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六十九章 以夷制夷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六十九章 以夷制夷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黎牙实总是在反复的提醒着大明皇帝和朝廷,殖民就是殖民,不要抱着那些道德不放,你有道德,你就无法殖民,不仅要全拿全要,还要把对方彻底摁在奴隶的地位上,永世不得翻身。

这就是泰西百年的殖民经验。

黎牙实从来不认为大明殖民的路上,武力会是问题,高度发达的社会,带来的道德崇高,才是问题。

大明总是如此的傲慢,总是想用自己的解题思路,建立一套通行天下,而且是以道德为主的标准,来解决海外各地的矛盾,这是一种傲慢,因为那片土地,根本不适合这样的解题思路。

这是人性问题,大明和吕宋夷人长得不一样,大明身高马大,皮肤白皙,比夷人要白的多,而夷人呢,身材矮小,黝黑,泰西的经验,就是不能让他们吃饱饭,吃饱饭就开始贪图你的财富了。

迁徙到当地的汉人,始终是少数,少数人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就会发生各种各样朝廷不想看到的事儿。

如果吕宋夷人,吃不饱饭,他们哪有力气来进攻铜祥镇?

“还是让他们去种植园种地去吧!”殷正茂思考了片刻,做出了决定,泰西人搞出来的殖民经验,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此时此刻,殷正茂做出了决定。

做法也很简单,彻底不给当地的夷人建立户籍,把他们当成野人对待,当大明律不再庇佑他们时,奴隶贩子们,就会把他们送进种植园里。

之前奴隶贩子不敢在吕宋、宿务、棉兰老岛捕奴,就是吕宋总督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立场,抓到的话,很容易被处罚。

殷正茂不给夷人建立户籍,这些个奴隶贩子立刻就会跟海里闻到腥味儿的鲨鱼一样,扑向这些夷人。

次日的清晨,天蒙蒙亮,飓风已经扫过了吕宋,天气开始放晴,空气变得黏稠了几分,殷正茂见到了遇害者。

遇害者一共有六名,是一家满门。

丈夫叫丁洋,是福建人,个头不高,人还有点瘦弱,丁洋在万历三年给妈祖磕了个头就到了吕宋进入了铜祥镇,妻子叫王伶仃,伶仃洋的伶仃,是丁洋在万历七年衣锦回乡,在福建讨的媳妇。

王伶仃愿意跟丁洋出海,一起来到了铜祥镇,到了吕宋后,生了四个孩子。

陈成毅站在盖在青布的尸首旁,面色沉痛的说道:“十四年腊月初二晚,丁洋从矿上回到家。”

“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家里三个孩子都在墙边罚站,老大出去掏鸟窝,把裤子划破了,老二没完成工匠学堂的作业,还顶撞了先生,王伶仃狠揍了他一顿;老三是个姑娘,不肯去上学堂,也被胖揍了,老四还在襁褓里。”

“三个孩子都是死犟死犟的。”

“初二夜里,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七名夷人摸进了丁洋的家里,丁洋被直接杀死在了床上,伤口深三指,直接割破了喉管,四个孩子被其他人掐死,王伶仃被掳走。”

殷正茂伸手要掀开青布,陈成毅拦了下,低声说道:“总督,太惨了,别看了。”

“起开。”殷正茂执意要伸手,揭开了青布,六具尸体摆在地上。

“王伶仃死的很凄惨,这七个夷人轮番强淫,小腹被尖刺木棍贯穿,而后把小肠从肚子里…”陈成毅说到这里的时候,根本说不下去,王伶仃死前极其凄惨,撑了快一个半时辰才死去,但这些夷人没有放过她的尸体。

“老三。”殷正茂手颤抖的盖上了青布,声音都有些颤抖。

“总督!”殷宗信大声的说道,他没有叫父亲,因为他知道下面是公事,父亲太生气了,以至于没叫他的职位,而是叫他老三。

殷正茂深吸了口气说道:“昨日攻击铜祥镇的几个部落,都清点出来了,你,带人过去,把他们杀干净,一个不要留,全都杀了。”

