶段被抢运走的粮食,数量规模也降低了至少数成。当然曹仁和贾诩肯定也是随机应变、尽量想办法补救了,比如因故来不及运走的东西,能放火烧毁就尽量放火烧毁。

但不管怎么说,曹仁能放火,关羽在追击的过程中也能救火,双方对抗之间,多多少少能挽救回来一部分。

总而言之,曹仁想以精锐轻装速撤,关羽想追上歼灭之肯定是做不到的。毕竟宛城以北还有好几座县城在曹军手中,这些地方都可以拖延迟滞关羽。

但曹仁被迫改变撤军的具体计划,物资和民夫的裹挟抢运工作肯定大受挫折。曹军的断后部队,也因为关羽的得力追击,至少额外折损了大几千人。

这大几千人,还不是辅兵民夫,而是实打实的曹军嫡系。

而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关羽夺取宛城的整个过程,都没有经历明显太激烈的抵抗。宛城在最终城破时,受到的破坏也不是非常严重。

这一点,如果不是曹仁被迫提前仓促撤军、被迫改换撤军路线,原本几乎是不可能指望的。

其余更具体的战役经过细节和战果盘点,就只能等关羽追击归来才能知道了。

……

话分两头。

刘琦抵达宛城大营劳军、宣布封赏令的同时。

宛城以北百余里的鲁阳县附近,关羽正亲自带着数万雄兵,对曹仁进行最后的扫尾追击。

从宛城到鲁阳,中间其实还有两个小县城阻隔,但都不太重要,不值一提。

不过曹仁一路加速撤军的途中,也多亏了这两个县城,各自拖延了关羽一天半天的工夫,让关羽始终没法追上曹仁的主力。

如今,曹仁终于逃到了鲁阳县,这段一追一逃的旅程,也终于走到了最后。

从鲁阳再往北,就要翻越伏牛山了,那也是荆州和司隶的边界,一路上百余里都没有县城。

要穿过整个山区,才能抵达河南尹境内的梁县。

所以,哪怕曹仁在之前那几段路,可以仗着那些作为支撑点的县城来拖延时间、迟滞关羽的追击。

此时此刻,随着战场挪到了伏牛山,曹仁已经避无可避,非得跟关羽一战不可。

就算关羽的主力步兵部队无法紧跟追上,但他麾下的骑兵先锋,是绝对可以咬住曹仁的后军步兵的。

不过,这一切也是曹仁和徐晃、贾诩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他们之前就估计到,逃不过这一劫。

所幸伏牛山区地势险峻,能够穿越山区的谷道并不多。曹仁沿谷撤退,还能以精锐堵住谷口断后,为友军争取时间。

所以,今日这一战,曹仁权衡再三之后,让徐晃带领五千精锐步兵,断后堵口,确保拖够时间,让主力安全撤到河南尹境内的梁县。

“公明,我给你五千步兵,八百骑兵,能够在这伏牛山谷口,堵住至少一天一夜么?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再拖久一点,这样我军主力,就能安然撤到梁县了。

只要到了梁县,一切就安全了。当年孙坚从宛城北伐雒阳讨董,也是打下鲁阳之后,打到梁县、阳人一带,便被雒南险塞所阻,惨败于徐荣之手。

若非后来董卓惧怕被三面合围,主动放弃雒阳西迁,以孙坚之能,也攻不破梁县-阳人防线。如今关羽虽勇,但朝廷兵马仍众,后方稳固。

只要依托伏牛山、嵩山险要,并扼住谷道内的山城,关羽也必然要铩羽而归——这一切能不能实现,可都看你的了。”

曹仁作为主帅,肯定是要亲自督领主力撤军的,不可能由他自己来执行断后这种危险的任务。

贾诩肯定也会帮他支招,教他具体怎么分兵断后,而具体的执行人,就只能是徐晃了。

徐晃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并没有推辞。他只是内心微微升起一股悲凉,知道曹仁这是打算牺牲断后的五千步兵了。

而曹仁在五千步兵以外,还给他配的八百骑兵,显然是希望他支撑到最后实在撑不住时,见机行事,带着这八百骑提前一步弃军逃亡,保住有用之身。

原本正常情况下,将领这样抛弃军队逃跑,肯定是要遭受军法严惩的,回去后曹操也不会放过他。但今时今日,这种特殊情况,曹仁显然是暗示会帮他求情,特事特办,到时候保证不予追究,甚至还会给他记功。

