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六十一章 有福同享、有难独当

戚继光的计划是在金秋九月或者十月,对忠州进行总攻,在今年年底前,将倭寇逼迫入釜山防御圈,在明年夏天之前,结束朝鲜战争。

这是戚继光在捷报中提到的进一步战略规划。

战争是有间隙的,就像是人要呼吸一样,大明军又不是倭寇,屠杀和血腥统治不是大明的风格。

大明军是王师,在占据了汉城和仁川之后,大明军首先要做的是消化,保持基本稳定后,再继续进攻,这也是大明军打的慢的原因,但和倭寇的仓促占领不同,大明打下一块,就不会再丢,统治的稳定性要高很多。

在大明火炮优势之下,忠州的城防,等于没有。

但凌云翼的意思是,如果大明仍然要灭倭,就用忠州来放血,釜山不行,釜山防御圈太小了,倭寇在大势已去的时候,一定会撤出釜山,而釜山忠州就刚刚好。

“陛下,只要倭寇还对忠州防线有一点点的幻想,这个谋划就可以成功。”凌云翼十分确定的说道:“人看到一点希望,就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就像是赌徒一样,输红眼的时候,就会一直输下去。”

“恰好,倭寇就是一群赌徒。”

凌云翼十分了解倭寇,他也是在平倭之中崭露头角的大员,倭寇很喜欢赌,赌赢了就血赚,赌输了就龟缩回去舔伤口,等待着下一次继续赌的机会。

只要倭寇还想要在忠州防守,就陷入了大明的节奏之中。

忠州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放弃就等同于放弃了一直以来的野望,可是不放弃,就势必往里面填人、填粮、填物,当倭寇意识到自己落入大明节奏之后,会忽然发现,投入的成本实在是太多了,已经抽不出身了。

这就是凌云翼的谋划,大明在忠州弄个绞肉机,消耗倭国的青壮年,这很残忍,但倭寇当年对大明做的更加残忍,现在朝鲜发生的一切人间惨剧,都在大明身上发生过。

孙克毅、孙克弘家里死的就剩下他们兄弟俩,陈天德甚至被人阉割戏耍,他活在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报仇杀倭,这都是人间惨剧的一部分。

大明允许土蛮汗投降,不允许倭寇投降。

“朕就是担心,这绞肉绞一阵,大明军也是损失惨重。”朱翊钧面色略显有一些犹豫,大明皇帝,又开始心疼前线的军兵了,甚至连绞肉战法,都担心大明军的损失。

也不怪大明京营锐卒忠诚狂热,陛下很多时候,不是考虑自己的好大喜功,不是考虑自己的功业,而是考虑军兵们的辛苦。

慈不掌兵,陛下不掌兵,仁慈就变成了善。

“陛下,大明京营现在是最锋利的时候,而且大明掌握了主动权,一旦觉得损失有点大,那就直接把倭寇赶下海,倭寇才是案板上的肉。”凌云翼笑着说道。

损失惨重的话,那就直接攻灭忠州,什么时间把倭寇赶下海,大明军掌握了主动权,倭寇不服可以来试试线列阵的威力。

“嗯?对啊,主动权在大明手里。好!”朱翊钧一听,满脸笑容的说道:“凌部堂说得对。”

凌云翼犹豫了下,欲言又止,把本来想说的话藏在了心里,有些脏手段,没必要跟陛下说的那么清楚,他只要还给陛下一个忠诚的朝鲜就够了。

忠州的绞肉战法,只是他庞大计划的开始,这个已经很黑心的计划,只是一个开端。

凌云翼打算利用忠州之战,在大明军已经占领的地区,进行军管,并且以前线吃紧的方式,将一些人以通倭的罪名进行清理,至少那些从文武两班繁衍出来的中人,清理干净,这些豪门大户的庶子们的家族,就是朝鲜的顽疾。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只要忠州战场还在撕咬,那么大明军主要职责就是忠州之战,在主要兵力集中在前线的时候,一些山匪游寇就会焕发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聚啸山林,四处打家劫舍,为非作歹。

这些山匪游寇越是嚣张,朝鲜人受害越大,就越是恐惧,恐惧到不敢对大明生出任何二心来,绝对的忠!诚!