“是!”殷宗信再次大声喊道。

“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殷正茂闭着眼睛,喃喃自语了片刻说道:“都是信了我殷某人,能带着你们安居乐业,才肯投奔我,我的错,我没保护好你们。”

殷正茂很清楚的知道,开拓的路上,不可能是和风细雨,和和美美,这路上一定会有人死去,但惨案就在眼前,殷正茂实在是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

殷正茂非常自责,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点错误,那就是沉湎在鲜花锦簇的氛围内,没有看到危险,他心里一直把自己当成解救者,把这些夷人从残忍的红毛番手里解救了出来,从方方面面来看,他的确是解救者。

正是这种居功自傲的心态,让他略微有些放松警惕了。

作为一个士大夫,殷正茂还有一种父母官的心态,他觉得这些肯到吕宋来的汉人,心里一定有一点认可殷正茂他这个具体的人,才来到了吕宋。

殷正茂作为父母官,就必须要给这份信任一个交代。

他深吸了口气睁开了眼说道:“即日起,汉夷分居,住进镇里,夷人不得无故入城,入城必须有汉人担保。”

“即日起,吕宋仍行一夫一妻,但妾室不再查问,从父籍,若为汉生,给大明户籍。”

殷正茂下了一条很奇怪的政令,对于纳妾的问题,吕宋总督府以后不管了,一旦彻底放手不管之后,那夷人的女子真的宁愿给大明人当妾室,也不愿意给这些夷人做正妻。

因为夷人穷,而大明人富。

之前殷正茂多少抱着点,让夷人繁衍生息的想法,毕竟种植园里确实需要苦力,但现在看来,这个坏人,他殷正茂不做也得做了。

这一条和之前的不给夷人户籍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捕奴队入场,所有人都是朝不保夕,那么投奔大明人,就成了这些女子的唯一选择,否则就要随时面对捕奴队的危险。

生下了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成为大明人,这对夷人女子是天大的诱惑。

殷正茂继续说道:“即日起,吕宋一律实行大明律,任何夷人聚集区不得使用他们约定成俗的规矩,一律以大明律为准,私刑者杀,私虐者斩。”

“即日起,对于汉人经营任何行业都不再做任何的限制,吕宋总督府管的实在是太宽了,居然禁止汉人经营某些产业,比如蕉麻、采伐、编绳等,今天起,一律解禁。”

“即日起,吕宋夷人免税仁政,一体取消。”

“即日起,针对大明任何产业的任何袭击,都视为敌对行为,格杀勿论。”

不给夷人建立户籍、汉夷分居、不查问妾室、不做产业限制、不给税赋优惠、袭击即战争,这就是殷正茂给出的答案。

蕉麻是吕宋的特产,也是吕宋夷人种的最多,这也是殷正茂留给夷人最大的一块肥肉,之前总督府是严格禁止汉人经营蕉麻,这里面还有宝钞造假的考量,毕竟夷人就是有蕉麻也做不出宝钞,而汉人没有蕉麻就做不出宝钞。

为了吕宋宝钞安全,殷正茂禁止了汉人种植蕉麻。

至于税赋优惠,针对夷人的田土有减免三成,主要是为了鼓励夷人垦荒,伐木是一件很累人的活,而且伐木之后清理荒地更累,地里有石头、有草种、有草根,一亩地要养三年才算是常田,为了鼓励夷人垦荒,就减免了三成。

但现在殷正茂转念一想,给好处他们不干,那就甩鞭子,让他们不得不做,还能少投入点。

殷正茂甩了甩袖子说道:“自古以来,这官和匪,那就是一块银币的正反两面,你只要想用钱,就得一起用,根本分不开,也分不清,昨天的匪兴许就是今天的官,今天的官,或许就是明天的匪。”

“今天,在这吕宋,我这个今天的官,就是今天的匪了。”

殷正茂是个好人,但总有人逼着他,不让他好好做官,让他做个匪徒。

林辅成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没有自作聪明的胡说八道,而是等到殷正茂回到了总督府市政厅后,林辅成才打算说些什么。

