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65章 风卷残云,迎刃而解

舍弟诸葛亮 第665章 风卷残云,迎刃而解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羽的登陆点,距离曹仁的营地也就十几里路。

而且曹仁兵马众多,驻地广大。他麾下最西侧的外围部队,距离关羽也就七八里路。

所以在得知曹仁已经让一部分部队赶紧坐船渡汉北撤的情况下,关羽果断开拔、过河强行军追击,也就跑了小半个时辰,便跟曹仁的部队遭遇了。

曹军在汉水南岸,原本驻扎了近十万大军,为的就是先歼灭高顺、然后寻求与关羽主力的决战——这还没算留在襄阳城内的守军,也不包括留守岘山大营的必要兵力。

此番关羽一场大水,直接报销掉了曹军两三万人,还导致大几千人直接逃回襄阳城躲避。依然留在包围圈里的曹仁部曲,还剩下五六万人。

徐晃和郭嘉,从樊城派来的小船不够多,没法一次性装太多人,摆渡了两三次,也就每次运走一万人。

其他方向的曹军水军,虽然也能来增援,但他们离得更远,一时来不及得到消息,也来不及赶到——比如留在襄阳城内的曹军水军,他们的驻地距离战场,比陈到的走舸部队还远。等他们赶来时,陈到早就提前截胡了。

所以,徐晃才刚刚帮曹仁撤走了两三万人。陈到的走舸部队,就沿着鱼梁洲水道,进入了襄、樊之间的汉水干流。关羽的陆军,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杀到了曹仁断后部队的跟前。

关羽抵达时,曹仁本人已经上了船。他在汉水河面上,回头遥望关羽的旗号出现,也是暗暗心惊,没想到关羽来得那么快。

“关羽见机真是敏锐,居然一下子就猜到奉孝这是劝我弃襄阳而直退回北岸的樊城。然后他就敢主动渡河追击我的后军。

幸好我留下了文则断后、并且分兵往襄阳方向突围,以作掩饰,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心中如是想着,曹仁却升不起半分回身死战的勇气,只顾让人加速划船摇橹,赶紧往北岸逃窜,争取抓紧时间能逃出去多少算多少。

与此同时,汉水南岸,于禁和关羽的交锋,也很快展开。

于禁奉命带着后队,撤往襄阳方向,并且掩护主力。看到关羽抵达,于禁当然要硬着头皮回身迎击。

而且,关羽主动越过鱼梁洲水道打过来,临战前还强行军跑了十里路、渡过了一条河。

这多多少少也让于禁得以以逸待劳,略微抹平了双方士卒的体能差距。

关羽军虽然士气高涨,战意昂扬,但从肉身层面来说,士兵多少有点手足酸软,体力下降。

于禁眼看关羽杀到了面前,果决率军发起了一波反冲锋,还一度把关羽吓了一跳。

当然,于禁也不傻,他只是指挥自己手下的部队发起反冲锋,他本人并没有敢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开玩笑,对面可是关羽亲自带队,曹军将领,谁敢带头冲锋?如今的关羽,威名赫赫已十三载,天下谁不知道关羽的勇武。

(注:这个“十三载威名”是从关羽当年在淮阴大破纪灵、刘勋算起。再往前,关羽并无破敌过万的记录,都是小打小闹。)

“于文则居然还有实力反扑?这还真是没想到!来得好!”关羽在最初的仓促错愕之后,很快兴奋起来,亲临一线,纵马驰骋,督促部曲奋力进攻。

“曹贼已是强弩之末!这些敌军迟早要被我们赶下河,诸将务必奋力向前!”

