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70章 渡汉北伐

舍弟诸葛亮 第670章 渡汉北伐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瑾向张飞面授机宜、教他如何利用“曹操自封魏公”这一消息,假装顺势转移我军的战略目标时,刘备也在一边旁听。

对于诸葛瑾的谋划,刘备看上去并没有太过惊讶的表现,但这绝不代表刘备不爱大汉、不以朝廷纲纪为重。

只是因为,刘备早在半天之前,就知道了这个噩耗。张飞来之前,刘备就已经“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曹贼欺君,备心胆俱裂”过了。

刚听说曹操自封魏公时,刘备可是气得拔剑砍了一张桌案,连眼睛都有些红了。发泄过之后,才问诸葛瑾有没有办法立刻表态、报复曹贼。

还是诸葛瑾谨慎,当时先劝住了刘备,说要从长计议,看看军心是否可用,形势是否恰当,刘备才暂时隐忍了下来。

再后来,张飞汇报说攻城将士都打得怒气上头了,正好需要一个疏导的契机。诸葛瑾才最终确定、一拍即合。

如今,既然一切已经说定了,“曹操封魏公”这个消息,也就没必要在己方军中再隐瞒下去。

恰恰相反,现在需要让刘备军的宣传机器火力全开,制造和引导将士们进一步的仇曹之心,酝酿上两三天,再图后计。

请战会议结束后,刘备按诸葛瑾的意思,首先就找来了关羽、黄忠和高顺,跟大家通气。

如今荆北军,除了已经知道消息的张飞以外,就数这几人兵权最重。

众人聚齐后,刘备都不用酝酿情绪,便满脸悲愤地叹息了几声:

“曹贼这厮,真是不做人!明明是他自己厚颜无耻,窃盗鼎司,觊觎神器,自封魏公,妄取九锡,如此狼心狗行,还要假装三辞三让,逼着陛下反复下诏追着他封。

矫诏矫到这种程度,自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以来,真是闻所未闻!桓灵至今的国贼,有哪个像曹操这样不要脸了?董卓、李傕郭汜?他们有么?连董卓都没做过这么不要脸的事情!

陛下被曹贼玩弄于股掌之中,简直比泥塑木雕都要凄惨!当年沦落在董贼手中时,陛下好歹还只是冲龄幼童,不甚知荣辱。如今陛下已近而立之年,被曹贼欺凌十余载,还要再遭如此奇耻大辱!我辈身为人臣,岂不惭愧!”

关羽、黄忠、高顺闻言,第一反应确实非常惊讶,他们真的是刚刚才知道这个消息。尤其黄忠和高顺,平时只问军务,刘备诸葛瑾也不跟他们聊天下大势、朝政局面。

见主公如此悲愤,他们也是个个义愤填膺。

黄忠是荆州本地将领,所以他的第一反应,跟刚才张飞差不多,也想着利用这个士气激愤的机会,赶紧强攻把襄阳拿下。

只听他越众而出,激愤地请战:“主公!时间难得,也别管什么主攻、策应了,末将愿与张将军并力强攻破襄阳、歼灭于禁!向天下昭示讨逆兴汉的大业必能成功!”

刘备见状,连忙加以引导:“于禁已不足为虑,眼下我军要针对的,是曹操!至少也是曹家人。只有尽快再痛击曹家人一次,才能向天下昭示讨逆才是大义所在。

如今有曹仁近在对岸的樊城,还揪着于禁作甚?我命你们,这几日在军中多多宣扬曹贼的最新逆举。同时,加快进度,把襄阳各门外都用长堑土墙彻底封堵。确保敌军哪怕放下护城河上的吊桥,也无法冲出城来。

再以水军逼近襄阳北水门,在航道中投放铁锥、大石以作暗礁,封堵襄阳城内水军出城的航道。完成这一切后,确保于禁绝不可能突围、绝不可能在后续作战中增援到曹仁,我军便可全力渡汉,直取曹仁!”

