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64章 断尾求生

舍弟诸葛亮 第664章 断尾求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眼下不得不断尾求生的险恶局面,曹仁眼神阴冷地扫视了一圈众将,一边扫视一边在心中琢磨着对策。

可惜,他并不是以脑子好使著称的智将,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想出谋生之策,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最后,他也只能先做点什么,以求稳住军心。

所以他决定,先把必然要挑选的断后敢死之士选出来,这样其他部将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能尽量向前看,齐心协力冲出去。

毕竟到了眼下这一步,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曹军是必须牺牲一颗弃子的。

至少一颗,情况继续恶化的话,还有可能更多。

“让于禁断后?不行,他毕竟是跟随了丞相近二十年的老人,之前表现也一贯不错,他还另外有用。”曹仁内心盘算了一番,把一开始想要放弃于禁的念头压了下去。

他愤怒归愤怒,但还是识得大体的,知道不能为了一场的胜败,就直接抛弃大将。

最终,他只是把目光扫到了自己的心腹部将常雕身上——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十几年后在曹仁临死前,为了给曹仁的亲儿子曹泰镀金、在第二次濡须口之战中死在江东朱桓手上那位。

为了显示自己在危难时刻、让亲信扛重任的姿态,曹仁很有格局地下令:

“常雕!我令你带本部五千人,一会儿继续留守这水寨外营。如果高顺觉得我军撤退了,想要衔尾追杀,你就死守寨墙不让他出来!做得到么!只要拖住几个时辰就行,为主力突围争取时间!

只要拖够半天,最后哪怕你顶不住了,我准你投降。回去后,我也会让丞相善待所有断后将士的家属,绝不会按投降者的家属论处,而是会按战死者家属来抚恤恩养!”

“诺!将军放心,末将定然死战到底,拖住高顺!”

这种场合下,常雕当然不可能拒绝,他也算是曹仁一家优待恩养至今的心腹,这种时候就是要他卖命的。

其余于禁等将领,原本还有些提心吊胆,但见曹仁分派任务倒也公允,并没有让自己的嫡系先跑,顿时军心稍稍安定了些。

曹仁又火线激励了几句,见人心还算可用,便要分配具体的突围任务。

“于禁!一会儿你带着本部人马为先锋,等水退后,随我合力杀回襄阳城!关羽肯定会尝试半渡而击,所以你和我要分开走。

你从鱼梁洲水道的南侧渡河东归,我走北侧。你这边可能会吸引到关羽本人,务必小心一些。”

曹仁一边说着,一边用佩剑在地上划了一道浅浅的土沟痕,然后指点着划痕的两端,示意了自己声东击西的计划。

嗯,确切地说,应该是声南击北。

首先渡河的那部人马,肯定会遭到关羽主力的迎击。但整条水道南北有近二十里,一头陷入混战后,另一边还是有可能偷偷渡河跑掉的。

这显然是要于禁在另一个场合做诱敌炮灰了。

于禁面容愁苦,但刚才曹仁嫡系的常雕已经领受了一项必死的断后任务,他现在也没脸拒绝,只能表示一定尽量牵制关羽,并且争取突围成功。

说完这些大致的安排后,因为大水还没彻底退去,曹仁也只能让士兵一边休息加餐,一边准备。再想到什么查漏补缺的,就有一搭没一搭补充。

就这么又过了一刻钟,曹仁遥望见西边的鱼梁洲水道,水势果然有所下降,原本被淹没的岸边,终于开始渐渐重新露出水面。

确认了这一点,曹仁内心对于于禁的愤怒,也稍稍消退了些。

因为这足以证明,刚才的洪峰不是天然涨水,多半是诸葛瑾用了人为的手段推波助澜,否则不会来得那么快退得也那么快。

所以于禁防不住也是正常的,不是他疏忽失察的罪过。

眼看大水渐退,曹仁正要挥手下令、正式执行刚才的部署,让部队开拔突围。

但就在此刻,他麾下有个部将,从北边岸边的方向、急匆匆跑回来,拉了拉曹仁的甲袖,朝着北边一指:

“将军!对岸徐将军有派船来接应!还有郭军师的信使!说是听闻南岸遭了大水,郭军师有策要献。”

曹仁猛然抬头往北看去。

过去这几天,他为了跟关羽决战、为了先歼灭高顺,也确实有问徐晃调兵一起参加决战。

不过后方也得留人固守,所以徐晃本人并没有亲至前线。只是派了两个部将,各自带了数千至上万不等的兵力来助战。

如今距离涨水,已经过去两三个时辰了。

樊城距离南岸,只有一汉水之隔,汉水最宽处也不过两三里。所以徐晃能及时查明南岸发生了什么情况、然后再派人过来联络,也是不奇怪的。

曹仁也是病笃乱投医了,郭嘉说要献策,他当然乐见其成,便下令各军稍稍推迟突围行动,等他先接见一下郭嘉的信使。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郭嘉信使便被带到曹仁面前,信使也不善言辞,只是把一个封印完好的火漆竹筒呈给曹仁。