凌云翼从来都是这样,他从来不相信什么感恩戴德,恩情这种东西,最不需要还,他只相信恐惧。

任何对田土分配产生不满的地方,大明辽东军两万人兵力有限,就无法巡防到那里,利用各阶级之间博弈,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是凌云翼在读完第三卷,在详细了解了稽税院制度后,领悟到来自陛下的绝学,各阶级之间博弈形成共识,而共识代表了对大明的认可,代表了向心力,代表了大明将朝鲜领土核心化。

“陛下,大明做事有的时候太过于善良,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交趾十三司,当年英国公张辅,但凡是狠一点,交趾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这个地步。”凌云翼想了想,还是提前给陛下做了点心理建设,他接下来会展示出一些残忍的手段,希望陛下不要在意。

“凌部堂安心,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朕下旨入朝灭倭的。”朱翊钧笑着说道。

朝鲜发生的一切罪责,都是他朱翊钧的责任,春秋论断,凌云翼也是国之干臣,轮不到他挨骂。

朱翊钧打开了御书房的抽屉,拿出了一个朱红色的本,在上面写了几笔,然后拿起了桌上的印,盖在了上面,笑着说道:“凌部堂去朝鲜,朕额外给你一百五十万银,五十万石粮草,朕再给你三千把火铳,五百门虎蹲炮,再派三名宝歧司的农学博士,三名地师前往,这农学博士和地师都很金贵,可不能丢了。”

“办事手边总要有点钱粮,才能把事办成。”

其他不论,农学博士和地师重要,看起来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能培养不少的农学博士和地师,毕竟一个农学博士和地师,培养成本才一百二十银每个,但朱翊钧从来不觉得银子比人金贵。

“陛下,这不合规矩。”凌云翼看着已经到手边的银粮支取票,没有谢恩,反而提醒陛下,这钱是从内帑出的,没走流程。

统治朝鲜,有朝廷的拨款,这钱,他拿了,就是他自己本人的,怎么用,他说了算。

“拿着吧,规矩不规矩的,倭寇入寇朝鲜讲规矩了?特事特办。”朱翊钧将钱粮支票递给了冯保,笑着说道:“银子在内帑里也生不出银子来,粮食只会发霉,拿去用就是。”

凌云翼郑重的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陛下总是这样,总结的话就是,有福同享、有难独当。

这些年朝中对凌云翼的攻击从没断过,他到京城,就有人去固节驿围堵他,拿他刷名望,这种事对他没伤害,但也挺烦的。

陛下给他遮风挡雨了十四年。

张居正给凌云翼写过几封信,不乏批评的话,说他吹求过急,说他嗜杀,说他做事过于决断,但陛下从来不问责他,连元辅帝师的风雨,陛下都给他挡住了。

万士和致仕了,不代表着帝党散了,相反,帝党的真正党魁就只有陛下本人,而万士和一直是个传声筒的作用,负责解释陛下的动作,为陛下的动作寻找法理依据,也就是祖宗成法。

真正要做事的文臣武将,陛下总是保护的很好很好,不必理会朝中风雨,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朱翊钧见凌云翼收了钱,才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说道:“哦,对了,你在河南那一千五百客兵,只能带走八百人,剩下的七百人,朕给徐学谟了,毕竟他也需要维持河南的局面。”

“爱卿到了朝鲜,你这八百客兵,扩到三千,朝鲜地方留存钱粮不够,你就跟朕说,朕也就这点赚钱的本事了。”

凌云翼这一千五百客兵,不能全都带走,只能给他带走八百,这也是朱翊钧给银给粮的部分原因。

“臣谢陛下圣恩!”凌云翼再拜,选择了告退,以后的事儿,他说不准,也没人能说得准,但朝鲜这块地,陛下的,泰西的耶叔来了也没用!

凌云翼非常清楚这是恩德,大明这么多总督巡抚,谁家上任能带着自己私兵满天下跑?上一个能这么干的还是黄巢。

凌云翼带着这三千客兵,从江西到广东,从广东到山东再到河南,陛下一直让他带着类似于私兵四处赴任。

不过凌云翼仔细一想,自己做的那些事,其实和黄巢没啥区别,只不过他凌云翼是合法的。

凌云翼走出文渊阁的时候,被张宏拦下,张宏将一卷圣旨递给了凌云翼,笑着说道:“陛下给的便宜行事的圣旨,陛下说,朝鲜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辛苦凌部堂了,凌部堂远行,多珍重。”

凌云翼回头看了一眼通和宫御书房,大踏步的走出了通和宫,广东、山东、河南他都治理好了,还怕一个朝鲜?一定为陛下收拾的利利索索!