众将一听,主公说的确实有道理。眼下这节骨眼,强攻襄阳不是不行,但见效毕竟还是慢。

襄阳的坚固程度,人口钱粮,也都远超樊城。

那还不如把襄阳彻底堵死,让于禁不能为害,然后尽快揪着曹仁痛揍。

众将连忙表示领命,随后就各自回去营中部署宣传工作,让将士们进一步仇视曹贼,宣扬其恶行,同时加急赶工。

……

此后三五日,刘备军各营内,都反复宣传着曹操的劣迹。

很短的时间内,各军将士就都知道了曹操挟持皇帝、不要脸地自封魏公,还逼着皇帝给他加九锡——

曹操在最后接受魏公封号的回表中,婉拒了九锡里三项给他本人的礼遇,只接受了另外六项给他曹家祖宗的。但这事儿,刘备阵营在宣传时,当然没必要提了,这也不算是黑曹操。

曹操最后那点遮羞布,那点做作,当然只能在曹操阵营自身的势力范围或者说占领区里宣扬,让己方军民尽量相信。

至于敌对阵营的占领区,肯定是不会配合曹操的宣传的。

而且,刘备军在宣传的时候,还特地加入了一些合理怀疑的细节。

比如,诸葛瑾专门写了一些材料,甚至还让人编成类似于段子的东西,在军中传唱,大量补足曹操自封魏公的细节。

曹操确实作秀“三辞三让”了,但具体是怎么辞的呢?辞了之后,皇帝刘协那儿,是不是真心立刻再降诏求着曹操接受呢?这里面的细节,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也没人知道。

这就给了诸葛瑾发挥合理怀疑、推演戏说的操作空间。

在诸葛瑾细化出来的段子里,描述了很多伪侍中郗虑、各种威逼皇帝,甚至拿皇帝身边人要挟皇帝的桥段,说得绘声绘色,如同亲见亲闻。

负责往来传旨的钟繇,还有留在许都的某些荀家人的举动,也都在诸葛瑾的合理推演范围内。

这些推演、描述,目的自然是为了最大化剥开曹操三辞三让的虚伪。

让曹操为了“绝天下之谤”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尽量被无效化。至少在刘备控制的地盘上,完全起不到欺骗作用。

要不是这个时代还几乎没有什么戏剧艺术形式,诸葛瑾都恨不能写几个台本,来渲染这一系列恶行中曹操的一举一动了。但现在,也只能编些便于普通人口口相传的段子、民谣,仅此而已。

宣传方面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刘备军对襄阳城的围困和封堵,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九月中旬的后半段,张飞和关羽、黄忠的部曲,合力加速赶工。

襄阳城头的于禁,一开始发现刘备军的攻势终于稍稍放缓了。

当时他还赶紧召集诸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

刘备军肯定是被前几天连续猛攻的伤亡给吓住了,不想再花那么大的代价强攻,所以我军长期守住襄阳、以待变故的战略思路,是非常有希望的。

于禁这番分析说出来后,最初两三天里,确实让守军的士气稍稍回升了一波。不少人真觉得刘备放缓进攻,是因为怕了,不想付出太大代价。

但是,这种乐观,只持续了不到三天。

随着刘备军施工进度进展迅猛,明眼人都看出不对劲了。

原本,刘备军并未把襄阳城所有城门都完全堵死。

他们只是在各门外扎营,然后在未来打算主攻的几座门附近、布置藤盾破坏鹿角、填塞护城河。

但是最近,刘备军开始对所有城门外,进行无差别的封堵了。哪怕是原本没打算强攻的门,也没有放过。

只要是襄阳城上能放下吊桥的城门、守军有可能通过吊桥出城,那么刘备军就在吊桥对岸的方向,修一道半径一百五十步的弧形土墙。

土墙能一直延伸到护城河边,每每修到逼近河岸的位置时,因为已经进入了城头弓弩手的射击范围,所以于禁还会命令守军放箭压制敌人、迟滞敌人的施工。

不过张飞黄忠等人也不甘示弱,每次施工到危险地带时,都会集中更多的弓弩手和投石机,跟城头互相对射。

而负责运土筑墙的士兵,也都背负着大盾,防箭工作做得很到位。

在这种对射消耗中,于禁完全没占到便宜,也死伤了不少弓弩手,士气进一步低落。

于禁眼看着所有城门吊桥外的出路,渐渐被严丝合缝封堵彻底,心中也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担忧。

他麾下的部将们,也都发现了问题,便找到于禁求教:

“于将军!刘备放弃强攻,却改为如此死死围困,究竟是何原因?是真要彻底堵死我们突围的出路,还是虚张声势,为他们不敢再强攻找个借口?”