曹仁也来不及细看封印,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就立刻抽出匕首暴力拆信,把竹筒劈开。

从碎成两半的竹筒里掏出信帛,曹仁粗略读了一下:

“子孝将军明鉴,惊闻南岸友军遭敌水攻,如今虽不能确定缘由,但以诸葛瑾之多谋,此番大水多半便是其设计。

既是诸葛瑾之谋,则关羽必有后续准备。愚以为,将军若猝然决定路上突围回返襄阳,必在徒涉鱼梁洲水道时,遭关羽半渡而击,如此大军必然崩解。

既如此,不如让撤回襄阳的部队,全程贴鱼梁洲北岸西归。至河口时,筹备大量小船快速摆渡,如若关羽堵截,可多行十余里,至襄阳城北门而归。

然关羽的水军也必然不弱。一旦发现我军这一新动向,极有可能从汉水干流、绕过鱼梁洲半岛,重回北岸,在汉水河面上拦截我军。

故而我军撤退必须求快,若短时间内无法筹措足够多的船只,一旦后军不及转运,被关羽追及,则我军水军必蒙巨大折损。一旦我军水军再遭折损,则雨季水涨期间,我樊城守军,将无力再通过水路与襄阳联络、守望相助。

如今樊城方向的战船,我已劝徐公明将军尽快集结,立刻前往南岸接人。考虑到后续南岸局势艰危,请子孝将军当机立断,亲回北岸镇守,或为上策。”

曹仁看完信后,只是略一沉吟叹息,心中已经被郭嘉说服了七八分。

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直接徒涉硬冲回襄阳,路上被关羽干掉一大半都是不奇怪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集结小船,走汉水主干流撤退,别走鱼梁洲水道了。

因为关羽的水军,刚才是从汉水主干流绕到鱼梁洲水道北侧、再趁大水时冲回南侧的。

所以,现在关羽还在鱼梁洲半岛南侧,他想再回到鱼梁洲半岛北侧,因为大水洪峰已经过去了,他是不可能原路返回的,船队会搁浅。

关羽只能选择再走一次汉水干流,再绕过整个鱼梁洲半岛,那就需要大约半天的时间。

而且大水刚退,汉水流速还是非常汹涌的,逆水行舟开船的速度只会比平时更慢,所以关羽赶到所需的时间就有可能更长。

但是,郭嘉所说的方案,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曹仁这种打老了仗的宿将,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就是退兵时撤退的里程过长,需要占用的船只会很多。

而船只不够,需要分批摆渡的话,第一批没能上船、被留下的部队,绝对会人心惶惶。一旦关羽发现情况不对,主动发起攻势。那些被留下的军队,绝对会遭到灭顶打击,一旦人心不稳,还有可能成批投降。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郭嘉在信中才提到,劝曹仁将一部分兵力直接撤往北岸的樊城!

鱼梁洲北岸这个点,距离樊城,其实比距离襄阳还近一些!

因为你要回襄阳,你要逆着汉水往上游航行十几里,才能到襄阳北城的水门。

但你去樊城,只要渡过汉水干流就行了,最多三里路。

哪怕你直接在对岸登陆、那个登陆点并非樊城城内,那也没关系。

只要曹军到北岸站稳了脚跟,关羽军是不可能立刻去汉水北岸登陆追杀的。

关羽有这个胆子的话,就轮到他被在北岸以逸待劳的徐晃“半渡而击”、直接推下河了。

不过,执行了这个补充方案后,另一点劣势,郭嘉也说得明明白白了:大军主力都撤到北岸,到时候水军余力又不足,南岸的襄阳,就再也得不到增援。

如果不能在后续防御战中,取得决定性的反败为胜战果,那么最多半年,襄阳城就会自动被关羽围城陷落。

偏偏曹仁又不可能现在就放弃襄阳,这毕竟是襄阳啊!城内还有那么多刘表遗留下的粮草、物资、军械没花掉呢。

要是现在就放弃襄阳,光是这些收益,就够刘备直接趁着大胜之威反攻宛、雒等中原腹地了!许都说不定都不安全!

而且襄阳城内,也还有那么多留守的曹军,来不及转移。

思前想后,曹仁终于下定了决心。

还是要听郭嘉的劝!

