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58章 换家止损,想的挺好

舍弟诸葛亮 第658章 换家止损,想的挺好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鱼梁洲就在襄阳城东,蔡瑁的水寨离城也就不到二十里路。

所以水寨夜间燃起大火后,很快就能被襄阳东城墙上的曹军巡夜士卒看见,然后以最快速度把相关情况飞报给曹仁。

曹仁在睡梦中惊醒,略一听取汇报,便觉愕然莫名。

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他无法远程实时指挥已经启航、开到半路的己方援军,也不知道蔡瑁的近况。

但这不代表他会放任一切自然发展、什么都不做。

所以,曹仁几乎是在惊醒后的第一时间,就召见了贾诩,以及其他身在城中的主要幕僚和部将,紧急商讨对策。

当然确切地说,他们当时连直接商讨对策的基础都没有——因为他们甚至都不能立刻知道,蔡瑁那边情况如何了。

这场大火,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蔡瑁还能不能救、还是该想点别的补救后招?

这些全都不知道。

但这也不能怪曹仁,因为古代战争环境下,落后的通讯技术,必然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不然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也不至于在知道乌巢火起后,还得花时间判断“乌巢来不来得及救、有没有必要救”了。最后还是郭图在情报有限的情况下,强行帮袁绍分析了一波,才让袁绍下定决心。

今时今日,曹仁要面对的问题,就如同乌巢火起时的袁绍。

而贾诩需要扮演的角色,也一如乌巢火起时的郭图。

“文和!依你之见,关羽究竟是如何奇袭鱼梁洲水寨得手的!蔡瑁的大营怎么偏偏就在这节骨眼起大火了!

这废物连守个营都守不好么!眼下我军援军还在半路上,能救下蔡瑁么?”

曹仁一口气连问了四个问题,语速非常急促,看得出来他有太多的懵逼需要贾诩立刻解惑了。

贾诩也很为难,情报实在是太匮乏了。

他殚精竭虑地飞速在脑内推敲了一番,才勉强整理出几个点:

“我不知道高顺或是别的什么敌将,究竟是怎么偷袭蔡瑁得手的。但是荆州水军,人心本就不稳,真到了这步田地,怕是会出现临阵动摇倒戈。

我军再想要救援鱼梁洲,怕是容易重蹈当年袁绍派韩猛救援乌巢的覆辙。而蔡瑁之能,更是连淳于琼都不如……眼下还是赶紧想想如何从其他方面补救吧。”

曹仁听贾诩说得如此沉重,而且仓促之间举的例子也那么不吉利,脸色不由愈发难看起来。

这都举的什么例子?袁绍当年没能救成乌巢不假,可救援的尝试难道也错了吗?要是当时让张郃高览跟着韩猛一起去救援乌巢,难道也救不了?

于是曹仁便面露不悦:“贾大夫,你这是睡糊涂了吧!居然如此比喻!那照你所言,我军不该救鱼梁洲水寨,莫非倒应该学当年郭图的劝谏、‘围魏救赵’,去攻高顺的大营?”

当年的官渡之战,曹军主要将领都是亲历了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大家都知道,郭图给袁绍出的另一个主意就是“换家”。

曹操去攻乌巢,郭图就劝袁绍派张郃高览去偷曹操大营,美其名曰围魏救赵、攻敌之所必救。

按照这个类比思路往下想,曹仁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高顺昨天刚登陆时建立的临时营地,本就位于襄阳城和蔡瑁的水寨之间。现在水寨那边临时出了意外变故,如果救援不及,那么立刻围魏救赵换家,似乎也挺可行”。

毕竟襄阳城里还有那么多曹军主力,他们只要开了东门,一伸腿稍微走几里地就到高顺的临时营地了。高顺的主力去打蔡瑁了,自己营中防守肯定会薄弱。

这种情况下,高顺留守的兵力,应该不足以充分巡防全线、对曹军“半渡而击”。曹军哪怕徒涉过河,也能确保主力一涌上岸,站稳脚跟。

何况现在曹军手头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小船的,这些船原本运着兵要去救蔡瑁的水寨,现在只要半路稍微调个头,就能立刻投入到跟高顺换家的新任务中。

曹仁终究是有名将之才的,他也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不吉利而讳言。

所以说着说着,他自己也稍稍意识到,如果真走了这一步,貌似也没什么不对……

如今的情况,跟官渡时的换家,终究是不一样的。

于是曹仁的音量也不由自主降低了,语气也变得沉吟犹豫。

贾诩在一旁,确认曹仁是领悟到了这一层,才开始委婉地旁敲侧击开解:

“将军的见地真是不拘一格,每每能突破对往事的成见,实在难得。在下也以为,当年袁绍让张郃高览强攻官渡大营,或许是昏招,但今日我军围魏救赵,绝不是昏招!

