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59章 歪打正着

舍弟诸葛亮 第659章 歪打正着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不知道仲达那边打得如何了……只要他严格执行子瑜的计划,肯定能偷袭蔡瑁得手的吧……蔡瑁这般无能的酒囊饭袋,能济得甚事?”

“不过为了配合仲达的偷袭,后方的援军也得再多等等才能增援上去。唉,实在难捱得很。”

鱼梁洲前线、高顺已经彻底攻占蔡瑁水寨,曹仁和于禁也已经换家了高顺旧营的同时。

在前线以南三四十里之外、汉水对岸的鹿门山大营里,关羽却还在那儿来回踱步,昨儿一晚上都没能睡踏实。

毕竟,要执行诸葛瑾教授的偷袭计划,关羽的援军也被迫稍稍放缓了增援的节奏,以免打草惊蛇。

而包围圈里的除了高顺,还有他儿子,关羽又岂能不担心。

从四更天开始,他就起来了,然后跑到诸葛瑾下榻的地方,询问有没有最新的战况汇报。

诸葛瑾也是被他烦得不行,反复安慰他:“稍安勿躁!沉住气,就算有变故,最多也就是仲达没能偷袭得手,这能有什么危险?

以仲达之能,偷袭不得手,那就退回本营就地固守,难道连一两天都守不住?”

说了几次之后,关羽不听,诸葛瑾也懒得再说,只顾闷头大睡。

原本诸葛瑾也算是个生活方式很健康的三十出头中年人,他习惯了早睡早起,夏天睡到五更将尽也就够了。

但是昨夜被关羽打扰了两个更次,睡眠质量差,最后好不容易睡着,再醒时已是早上巳时——也就是上午九点。

关羽看他睡眼惺忪地醒来、在旁人服侍下洗漱完后,却又恢复到神完气足的样子,关羽就有些郁闷:

“你这名士风度,天下也难有比拟了!两军牵扯十万人的大战,你倒一点不担心结果,还能高卧至此时!”

诸葛瑾收拾整齐,“啪”地一挥折扇,示意侍从端来鱼片粥和榨菜、腐乳,然后一边划粥一边随口问:

“这不还没消息么?急也没用。我算过时辰,天明时胜负必见分晓,信使顺流而来,四十里路再走上两三个时辰,这很合理。

仲达不可能等天色彻底大亮之后再派信使联络的,那样容易被敌军的巡哨战船拦截。要是偷袭顺利的话,他应该四更天就派出信使。

如果拖到五更天再报,跟上次一样,那就是中途遇到反击变故了,仲达想再多搜集些敌情一并递交,但应该问题不大。”

诸葛瑾细嚼慢咽地吃着,轻声细语地嘟囔盘算着时间。

两碗鱼片粥吃完,时间还真就差不多,鹿门山大营西侧的汉水上游方向,几艘哨船飞速顺流放下来,被关羽的巡逻哨船截到,然后立刻送到中军主营。

关羽提前吩咐过,只要有高顺的信使哨船抵达,无需等待通报,直接带进来就是。

无论自己正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立刻接见的。

所以,那信使就直接被带到了诸葛瑾这儿,当着诸葛瑾的面,和关羽一起接见。

“仲达怎么又晚报了?应该是偷袭得手了吧,是不是敌军的反击救援比较顽强,才多拖了些时辰?”

诸葛瑾也不等信使开口,先随口设问,说出了自己的预判。

关羽闻言只是苦笑,他这时候哪有闲情逸致听诸葛瑾分析推演,他只想直接听对方报答案,把真实战况说出来。

好在信使说话很干脆,直接三言两语揭开谜底:

“司徒所料虽未全中,却也相差不远。高将军假装徐晃援军,诈门偷袭蔡瑁得手,歼灭蔡瑁大半水军,如今已夺其营寨。

曹仁、于禁也确实奋力反扑,但他们并未直接救援蔡瑁,而是直捣高将军旧营,高将军也被迫移营。”

关羽听这番陈述时,还稍稍有些混乱。诸葛瑾却是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所谓“移营”,说白了就是换家嘛!

