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零八章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言官们反对吉福总督府,毕竟都到非洲南部了,海程超过了两万里,那么远,当地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明青睐的特产,跑那么远建立一个总督府,实在是有点过于激进了。

而且投资不小,国帑内帑都没银子,朝廷还拦着陛下不肯举债,投资从哪里来,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言官们当然会严词反对。

可是,麦哲伦海峡被封锁,吉福总督府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新日运河一时半会儿修不好,而且三五十年的工期,实在太久了,通过西洋、大西洋绕道泰西,也是一条路。

“王谦,你稍微收敛一点,有些时候,手底下松一点,别四处树敌,钱又不是你的。”王崇古说起了王谦的燕兴楼交易行事务,这个活儿,太得罪人了。

王谦颇为郑重的说道:“我知道爹的意思,但我不会改变。”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怎么越活越像海瑞了?这天下,哪有那么多事,干干净净的?”王崇古十分无奈,儿大不由娘,王谦年纪大了,王崇古真的管不住了。

王谦深吸了口气十分坚定的回答道:“他们最好能杀了我!那姚光启为了几千斤的海带,都能拼死挨海寇一刀,他是我的手下败将,他尚且能够如此豁得出去,我也能!”

“我去燕兴楼了。”

王谦拒绝跟王崇古继续交流,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跟姚光启的战斗,从当初的阔少,比拼到了官场之上,不仅仅是立功,还有一些看起来有些空泛的虚无理想,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王谦抵达了燕兴楼后,召集了所有燕兴楼的吏员,在燕兴楼五层开了个小会。

王谦深吸了口气说道:“我今天说几个条件,有以下几个特征符合任何一个条件的民坊,就不用往我这儿报了,我不会准的。”

“除非你们能说动陛下,让陛下下圣旨,否则,在我这儿,就过不了。”

“第一,熟练匠人没有身股,这些个股份,就只在东家、东家亲眷、大掌柜、掌柜亲眷手里打转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二,利润已经没有了明显增长,甚至开始下滑,多数靠东家人情维持利润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三,在入市之前,突然对主要股东进行了大规模分红,导致了账面银钱不足支撑经营,以补充流动性为由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四,民坊利润来源过于单一,利润单一来源超过了一半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五,民坊主营,是为朝廷衙门当买办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六,要对资产进行亲自调研,哪怕是他的铁矿、铜矿在绝州、在泰西,都要亲自前往探查,确定为真,含糊其辞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七,无法进行穿透,找不到真正控制人,只能找到代持经纪买办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八,不能提供完税票证,没有通过稽税院稽税,有逃税漏税记录者,不必报闻,不准。”

“第九,直系三代以内,有钦犯者,不必报闻,不准。”

“九不准!谁报上来,自己去北镇抚司接受缇骑审问!”

身股制在大明已经非常普遍了,就是熟练工匠也是民坊的主人之一,虽然持有少量的股份,而且多数都是虚假的,没有决策权,只有分红权,但这已经足够了。

身股制的分配,比雇佣关系更加可靠合理。

身股制是鼓励生产积极性、积极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新的生产关系,这是在自由雇佣生产关系之上的一种生产关系。

熟练工匠没有身股,代表着这个民坊没有什么前途,没有任何生产积极性。

第二条的人情生意,是垃圾中的垃圾。

比如前段时间,王谦就否了一家民坊,这家民坊完全靠着自己的小舅子,在宁波远洋商行做供给,今天这小舅子在,买卖在,明天小舅子锒铛入狱,这生意立刻就没得做了,树倒猢狲散,留下一地鸡毛。