“国姓爷有点累了,我不需要太多时间,我大体对吕宋有个想法,林林总总十数条,但总体思路就一个,以夷人制夷人。”林辅成看得出殷正茂很累,这种累主要是心累。

非常疲惫甚至有点心不在焉的殷正茂,猛的坐直了身子,那种略显无奈的颓废,荡然无存,他侧着身子说道:“哦?林大师有计,速速道来。”

“不过都是术罢了。”林辅成笑着说道:“这第一步,就是划界,也不用多麻烦,就直线画过去就好。”

“直线?直线…是我太久没回到大明了吗?大明读书人都这样吗?”殷正茂看着林辅成甚至有些恍惚。

极为阴毒的第一步,林辅成出这种馊主意,得积累多少业障?

但考虑到阎王爷是中原王朝的神,这到底是业障还是善功,就尚未可知了。

这林辅成干脆也别做有限自由派的魁首了,干脆和贾诩一样,当个毒士好了,上一个稻烟对流的计划,已经足够毒了,结果这林辅成一开口就是绝户计。

疆界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边界,山脉、河流、湖泊,想要彼此流通非常困难;第二种,人为边界,主要是以文化、信仰、和习俗进行分界。

而现在林辅成说:直线划界。

吕宋夷人的矛盾极为尖锐,有的世仇甚至超过了千年,彼此征伐杀戮不断,这种不考虑文化、宗教信仰、习俗、自然边界的直接切割,就是在刻意制造矛盾,各个部族之间的矛盾和仇杀,会永远的无休无止。

林辅成继续说道:“第二步就是走狗,吕宋总督府有四十五万顷直接归属于总督的种植园,而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监工,大明人少,有点管不过来,给大明监工配点帮手也是合理的。”

“而且这人嘛,外人给他一巴掌,他觉得委屈,因为大明人善;可是这夷人给他一鞭子,他只会埋头干活,因为夷人都是恶霸,而且他们不敢嘀咕,一嘀咕,背地里指不定会怎么对付他们。”

“比如安南国到大明砍甘蔗,他们总是分赃不均,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彼此争斗极为酷烈,杀人都是家常便饭。”

“第三步就是传帮带,就是允许这些个走狗们,带着他们亲朋来到种植园耕种,总督府不做什么限制,什么人都可以,把活儿干完就行,当然这走狗们不想向下分润利润,他可以抓些奴隶来,至于怎么抓,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长此以往,必然会有一大批亲睦之人,会帮着总督府承担那些不该大明人承担的风风雨雨。”

亲睦之人,这是一种十分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汉人在海外的护城河,夷人心里有怨有怒有嫉妒,也不会发泄到大明人身上,而是冲着这些走狗去,而这些走狗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会拼了命的去想方设法的维护大明在吕宋的统治地位。

正如林辅成说的那样,以夷制夷,大明做什么,都不如研究研究,怎么让夷人杀死夷人。

“国姓爷,这是仁政,你看,我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工作,甚至还提高了他们的地位,无论从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去讲,还是从阶级论的阶级、分配、斗争去讲,都是仁政。”林辅成说完,喝了口茶,平静的说道。

大明两套叙事方式,儒家五常和最新的阶级三卷。

按照儒家五常的讲法,林辅成的这些办法,就是在建立秩序,建立秩序就是最大的仁;按照阶级论的三卷,也是仁政,因为大明的确向下分配了,并且通过分配,奠定了阶级,减少矛盾的激化,尤其是减少对大明人的直接矛盾。

他前面说的是本意,后面说的是叙事,到底是仁政还是恶政,得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去解读,就像是善恶的标准总是在变化一样,仁还是恶,得看你的屁股坐在哪头儿。

“林大师的办法极好。”殷正茂眉头紧蹙的问道:“但如此好的计策,是如何想出来的?”

“也是读第三卷,略有所获而已。”林辅成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殷正茂和张居正一样,不喜欢第三卷,尤其是第三卷那个大明必亡的推论,殷正茂非常反感!