古人打仗,很少遇到这种情况,所以难以想象。

但后世人打战略游戏,打到后来换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诸葛瑾理解起来也就毫无障碍。

他便摇着折扇点评:“原来是围魏救赵,想攻敌之所必救,这应该是贾诩为曹仁临时想的招吧。

还好仲达也足够果断,直接跟蔡瑁换家了——这买卖划算。反正仲达的老营才刚立两天,不值钱。

但我军歼灭了蔡瑁主力,这可是大赚,可喜可贺啊。”

诸葛瑾用轻描淡写的调侃语气,把这么一件惊心动魄的博弈概括了出来,就像是在说昨天买菜差不多平静。

关羽听了解说,才知道问题不大,己方完全没吃亏,这才放下心来。

他也不由叹息着调侃:“子瑜真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看来天下再无大事能让你惊讶了。

好在昨夜这一阵终究是大胜,仲达换了个营、应该还能继续坚守下去。

不过听起来,眼下这形势也跟你战前预估的大不相同了。战前定策时,我军只是想伪装成敌方的援军,偷袭蔡瑁,先断敌军一臂,当时可没料到贾诩会撺掇曹仁换家。

现在曹军已经登陆上了鱼梁洲,仲达也无法再隔河自守,地利上来说,可比你当初预期的要更加不利一些。我军后续的计划,又该如何随机应变调整?”

关羽实在是憋了太久的担心,现在总算理清了最新战况,就忍不住连忙追问后续对策调整。

其实他的内心潜意识,还是夹杂着不少狂喜的。毕竟歼灭蔡瑁可是大胜,值得好好庆功。只可惜眼下形势太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需要赶紧部署后招,以至于庆功的心情都被埋没压制了。

他说着说着,诸葛瑾都还没回答呢,关羽自己就又想起一个因为形势变化而导致的麻烦,然后赶紧补充请教:

“对了,战前我们还让黄老将军那一路人马配合我们、在上游攻下山都县、筑阳县后,就预做些准备。

但现在仲达丢了旧营,我军无法和曹仁隔河对峙。黄老将军那边的准备,便没有用武之地了吧?要不要让他停手、另作安排?”

关羽这个问题,旁观者听了或许会觉得没头没脑难以理解。

但如果是参加过当初战前诸葛瑾主持的军议的人,就很容易听懂了。

这里面涉及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开战前,诸葛瑾吩咐西路军的黄忠,在北上进攻得手后,配合下游的关羽,做一些联动部署。

当时诸葛瑾吩咐黄忠,一旦在襄阳上游,夺取了汉水岸边适合蓄水的低洼地带,就设法筑堰拦蓄,以备后用。

诸葛瑾之所以这么吩咐,一来是他前世知道关羽在汉水边水淹七军,也知道汉水附近的天气、地理,在秋雨季节适合蓄水的操作,所以想先预作准备,万一能用上呢——

当然,诸葛瑾也很清楚,时移则势异,如今这场襄樊之战,跟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相差了整整十一年,天气条件都不一样,敌军的驻扎形势也不一样。

诸葛瑾一开始,并不是直接指望淹敌军,这些水他另有妙用。

这个妙用,是诸葛瑾让人实地观察、勘测了鱼梁洲周边的水文情况后,定下的:

诸葛瑾发现,高顺和关平此次去偷袭鱼梁洲的时候,只有最轻型的走舸,可以驶入那条雨季才被淹没的、位于襄阳城和鱼梁洲之间的临时水道。

当时关平也正是靠着这条水道,夜里开小船进去偷偷登陆成功的。

但是,再大一些的船,别说斗舰了,哪怕是艨艟,都开不进这条临时水道,水太浅了,大船开进去直接就触礁或冲滩了。

因为没法使用大船,高顺在站稳脚跟后,要想固守鱼梁洲,阻止曹仁的反扑,就会比较困难。

刘备军水军的优势无法发挥,而鱼梁洲和襄阳主陆之间的小河附近,地势又太低洼平坦,无险可守。

所以,当时诸葛瑾让黄忠在上游蓄点水,是想趁着雨季水势最大的时候,再把这些水放出来。如此洪峰叠加到一起,足以让汉水短时间内暴涨数丈——

当然,也说了是“短时间”了,毕竟靠人力在上游蓄水,能有多大体量?以汉水的径流量,能确保关键时刻、连续几个时辰的大水,甚至只有一个时辰,就已经够用了。

只要汉水水位突然暴涨,诸葛瑾就能吩咐高顺、关平提前开着大船在临时水道上游做好准备。

等着洪峰一来、那条临时水道深度也陡然暴涨,这时候就能把艨艟斗舰直接顺流开进去,然后下碇石固定住船体。

等洪峰一过,水位下降,这些已经冲进临时河道的大型战船,就能直接原地座沉搁浅。在河面上形成临时的城墙掩体,让高顺的营防大大加强。

反正刘备军近年来造的都是龙骨结构的尖底大型战船,而被淘汰的老式平底楼船、斗舰库存还有很多。甚至刘琦带着一半刘表军旧部来投时,也带给了刘备军不少可以淘汰的老式战船。

诸葛瑾直接把这些旧的大船、变成临时城墙掩体,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而且,在诸葛瑾的预期里,正因为这种洪峰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只有我军可以用,等敌军反应过来时,想用也用不了了。

毕竟当时蔡瑁手头也有很多楼船、斗舰,如果蔡瑁反应极快,高顺刚把大船开进临时河道座沉当要塞掩体用,蔡瑁也紧跟着有样学样,那诸葛瑾这番手脚,岂不是敌我共享了?