关羽军奋力冲杀上前,很快和于禁的部队绞肉做一团,拼死搏杀。

于禁手头剩下的部队人数,倒是跟关羽相若仿佛。但他们正在撤退之际,士气低落是不可避免的。

于禁刚刚组织反击时,因为前一批船队刚刚满载离岸,江滩上并无船只可供等候的曹军逃命,他们也就不得不死战。

这些曹军,也算是困兽之斗,如狗急跳墙般乱扑乱咬,关羽的攻势一时也无法取得突破。

纵然关羽军装备更精良,作战素质也更好,厮杀中能赢得更好的伤亡交换比,但终究是一场苦战,并不值得庆幸。

好在关羽见识敏锐,稍稍观察了一下战场形势,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便让部队在一波攻势结束后,暂时约束休整。

麾下几个部将杀得红了眼,纷纷来向关羽请战,求问为何突然停止了攻势。

关羽只是冷静地指着汉水河面,分析道:“于禁治军的基本功,还是扎实,在如此困境中,还能让曹军维持军纪,死战不退,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曹仁刚刚有数百艘小船离岸北上了,看其船队规模、船只大小,怕是能运万人。此处渡汉,约有三里水路,往返就是六里,小半个时辰才能渡一趟。

如今岸上曹贼无路可退,为了求生,便如疯狗一般死战。如此搏命,并非我军进取的良机。再等一刻钟,等北岸的船队回来再接人时,我们并力向前,敌军必乱。到时候于禁纵然治军如铁,也约束不了部曲的求生之志!”

众部将闻言,纷纷觉得有理,也就没有再坚持,而是让轮换退下来的部队,抓紧休息一刻钟,以备再战。

……

相比之下,在发现关羽军停止了攻势、还稍稍往后退却后,此刻还留在汉南岸边的曹军诸将,大多稍稍松了口气。

他们都觉得,于将军不愧是败中求胜的名家,韧性真是非比寻常,居然这样都能击退关羽!

唯独于禁本人,却是丝毫轻松不起来。

他脸色阴沉如铁,指节紧紧握着佩剑的剑柄,几乎掐得手背青筋暴起。

于禁心里很清楚:“关羽这是打算等我军的船队再次返回、接上下一批士卒撤退时,再全力发起猛攻。趁着我军人人都想夺路先撤的机会,把我军都赶下汉水淹死!”

可惜,他知道归知道,但就是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慢慢发生。

他还能干什么?不顾一切对关羽发起决死反攻、然后争取从陆上撕破关羽的防线,夺路突围?

这种事情也就想想,他知道以自己的实力、眼下手头残存的兵力,那是实在做不到啊。

或者说,就算做到了,他手头剩下这三万人,损失也绝对会超过两万人。

而且突围出去的人,也依然是留在汉水南岸,只能撤回襄阳城。

而襄阳城在曹仁的计划中,已经是一颗拖时间的弃子了。后续留兵再多也没用,反而吃粮的人多了,会影响可以坚守的持续时间。

所以,于禁只能是明知在等死,也依然等下去。

因为等死,至少能确保剩下的人里,还有三分之一能逃回北岸。如果还能再多苦苦支撑一波,顺利逃走的人数还能更多。

关羽军暂时退去后,于禁不但没有丝毫进取的意思,反而还让士卒就地在江滩上挖沟,并且把所有可以找到的、胡乱丢弃在营中的车杖辎重,全部推到外侧作为掩体,以迟滞关羽后续的进攻。

忙活了一刻钟后,防线总算是草草立了起来,徐晃从北岸派来的船队,也终于顺利抵达,靠岸开始接下一批的撤退部队。

于禁紧张地约束着部队,声嘶力竭地亲自巡视弹压军纪:

“各军谨守自己的阵地!无军令不得擅动!擅动者以军法论处!只有得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可以登船!”