张居正因为身居内阁,所以需要精读,可是殷正茂不同,他就看了一遍,就扔到了一边,认为这一卷得到的推论,过于荒谬了。

第三卷的内容很多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博弈,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博弈,利用博弈去形成共识。

“原来如此,那我必须要仔细读一读这第三卷了。”殷正茂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想岔了,一千本论语,就有一千个孔夫子,大家对论语的解读,也各有不同,对某种观点的绝对否定,不利于了解事情的全貌。

“那我就不多打扰了,先回去了。”林辅成俯首离开了市政厅,来到了门前。

以前,总督府和市政厅之前有一组巨人与神战斗的雕像,已经全都被拆除,现在换成了盘古开天、先天八卦、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钻木取火、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仓颉造字、嫘祖缫丝、大禹治水等等。

林辅成特别喜欢这些雕像,而且这些雕像还在继续修下去,比如最近修得的是齐天大圣,每一个雕像下面都有一个铜碑,记录着这些雕像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都是极为现实的向心力。

林辅成一步步的走出了市政厅,走出了厚重的总督府大门,看到了总督府门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已经快要完工的巨大塑像。

这个雕像是高六丈、宽约三丈,重达二百八十万斤,大约是二百零八根如意金箍棒的重量,由625层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分为了二十五层,修建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台风地震都奈何不了它。

雕像是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钧,身穿戎装,身姿挺拔的面向波澜壮阔的大海,右手按着戚家军刀,左手背在身后,目光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气势格外雄伟。

“陛下一定不喜欢这个雕像。”林辅成很了解黄公子,黄公子不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在陛下看来,造这么个东西,得花多少银子!

总督府拿去给总督府的牙兵分了吃肉,不香吗?

殷正茂还是建了这个雕像,甚至整个雕像都是他参考陛下的画像,亲手设计,并且将它立在了总督府的门前,这不是迷信,是为了统治。

吕宋离大明很远很远,天高水长,这个随时都能看到的雕像,也是向心力。

雕像用掉了近七十万斤的铁,来增加稳定性,只要吕宋总督府还在,雕像就还在。

“《永镇海波平》。”林辅成喃喃自语了一下,这是雕像的名字,这个样式的塑像,在旧港总督府也在营造,而且旧港总督府修的更大,超过了三百万斤,张元勋的意思也很明确,不修心里别扭,怕后人忘了自己从何而来。

林辅成在总督府门前,坐上了自己的车架,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和大明不同,吕宋马尼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墙界限,整个马尼拉,因为各色人等分成了一个个聚集地,而汉人的聚集地,就在总督府东南三里,名字也很简朴,叫做汉乡镇。

一条硬化过、宽约六丈的官道驿路,从总督府延伸到汉乡,马蹄声阵阵,路的两旁种满了行道树,绿树成荫。

而整个汉乡住着大约一万六千汉人,大约有四千户,这里也是吕宋士族的主要聚集区。

汉乡围三十里,是整个马尼拉,最干净、最卫生、最舒适的聚集区,大路的对面就是黄金沙滩,树木掩映,却挡不住汉乡的砖石城墙。

汉乡的城墙有三丈高,一丈宽,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臼炮的位置,从城墙伸出。

车驾从三道城门的左侧,经过了牙兵的检查后,进入了汉乡镇,牙兵并没有因为京堂五品官就放过检查。

进入汉乡镇后,仍然十分的安静,贯穿东西的大路叫做大明街,贯穿南北的叫做通和街,大明街主要是商贸,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货物,在大明街都能找得到,比如让李佑恭都震惊的奢靡之物,一两印泥,就卖三十银的龙泉印泥。

而通和街主要是各种衙门,官办的惠民药局、学堂、茶局、提学司、按察司、左右护卫院等等,在整个吕宋都少有的金鸡纳霜,惠民药局也有,价格昂贵,但那是对付疟疾的神药。

汉乡镇的中心,是驸马都尉府,就是殷宗信尚盈嘉公主后,修建的驸马府,也是泗水侯府,侯府算上园林大约有一百二十亩地。

汉乡镇的南方和东方,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种植园,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从各个种植园运到茶坊、棉坊、油坊、木坊等等地方,加工成品,运到汉乡镇等待着大船到港,起运回到大明。