以诸葛瑾的智商,是断然不能允许这种为人作嫁的情况出现的。所以他就是希望这个洪峰暴涨的持续时间短一点,确保我军这么干了之后,敌军连连想到要模仿,也来不及了。

到时候,高顺能够稳守住鱼梁洲,就在襄阳城东门外五里扎下一颗钉子,恶心曹仁,打击曹仁和徐晃之间的联络,甚至能导致襄阳和樊城的双子城体系被卡脖子。

曹仁只要忍不住这个恶心,不愿意被卡脖子,出城反击,那就正好着了诸葛瑾的道,把鱼梁洲变成一台绞肉机,把来攻的曹军彻底绞成血肉泥浆。

诸葛瑾当初的第一计划,不可谓不周密。战前他跟关羽、黄忠私下里摊牌解说时,关羽和黄忠的反应也是惊为天人。

然而,现在形势变了。

高顺偷袭蔡瑁水寨得手,大赚了一票,这是比战前计划打得更好的地方。

但也因为被曹仁换家,所以鱼梁洲水道的防线失守了,这是比战前计划打得更差的地方。

因为没有河流地形可以守,再涨水用大船座沉构筑防线,也就没有意义了。

总的来说,有得有失,但得远大于失。

关羽觉得这点失也是完全可接受的,便问诸葛瑾是否终止蓄水计划,省得黄忠白折腾,还多生枝节。

世上哪有纯赚的好事?实际执行相比于理想规划,能赚八赔二,已经很好了。

可惜,关羽对这种赚的程度,已经心满意足了。但诸葛瑾却不会。

在诸葛瑾的字典里,少赚就是赔。

而且他自问有那么多先知先觉可以借鉴,还有那么多谋略经验可以揣摩,怎么能就此放弃?

更何况,他内心对于“襄樊之战、水淹七军”这事儿,是有点情怀和执念的。

加上如今正好秋雨越来越大,汉水水位确实处在上涨期,季节也合适,如果不用一次水计,那是怎么都不会甘心的。

水计的规模可以大也可以小,条件不够就缩减一下部署规模,但总归要用一次。

“还请云长稍安勿躁,容我从长计议。黄老将军那边,也赶工了好几日了,他千辛万苦速攻猛攻,却只让他取了山都、筑阳两个上游小县。

要是不把上游沿岸之利充分发挥出来,黄老将军这次进攻,就算是靡费军需了。虽然现在情况有变,我还是想想个办法,把黄老将军已经做下去的事情,充分利用到极致。”

诸葛瑾思前想后,还是不肯放弃,最终如此劝说关羽,让关羽再给他点时间。

关羽闻言,一开始有些惊讶,也有些急躁不耐烦。

毕竟他还等着出兵决战救儿子呢,子瑜老是在那儿踩刹车、追求尽善尽美,之前预作的准备一丁点都不想浪费。似乎有点刻意求全、专注小处而忘了大处。

但是,诸葛瑾毕竟积累了太多的历史信用,他来到刘备阵营后,十二三年里,就没有犯过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错误。

关羽稍稍冷静了一会儿,对诸葛瑾的信赖,还是盖过了对儿子的担心。

“子瑜所谋,必有其神妙之处。不过是一个儿子被围在其中,我怎么就不能像往常那样、充分相信子瑜呢……还是不够沉着啊!”

关羽居然为了自己担心儿子的情绪波动,而反省起来。

如果己方任何文武,做不到无条件无保留地信任子瑜的谋略,那肯定是他的问题,不是子瑜的问题。

想明白这一层后,关羽也重新安静下来。甚至还示意旁边与会的部将们、以及等候回信的信使,都保持安静,别打扰诸葛瑾的思路。

诸葛瑾得到了充分的宁静,很快进入了入神忘我的状态,在脑中反复复盘推演着、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用好部署了一半的水计。

诸葛瑾如是暗忖:

“趁着大水以大船突入水道、一夜筑城,已经不可能了,也没意义了。既如此,还想再用水计,多半也没有什么防御性的水计可用了,只能是进攻性的水计。

进攻性的水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跟历史上云长水淹七军那样。不过,云长那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等待天然暴雨洪峰,然后于禁无船而他有船,趁着水势进攻取胜。

而且历史上云长并没有人工蓄水,这一点跟我如今的情况还是大不一样的。我没法确保今年的洪峰足够大,哪怕加上黄忠的蓄水,也未必够用……”

想到这儿,诸葛瑾脑子也不由稍稍卡壳了一下。因为他被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得太深了。不管怎么思考,只要想到水攻淹敌,就很容易往那上面靠。

“不行,一定要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再仔细想想……诶?对了,曹仁既然跟仲达换家了,那岂不是说,曹仁夺了仲达原本部署在鱼梁洲水道旁的营地?所以现在轮到曹仁驻扎在低洼之处了?