朱翊钧看着面前大堆的奏疏,伸手拿出了一本,笑着说道:“朕签支票的姿势,和沙阿特使扔钱袋子的姿势,孰美?”

“君美甚,沙阿特使何能及君也?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冯保乐呵呵的说道:“陛下,沙阿买买提扔十年钱袋子,也扔不出去一百五十万银,五十万粮草去。”

沙阿特使的确阔绰,但和陛下一比,那真的是比不过,沙阿特使真的没陛下有钱,一千个沙阿特使摞起来,也不够。

“哈哈,你整天就琢磨着怎么拍马屁是吧。”朱翊钧笑了笑,开始批阅奏疏,一些问安的奏疏,朱翊钧都拿‘朕知道了’来盖章,算是自动回复,防止朝臣用大规模数据流淹没有效信息。

西南方向的战争,黔国公府又拿下了两个山寨,继续向着东吁王城有序推进。

莽应里不知道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勉强的保住了自己的王位,但是已经无力组织反扑了,大明在西南的开拓,已经将孟养、南甸、孟艮府、车里宣慰司全部恢复。

大明已经和老挝全面接壤。

老挝宣慰司南掌刀揽胜,带着七车的货物跋山涉水到了大理,见到了黔国公沐昌祚,这七车全都是大明需要的精绝盐(钾盐),刀揽胜感谢大明再次赐姓,当做礼物送给了大明。

刀揽胜非常清楚,大明懒得管老挝,是之前老挝真没什么东西,大明能看得上,那点草席、瓜果,大明也都有,只要大明多看他老挝一眼,垂青一下,他们老挝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精绝盐,当然要赶紧送上。

“陛下,这刀揽胜改回姓名之后,这安南国就不敢再逼迫刀揽胜进贡了。”冯保笑着补充了细节。

不是安南不想做中南半岛小霸王,是不敢,被大明揍了三次,已经很清楚大明的实力了,趁着大明真空期称王称霸也就罢了,大明回来了,还不知道自己斤两,那不成上蹿下跳的猴子了吗?

车里宣慰司被大明收复后,大明和老挝直接接壤,刀揽胜也得到了承诺,只要安南敢动手,只需要抵抗月余,大明军就到了。

“这东西加到水肥里,居然真的可以增肥,自然如此神奇。”冯保则是对精绝盐感觉神奇,加的也不多,但就是有用。

“冯大伴还是把精力放在政务上吧,学学朕,皇家格物院捣鼓的东西,朕有的时候也不懂,天才的世界啊,咱们这人世间的人,是真的不懂,也难怪百姓们觉得格物院里住的都是神仙。”朱翊钧批复了奏疏,他都把精力放在了政务上。

天才的世界应该和凡人的世界不同,想必非常精彩。

“这里有一本解刳院的奏疏。”朱翊钧一愣,打开看了许久,解刳院有了大量的标本后,大明解刳院对一些过去有害的方子进行了全面的禁止。

比如主药为朱砂、雄黄、全蝎、炒僵蚕、甘草、铅白霜的安神汤。

这里面朱砂的危害最大,因为这玩意儿就是汞,经过对标本的研究发现,汞根本无法新陈代谢出去,长期摄入会精神错乱,疯癫,不明震颤等等,然后集中在肾的位置破坏生殖能力。

而铅白霜,则是把铅磨成粉,人体大量摄入铅后,会昏昏欲睡,长期服用铅白霜为主料的安神汤,铅同样会堆积在肾脏里,而且跟汞一样的危害,贫血、溶血、大脑小脑萎缩、胃溃疡等等。

朱砂、铅白霜都不便宜,穷民苦力吃饭都成问题,甚至一些势要豪右都买不起这玩意儿。

孩子闹的厉害,打一顿就好了。

解刳院大医官李时珍说到这里,十分悲痛的告诉陛下,有一个群体,很有钱,也不愁吃穿,而且孩子哭了不能打,需要经常服用铅白霜为主药的安神汤,这个群体就是大明皇帝和皇子皇孙。