林辅成在这里拥有一个独栋的别墅,还有二十四个阉仆,由三名汉人管家负责管理这些仆人,除了大别墅之外,还有三百亩的种植园,来维系别墅的花销。

这个大别墅是殷正茂给林辅成的,起初林辅成以为这个大别墅是给他住,但是他收到地契的时候,也有点迷茫,殷正茂拉拢人的手段,总是如此的简单直接,这个别墅占地小一些,只有三十多亩。

林辅成发誓,这是他这辈子住过最豪奢的家,殷正茂还贴心的给林辅成准备了三个暖房的丫鬟,林辅成来吕宋,没有带任何的家眷。

殷正茂要拉拢林辅成,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殷宗信要领总督府,总要有人可用,殷宗信很擅长舞刀弄枪,牙兵那边倒是不必过分的担心,但幕僚这块,就缺口很大了,所以殷正茂总是会用尽一切手段拉拢来自大明的读书人。

除此之外,林辅成代表了一个朝中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关系重大的群体,格物博士。

格物博士都是神仙,每一个都有通天彻地的本事,能够提高生产力,哪怕是请不到神仙,维持好关系,结个善缘,就是殷正茂的目的了。

这种投资回报是极为丰厚的,比如吕宋就有很多的地师,他们负责探寻矿脉,吕宋岛上的铜镇,就是这些地师发现的,比如吕宋还有三名农学博士,专门负责解决农桑之中的各种问题。

殷正茂就遇到过棘手的问题,蘑菇种植园里总是长不出蘑菇来,殷正茂也不懂,还是宝歧司的农学博士上门,抓了一把土,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地太过于潮湿了,解决办法也出奇的简单,就用钎子插点孔洞出来。

殷正茂最喜欢宝歧司的农学博士,因为跟格物博士们打交道,农学博士是最没有架子的一批人。

“这吕宋真的好,除了蚊子多点,风雨大些之外,就没什么缺点了。”林辅成打了个懒腰,站在自己的大别墅面前,笑着说道。

其实富人在哪里生活都很好,穷人在哪里生活都很差,林辅成很清楚这一点。

林辅成步入了自己的大别墅,他下令让一个管家开始收拾行囊。

管家面露不解的说道:“林先生要去哪里?”

“去爪哇。”林辅成笑着回答道。

“吕宋不好吗?”管家有些惊讶的说道:“总督为了留下林先生,是十分有诚意的,若是林先生有什么不满,可以跟我说,我的确是个下人,但我可以跟总督说。”

管家以为林辅成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他这个管家就可以居中传话,美人、种植园、白银、赤铜,只要林辅成想要,殷正茂不敢说都能搞得到,但会尽量去办。

林辅成笑着说道:“我有圣命,要搞清楚南洋种植园的情况,我南下到婆罗洲,而后去爪哇、旧港,四处走走,看看。”

“林先生再考虑下吧。”管家低声说道:“宿务、婆罗洲、兰芳、爪哇、旧港,可不比吕宋,这里王化十几年,极为安全,再往南走,恐怕会有很多的危险。”

林辅成环视了一圈,他家里的家具全是红木,跟不要钱一样,他知道这份生活的安逸,而且他就是留下来,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也不会如何,因为陛下也要维持和总督府的关系。

他笑着说道:“你收拾好,我在吕宋过完年再南下宿务,有圣命在身,不得不行,而且我就是干这个的,四处溜达,四处看,四处挑刺,作为耳目之臣,这个是我的活儿,我不干这个,别的也不会。”

“农户不种地像话吗?”

“没事,吃了苦,我自己会回来的。”

“总督把地契给了先生,这里就是先生的了,我们这些人留守在这里,等先生回来。”管家深吸了口气说道:“先生,大明腹地朝局多变,若是受了难,可以回来,吕宋随时欢迎。”

有些话殷正茂不太方便说,所以让管家说,朝中的风,真的太大了,指不定哪天,林辅成就像这次流放一样落难。

到那天,吕宋也是个落脚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