第三条上市之前大规模分红导致流动性不足,这根本就是准备把民坊卖给燕兴楼投资者了,买这些有价票证,买着买着就能买成大东家了。

第四条利润来源过于单一,代表着该家民坊兴衰荣辱,和这个利润来源方,高度捆绑,这里面九成九有利益输送,九成九是门槛买卖,我能别人不能,就是门槛。

比如去年,海瑞海总宪,对南衙龙江造船厂进行了反腐抓贪,就抓到了十四家这样的民坊。

第五条给朝廷、衙门做买办,主要是回款太慢了。

衙门比较僵化,有的时候,给朝廷衙门干活的买办饿死了,朝廷衙门批下来的银子,还没走完流程。

层层审计造成了极大的僵化,这类民坊暴毙的可能性,比王谦死于刺杀还要大。

陛下这种先给钱的金主,可不多见,所以这类的工程,都是大工鼎建,是皇帝拨款,六部督办,从快从速从优的奇观,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能做陛下生意的那太少了。

第六条对主要资产瞒报,不提供确切的信息,含糊其次,这根本就是来骗,来骗燕兴楼的银子来了!

王谦就吃过这个亏,山东一家民坊,说养了几万亩的海带,结果过会后,这些海带就染病全都死绝了,次年海带又神奇的长了出来,最后王谦直接给它停了,调查清楚后,发现压根没有海带,就是硬骗。

这一类,王谦直接举报到稽税院,让稽税院缇骑问候他们祖宗十八代去了。

第七条,无法穿透,不准,和第六条一样,来骗银子的,自己实控找些代持,还不想朝廷追责,那这市场,你不能入。

出了事是要找责任人的,谁做的孽谁收拾。

第八条,有完税,代表着经过了稽税院对账目的严密审查,账目大抵是可以放心的,再对主要账目,审查一遍,九成九不会出问题。

第九条,案犯就别到燕兴楼凑热闹了,在这个违法可以用银子赎罪的年代里,能留下案底,都是重罪涉及到了刑名的恶性犯。

“九不准会不会太严了?”一个吏员颤巍巍的伸出手来,低声说道:“那明公要是托人来说,也不准吗?”

王谦歪了歪头,看着那吏员说道:“谁派人来游说!你们告诉我,我去告诉陛下,让陛下找他们说去!”

“咱们惹不起大臣,大臣就惹得起陛下了?扰乱人人做船东的市场稳定,就是在扰乱开海大业,就是在反对万历维新!就是在谋反!”

王谦扣了一连串的大帽子出去,他也是个进士,也是个士大夫,贱儒会的那些,他也都会!

要么不干,要么做绝!

这就是王谦这个纨绔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都撕破脸了,还想着你好我好,客客气气,那为什么还要撕破脸呢?

“王御史,我这里有一个案子,是王次辅托人送来的。”一个吏员用十分低的声音,拿出了一份案例,递给了王谦。

此言一出,燕兴楼西花厅内,安静到了极点,掉根针都能听到。

你王谦不要说的那么大义凛然,这眼下,你亲爹派人推荐的案子,要你行个方便,你行不行方便?

王谦看完了案例,越看眼睛越亮,他一拍桌子,吓了所有人一跳。

“好好好!诸位,咱们联名上奏,参他王次辅一本!这九不准,正好缺个祭旗的!来来来!人人有份!”

吏员们面面相觑,大家都很了解王谦,知道老王家有点家门不幸,老爹给儿子挖了个举人舞弊的坑,想升转只能走幸进的路,别无他途,儿子天天气老爹,七星环首刀的京师风景线,也是闻名遐迩。

但是,能父慈子孝到这个地步,简直是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这不仅不给行方便,还要弹劾!

王谦这弹劾的奏疏,写的可谓是十分丝滑,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像是成竹在胸,早就有成稿了。

“这不合适吧,怎么说,王次辅也是御史父亲,这自古亲亲相隐,这么直接弹劾,是不是不大好啊?咱们否了这个案例就行。”一个御史看王谦来真的,站出来折中了。

御史、吏员们,就是要王谦表个态,你爹有人情,你给不给方便?如果你爹的人情都不给,那就是公平,一视同仁,那没的说,大家都没意见,九不准就九不准。

很多的法条的败坏,都是从上而下败坏的,而不是从下而上,在修税法的时候,就已经讨论的非常明白了,既然王谦连亲爹面子都不给,只给陛下面子,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制度可以推行。