一些个皇子公主,很闹腾,在宫里上蹿下跳,夜里嚎啕大哭,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所以铅白霜为主的安神汤,在宫里会被大量运用。

而且李时珍认为,大明皇帝普遍短寿,可能和尊贵的身份,大量服用铅白霜为主的安神汤有关。

大明继承法是嫡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不生嫡,所以皇子的身份越尊贵,摄入的铅白霜就会越多,只要有孩子的家长,都很清楚,孩子哭闹是免不了的,打不得,就只能一碗安神汤下肚了。

李时珍还特别指出,查宋代药典,就已经有铅邪入体,气滞血瘀,还有祛瘀解毒汤,但因为胡元入主,很多旧典都断了,自从解刳院设立之后,遍访大医,寻找旧典才算是补齐。

经过解刳院对标本的研究,祛瘀解毒汤只是个安慰剂,没有什么作用,铅依旧会留在肾脏里。

李时珍更是直言不讳的说,查太医院旧案,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小时候也喝过铅白霜为主的安神汤,而现在陛下没事,完全是因为大量运动加速新陈代谢有关。

陛下尚武,把幼年时的铅都排了出去。

这些都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自解刳院设立起,铅白霜就被革除在药典之外了,对这些汞、铅,金属类的药草进行了完全禁止。

“陛下,发兵太医院,诛九族吧!”冯保面色十分沉痛的说道,只有这个解决办法了。

“不用,要怪就怪南宋亡国了吧,毕竟胡元这百年,是万事凋敝,丫头呢,把丫头叫来。”朱翊钧没有同意兵发太医院,而是让人把王皇后找了过来,一时情急,朱翊钧连娘子都不喊了。

怪太医院的太医吗?宋朝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东西是有害的,南宋灭亡后,很多过去形成的经验,并没有顺利传承下来,一如当初祖冲之父子的《缀术》失传一样。

“参见陛下,陛下何事如此急切?”王夭灼匆匆赶来,面色凝重的问道,陛下素来淡定,泰山崩于面前岿然不动的雄主,从没有如此火急火燎的慌张。

“你看这个。”朱翊钧把奏疏递了过去,他当然知道铅的危害,但他从来不服用什么安神汤,也压根不知道大明仍在以铅白霜入药,也不太清楚孩子们是不是服用了各种古怪的安神汤。

王夭灼看完奏疏,反倒是松了口气低声说道:“啊,夫君勿扰,孩子们不用安神汤,都是直接揍,治儿就天天挨揍。”

“为何?”朱翊钧松了口气,疑惑的问道。

王夭灼笑着说道:“这不是尚节俭吗?这铅白霜置办起来太贵了。”

“娘子胆大包天,居然揶揄朕!”朱翊钧见王夭灼如此轻松,还能说俏皮话,显然是真的不用这些安神汤。

“其实不是尚节俭,是娘,太宠孩子们了,含在嘴皮怕化了,捧在手里怕跑了,这怎么能行呢?这治儿眼看着要到上学的年纪了,再这么娇惯,恐怕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天生贵人。”王夭灼整日里跟在夫君身边,夫君看的,她都看。

阶级论第四卷的手稿,她已经看过了。

朱翊钧可不是威胁张居正,他真的在写第四卷,他是皇帝,金口玉言。

王夭灼真的是见识到了隔代亲,不光是李太后,陈太后也是,两宫太后宠溺孩子们,王夭灼也要一起宠,那才是纵容皇子成为祸国之主。

王夭灼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笑颜如花,坐在了朱翊钧的身旁,低声说道:“潞王小时候可是个混不吝,仗着娘宠他,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夫君,因为夫君真的揍他。”

“潞王六岁那年,往宫婢的碗里撒尿,让宫婢们喝,还说是赏赐,他权当是玩耍,结果夫君知道后,直接饱揍了他一顿,还专门跟他讲世宗皇帝被宫女刺杀的旧事,吓得潞王好几天睡不着觉。”

“娘知道,也只说了句慈母多败儿。”

小孩不知道对错,没有任何惩罚的时候,说教根本记不到心里去,其实李太后和陈太后也知道,慈母多败儿的道理,但就是舍不得。

朱常治背乘法口诀表(秦代就有),就是不好好背,被王夭灼一顿饱揍,才肯好好背,彻底背熟,因为不认真做事,就会有惩罚。

皇帝有点不太方便揍朱常治,因为即是父子也是君臣,而且朱常治作为嫡长子,这太子的位置几乎是板上钉钉,王夭灼就没那个顾虑了,王夭灼可不能看着自己儿子太子位,被别人夺了去。