于禁军令森严,相当一部分部队还是被震慑住了。也有胆小想要跳河抢跑逃命的,于禁亲自带着督战的军法队沿岸搜杀。遇到乱逃跳河的,就直接当场斩杀。

还有些逃得远的,已经跳下汉水游出好几丈远,刀枪够不到的,于禁就喝令放箭射杀。

就算躲过了箭雨,船上的士卒也不会允许那些游泳过来的逃兵上船,敢攀附船舷的就直接剁手。

严格立威之下,夺路逃命的行径多多少少被堵住了。

然而,这也仅仅是在没有外部承压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随着对面的关羽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情况,再次发起冲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于禁已经抓紧时间,尽量挖掘壕沟、堆砌车杖辎重形成临时防线。关羽的部队气势汹汹冲上来时,曹军还是出现了明显的混乱。

关羽的部曲呐喊着各种劝降的口号,一边冲杀一边打击曹军的军心。

无非是大喊“曹贼大势已去,十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三万了!再不投降必死无疑!”

要不就是“于禁小儿,你已经被曹仁卖了!你手下的弟兄还为曹仁卖什么命!”

“这些狗贼连跳河逃命的自己人都杀,只有投降太尉才是活路!”

关羽的攻心之法非常奏效。

于禁原本左支右绌又强行抵挡了一炷香的工夫,勉强又让一万多人强行挤上了船,但是随着岸上的士兵越来越少,抵抗的力量越来越弱。

被抛弃留下的士兵一看友军都跑了,人心的雪崩速度也就不可遏制地加快了。

数以千计的被抛弃曹军士兵打着打着,就抛下武器跪地投降,于禁拼命阻拦也无济于事。

最后,还是于禁身边的心腹部将死死拉住他,苦劝道:“将军不可鲁莽!你忘了曹将军把襄阳重任委托给我等了么?还是赶紧上船吧,还有最后十几艘船没装满呢,撑到现在已经够对得起曹将军了!”

于禁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不由潸然泪下,回身跟着部将和心腹精锐匆匆上船。

随着于禁上船撤退。

还被留在岸上的最后一万多曹军,士气就彻底总崩溃了。

于禁都撤了,还打个什么劲?

不过一炷香的工夫,剩余曹军被关羽横扫而过,全部歼灭,死者数千,被驱赶下汉水淹死者数千,还有大几千人放下武器投降受俘。

……

被曹仁和于禁抛弃在营中的最后一万多曹军,全部覆灭的同时。

战场东端、鱼梁洲水寨的方向,负责阻击高顺、关平的那五千曹军,也很快迎来了最后时刻。

这支部队倒是悍勇精锐,而且他们毕竟依托了有利地形,可以坚守营垒,一时间倒也不易被攻破。所以硬生生拖到了西边的友军被关羽全歼为止,他们这五千人,还没被高顺打崩。

当然,高顺如果不惜代价,用人命填,以高顺的攻坚指挥能力,和“新陷阵营”的战斗力,那也是绝对拿得下的。

高顺只是觉得没这个必要,这批敌人装备太精良了,战斗意志也太顽强了,犯不着堆人命。

如今,汉水岸边的滩头登陆场已经被关羽扫清,曹军最后的撤退路线被掐断,高顺知道敌人已经陷入绝境,才又派人来劝降。

不过这常雕倒是非常死硬:“曹将军许诺了,我们所有人的家人都按战死抚恤,而且从重赏赐。我得曹将军厚养十余载,今日正是尽力之时,休想要我投降!”

高顺旁边的关平听了对方的嚣张言语,也是忿忿不平,这就要抄刀灭了对方。高顺却拉住他,表示不急,都已经等到这时候了,完全可以配合攻心,等着前后夹击。

又过几盏茶的工夫,西边关羽的主力也渐渐往这个方向靠拢,形成了对水寨内曹军的完全包围。

关平这才带着高顺交给他的“新陷阵营”,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并且一边进攻一边呐喊着劝降的口号,让曹军将士们认清形势,认清就是眼前这个死硬的曹将,阻碍了大家活命的希望。

另一侧的关羽,也分拨出人马,同一时刻发起夹攻,配合儿子的最后一击。

不过,事到临头,关羽还是人之常情地稍稍表现出了私心。

他关照那负责进攻的部将:“稍微意思意思,摇旗呐喊,分散敌军注意、动摇敌军决心也就够了,不用真攻得太狠。事到如今,平儿足够灭敌了。”

部将心领神会,知道主帅是想把终结此战的最后一功留给亲儿子镀金。不过关平在这场战役中,也确实勤勤恳恳亲自陷入重围,跟着高顺打了好几场硬仗了,这也算是应得的。

关羽麾下的部将,本就是刚刚赶到战场,怎么可能去抢摘少将军已经养了很久的桃子?