他们没想到,王谦还准备弹劾王崇古,这就出现了子告父的奇景。

不过这也没什么,张居正也被自己的学生给弹劾过,算是同病相怜了。

这年头,天地君亲师,师生关系,这弟子是半个儿子,张居正也被弟子弹劾过,王崇古这现在被亲儿子给弹劾了。

王谦吹干了墨迹,眼神里闪烁着兴奋,大声说道:“哈哈,你们不敢,我就自己弹劾,要是有点胆子,就签字,他王次辅,现在七星环首刀舞不动了!”

大明朝堂不都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王崇古也免不了有抹不开面子的时候,出面游说之人,和王崇古有关系,但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大抵就是若即若离、懂的都懂的关系。

这事儿,就是捅到朝堂上,王崇古只要咬死了不是自己授意,言官都拿他无可奈何。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日后王崇古和张居正吵架,张居正只需要一句,你被你儿子弹劾过,王次辅根本没办法还嘴了。

“没人签字吗?”王谦把写好的奏疏传了一圈,发现这些御史吏员,没一个写自己的名字。

“王御史,您得罪了王次辅,顶多回家跪两天宗祠,我们得罪了王次辅,那明天恐怕会因为左脚进门,被流放椰海城了。”一个御史解释道:“您也别为难我们了。”

“那倒也是。”王谦将奏疏递给了司务说道:“送通政司奏闻朝廷。”

奏疏一旦递给了司务,表明弹劾流程正式开始了,代表着王谦弹劾自己亲爹的事儿,开始走行政流程了。

按照大明既定的规则,一旦开始走流程,这件事就必须弄个明白,尤其涉及到了大臣的问题。

王崇古见到了弹劾奏疏后,差点气晕在了文渊阁!

但他还是得按着流程写了一本陈情疏,把问题陈述清楚,奏疏很长,意思就是对于具体情况他并不了解,但他会承担责任,请求致仕。

毕竟御下不严,家风不正,在大明也是大臣不能齐家的表现,按照大明传统的价值体系,王崇古不适合继续担任次辅一职。

“其实没什么,这家惠生民坊,是做米面粮油毛呢生意的,这九不准,只有这一个为朝廷买办者,不符合规矩,其他八条,都能过关。”

“王谦这也是为了借势来了。”朱翊钧看完了这些奏疏,了解了事情的详情后,只能说王谦是真的适合做官,他自己推动九不准有些困难,就只能借自己亲爹的名声一用,获得陛下的认可。

案子没问题,就是专门做绥远羊毛初加工起家逐渐扩大到米面粮油,九不准,只有一条不符合,那就是做朝廷买办,主业毛呢初加工的回款账期有点长。

跟衙门做买卖,就这一点,钱可能会拿到手,但时间有多久,那就不晓得了。

就因为这个,这家惠生民坊,被拦在了门外。

关于燕兴楼交易行是否允许民坊筹措资金一事,大明也吵闹了很久,最终四大远洋商行成功入市,算是正式打开了大门,但是随着宁波远洋商行大案之后,燕兴楼交易行入市规范,就一直在收紧门槛。

一个政令,总是如此,起起落落,最终才能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冲和状态。

现在,最严格的九不准来了,但是要执行到位,又是困难重重,王谦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他的名声,陛下的权威,他都要倚仗。

朱翊钧吐了口浊气,思索了许久摇头说道:“朕起初就是想着南北不要撕裂的那么严重,给北方的势要豪右们共享这开海的红利,才在精纺毛呢,帛币的废墟上,建立了交易行。”

“朕想着等到北方势豪们在海贸上说的上话,就把这交易行给关了,但很多事,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王次辅就罚俸半年,略施小惩,王谦子告父,官降一级,以示训诫吧。”

朱翊钧做出了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决策,这件事里,朱翊钧只能端水,既需要王崇古继续效命,也要给九不准站台。

只能学那申时行,端水大师来端水。

王家屏还在广州,这王崇古真的致仕了,皇帝亲自打理工党事务不成?如果不打王次辅的板子,那九不准要不要搞?让那些骗子们到燕兴楼交易行来骗钱?