高顺兵力,本就不比蔡瑁多多少,他要想一鼓作气击溃蔡瑁,若不竭尽全力、孤注一掷,怎么可能速胜?

当初丞相在官渡时,只是要烧乌巢之粮,可不是要全灭乌巢的袁军。这一点,与今时今日大不相同,高顺可是奔着歼灭蔡瑁去的。”

被贾诩这么一分析,曹仁也慢慢醒悟过来,这两者确实不能类比。

当年袁绍有非救乌巢不可的理由,因为乌巢是袁绍的屯粮地。

今日曹军却没有非救鱼梁洲水寨不可的理由,鱼梁洲水寨本身不值钱,无非就是蔡瑁的水军还值点钱。

但蔡瑁的战船今夜已经大量转移、去转运援军了。

剩下的水军士卒,能撤的也都会撤出来,来不及撤的,估计也都投了刘备军了,想救也来不及。

既然如此,不如想着止损换点别的筹码。

“既如此,我意已决,立刻联络于禁,与我一起尽快出兵,往城东直扑高顺旧营!

只要我军同时控制了鱼梁洲水道的两岸,就算不靠水军,也能把敌军压在蔡瑁留下的那座水寨里打!”

……

曹军诸将得了曹仁的命令,立刻雷厉风行地执行了下去。各军赶紧出城,往东而去,跟高顺换家。

五六里路不过一刻钟就能赶到,四更末的时候,曹军就在曹仁的亲自率领下,来到鱼梁洲与襄阳之间的那条季节性小河边。

曹军一开始都等不及战船摆渡,曹仁直接勒令一些荆州兵为先锋,直接徒涉趟水过去。

对岸倒也有高顺的守营巡夜军队,看到这边有人尝试渡河,立刻让斥候哨骑队压过来,对着刚刚上岸立足未稳的曹军就是一阵箭雨和冲杀。

刚刚上岸的曹军被冲得七零八落,丢下了几百具尸体,最初两次登陆尝试,都被高顺的留守部队防住了。

然而曹仁却丝毫不动摇,脸色铁青而又冷峻,只是勒令拉长战线,沿着这条水道从南到北,多处同时发起徒涉。

麾下部将有犹豫的,曹仁还厉声怒骂:“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已经试出来了,高顺兵力不足!

我们一两个点徒涉,他还防得过来,要是十处八处一起抢渡,高顺必然防不胜防!赶紧执行军令!犹豫者军法从事!”

部将们这才慑服,连忙继续执行。

如此曹军靠着遍地开花的打法,很快打得高顺的留守部队左支右绌起来,一时双拳难敌四手。

打到五更天的时候,曹军一部分此前被迫返航的运兵船队也折回来了,刚好跟曹仁撞见,曹仁立刻勒令他们就地寻浅滩登陆、夹击高顺旧营。高顺老巢的局势也就愈发岌岌可危起来。

只不过,这整个过程、反复拉扯消耗,前前后后也耗费了一个多更次的时间。

而早在曹仁刚出击尝试换家时,高顺的留守部队就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派人去蔡瑁水寨、联络高将军请示下一步的计划了。

……

话分两头,曹仁出兵强攻高顺老营、尝试跟高顺换家后仅仅小半个时辰。

高顺委任留守营地的部将,就火急火燎把后方的情况,汇报到了高顺面前。

当时,蔡瑁水寨中的战斗,也还没有完全结束。

蔡瑁本人倒是坐船跑了,张允也才刚刚被关平斩了。

可黑夜中,很多敌军将士并不知道情况,还有些在坚持自发抵抗,急需高顺把敌人的势头彻底压下去。

留守部将派来的信使,也是在纷乱的蔡瑁水寨中,反复询问战友找了半晌,才找到了高顺本人,着实耽误了一些时间。

这也是没办法的,整个襄、樊一带都乱成了一锅粥,这时代又没有手机,战时鬼知道己方主将冲杀到哪个位置了。

高顺听说后方变故时,也是颇为失惊,连忙来到刚夺下的蔡瑁水寨的西墙哨楼上,对着西边来路方向瞭望。

东边十里之外,自己来路方向,如今还没有明显的火光,但隐约间确实可以看到微弱的火把缭乱,如果仔细听的话,也能稍稍听到点喊杀之声。

也怪蔡瑁水寨这边,喊杀声太猛烈了,火光也更炽烈,以至于高顺刚才有点灯下黑,没能注意到来路的变故。

“怎么办?立刻全军杀回去、救自己的老营?”