王夭灼入宫之后,陛下就已经是现在这种心性了,陛下的成长经历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那时候主少国疑,陛下肩负日月,江山社稷系于一身,压力很大很大,十岁就要装大人的样子活着,只有每五天,陛下在文华殿偏殿听她弹奏,才能放松一下。

那时候,王夭灼在皇帝身上感受到的情绪就只有孤独,与世隔绝的孤独。

但潞王这个混世魔王,可是皇帝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潞王监国,看起来没什么大的功劳,但国事处置十分得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潞王一清二楚,能把国监好,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了。

潞王的成长经历,就非常有参考价值了。

“陛下,那黎牙实又编排了三个谣谶。”冯保觉得黎牙实已经变成贱儒样子了,直接当着皇后的面,讲黎牙实的坏话,但凡是贱儒文官,全都要出重拳。

黎牙实编了三个大明笑话。

“几个?”

“三个!”

冯保将一本奏疏找了出来,递给了陛下。

“他疯了?!”朱翊钧打开了奏疏,看完之后,一拍桌子说道:“日后编一个送他进北镇抚司住十天!这三个,给他住三十天,惯的他!”

“不是会编排吗?让他可劲儿的编!最好待在里面不要出来了!”

之所以不砍头,就是因为黎牙实说的实话。

第一个笑话是:一个人掉进了护城河里,拼命呼救,没有人路过,当他快要被淹死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大声的说:我欠了十文钱的税!两个稽税缇骑,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立刻跳进了护城河里把他救了出来,并且令其补缴了税款。

第二个笑话是:一个江湖大侠刺杀了一名晋商,因为武功高强,手段老辣,没有留下任何的证据,衙役、捕快轮流出动,都无法找到他的影踪,这晋商发了天价的悬赏,江湖豪客都在追缉,但始终无法找到,忽然,他就被捕了,因为他购买的兵刃,没有纳税。

第三个笑话是:一个富商已经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交代完了后事,撒手人寰,忽然又睁开了眼,风风火火的跑到了稽税院,补缴了利得税,才回到床上躺下,放心离去,他已经用掉了两次豁免权,如果不交税,就会被抄家。

这三个笑话讽刺的都是一件事,稽税缇骑明明是大明重要的侦缉力量,而且侦缉能力极强,可谓是无孔不入,死亡都无法避免,但稽税缇骑只管稽税,不管其他。

稽税院要是除了稽税,别的也要管,那很快就会变成宗教裁判所,而且朱翊钧还没有收回的办法,最后就会变成藩镇割据。

“夫君,我去寝殿等陛下。”王夭灼看桌上的奏疏,就知道陛下还有国事,便挥了挥衣袖选择离开。

凌云翼的船在九月中旬,抵达了汉城,仁川收复之后,大明军的船队可以直抵汉城,戚继光早就在汉江码头上等候。

“这里原来是什么地方?”凌云翼路过了一处馆阁,看到了一副对联,示意前往景福宫的车辆停一下。

馆阁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大丈夫效命沙场磨长枪,下联是:小女子献身家国敞蓬门,横批是舍身报国。

戚继光叹了口气说道:“倭寇在汉城弄出来的最大茶室,就是军妓,大明军赶到的时候,把那些妇人解救了出来,近百名军妓,有十几名妇人都跳了汉江自杀了。”

“等汉城收拾干净了,就把这里推倒重建。”

凌云翼让车辆停下,站在门前,看了半天,不住地点头说道:“不要推倒重建!把这里重新收拾出来,就把丙戌倭患死难悲祠,设立在这里!让朝鲜人时时刻刻,随时都能知道,当亡国奴是何等下场!”

“李昖有个妃嫔怀有身孕,后来倭寇来了无法走脱,给小西行长的狗喂奶这件事,立个雕像,就立在进门的地方。”

“嗯,这地方四通八达,而且离汉江码头不远,最是合适。”

“这不太好吧,这不是在朝鲜人心口撒盐吗?”戚继光眉头紧蹙,凌云翼和梁梦龙确实有点不同。

凌云翼非常肯定的说道:“不撒盐怎么记得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