无论从什么角度,他们都应该是打辅助的。

东西两面夹击之下,常雕的最后几千人,很快土崩瓦解,纷纷逃散投降。

常雕本人还在亲自挥刀反抗,被关平带着一队骑兵策马杀到近前。

不过数招,关平便奋勇挥舞青龙刀,磕飞敌将兵刃,将其一刀斩杀,枭首号令,余众皆降。

杀了敌将之后,关平终于舒出胸中一口浊气。眼看两军会师,他扛着常雕的人头,意气风发策马来到西边父亲的军阵中。

找到关羽,这才提前下马疾趋上前,把人头送到父亲面前:“孩儿幸不辱命,斩杀敌将在此,请父亲验功。”

关羽骑在赤兔马背上(赤兔是当年高顺逃离许都、转移吕布家眷时一并带出来的),意气风发,胡子都快被他口中粗重的呼吸吹上天了。

好在大风雨天,风力本就强劲,哪怕不吹气胡子也乱飘,倒是没外人看得出端倪。

但关羽怕儿子骄傲,哪怕心中傲然,还是要敲打一下:“说多少次了,军中无父子!以后要自称末将!”

关平连忙改口又说一遍:“末将请卫将军验功!还有此前攻寨时斩获的张允首级,已令人用盐腌渍,随后也一并取来。”

张允是八天前关平攻破这座原属蔡瑁的水寨时斩杀的。

这种表功的首级,为了防止放久了腐烂,最好是用生石灰脱水腌渍。

但这几天高顺的部队一直在前方作战,都没挪窝,这水寨里找不到生石灰,仓促间只能用盐腌。

关羽对于这些首级,倒是不太感兴趣,反正功劳已经在了,也不可能跑掉,看不看都无所谓。

他便对关平、以及一旁刚刚策马赶来的高顺说道:“此事且不急,今日战事还未彻底结束呢,且稍待看叔至再尽力破敌。其余庆功之事,待此间事了再说。”

高顺、关平不明所以,关羽便往北指了指汉水河面的方向,大致解说了一下:

岸上的战斗虽然已经结束了,但陈到带着六七千人的水军,坐小型的走舸,在河面上拦截撤退的曹军。

陈到应该也是刚刚才赶到不久,前几波是拦截不了的,这最后一波能拦多少就算多少吧。

介绍完之后,关羽还眉头紧皱,期待了一下:“若是能抓住于禁,那就是意外之喜了。不过叔至的兵力也不多,不能对他太过苛责。

国让带着艨艟以上的大舰,吃水太深不能走鱼梁洲水道,还要绕路而来,估计是赶不上了。唉,谁能想到,曹仁刚刚被我军断了退回襄阳的后路,便能那么果断立刻改弦更张、改为退往樊城。”

高顺听说前因后果后,也连忙安慰关羽,表示这并非人力所能改变,司徒和卫将军的战前谋划已经做得够好了。

毕竟水攻之后,因为大水的冲击力,关羽的水军肯定是会被冲到鱼梁洲水道南侧的,大船再想绕回北侧,大半天的工夫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自然规律、客观事实,跟用谋者有没有提前想到毫无关系。

诸葛瑾再聪明,也不可能让这个时代的船在大水中逆流航速突然提升三倍、让田豫赶上决战吧。

所以注定得不到的事情,有什么可惋惜的。

关羽一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自己作为当局者,想要的太多了,倒是高顺旁观者清。

关羽拈须点头道:“那就拭目以待,且看叔至能如何阻敌吧。他毕竟只有小船,我也关照过他了,不必太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