肯这样问的,其实还算是比较楞、头比较铁的部将了。

换个心思活泛一点的,直接就在内心默认刘备军是想堵死他们了,压根儿不用考虑第二个选项。

于禁当然也知道部下的心思,所以只能装鸵鸟。明明他自己内心也觉得,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安慰下面的人,他只能口口声声反复强调:刘备就是在虚张声势。

到了九月十九这天,刘备军的封堵措施,也终于亮出了一招最新的战术,而这一幕落到于禁等人眼中时,也是让他们愈发惊疑不定。

原来,就在这天清晨时分,于禁发现,居然有刘备军的水军战船,趁夜摸黑来到襄阳的北水门外,然后往航道口投下大石头和蒺藜状的四叉铁锥。

这种作业持续了大半个时辰,直到天色微明时敌船才撤出城头床弩和投石机的攻击范围。

于禁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襄阳城北门,亲自眺望,结果只看到敌船撤走时,最大的那艘龙骨斗舰顶部,飘着一面“陆”字的旗帜,还有“韩”字战旗。

“韩?莫非是江东降将韩当?陆?这陆又是何人为将?为何不是高或者陈、田?”

于禁看到旗帜时,还微微一愣,他跟关羽军交手也有个把月了,也知道关羽带来的徐、扬援军有哪些主要将领领兵,此前并没有看到过陆字旗号。

于禁麾下的部将也都不知道陆字代表谁,最后还是一个被蔡瑁留在襄阳的荆州降将,似是想起了些什么,为于禁解惑道:

“于将军,莫非是曾被刘备封为南海郡守、横海将军的陆议?若是此人,恐怕水战之能,更在陈到、田豫之上了。”

“听说此人在南海经略多年,追击士燮与交趾贼,建功颇丰。后来张飞调集荆南与交州诸将入川增援刘备时,陆议也当过参军。如今定是带着张飞的后队人马,一并赶来了。”

这几个说话的荆州降将,对刘备阵营水军将领的了解程度,显然更在于禁之上,连猜带蒙倒也猜得还算准。

张飞此次带领平蜀军队回援荆州,确实带了韩当、陆议。只是陆议在此前平蜀作战中,扮演的是参军的角色,所以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亲自独领一军了,之前张飞的部队也没那么多水战要打,也用不到陆议亲自下场。

如今甘宁、周泰、蒋钦都留在蜀中,关羽此前带来的部将,水战都不是很强。

所以张飞来了之后,张飞那些长于水军的部将,在短短几天磨合、适应水文后,就接过了封锁汉水制河权的任务。

于禁了解清楚敌军水军带兵将领的情况后,更是完全没有脾气了。

他已经知道,敌军绝对有实力、把他完全封锁在这襄阳城内。

就在于禁内心悲凉时,敌军船队在旗舰退出城墙上床弩射程之外后,忽然集结上千水兵、对着城头齐声呐喊。

“于禁小儿!昨日听闻曹逆自封魏公,天下痛愤!我主要北上攻破樊城,拿曹仁的首级祭奠,才能聊慰天子所蒙羞辱!

尔等无能之辈,屡战屡败,坐困孤城,不过癣疥之疾,我主暂时没空跟你计较!所以,就先把你彻底封死堵死,腾出兵马另做他用!待我军北渡汉水,攻下樊、宛,再来取你狗命!

曹贼在汉北的战局,不日便将危殆!到时候你若是非要找死、出城增援曹仁,那就尽管试试!且叫你知道我军封锁汉水的手段!”