所以只能这么各打五十大板了。

“臣遵旨。”冯保领命。

王崇古自万历三年被削了一缕头发放在宫中后,第一次被处罚,罚俸半年看起来不多,但这种事继续发生,绝对不是罚俸那么简单了,作为次辅,威权和面子的损失,就是实际利益的损失;

而皇帝的意思也非常明确了,骗钱别到燕兴楼交易行。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敲动着说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带人发财,等于衣食父母了,这王谦干的这事儿有点得罪人了,你宣旨的时候,叮嘱下王谦,注意安全。”

“陛下圣明。”冯保领旨去王家宣旨去了,他亲自去宣旨,他要去看热闹!

现在的老王家一定非常热闹!

至于政令的深远影响,需要看推行效果,但今天老王家一定是家宅不宁,这各打五十大板,谁都没捞到好处,父子俩,指不定闹出多大的乐子来。

冯保到的时候,却看到了极为平静的家宅,王崇古没有拎着环首刀要砍了王谦,王谦也没有把家里折腾的鸡飞狗跳到处跑,父子二人,反应比较平淡。

冯保宣旨之后,才知道,这次闹大了。

“二位二位,这父子之间还能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这王谦要搬出王家家宅了吗?不至于不至于。”冯保惊讶的问道。

王谦被王崇古逐出家门了!

“有孙子在,我管他死活,我苦口婆心的对他说收着点,他不听,还把亲爹给告了,我容不得他,爱去哪儿去哪!”王崇古气急败坏的说道:“张居正他学生告他,我这亲儿子告我!内阁首辅次辅,都遭了这趟罪,老脸都丢尽了!”

“他现在也是能耐了,有钱了,自己能置办产业了,爱去哪儿去哪儿吧,把孙子留给我就行了,我就当没他这个儿子!”

王谦也不含糊,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把收拾好的行囊放上了车,带着妻子离开了王家家宅。

“哎。”冯保看着王谦离开,叹了口气,这等同于告诉所有人,这是断绝了父子关系。

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家里的小孙子,日后王谦闯了天大的祸,也不至于让他们老王家绝了嗣。

王谦毅然决然的离开,是知道自己走的路,从古至今都是一条绝路,或者说,万历维新本身就是一场绝路,只不过陛下英明神武,王谦想试试,跟着陛下一起试试。

成了最好,不成,也是尽力了。

这就是黎牙实反反复复提起的殉道者,中国从来不缺少殉道者,无论哪个阶层,都能成为脊梁的一部分。

“王次辅保重。”冯保甩了甩拂尘,带着小黄门回宫去了。

王崇古的神情没什么变化,但他还是愣愣的看着街口,看了很久很久,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在扬州杀倭寇的时候,在西北杀鞑子的时候,组建晋党的时候,也是如此毅然决然,后来,变成了奸臣佞臣。

人年纪越大,就会越保守,完全相信自己过往的经验,就会越来越怕事,怕自己身后名,怕自己死了,孩子不能照顾好自己,越怕就会越保守,越按照既定的经验行事。

王崇古可以理解王谦的想法,但他不支持,父子二人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谁知道以后会怎样?”王崇古摇了摇头,回去看孙子的学业去了。

王谦这点事,很快就传遍了京师,大家看了个热闹之后,立刻被另外一条消息给吸引了目光。

那就是有非常明确的消息表明,在绝州,有数量很大的金矿存在!