这么一个念头,在高顺脑海中倏忽略过,但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自己要是现在回军,能不能赶在曹仁攻破自己老营之前赶回,还未可知。

就算赶得回,自己还要再折返跑十几里路,赶到之后说不定就被已经攻上岸的曹仁以逸待劳击溃了。

自己的部队可是已经行军厮杀了大半夜了,哪里还有体力折返跑?

曹仁的生力军,至少比高顺的部曲少辛苦两个更次,在战场上,两个更次的时间差,体力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如果现在撤,蔡瑁残部还未彻底压服,一旦有个反复,自己就两头落空了。

这些念头,在高顺脑中只是犹豫了半盏茶的工夫,他就果断下了决心:不能回救!要一条道走到黑!就跟蔡瑁换家!

自己的老营不要了,丢给曹仁。然后自己抢了蔡瑁的营地,继续就地固守。

蔡瑁的营地,地势比高顺刚刚草建的更加高峻,也有点丘峦制高点可以依托。而高顺自己的老营,地势非常低洼,就在鱼梁洲临时水道岸边,那里也没法营建码头,没法停靠大船。

相比之下,哪怕蔡瑁水寨刚刚过了火,被烧毁了不少设施,残余的防御工事,也比高顺自己的营地要好——高顺的老营,可是只营建了不到一天一夜,除了一道土墙一条土沟,别的什么防御工事都没有。

既然如此,当然要换家!

高顺立刻吩咐信使:“你再辛苦一下,给你换匹马,立刻回老营传令,允许他们立刻撤退,往我靠拢,咱跟蔡瑁换家!不过,走之前务必放几把火,能烧着的东西都烧着,避免资敌曹仁,也好以火势趁乱阻敌!”

那信使不敢辞辛劳,只是喝了一碗热水一碗热酒,拎了一袋牛肉干,换上体力还算充沛的新马,就带着高顺刚刚草草手书的军令,飞奔回去了。

又一刻钟之后,信使赶回高顺老营,把军令传达了一下。

高顺留守营地的部队,只有不到一万人,面对曹仁、于禁主力越来越猛的夹攻,本就撑持不住了。

听说将军同意撤退换家,而且蔡瑁部已经被大部歼灭、其水寨也已经得手,守营部将们自然是松了口气,立刻组织部队尽量有序撤退。

他们也没敢抵抗到曹军彻底围裹上来,而是先装模作样打了一次反击、把某一段阵地的曹军顺势推下河去,一时震慑住曹仁。

然后利用曹仁和于禁惊疑不定的空挡,留守营地的高顺部曲便放了把火,陆续飞奔撤退。而且撤退的时候,尽量让重甲兵先走几盏茶的时间,减少赶路时丢盔卸甲的损失。

但实在摆不脱的断后敢死队,也只能选择在跑的时候把灌钢铠甲全部扔了。

他们唯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点,就只是尽量往河里扔钢甲,增加曹军占领营地后找到战利品的难度,给曹军添点堵。

仗打到五更末,天色都有些亮了,曹仁和于禁才合力杀进高顺的营地。

这一夜的攻营,高顺营地内的伤亡也绝不算小,至少有两三千人战死或是重伤被俘了。当然这些守军在阻击的过程中,给曹军造成的伤亡,也绝对不少于此数就是了。

至于西边的蔡瑁水寨那边,高顺和关平算是绝对碾压性的大胜,把敌军打得直接崩溃投降了,战损比至少是十倍以上。

所以综合算下来,高顺一番东攻西守的换家之战,东线打出十倍大胜,西线也打了个勉强保本。最后综合平均下来,至少也是四五倍的战果,不可谓不骄人。

……

“居然被高顺的守营兵马跑了!如此厮杀,也只是打了个平手、夺其营地,可恨!”

天色彻底大亮之后,曹仁站在被高顺放弃的营地里,拔出一把环首刀对着旁边一根焦木柱恨恨劈砍泄愤。

今夜最终只打成这样,他是不满意的。

高顺的营地虽然被夺了,可营中除了那道土墙和那条土沟烧不掉,其他凡是可燃的东西,一点都没给曹仁留下。

一旁被紧急拉来助战的于禁,倒是好言好语劝他:“将军已经是力挽狂澜了,昨夜之败,咎在蔡瑁。

要不是他疏忽大意,被高顺偷袭,害得我们也不得不仓促变计,何至于损失如此之大?

不过,损失大的,主要也是蔡瑁那边,我们这儿,算是跟高顺打了个平手。”

于禁说是这么说,但谁都知道,高顺昨夜是两只手打人,一只手揍蔡瑁,另一只手守家防曹仁。

曹仁虽说用兵仓促,来不及充分准备。但是你出全力跟对方一只手打平,也实在算不得光彩。

曹仁平复了一下心情,叹息着问左右:“昨夜来的仓促,都不曾来得及统计蔡瑁那边的损失。蔡瑁的水军,究竟折损了多少?”