陆议撂完狠话,也不多停留,顺流飘然而去。

曹军根本不敢开水门派战船追击,何况陆议才刚刚在航道上下了不少人工暗礁,贸然出击触礁的话,士气就更低落了。

于禁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装完逼就跑。

他身边的部将,也不由惶惶,众说纷纭:

“于将军,你觉得这陆议所言,倒有几分真假?刘备真是因为丞相自封魏公,就不管不顾直接渡汉北上、寻找朝廷主力决战了么?”

“他们如此封堵我襄阳,我军好像真没法冲出去了。缓急之时,也再难和曹子孝将军互相援护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跟曹子孝将军互相援护?要我说咱能各自依托坚城死守就不错了,就算对得起朝廷了!还管什么别的。”

于禁连连呵斥,制止大家胡言乱语。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个军心已经彻底不可用了。

没人会再觉得刘备是不敢强攻,大家都信了刘备是性情中人、一怒之下直接去找曹操的麻烦了。

于禁心中也不由被植入了一个念头:刘备如此直来直去,一心盯着‘逆贼’打,真要是丞相的主力,都在刘备面前吃了亏,到了那天,我还守什么守?

当然,这个念头,如今还只是深埋在潜意识里。

于禁自己都不敢经常去想,甚至一冒出来他自己都会被自己吓到,然后连忙转移注意力。

但只要外部诱因合适,这种种下了种子的念头,迟早会萌发、野蛮滋长的。

……

刘备军做好了彻底封堵死于禁的准备工作,杜绝了于禁后续增援曹仁碍事的可能性。

然后,诸葛瑾还让刘备留下了两万荆州兵,以及黄忠,负责监视这道封锁线,以策万全。

毕竟封锁线是死的,光有防线不留兵,肯定盯不死于禁。防线的作用,只是让封堵工作所需的兵力大大减少。

原本刘备军可能花七八万人围襄阳,防线完成后,最多留两万就够用了。

士兵人数可以比城内的守军还少将近一半,也不用占用精兵。

能节省这么多人力,也算是不小的增益了。腾出来的五六万人,以及原本尚未投入战斗的部队,就都能分批北渡汉水,寻求曹军决战。

刘备军北渡汉水的部队,主要包括关羽带来的五万人,还有张飞带来的五万陆军、两万水军。

之前历次鏖战中战损的缺额,刘备也都用他直领的嫡系部队补足。所以北渡汉水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万人。

刘备自己直属的剩余兵力,还能继续留在汉南,维持战线,确保后方补给和支撑点,也是有备无患。

如果曹军不来增援,那就让关羽和张飞围攻曹仁守的樊城。

反正曹仁姓曹,能围杀曹仁的话,哪怕曹操本人当缩头乌龟,也够打曹家的脸了。到时候曹操“乘胜封公”的举动,就会沦为笑柄。封公行为带来的威望上升,也能被彻底打消。

十几万人渡过汉水,还要转运粮草到北岸,自然也需要几天的时间——因为关羽和张飞手头的战船,也就一次性同时运载三四万人。

十几万人光运人就得跑三四趟,如果再要运物资、扎营所需的帐篷,累计跑上七八趟甚至十几次,都是正常的。

所以渡河工作,前前后后就花了三天时间,然后才在北岸扎稳营垒。

刘备军渡河的过程中,曹仁也颇感意外,因为他没想到刘备会在还没打下襄阳的情况下,就直接渡河连樊城一起打。

所以曹仁一开始也试图叫蔡瑁出阵,率领蔡家的水军,在汉水河面上尝试拦截。

蔡瑁被逼得无奈,硬着头皮出战了一次。

结果撞上了陆议、韩当率领的护航战船,双方在汉水河面上鏖战了一番。

过程实在是无可赘述。

因为蔡瑁在战船、装备、技战术水平、士气、将才,五大方面都被陆议、韩当绝对碾压。

这种情况下,等待蔡瑁的只能是一场彻底到不能再彻底的惨败。

蔡瑁派出参加水战拦截的人马,折损大半,伤亡被俘达四千余人,被击沉击伤缴获战船百余艘,彻底退回樊城当了缩头乌龟。

樊城也被敌军兵力城下的告急文书,再次雪片一样飞向宛城、飞向许都,很快送到了曹操本人案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