徐晃深呼吸了一口,没有多问,沉声应下曹仁的命令。

曹仁注视着徐晃的眼睛仔细看了几眼,知道徐晃领悟了他的意思,最后重重拍了两下徐晃的肩膀,低声确认道:

“到时候一旦事不可为,就带着骑兵先撤。眼下这种死局,总要断臂求生的,这是迫不得已,丞相也会知道我们的苦衷的。”

徐晃点点头,悲凉地回身组织兵马,在伏牛山峡谷狭窄处列阵。

并且仓促就地挖掘一点浮土,形成几道浅浅的壕沟工事,挖出来的土也尽量夯筑成低矮的土墙。还让一部分士兵到两旁山坡砍伐些便于快速砍断的小数,甚至只是折捡一些尖锐的树杈,草草构筑成临时的鹿角和拒马,布置在阵前。

不过两个时辰后,刚刚接收了鲁阳县城的关羽,便亲自率领大军逼了过来,很快撞上了临时当道扎营堵口的徐晃。

这一世的关羽,从没投靠过曹操,所以他跟徐晃,也谈不上什么交情。

两人最多只能说同为河东老乡,别无其他故旧。

而且这一世,徐晃在当初投曹时,还背负上了弑杀故主的恶名。当年与曹操争夺天子的杨奉,后来投靠了袁术,在陈郡之战中,杨奉就是被徐晃带兵杀死的。

所以关羽这种讲信义之人,对徐晃就更无好感了。

两军相遇之际,关羽也知道徐晃肯定是奉命死拖,双方没有任何谈的余地,也就不费口舌了。等兵力稍稍集结,关羽就率军直挺挺朝着徐晃冲杀而去。

徐晃当道堵口,也有壕沟鹿角矮墙,仗着地形狭隘,倒也如计划预期那般,死撑了很久。

但一天之后,后继乏力的徐晃部,还是在关羽的攻坚和攻心双重配合下,毫不意外的崩溃了。

关羽不但物理上强攻徐晃,还让将士们在进攻前各种呐喊:

“不要给曹贼卖命了!你们早就被曹仁出卖放弃了!曹仁就是用你们的性命拖时间,就为了他自己能安全撤走!何必为那种卑鄙小人白白枉送性命!”

这样的喊话非常有效,谁让关羽说的是事实呢。反应再迟钝的曹军普通士兵,在这样的攻心之下,也完全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徐晃很想再多撑一会儿,或是幻想到时候还能带一部分残部活着回去。但他做不到,他只是勉强撑持了曹仁关照的最短时限,然后就带着骑兵弃军逃跑了。

徐晃本人,总算是顺利逃回了梁县。

而关羽轻松团灭了这断后的五千人,随后也一路追到梁县。

他眼见曹仁和徐晃都已经轻装狂奔逃回了城内,一路上为了提速还丢掉了不少东西。

而梁县附近的地势也比较险要,关羽不想过于孤军深入、后勤困难。

所以搜罗了一阵战场缴获,满载而归地缓缓退回伏牛山谷道南侧。并且在鲁阳县以北,留下一座当道堵口的营寨,让部将日夜加固。

曹刘两军,在荆州和司隶之间的实控战线,终于推进到了以伏牛山为界。

从此双方各自在山谷口两侧扎营加固,据险而守。大家都很清楚,要在这个方向上发动进一步的进攻,对双方而言都很困难。而曹刘之间接壤的边界线非常漫长,将来其他更适合进攻的战场,还有得是,没必要来啃这儿的鸡肋。

所以,等将来一两年后、曹刘双方任意一方,休养生息恢复过劲儿来,战端再启之日,估计也不会再在这里首先爆发了。无论是河北还是淮北,哪里都比伏牛山区更容易出战果。

至此,荆州的最后一个县土地,也终于回到了刘备手上,荆北战役至此彻底结束。

这场从建安十三年四月一直打到建安十四年六月的战役,

最后以曹操尺寸土地都没拿住、而刘备完全占据了刘表遗产而告终。

曹操不但没有得到地盘,还累计在荆州大地上丢掉了十几万有生力量,导致曹操阵营的可战之兵已经少于刘备阵营了,

而且这个差距还不是毫厘之间,而是至少相差一成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