这个问题于禁也回答不出。还是折腾了一番后,从城内带着援军赶来的贾诩,帮着最新的情报,来找曹仁汇报,才揭开了这个谜底。

“蔡瑁的水军,昨夜留在营中的,只有数千人坐船突围出来,或是逃散归队,其余基本被歼灭了。当然,蔡瑁派出来接人的战船,以及那些驾船的水兵,全都安全。

都加起来,勉强还能凑出万余人的水军归队。也就是说,他一夜折损了一两万人,约有数千是战死、重伤,其余至少一万人,是被高顺、关平迫降了。”

损失两万人,一万多投降!

这个数字,让曹仁只觉得又一阵窒息。

两个多月前,蔡瑁带着刘表麾下超过一半的军队投靠了曹操。

后来编县之战被黄忠迫降回去七八千人,黄忠反攻山都县,又拿了几千。西线战场加起来,黄忠至少搞回去了一万人。

东线战场这边,高顺和关平在鹿门山击溃文聘时,又弄走了近万人的刘表旧部,如今打破蔡瑁又是一万多。东线战场至少弄回去两万人。

整个荆北战场,东西两线相加,两个月之内,三万刘表旧部重新投了刘备。

蔡瑁手上还剩的刘表旧部,已经下降到当初刘表军总数的三成。而刘琦、黄忠那边的,已经重新上涨到总数的七成。

曹公接收刘表的遗产,可以说是接收了个寂寞。

“蔡瑁损失那么大,不但水军折损大半,连营寨物资都被高顺烧夺。高顺倒好,只给我们留了一道土墙一条土沟!别的什么都没留!”

曹仁想到这儿,便恨恨地自言自语,拿刀乱砍焦木发泄。

还是一旁的于禁,稍稍旁观者清些,他觉得这时候还是说些安慰的消息,让子孝将军调整调整心情比较好。

于是于禁便委婉地指出:“将军请看,我军击溃高顺的守营兵,也不算一无所获。高顺那些断后掩护友军先撤的敢死之士,临走时为了奔逃迅捷蟹,都把精钢甲胄也丢了。

我军打扫战场时,便捡了百十来件,估计还有更多没找到。天下素知诸葛家的‘豫章造’钢甲精良,难得我军击溃敌军,能打扫战场,多搜缴千百副,配给我军精锐,到时候也好在决战中一展神威。”

曹仁听到这条难得的好消息,也终于宽慰了些,连忙追问细节:“哦?高顺撤退时如此狼狈,但为何你们打扫了那么久战场,还没计点出详细战果?白捡几件钢甲都那么费事不成?”

曹仁说着说着,又有些不屑,就差说“你们还能干好点什么事儿?连白捡东西都捡不快!”

于禁当然听得出曹仁的不耐烦,连忙解释:“那些高顺麾下的精锐,当时也是在堵截我军渡河,想要半渡而击。所以他们虚晃一枪、反攻杀到河边后,撤退时直接把钢甲扔到河里了。

高顺应该是故意命令他们如此的,就是不希望我们太容易得到这些战利品。所以我军将士得在浅水中一点点踩着河底摸索,踩到钢铁了才好打捞。”

曹仁这才没说什么,原来是故意沉水里添麻烦,那倒是不能责怪打扫战场的士兵效率低。

曹仁便清了清嗓子:“那就让他们在河里好好找,决战之前,能捞到多少算多少。”

白捡的东西,还是上好的钢甲,这肯定是舍不得丢弃的。

略作休整之后,曹仁还打算就在这一两天之内,继续集中兵力,把高顺刚刚夺取的蔡瑁水寨,给夺回来,然后把高顺的部队全歼在其中。

当然,曹仁也想到了,在蔡瑁水军被决定性重创的情况下,刘备军后方的关羽、诸葛瑾再想以水军接应高顺,肯定是容易做到的。

所以就算高顺最终不敌,他也能靠水寨码头坐船,从汉江上撤走。

但是只要高顺最终不敌、被曹军击溃,那他就算能撤退,也肯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那种沿河死守不敌的战例,曹仁已经见过听过太多了。

只要防守方抢着撤,哪一次不是砍得“舟中指可掬”的?断后的人肯定不想送死,都想抢船先逃。这一争抢,军心士气就完了。

曹军还是有希望,继续一战的。

关键是如果这一把都不搏,之前的损失就是纯亏、白亏了。

怀着这种心态,曹仁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主力,还有于禁、徐晃的兵力,都逐次集中起来,准备强攻反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