至于郭嘉说到的,执行此策、保住大部分军队后,会导致襄阳后援断绝、回襄阳的人有可能困守孤城,这些都已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了。

曹仁扫视诸将,终于发现了于禁还有更好的用处。

他便合上信,对于禁吩咐道:“郭奉孝来信,劝我军分兵撤退,一部分直接靠公明派来的小船,加急摆渡到北岸。少部分人马,逆流而上回襄阳城内。

当然,眼下船不够用,没法一次性运走太多人。而且要吸引关羽注意力,还是得分兵假装走鱼梁洲水道、强行突围回襄阳。这样才能让关羽更晚发现我们的真实企图。

我需要分出一将,执行后面两项任务,于文则,你可肯戴罪立功,带一部分兵马往西突围、并代替我守襄阳么?”

于禁听得心惊肉跳,很快反应过来,知道曹仁这是要带着其余嫡系心腹,往北撤往樊城了。

仗打到这步田地,汉水以南的襄阳,还有岘山大营,可能都会渐渐沦为弃子。

除非丞相后续能在北岸打出重大的反败为胜战果,否则整个襄、樊战局将很难发生质变。

但是,哪怕这个任务非常凶险,他作为败军之将,又有什么选择呢?

或许在曹将军看来,鱼梁洲水道两岸的营地,被关羽淹没的时候,他于禁就已经该誓死不退,决战到底了吧。

如今能多活一段时间,都是为了让他戴罪立功,他该有这个觉悟。

而且,曹仁刚刚才把堵截高顺的断后任务,交给了常雕,对方也领受了。相比而言,于禁这个任务的难度和危险性还是要稍低一些,他更没办法拒绝了。

于禁痛苦地闭上眼睛思索了一会儿,最终长叹一声:“末将定然为丞相死守襄阳!请将军以大局为重,安心撤往汉北!”

曹仁终于松了口气,事已至此,他也不怪于禁了,而是诚恳地走上前去,稳稳拍了几下于禁的肩膀:“文则,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虽一时之误,但终究是国之栋梁,不愧忠义之名。”

曹仁的潜台词显然是:不管你最后如何,我都会向丞相进言,给你的家人也按殉国的待遇抚恤。

不过这些话没必要说得太明白,刚才已经跟常雕说过一次了,再跟于禁原模原样复述一遍,就显得刻意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

把话彻底说开后,曹仁立刻开始分派部队。

他估算了一下,把部队分成两股。

他自己的嫡系部队,都坐上徐晃刚刚派来的小船,立刻往北渡过汉水。

而剩下船不够暂时运不走的、需要留下拖时间牵制的,全部交给于禁。于禁的本部残余人马,也跟着于禁一起回襄阳。

一番筹措后,花了不过一刻钟时间,首批曹仁的兵马就开始撤退。

不过,对面的关羽和高顺,也不会毫无察觉,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端倪,并且发动反攻、追击。

……

刘备军方面,最早发现曹军被大水所淹后、人心惶惶打算撤退的,显然是正在与曹仁直接交战的高顺。

高顺和曹仁的阵地,此前几天一直是贴脸争夺的状态。双方打得犬牙交错,在鱼梁洲水寨营区内各自守着一块地盘,拼死绞肉。

所以曹军稍有动向,高顺是反应最快的。

几乎在曹仁开始撤军的第一时间,高顺留在营地北侧、靠近汉水方向的瞭望哨,就发现了汉水河面上曹军战船的异动,并且第一时间向高顺汇报了。

高顺听说后,着甲亲临一线,眺望审视了一番,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高顺放下铜筒水晶片的望远镜,对一旁的关平说道:

“曹仁必是因为后军被关将军淹了,唯恐全军归路被断,居然想要直接北渡汉水撤军!

没想到他居然如此果断。但凡他再犹豫一天半天,舍不得襄阳城,那关将军必然能水陆团团合围,将其所有退路封死!到时候便能全歼敌军!可惜了。”

在高顺看来,曹仁这是在“为了想要保住全军、谁都舍不得放弃、多拖一两天,最后什么都没保住”和“立刻下定决心,抛弃一部分部队,换取其他部队赶紧撤退成功”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对刘备军而言,敌人这样选择,只能说是有好有坏。

坏处,自然是刘备军失去了全歼敌军的机会。

而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被留下断后的部队,战力和战意会极大削弱,尤其是在主力撤退成功后,那些断后的弃子,军心肯定会很快崩溃。到时候刘备军想歼灭这部分敌人,付出的代价也会小得多。

换言之,敌人已经失去了“殊死一搏、困兽犹斗”的机会,以换取另一部分人能相对安全地跑出去。

把这番道理说清楚后,一旁的关平自然是跃跃欲试,立刻主动请战:

“高叔父,让小侄带兵攻出去,把还没上船的曹仁后军全部赶到汉水里去吧!”