消息是从吕宋总督府传来,吕宋总督府专门派遣了一条献祥瑞的船,抵达了松江府,船上是发现的天然块金。

大明的观星舰,在和土著人贸易的时候,获得了一块三十斤的天然块金,因为外型酷似雄鸡,所以也叫绝州金鸡。

这一批祥瑞,超过五斤的天然块金,一共有三十多块。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把整个大明京师给点燃了,而且这些金子主要来自于绝州东南方向的宜居区域,不是西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地。

黄金在大明不被作为货币使用,不是不想,实在是大明没有金山银山,供大明挥霍,只能使用铜钱。

绝州金鸡这一大批天然块金,在万历十五年中秋节的前三天时间,在天津州塘沽港上岸,而后使用火车押送到了朝阳门站,在朝阳门站经过了严密的检查,被缇骑送到了通和宫内。

朱翊钧看着面前摆放着二十多块的天然块金,看了半天,才说道:“还真是黄金啊。”

纯金光泽鲜亮,但所有的天然块金并不纯,一些黑点镶嵌其中。

绝州金鸡,表面非常光滑,没有棱角,还有些蜂窝状的小坑洞,种种迹象表明,这都不是吕宋总督府呈送御前,哄皇帝开心的假祥瑞,这是真祥瑞。

“殷总督说:这些天然块金的集中发现,表明在绝州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大型的金矿存在,已经派了海防巡检前去探闻。”押送黄金入京的是朱翊钧名义上的女婿,殷正茂的小儿子殷宗信。

这是工作的时候,殷宗信自然称职务。

朱翊钧看着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女婿,面色凝重的说道:“金矿对大明很重要,尤其是万历二十五年可能需要发行宝钞。”

“朕起初以为只需要开海,让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就足够了,后来发现需要赤铜,慢慢发现,泰西稍微收紧白银,朕就被人掐住了脖子,动弹不得,现在,白银不够用了,赤铜勉强够用。”

“朕的确是天子,可是朕要发宝钞,总要有点东西,让百姓们相信朕可以兑现。”

“所以,不择手段,把黄金带回来。”

“臣遵旨。”殷宗信俯首领命,吕宋总督府大张旗鼓的整这么一出,自然是为了请到皇帝的圣旨,有了皇帝的圣命,才方便行动。

大张旗鼓,广而告之,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人不够用。

不是力役不够用,而是主体地位的汉人不够用了,这采金矿,可不是小事,要仔细经营。

朱翊钧起初以为,殷正茂是为了南洋人口缺口,故意弄了个南洋遍地黄金的故事,来骗大明人下南洋。

但见到殷宗信的时候,朱翊钧非常确信,吕宋总督府来真的。

这么大的事儿,驸马都尉押解入京,代表了背起了这个责任,没有更多的黄金流入大明,是要背负欺君的罪名。

“需要什么?”朱翊钧询问吕宋总督府的困难。

殷宗信也没客气,俯首说道:“陛下,需要更多的观星舰、地师、舟师,需要水师驻军,需要水师保证采冶安全、保证航线安全,需要更多的火器对付跳兔和土著。”

“没有这些,单单是吕宋总督府,是吃不下这么多金矿的,而且吕宋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黄金。”

卧马岗是发现了一块天然块金,有了一个大矿区。

而这一次,发现了数十块天然块金,这个矿区从寻矿、采冶、修路、安全海运到大明,都需要大明本土的鼎力支持,光靠吕宋总督府,几辈子都不可能成功。

“坐下说,张伴伴,给宗信泡杯好茶。”朱翊钧伸了伸手,对着冯保说道:“你现在去皇庄,把这批天然块金送到皇庄去,怎么显眼怎么来,让大明人都知道,朕得了个宝贝,在绝洲发现了大金矿。”

冯保俯首领命,带着小黄门去了皇庄,在门外搭了个展示柜,安排了数名番子看守,展览这一大批天然块金。

天然块金很是珍贵,即便是大明宫廷收藏,也没有这么大、这么多的天然块金。

户外展示一共三天,而后会摆放在皇庄最显眼的位置,任何人从皇庄路过,都能看到这些天然块金熠熠生辉的样子。

为了效果,冯保还专门加了两个石灰喷灯为这批块金打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