那有没有办法,确保曹仁一直驻扎在这低洼之处呢?要是能坚持个三四日,甚至五六日,一直坚持在低地驻扎到洪峰来临,那还是可以水淹七军的啊!

唔……这次估计也不一定是七军了。鱼梁洲水道两岸的低洼地,驻不下那么多敌人,跟北岸的罾口川地形还是很不一样的。但能淹多少淹多少,现在的关键,是如何长期拖住曹仁不移营。”

诸葛瑾反复盘算,把这个道理在脑中梳理清楚,这才稍觉释然。

之前他跟高顺交代水计的细节时,也关照过高顺:刚刚在鱼梁洲站稳脚跟的最初两三日,可以全力死守沿河地带,遇到敌人试图渡河就半渡而击。

但是后续就要尽快设法在高处另立副营,确保上游洪峰来临、黄忠放水时,高顺自己的陆上营地不会被淹到。等水退去、斗舰艨艟座沉到位后,再让部队回低地沿河营区严防死守。

可见,在诸葛瑾原本地计划中,他就意识到沿河低洼地带,是极有可能跟着一起被淹的。只不过自己人用的时候,可以提前转移预防。轮到敌人头上,敌人就未必能预防了。

想到这儿,诸葛瑾眉头一展,神思也从忘我状态抽离回来。然后他就注意到关羽等人表情关切地盯着自己,似乎就在专等他拿出招来。

诸葛瑾淡然一笑,也不想卖关子熬人,就先披露一些梗概给关羽解解渴:

“云长勿忧,我已有计了。虽然还不成熟,但可以后续慢慢完善。依我之见,虽然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的水计,已经失去了应用的先决条件。

但我们还是可以略作调整,从防御性的水计变为进攻性的水计——曹仁和于禁,已经夺了仲达的旧营,而旧营正在低洼地带,水位临时上涨一丈,都有可能将其淹没。

所以,我们不如将精力都花在如何确保曹仁始终留兵在仲达的旧营里,直到上游洪峰到来之日。如此,曹军必然会受水攻重创。”

关羽与诸将闻言,顿时再次惊叹。

“这是……刚才听闻仲达的回报之后,随机应变临时现想的变招?怎会如此之快?”

关羽简直无语了,这就是诸葛大脑的速度么?

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没完善,但能做到这一步、这么快,当世已经没几个人了。

而且,子瑜说出来的这个水攻敌军的思路,怎么听起来如此亲切?关羽总觉得,自己不需要费什么脑子,立刻就能理解其中妙处。

而原先他听诸葛瑾其他天马行空的突然变招时,总要耗费不少时间和脑力才能理解、接受。

莫非是自己跟子瑜相处久了,脑子也更好使了,所以反应变快了这么多?

关羽缓了缓脑子,然后很快想到了一个关键,连忙追问:“那子瑜可想到了什么妙法、能确保曹仁或于禁,后续一直在仲达的旧营里驻扎重兵呢?

如果曹仁要进攻原本蔡瑁遗留下的水寨,则他必然会一路往东紧逼,贴着仲达的防线另扎新营,那就多半会选在地势稍高之处。这点洪峰也就很难淹到了。”

关羽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诸葛瑾还没想太明白。

不过道理从来都是越辩越明的,两人一问一答之际,也算是帮着诸葛瑾梳理了思路。诸葛瑾顺着关羽的堵点往下想,很快豁然贯通。

“此事初看着难,但也不是毫无办法——要让曹仁在沿河低地多留部队,就必须让他感受到这条水道受到了威胁。

所以,如果将来曹仁移营东进、紧逼着仲达下寨。我们就从鹿门山这边派出水军北上,进入鱼梁洲河道,骚扰曹仁。曹仁攻打仲达期间,肯定会需要运粮草、军需到前线,这条小河上,必然需要摆渡。

不管我们的骚扰能起到多大效果,总之我们一定要保持骚扰,让曹仁害怕后路有失,不得不在沿河旧营多留兵。

因为这条水道很窄,只要两边贴着案多立楼橹、上设弓弩,再配合投石机,那就绝对可以封锁河面,战船谁来谁死。曹仁有这么明显的便宜可占,不可能不占的。

而我军则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哪怕骚扰不力,甚至略有损失,也要坚持骚扰。只要撑到洪峰来临、黄老将军在上游放水之日,便能一股脑儿连本带利捞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