高顺皱着眉头想了想:“试肯定是要试试,但也别攻得太急。曹仁不是易与之辈,他多半会留下精锐断后阻击。

我军反扑得太急太迅猛,说不定反而徒增伤亡。你先试一次吧,如果敌军抵抗坚决,后续追击就交给关将军好了,我们只管做好本分。”

关平点头,觉得高顺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太胆小谨慎了,他还是想仗着年轻锐气冲一冲。

于是关平很快组织起数千生力军、转守为攻,冲出己方士卒守卫的寨墙,对着另一侧的曹军防线冲去。

冲锋之前,照例也是先以弓弩攒射压制,让敌军不敢露头,然后趁机拉近距离,很快进入了两军的贴身肉搏。

这种犬牙交错的战线,要想完成攻防转换,实在是非常容易,都不用准备太多前戏。

不过,刚刚搏杀了一阵,关平立刻就意识到,高叔说的是对的。

曹仁并不是草包,情况危急之下,他留下断后的部将,战斗意志还是非常顽强的。

常雕带着敢死队,跟关平的攻坚士卒搏杀作一团,双方都是刀刀入肉,枪枪见血,丝毫不退。

关平挥舞着青龙刀,所遇之敌,被如此沉重而又锋利的兵刃扫到,无论有没有披甲,都是肢断人亡。

但关平麾下的精锐士卒,就没那么强的战力了。好多士兵以长戟和斩马剑奋战,招式一旦不够精准,便会被敌军的甲胄偏斜弹开。

所以关平很快就判断出,对面这些曹军阻击部队,装备的就是之前从鱼梁洲河岸大营里缴获来的灌钢扎甲,还有整片式胸甲。

曹仁这是真舍得下血本,给断后部队还配了一部分最好的甲胄,只为他们能多顶一会儿。

不过,这种下血本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这导致关平尝试冲了两三次,虽然取得了一些伤亡上的交换比优势,却始终冲不破常雕的防线。

断后曹军用着跟刘备军相当的装备,硬生生堵住了高顺这一侧的追击反扑。

毕竟曹军此刻转入了守势,而且还有营垒的防御工事可以依托,真不是那么容易被快速攻破的。

高顺不能做不顾及己方士卒伤亡的事情,否则就算他惨胜击穿了常雕的防线,也没有余力跟曹仁的主力交战了。

他只能指望关羽亲自去扩大追击战果了。

……

话分三头。

高顺发起反扑、但被曹仁的守营断后部队所阻的同时。

鱼梁洲水道方向,随着大水尽退,一些老旧的楼船座沉在河底,关羽的阻拦防线,也基本完备了。

关羽最终靠着大水,杀死了一两万人的曹军,又抓了上万人的俘虏。然后就打算以逸待劳,等着曹仁和于禁来硬冲他的防线、尝试突围呢。

然而,洪峰彻底退去后将近一个时辰,关羽也没等到曹仁的反扑,这让他终于意识到情况有点变化。

他距离曹仁的驻扎地,比高顺要远一些,两者的路程差大约在十里路。

所以反应速度慢上大半个时辰,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客观条件所致,跟关羽的帅才毫无关系。

发现曹仁居然分批坐小船撤往汉水以北,关羽立刻找来陈到、田豫,跟他们商议对策。

关羽也没指望下面的人能出多少主意,所以主要是他自己下令,让旁人稍稍查漏补缺。

只听关羽乾纲独断地说道:“我军大部分战船过于庞大,刚才水势太汹涌,想要逆流北归也不可能。

如今只能以走舸走鱼梁洲水道,快速出北口追击,能截杀多少算多少。

其余艨艟以上大船,需另派一将,走汉水干流,绕过鱼梁洲半岛,夹击敌军水路撤退之敌。

我自率其余步军,走陆路主动东进,追杀尚未上船的敌人。如此三路分进合击,能追歼多少敌军就算多少!虽已不可能全歼强敌,但这次拿下襄阳应该是稳了!

诸位务必努力,力争多扩大一些战果。不过如果遇到曹军反扑、我军任何一路都不足以单独对付强敌,该退缩拖延时间的,还是要果断退缩、以等待友军赶到配合,不可太过冒进。”

陈到、田豫纷纷领命,关羽就草草分派了一下,让陈到指挥可以通过鱼梁洲水道直接北上的小船部队,尽快拦截一波。田豫带领需要绕路的大船,关羽自领陆军。

其中陈到带领的,大约六七千人,田豫那一队,有一万多人,关羽自领的步兵,约有两万余人。

这样的分兵,原本是比较冒险的,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但现在敌人也急着撤退逃跑,各自分散,风险就没那么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